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高中升学率逐年递增,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就业问题成为全国不断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就业率是值得高校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就业管理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001-01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改革与发展不单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问题,还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的波动等新形势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就业管理措施。
1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与现有的就业岗位不成比例,影响大学生就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危机状态,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增加反而减少,下岗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向城镇转移,外籍人员、“海龟”逐渐涌人与回归,这些都“挤占”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就业矛盾;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状况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还有所学专业、学历层次的要求等,据各大人才市场报道说学生专业是否对口对其就业也增加了压力和难度,一些文科的学生显然没有专业性强的理科就业容易。所以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学校的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为学生多开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专业,提升就业率。
2 就业管理策略
2.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高校必须加强就业管理机构的完善,配齐设施设备以及充足的资金,建立专业化的就业管理人员队伍,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专业的辅助与引导,与企业单位建立有效的供应关系,实现大学就业管理全过程、多环节的职能分工与配合,各尽其职,高效运作,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就业。
2.2 实施系统性的职业指导
把职业管理与职业指导当做系统工程来做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比如日本,从学生一开始上小学,职业指导也随之开始,将伴随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大学生毕业指导就是在中小学阶段连续实施职业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指导的延伸與深化,不止如此,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学校还会对其“跟踪指导”,询问大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问题。这种做法实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值得借鉴。当前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职业指导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中小学职业指导几乎没有,但在大学逐步完善这种连续式、跟踪式职业规划导向的职业指导是行的通的。新生入学前,学校就可以对其实施入学指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对未来的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入学后,通过心理测试、健康咨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调整和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追踪,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指导与反馈,逐步建立、完善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直至融入社会整个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2.3 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的建立与高效运作是增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建立大学生与招聘单位沟通交流、互相信任的平台是推进大学生就业管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所以,学校要推动现代化、多方面的就业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发布及时的内部信息网络,促进学校就业市场的完善以及人才资源的高效分配。
2.4 建立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有效分配主要由市场来调节,高校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很大程度上只是引导与服务,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咨询,组织就业心理与技术上的培训,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等,只有建立针对性、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利用就业信息专栏,多种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并及时进行公布。
(2)密切联系用人单位,在校内组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邀请各级各类用人单位,邀请有代表性的老总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谈,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校教职工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
(3)组织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培训,使学生了解求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如择业准备,求职的基本程序,择业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从网上找工作,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分析,还有如何解决就业协议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帮助毕业生调整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并能及时开导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人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就业指导。
(4)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就业服务活动,邀请在就业中有建树的师兄师姐为学生进行指导,传授他们的经验与方法;邀请相关专家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积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本科生“考研”、专科生“升本”或自考,缓解就业压力。
2.5 建立就业市场研究与开发体系
从内容上看,就业指导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其它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校连锁循环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要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与专业方向为依据;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与调整人才培养与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反过来再指导就业管理工作,如此环环相扣、互相补充,形成了学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当前的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注意那此被其他学校遗忘、忽略的偏僻空间,这样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随时把握就业市场脉搏,及时调整、增加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真正适应社会需要。
总之,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完善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于强,崔雅莉.高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2] 曾文涛.合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 刘毅.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4] 许斌,高才,孙德明.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改革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2009(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001-01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改革与发展不单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问题,还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的波动等新形势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就业管理措施。
1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与现有的就业岗位不成比例,影响大学生就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危机状态,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增加反而减少,下岗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向城镇转移,外籍人员、“海龟”逐渐涌人与回归,这些都“挤占”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就业矛盾;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状况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还有所学专业、学历层次的要求等,据各大人才市场报道说学生专业是否对口对其就业也增加了压力和难度,一些文科的学生显然没有专业性强的理科就业容易。所以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学校的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为学生多开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专业,提升就业率。
2 就业管理策略
2.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高校必须加强就业管理机构的完善,配齐设施设备以及充足的资金,建立专业化的就业管理人员队伍,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专业的辅助与引导,与企业单位建立有效的供应关系,实现大学就业管理全过程、多环节的职能分工与配合,各尽其职,高效运作,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就业。
2.2 实施系统性的职业指导
把职业管理与职业指导当做系统工程来做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比如日本,从学生一开始上小学,职业指导也随之开始,将伴随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大学生毕业指导就是在中小学阶段连续实施职业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指导的延伸與深化,不止如此,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学校还会对其“跟踪指导”,询问大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问题。这种做法实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值得借鉴。当前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职业指导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中小学职业指导几乎没有,但在大学逐步完善这种连续式、跟踪式职业规划导向的职业指导是行的通的。新生入学前,学校就可以对其实施入学指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对未来的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入学后,通过心理测试、健康咨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调整和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追踪,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指导与反馈,逐步建立、完善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直至融入社会整个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2.3 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的建立与高效运作是增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建立大学生与招聘单位沟通交流、互相信任的平台是推进大学生就业管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所以,学校要推动现代化、多方面的就业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发布及时的内部信息网络,促进学校就业市场的完善以及人才资源的高效分配。
2.4 建立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有效分配主要由市场来调节,高校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很大程度上只是引导与服务,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咨询,组织就业心理与技术上的培训,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等,只有建立针对性、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利用就业信息专栏,多种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并及时进行公布。
(2)密切联系用人单位,在校内组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邀请各级各类用人单位,邀请有代表性的老总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谈,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校教职工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
(3)组织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培训,使学生了解求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如择业准备,求职的基本程序,择业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从网上找工作,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分析,还有如何解决就业协议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帮助毕业生调整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并能及时开导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人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就业指导。
(4)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就业服务活动,邀请在就业中有建树的师兄师姐为学生进行指导,传授他们的经验与方法;邀请相关专家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积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本科生“考研”、专科生“升本”或自考,缓解就业压力。
2.5 建立就业市场研究与开发体系
从内容上看,就业指导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其它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校连锁循环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要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与专业方向为依据;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与调整人才培养与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反过来再指导就业管理工作,如此环环相扣、互相补充,形成了学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当前的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注意那此被其他学校遗忘、忽略的偏僻空间,这样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随时把握就业市场脉搏,及时调整、增加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真正适应社会需要。
总之,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完善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于强,崔雅莉.高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2] 曾文涛.合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 刘毅.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4] 许斌,高才,孙德明.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改革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