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掌中宝”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s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一些点金术。选好点化的“点”,研究点化的“法”,在设疑、移情、比较和拓展方面做好点化,使它成为自己教学中的“掌中宝”,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点金术;点化;设疑;移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说中的点金术,能够点石成金,可世人却未曾见过。而作家创作要具备点化之术,却是人所共知的。鲁迅的《药》取材于两个互不相干的故事:一件是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绍兴知府逮捕,杀害于绍兴的古轩亭口;另一件事是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民间传闻。鲁迅巧妙地把这两件事点化在一起,从而表现了能够反映一个时代风貌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流传在埃及和希腊的两个古老传说,后来他把“一磅人肉”的诉讼,点化在夏洛克身上,从而鞭挞了贪婪与凶狠,歌颂了无私和友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研究这些课文时,应当从这些点化之术里,借得作家那“点石成金”的指头,学得一些巧于点化的奥秘,在一些文章平凡的记叙里,点化出它们在思想上的闪光之点、在艺术上的传神之笔。
  “授之以渔”贵在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点金术和“自渔”的本领,老师的点化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教学上的点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要选好点化的“点”,二要研究点化的“法”。
  一、选好点化的“点”
  选点化的“点”时,如果我们从文章的体裁入手,就会事半功倍。在一些记叙的文章里,若教师在“事”里选“点”,那就应在文章的关键之处用心。例如教《范进中举》,选择范进中举发疯的刹那间:“我中了!”若教师在“物”里选“点”,那就应在《守财奴》里选择那一个梳妆匣, 在《项链》里选择那一挂项链,在《药》里选择那一个“人血馒头”。
  在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里,若教师在“景”里选“点”,那就应在文章“寓情于景”的关隘之处用力,努力发掘出文后的象征意义来。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比如我曾经在教旧人教版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就抓住“病梅”这一物,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绘制出以梅花为中心的文章脉络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借梅议政、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梅花形脉络图如右图:
  在一些议论性的文章里,要选择的“点”应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如教《劝学》时,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抓住这个中心论点,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另外三个分论点。
  二、研究点化的“法”
  点化的“法”主要有四种:
  (1)设疑手法
  教育家陶行知有两句诗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设置几个精要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乐学情绪。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就可抓住课题的一个“讽”字,大作文章。板书时故意把“讽”字写成“劝”字,引起学生注意,区别“讽”“劝”二字涵义,进而提出几个思考问题:邹忌为什么要用“讽”的方法劝齐王纳谏呢?他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什么比喻?效果如何?如此一来,教学的设疑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是非常有见地的教育学原则,告诉我们“设疑”的问题只有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问题讨论的“生成”才会更精彩、点化才更有价值。
  (2)移情手法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移情,就是把作者在作品中投射的某种或喜或怒的感情,通过教师讲课这个媒介,移植到学生的感情中去。教师如果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用移情手法把这些思想蕴含点化出来,让学生“因文见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定能时时洋溢“情”的氛围。如教《沁园春·长沙》时,培养学生感受领袖人物豪迈乐观的情怀,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壮美的热爱;教《赤壁赋》时使学生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精神指引。
  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从课内移情课外,教《中外名人传记》沈从文、贝多芬时,点化出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共性:逆境造就人才。适时带领学生观看断臂王子刘伟、半截身躯“走”天涯的半丁、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视频,给学生灵魂澄澈的洗礼,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感熏陶。如此移情,一下子就点化出蕴含在文本外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意义,如春风拂面,如春雨润物,使文本的价值有了质的飞跃。
  (3)比较手法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发挥极大作用,教师适当点化能使教学化繁为简,事半功倍。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寓浓浓的愁于词作中,由于二李身份、经历不同而使情感焕发不同异彩,真可谓“一样愁字别样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一“愁”字,通过对两首词句中品“愁”、词中寻“愁”,使学生感受出《虞美人》是哀愁,是亡国思乡之愁,感情基调是沉郁的;而《一剪梅》是闲愁,是离别相思之愁,感情基调是凄婉的。如此这般读词赏“愁”,使学生对二李之“愁”体会深刻,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培养了审美鉴赏能力。
  (4)拓展手法
  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我教外国小说《半张纸》时,点化学生了解单元话题“结构”是小说的“容器”,可以容纳丰富内涵。
  半张纸——方寸之间勾连生命记忆(故事)
  半张纸——纸短情长浓缩人生悲欢(情感)
  半张纸——变幻之中见证世事无常(哲理)
  引领学生体悟:结构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切口小,折射大”,然后拓展阅读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加深对“横截面式”结构的理解,体悟小说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采用点化之法,把文章中“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捕捉出来,并点化给学生。这种点化的功夫,既要求教师独具慧眼,还要求教师有个点金的指头,并且要善于掌握点金石。传说中的点金术并不存在,而教学中的点金术不是可以学而得之吗?让点金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掌中宝”,随手拈来、即兴使用,开启语文教学的灵性和韵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3]孙文玲《古文教学要努力激活思维》 《语文学习》2008.7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手术时左房未增大的病人显露二尖瓣常较困难,常规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作者认为暂时断离上腔静脉(SVC)可允许广泛切开左房,即使最难的病例亦能获得良好的二尖瓣显露。方
期刊
本文对流化床+铁浴熔融还原炼铁流程进行了Yong分析,从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贬质观点,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用能过程,并绘出了全系统完整的Yong流图,通过对薄弱环节Yong分析,考察了流程的热力学完善性,并
在音级集合理论的复合型K、Kh关系中,两集合的关系建立在包含关系与补关系基础之上。在汉森理论的互补映射理论中,两互补音组(集合)不仅通过映射方法建立关系,且将同质异构音组(Z关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板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70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
【摘要】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创造力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学阶段,是学生的认知系统开始逐步确立的时期,这段时间的培养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锻炼的基础学科。本文通过对现行中学语文教学重要意义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力;实践;特长  【中图分类号】
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借鉴历来是教学法研究的方向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充分恰当地使用绘画,对教学能产生一些特殊的作用。
文章从歌剧《江姐》的旋律创作、调式调性布局、节奏腔式安排、板式结构变化、主题设计贯穿等方面,剖析了《江姐》的音乐“三色”与形态特征。
【摘要】在合作阅读过程中,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明确合作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自学精神,指导学生掌握合作阅读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训练,在一定程度
【摘要】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阅读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着阅读效果。既然我们了解到不良阅读心理行为的危害,就应及时矫正。对此我们首先为有这种不良阅读心理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找心理源,看心理特征,测心理程度,其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良好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效化、简洁化、清晰化成为社会对我们说话的新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专业,重视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口语交际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学生说话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训练;说话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