湖思茶屋窗外的泸沽湖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的误解之中,泸沽湖畔的落水村如今已经被笼上了“太过商业化”的影阴,于是越来越多游客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只是选择在落水村稍作停留了。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要从落水开始找回真正的泸沽湖记忆。不知道在落水村的沿湖路上走了多少回,终于在一个夜晚决定要到一家酒吧小坐一会儿,没有太多企图,只想换一种更现代时尚的方式接触一下这里的人群,没想到的是这一坐却有一个意外收获。
  


  


  落水村湖畔的一家名叫湖思茶屋的酒吧兼国际青年旅舍在我们来来回回的穿行中进入我们的视线,后来也听一些到过此的朋友推荐这里,说是老板人很不错,也颇有思想。于是,选在一个晚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这里的老板唐斌。
  
  眼前的记忆
  
  当我们来到湖思茶屋时,这里正是气氛异常热烈的时候,有好几桌人正在痛饮之中,相互敬酒。朋友把我带到在另一个角落处的火塘边,向我介绍起了这个传闻中的思想者,本有几分敬畏,但当一听说他与我同姓且又是老乡时,突然变得亲近了许多。我们的对话也就从一些家常里短的寒喧中开始了,他坐到一旁一边泡茶一边与我闲聊。这种感觉极难与屋对面那热烈的气氛相映衬,但我们彼此却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合时宜。闲聊中得知唐斌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已经在泸沽湖生活了将近10年了,所以他早把自己当成一个泸沽湖人。当我的提问把他的回忆又拉回到10年之前时,他虽然依旧平静,却显得有些思绪万千。他说:“89年我第一次来泸沽湖,当时真的很艰辛,因为只是想来散散心,听说这里很美,而且这里神秘的文化吸引着我们这一代的背包客,却没想到要跋涉近12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只是这种艰辛是值得的,我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当时这里的人们比起现在都还很害羞,相对闭塞,尽管也有游客来这里,但是人数却相当少,所以一旦当我们用一种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过后,他们便会对你异常地热情,甚至会邀你去他们家中住下一起吃饭喝酒却不会收你一分钱,只因为他们早已在短暂的相识中把你当成远方而来最真挚的朋友。”回忆起这些,唐斌显然也些许的感慨但他又接着说:“当然现在虽然很多人家已经变身为客栈酒吧,不再可能说去的人都不收钱了,但这种变化却也是需要的,我们应该更理性地来看待这一切的变化,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去讲这里已经商业化了一类的。其实这种变化很简单,以前来这里的人少,他们对待外来的游客就像是久逢知知己般宴客的心情,而现在却是天天要接待朋友的心情,这种变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10年的岁月对于呆在大城市里的任何人来讲都是漫长的,对于一个呆在泸沽湖的外地人而言,也许更应该是漫长的,那种曾经带给他的安宁,让我们开始怀疑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是否会让他承受更多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在后来的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过后,带来更多的冲击?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在经历泸沽湖这10年的变迁过后,早已变得更加平和与冷静的唐斌。
  


  


  聊到一个段落过后,我们又闲下来品几口茶,此时我就在想他的茶屋外面就是泸沽湖,每天这样面对,看到的不应该都是同样的一番景象么?于是后来我问他当时来到泸沽湖后,用了多长时间决定要在这里开个店,并且坚持了10年这样一尘不变的生活。他说:“当时我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在这里开起了店,没有想太多,只是想享受这种生活,也想更多感受这神秘的文化带给我的震动,像我们这样出生于60、70年代的背包客与现在的大多数游客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更多是追逐文化而来的。当然为了生活生存,我必须要有谋生的手段,于是开了这家店,这里不仅推开窗就能看见泸沽湖,这里更是一个连接外界与泸沽湖的窗口,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会来到我的小店,来感受泸沽湖、体验泸沽湖,而透过我这扇窗看到的泸沽湖将会与众不同,我用10年的时间看着她一天天地成长蜕变,却依然如故般宁静温婉。”听唐斌平静地讲述这些,让人有种不需要太多语言便能体会其间的感受。
  
  错误的叹息
  
  如果说唐斌花10年的时间在泸沽湖最大的收获是享受了自己想要的宁静生活,那么在他眼中看到的泸沽湖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让唐斌回忆10年在泸沽湖的生活点滴,显然是花那么一个晚上的几个小时时间不够的,所以更多地听他谈了他眼中这10年来所认识的泸沽湖。
  


  


  唐斌说:“提到泸沽湖不免就要提到摩梭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泸沽的人越来越多了,泸沽湖畔几个村落的摩梭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于是便有很多游客在并没有真正了解泸沽湖的情况下开始四处宣传泸沽湖是如何地变味儿了,说是这里已经很商业化了,说摩梭人也不再是摩梭人了,更开始有意无意地曲解摩梭人最为神秘的走婚文化了。”笔者忍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这些变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呀,在你眼中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你认为没有变吗?”他笑笑答话说:“泸沽湖的确是变化了,但这种变化不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正常表现么?我们总不能要求自己所在的城市是越发达越好,这里就一尘不变甚至更贫穷才叫原始吧?试想这样的生活形态公平吗?的确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也开放进步了,我们甚至看到越来越少的人平日里还穿着摩梭人自己的服饰了,他们也开始穿着我们喜欢的牛仔裤、T恤等等之类了,甚至还有人说来了这里也没有看到摩梭人走婚什么的,所以说摩梭人都不再是摩梭人了?试想想,我们怎么能要求自己穿着舒适便捷的服饰,而他们就还要一如既往随时拖着笨重复杂的服饰劳作呢?再者,说到摩梭人的走婚文化,这本身是他们最为神秘和隐秘的生活部分,岂能随便公诸于众呢?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没看见,就说这里也不再走婚,说摩梭人的走婚文化都是用来炒作旅游业的吗?”唐斌的N多反问可以说都是我们所有并不了解泸沽湖的人应该深思的,也许换个角度我们眼中的泸沽湖就变得不再一样了。
  


  


  随后我们又说到唐斌的茶屋所在的落水村的问题,外界一直都在批判说曾经完全代表泸沽湖旅游的落水村现在已经完全变为一个商业聚集之地,所以不再值得停留。于是,我又问唐斌:“都说落水变得商业化了,所以在这里停留的游客也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在这里开店,而并没有选择到别的地方呢?”唐斌依旧笑笑说:“网上有很多人都喜欢把落水和现在最为火热的里格拿来比较,且一上来就说落水如何如何的商业化之类的,其实这种认识都是过于片面的,没有真正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整个泸沽湖靠湖的村落就那么几个,且隔得也并不算远,他们各自的存在相互连接才形成了真正的泸沽湖畔的村落文化,我们怎么能片面地来判定这个村落没有摩梭文化了而那个村落就有摩梭文化呢?因为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泸沽湖就是以最早的摩梭村落落水村作为中心的,而后的里格等等,实际上都是慢慢分支出去的摩梭人新的聚居地。所以真正最早最原始的摩梭人的生活习俗等文化在落水村是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有人所说的商业化了之类,我们可以细细数来至今居住在落水村的70多户人家中80%以上仍是母系氏族大家庭的生活形态,绝大多数商铺也都是原住居民将自家原来的住房打开一个店面来经营或是将自己家的院子用来开门迎客而已,这之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原来依靠种地养牲畜的摩梭人借着旅游发展的机会,开始用别的方式生产劳动了,他们也需要生活得到改善。”唐斌言谈间颇生感叹,他总说现在来泸沽湖的大多数游客真正呆在泸沽湖的时间不过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而已,他们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泸沽湖,所以他很珍惜来他店里的朋友,每每有游客来他家住或喝酒,一旦问起泸沽湖的情况,他都会不断地给他们讲解,想让他们了解一个真正的泸沽湖,甚至对于那些对摩梭文化非常感兴趣的游客,我会给他们介绍落水的几大母系氏族大家庭成员认识,让他们有机会更深层次地接触摩梭家庭摩梭文化。唐斌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他说他从2001年开始就这样不断地跟来到这里的朋友反复讲他眼中的泸沽湖,他希望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泸沽湖认识泸沽湖,而不是在一些错误的叹息中带着对泸沽涌的失望与遗憾而离开。
其他文献
丽江的夜色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诉说,光是那古城里满挂的红灯笼就已经足够温暖我们行走中疲惫的身心。如果当我们在古城流水人家木桥亭台下的灯火处意犹未尽的话,那么或许有幸在高处看一看那一整片的光彩,将会有另一番新的感叹。而这,就是我们如梦幻般的新丽江!      古朴外的动感时尚    丽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变成一个世人向往的热门旅游古城,进而成为众多外来者期望定居的天堂之都。伴随着旅游与文化产业对丽
期刊
鱼米河商业步行街地处丽江经济、文化、医疗中心区域,居于丽江市商业核心圈内,与古城咫尺相望,南邻繁华的七星街,横穿老商业中心的福慧路,中部与丽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红太阳广场紧密相连;被众多的星级酒店包围,北靠丽江源的黑龙潭公园,依清澈的鱼米河水而建,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是目前丽江最大的商业项目。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以茶叶、珠宝、土特产药材、旅游纪念品市场为主,是集品牌服装、时尚、娱乐休闲、文化、食
期刊
四月的昌洛河,沿岸垂柳随风轻舞,河水静静流淌,形态各异的石头经过细雨的洗涮,分外鲜亮,处处是春天的气息。    昌洛河位于西安街北段,相比周围都是居民小区,与置身于城市中心的商业街相比,这里多了一份悠闲自在,多了一份生活的感觉。  清晨的昌洛河,常有沿河散步的老年夫妻,怡然自得的姿态让我这样的年轻人很是羡慕,偶尔也憧憬一番美好的老年时光,是否会有一个相爱的人陪我慢慢变老?现代人都在追求着一份轰轰烈
期刊
泸沽湖畔的落水村如今已是泸沽湖旅游一个最重要的接待站,因此大多数游客的第一站都是先来到洛水村。而落水村湖边的一条主街几乎成为了所有人一来到落水村后第一个前去光顾的地方,这里临湖而建的摩梭民居保存完好,村子里保持85%以上原住居民居住的状态也自然展露出真正的摩梭风情。而就在这条街上还有几户特别出名的人家,其中有个名叫摩梭风情园的院子就甚是有名,而这里就是经常被当地人介绍为老村长家的格泽家。格泽家是泸
期刊
站在高处远望泸沽湖,总能看到那襄嵌在泸沽湖一侧的一座小岛,它并不是独树于湖心,而是有一条优美弧形将岛与湖畔的村落相连,那就是里格。里格几乎已经成为当今泸沽湖最为吸引游客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游客都喜欢住在里格,说那里仿若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      已经不是第一次到泸沽湖,也不是第一次到里格了,但却对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几乎没有任何的记忆了。四年前以一个游客身份来到这里时,也是走马观花地逛了逛,没有
期刊
傍晚的时候花马街最是热闹,丽江人也好,进驻在丽江的外地人也好,大多邀约着来这里晚餐了。不愧为美食街,只是因为太多美食铺了,到底在哪家吃好呢?这给彷徨在花马街上的人们带去了幸福的烦扰。  取名叫“花马街”,那是不是这里曾经有皮毛花绿的马匹行走过?在靠近黑龙潭的路口,看到有马儿的塑像,这个最能代表花马街的路标性建筑。也有老人带着孩童在这玩耍,问起“花马街”,老纳西人简单道来,很早以前的丽江原叫“花马市
期刊
站在古老记忆的背后,一个新的丽江已经傲然挺立。她饱含着丽江人对时代进步的追求,凝聚着对丽江人关于美好生活的心血智慧,向人们展示着这个背负着厚重历史使命的城市的时代活力。尽管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新丽江因为世界对古老丽江的深刻印象而缺少应得的喝彩,但丽江人并没有失落,他们以一贯的悠然自得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妙新生活,并为外人未能感知这种变化而满怀骄傲。    一面俘虏整个世界,一面又把自己奉献给世界;一面保
期刊
泸沽湖,历来与“女儿国”、“走婚”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泸沽湖,被太多人翻来覆去书写和赞美;泸沽湖,有人说她是“掉落在地上的蓝天”,有人说她是“人间最后一片神秘的净土”,有人说她有着“绝望的深蓝”,还有人说“看到她就有想哭的冲动”……那么多种形容里,我们怀着太多遐想欣然前往了。        听到泸沽湖的宁静话语    艰难的路途颠簸过去之后,泸沽湖安静地呈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没有过多华丽的姿态,没有
期刊
站在泸沽湖景区的观景台上,远望泸沽湖的第一眼,便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只是静静地望着她,便能听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  而当我们再继续绕过那盘山的公路在傍晚时分到达泸沽湖畔的落水村时,我们更会忍不住想在第一时间来到湖边近距离看她一眼。而此时的泸沽湖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不再只是站在高处我们望见她的那种只会惹人伤感的平静。在晚风的吹拂下,湖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头,水鸭随着波浪的起伏仍旧一动不动,仿佛是在
期刊
60年代,我们大喊口号,听京剧,唱样板戏,声音洪亮、高亢。当时谁都抢着演李玉和、阿庆嫂,没有谁愿意去饰演鸠山、刁德一……《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样板戏流行了一代人。受此影响,和占强老师至今还那么酷爱着京剧艺术。或者也是从这样一个年代开始,老师有了最初自己梦想的雏形。    “我是从18岁开始才会讲汉语的”。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当时的丽江也只是如同一颗沙粒般渺小的边缘城镇。那个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