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独立影像、微电影及商业运作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进入普通家庭的早期,往往被用来拍摄“家庭私影像”。这段时期,人们还没有产生“电影创作”的想法。虽然不少媒体欢呼雀跃,大声宣布“个人影像时代的来临”,但“电影创作”对老百姓来说,实在是过于高级。DV影像的电影化,在国内是从“独立影片”的出现才开始的。多数“独立影片”都拥有十分强烈的精神内核,它蕴含着作者的深入思考,DV不再只是用来记录,而是用来表达。因为它追求独立精神和主观表达,所以它从本质上拒绝商业。由于“独立影片”的制作成本很低,作者也往往不具备专业影像的制作素质,所以它的推广和放映一般都局限在小范围内,无法进入大众传播的平台,只是游离于主流(商业/官方)电影体系之外的创作。
  当国内的“独立影片”因找不到通向公共媒体的突破口而陷入发展瓶颈时,另一种“DV”影像方式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它如一朵蓄力已久的水仙花般绽放了。剧本更为完善,镜头语言更加精准,主题表达姿态更低,更草根,更能被观众接受。它就是“微电影”。
  大部分“微电影”和“独立影片”在策划和构思的前期都是十分相似的——从一个主题或者“关键词”出发,通过头脑风暴的发散思维,或者逻辑推理的方法构建框架,再用细节或其他成份来完成整个剧本。无论如何,一部好的“微电影”或“独立影片”都会十分重视这个“主题”,毕竟作者的自我表达才是它们的核心。
  和拒绝商业来保持“独立”精神的“独立影片”相比,“微电影”对待商业的态度截然相反。“微电影”的关键在于如何运作。对于“独立影片”来讲,它不怕影片制作出来之后无人问津,相反,无人问津的“独立影片”不一定是一部烂片,甚至能在影展拿奖。但对于“微电影”来讲,在隐隐之中有种“使命”——要表达,但更要让大家都对我印象深刻——所以“微电影”需要从编剧、拍摄、剪辑、后期、发布和发行等等环节上都采用一种较为严谨的工作方式。毫无疑问,这种工作方式需要由团队来完成,而且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
  国内“微电影”在资金方面,大致有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自己出资,或者来自朋友的赞助。这与“独立影片”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比较接近。第二种就是寻找资方、赞助商,或者与商业化的组织进行合作。比如一些作者和视频网站合作、获得来自网站的资金支持,进行影片创作,最后的发布平台也自然就是这些网站。或者和一些大型商业机构合作,获得大量资金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传播和运作机会。虽然广告片的成份增加了不少,但这并不影响它取得运作上的成功。这是现在比较成功的“微电影”最常采取的模式。第三种是“众筹”、联合制片人方案。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运作模式,所谓“众筹”就是作者个人来发起项目,经过某些机构或者组织的认证之后,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公布,有兴趣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支付一定的资金,成为众多联合制片人之一。现在已经有很多“微电影”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成功,虽然这种模式刚刚起步,但以后肯定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微电影由于较小的制作成本、相对电影来说不标准的片长、运作方面的条件等限制,无法进入影院、电视等大众媒介,一般来说,它们的出路只有自媒体平台或者视频网站。但在这些平台上,除非极其好运的遇到一大波网络推手,否则石沉大海。所以,当我在网上通过微博转发和朋友圈链接看到一些微电影时,联想到它的宣传推广只能终结于此——尤其是发觉这是一部好作品的时候——总会感到惋惜。它们在制作上也不能说没有做足功夫,而且有很多“点”都是十分有趣的,但毫无疑问作为微电影,它们是不成功的。和那些在推广上赚足了眼球的“成功”作相比,它们注定死去。
  在微电影行业刚刚起步的中国,商业微电影运作模式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由于网络上的寡头垄断局面,这些商业化的片子总是可以大红大紫一把。不得不说,这种局面有些糟糕。照此以往,商业微电影运作一旦尝到甜头,就可能会完全地占领整个市场,以后我们再想看到拥有一些“独立意识”的微电影就无比困难了。
其他文献
像—场电影,你可以变换场景,编辑它,使之完美。  ——马赛诺·帕加诺(哈佛大学)  慕课(MD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是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作
期刊
5月16日,北京。意犹未尽的走出电影院,心里有丝丝惆怅,趁着傍晚的天气,竟也意外的和谐。这部影片本来不在计划中,站在影厅游移不定,不知如何选择时,《十二公民》就这样无意间进入我的视线。  六个月后的一天,有了可以与《十二公民》导演徐昂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修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孔,干净浑厚的嗓音,文艺气息十足。就是这样位年轻导演,通过执导电影《十二公民》好评不断,完成了一次从戏剧到电影的华丽转身,并一举
期刊
《泰坦尼克号》里,当泰坦尼克号在夜色中撞向冰山时,那逼真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穿越大银幕切实感受到杰克与露丝天人永隔的伤痛。十八年后,杰克的扮演者菜昂纳多在新片《还魂者》里扮演一位复仇猎人,历经荒野生存的痛苦。在这些电影背后一直有一个身影,他虽立于大银幕后却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走在行业前端的技术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世界。他,就是好莱坞视效大师Jeff·Olm,让幻想变成现实的电影人。  发展中
期刊
微电影要不要用价值观来表达?很久以来,多有争论。其中有种观点认为,微电影是“草根”的狂欢,自娱自乐即可,不必强求其它。笔者并不排斥这种观点,而且微电影的属性确实是全民大众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拍摄自己喜爱的视频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有“播出”的满足感。当然也确实有人专门拍摄社会的“脏乱差”、“阴暗面”,然后随手就发到微信微博的“朋友圈”里。  现在连外国都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阳光、时尚
期刊
随着全球MOOC(慕课)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推动,各个国家教育单位都不遗余力的利用不同的课程录制方式,将课本内容转化成视频教学内容,上传到公播系统或学校播放系统,提供在校或校外学生能够课前或课后接受在线的教学,深化学生授课能够由学校展延到家庭甚至于手机平板上,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内容。本期V课堂将与大家探讨自动录课应用的相关内容。  学校录制课程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用最优方式学习
期刊
色彩管理是一个过程,能达到色彩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然而,许多核心概念都牵涉到色彩科学,这往往是连资深用户都不太熟悉的领域。在本文中,我们会介绍与电影和广播相关的关键技术及最佳做法。  概述  在色彩管理的过程中,一开始会对通常使用的设备进行评估(摄影机、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或投影机)。例如,用户可能是用RED来捕捉画面,通过基准质量监视器来调色,然后将画面输出到家庭影院显示器上。关键是要了解各个装置
期刊
微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就连叫什么都一直存着诸多争议,有人称为业余电影,有人称为网络电影,有人叫Micro Film,有人沿用国际上“Short Film”的叫法。微电影刚刚行起之后,就被广告主追捧,甚至面临被商业绑架的生存之忧。但是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这股狂潮还是迅速席卷了全国,尽管问题也是重重。本期我们和读者朋友一起探讨微电影,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期刊
父亲  爸爸周年祭。心里面除了想念就是对这份父爱的感恩。  常常想起我八九岁时他手把手教我写书法、画画的情景。我这个拖延症女儿,记得12岁那年参加书法大赛,复赛要邮寄作品到北京,截止比赛的前一晚,临摹要交两本,作品要交一幅,而我之前居然一页未动。深更半夜,我一页页写,他打开电扇一页页替我吹干,陪我熬夜,没有一句数落……后来我幸运地加入决赛,书法也获得了楷书大奖,那一次我和他好开心。我不会忘记那刻。
期刊
微电影《勇敢·爱》剧本节选  编剧:承孝杰  导演:蒋红训 承孝杰  摄影:陈琳  后期:蒋红训 蓦麟视觉团队  男演员:黎宇航  女演员:张弛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很忙碌,但是缺乏激情。我也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只是还没有向他表白。我和他的距离时常很近,时而又很远。他是一名户外摄影师,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外面拍摄。我很想了解他,跟随他,想成为他相机中最美的女主角。  又到了交
期刊
调整曝光的极限  数字摄影机的Log模式极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机的宽容度,使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胶片的宽容度。宽容度提高带来的宽动态范围可以让摄影师表现个人风格的余地更大,比如曝光过度的高调和曝光不足的暗调。在每个片子开拍之前,摄影师都会对即将用到的摄影机进行测试,掌握摄影机的特性以便充分的发挥其优势。调色师实际上也非常需要介入到前期的测试环节,掌握摄影机在曝光方面所能达到的极限,有效地设计后期的调色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