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之一,是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校学生存在敬业认知较欠缺、敬业意志难坚守和敬业行为有偏差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行了探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通过敬业精神的培养为新时代输送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敬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72-02
本文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敬业价值观切入,以小见大,旨在研究探讨新时代高校发挥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启示。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的价值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教给准职业者满足生存需要的技术手段,更要通过对理想职业人格的塑造来关照其精神世界。因此,充分发挥“敬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要求。
二、概念界定
发挥运用“敬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厘清“敬业”“敬业精神”“敬业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标准。
(一)敬业
“敬业”在《新华词典》中的释义为“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1]。所谓敬业,是指一个人在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所从事专业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深层次的状态,它是人们全身心投入的态度而呈现出的一种自为自觉的精神[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价值观
“敬业价值观”是指从业者认同其所从事的職业,并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和长期从事的意愿,能够正确认识岗位所赋予的责任,能将职业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联系起来,把职业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职业价值观。
三、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敬业认知较欠缺
当代大学生对敬业的认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敬业的理解不足。很多学生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对隐性职业素养如“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在思想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2)敬业意识较淡薄。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劳动观念淡薄,敬业耐劳趋弱;好高骛远,盲目自大;适应环境慢,团队意识差,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敬业意识和敬业态度。(3)敬业观念有偏差。学生所选专业多受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等影响,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及敬畏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选择缺乏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旁人意见的主导、高薪诚聘高级技工的现象或多或少让学生误以为“一技在手就能走天下”,缺乏正确的敬业观念认知。
2.大学生敬业意志难坚守
敬业精神指的是人们在从事的职业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深层次的状态,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状态。而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心浮气躁,不管是在校时对专业的学习还是在工作岗位中,都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在身边同学和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群体很难保持长久的干劲和坚定的意志。此外,“实习期没满就离职”“踏入职场不到半年就换工作”“工作不顺拔腿就走”等行为现象在大学生从业中频繁出现。一些招聘网站发布的职场“闪辞”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闪辞成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超过三成的应届生在入职两个月后就辞职,这都是敬业意志难坚守的一大表现。
3.大学生敬业行为有偏差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不仅要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还应当注意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实践行为却与敬业价值观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敬业的“业”,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学生作出考试诚信承诺之后作弊的仍然不在少数,其行为与“敬业”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学生重学分,轻实践,忽视对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轻视思政课堂、社团等平台的作用,无视敬业精神的培养课程,导致自身行为存在极大偏差。
(二)原因分析
1.价值观念有待转变
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素养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其职业素养的普适性,有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爱国守法、恪尽职守、办事公道、知行合一、自律自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尽职尽责等都与敬业精神内涵相吻合。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工作任务完成即可,不必精益求精,上面所列举的精神内涵太过空洞,对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能真正坚守这些普适精神,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并不多。从长远来看,这种得过且过的错误观念,让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极为受限。
2.教育方法有待完善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然而,由于工作方法的单一性,高校敬业精神的培养远远达不到应有的价值标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单独把“敬业观”列为重点来进行教育的少之又少,教学内容的严重匮乏,学生忽视了对“敬业观”应有的重视。学校应该增加对“敬业观”知识的教育,通过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讲座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敬业意识,让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中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敬业乐业的精神面貌,赢得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3.校园学风有待改善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厚,不重视学习的学生仍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近年来,很多学校学风建设只抓到了学生的人,却抓不住学生的心,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比比皆是。只能做到确保学生的到课率,却难保证其“抬头率”。这类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仅仅满足于成绩上的得过且过和游戏中的虚拟满足,忽略了对学业敬业精神和敬业态度的培育。这些现状均不利于学生敬业精神的形成与塑造。
四、对策路径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和行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结合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价值观”的培育,针对性地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敬业精神熏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了“卓越工业文化建设”,将工业文化教育资源与专业进行对接,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流程与规范嵌入专业课程,更新了专业教学内容,建立了工业文化的课程观。其中,“敬业”作为“卓越工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学校通过邀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工业文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拓展“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从工业文化发展、工匠精神理念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做人与为业结合、人品与技术双馨等角度,围绕湖南新型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特色,研发和实施具有“敬业”特色的系列人文课程资源,从而实现了“敬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渗透、人文课程生动实践的“双轮驱动”,实现育人模式转型。
(二)以网络思政为主载体,增加敬业的宣传力度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思政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学校可以建立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主账号、手机App客户端为核心,校内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为两翼,学生组织、教师以及主要学生干部开通的新媒体账号为支撑的新媒体矩阵平台,形成“一个核心,两个侧翼,多平台支撑”新媒体矩阵,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充分宣传敬业精神,并让敬业成为一种无形力量。
(三)以学生活动为主渠道,丰富敬业的培育途径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构建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精心打造“卓越工业文化讲坛”“工业文化周”“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开展“卓越工匠教师”“卓越工匠之星”“卓越校友”等评选活动,使师生以更加鲜活的形式感受榜样的力量,工匠精神、劳模意识深入人心。挖掘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出《中联一课》《传承》等一批师生原创舞台剧、音乐、舞蹈等文艺精品,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敬业精神内涵的认识。
(四)以队伍建设为主抓手,发挥敬业的示范作用
学校可以构建一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任教师队伍、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辅导员队伍,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作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课前育人三分钟”“卓越教师”等平台,使教师时刻秉承“教生如子”的教育之心。工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立德敬业”的校训,以身示范,将敬业精神充分展现,鼓励学生领悟敬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辅导员通过开展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日常學生工作,使学生树立爱业、精业和乐业的态度。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齐抓共管,以身示范,将敬业精神融入教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挥敬业精神的引领作用,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稳定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才会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刘萍萍.大学生敬业精神及其培育途径[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5-01-19.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19B166)。
作者简介:黄敏(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敬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72-02
本文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敬业价值观切入,以小见大,旨在研究探讨新时代高校发挥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启示。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的价值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教给准职业者满足生存需要的技术手段,更要通过对理想职业人格的塑造来关照其精神世界。因此,充分发挥“敬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要求。
二、概念界定
发挥运用“敬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厘清“敬业”“敬业精神”“敬业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标准。
(一)敬业
“敬业”在《新华词典》中的释义为“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1]。所谓敬业,是指一个人在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所从事专业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深层次的状态,它是人们全身心投入的态度而呈现出的一种自为自觉的精神[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价值观
“敬业价值观”是指从业者认同其所从事的職业,并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和长期从事的意愿,能够正确认识岗位所赋予的责任,能将职业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联系起来,把职业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职业价值观。
三、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敬业认知较欠缺
当代大学生对敬业的认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敬业的理解不足。很多学生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对隐性职业素养如“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在思想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2)敬业意识较淡薄。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劳动观念淡薄,敬业耐劳趋弱;好高骛远,盲目自大;适应环境慢,团队意识差,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敬业意识和敬业态度。(3)敬业观念有偏差。学生所选专业多受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等影响,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及敬畏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选择缺乏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旁人意见的主导、高薪诚聘高级技工的现象或多或少让学生误以为“一技在手就能走天下”,缺乏正确的敬业观念认知。
2.大学生敬业意志难坚守
敬业精神指的是人们在从事的职业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深层次的状态,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状态。而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心浮气躁,不管是在校时对专业的学习还是在工作岗位中,都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在身边同学和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群体很难保持长久的干劲和坚定的意志。此外,“实习期没满就离职”“踏入职场不到半年就换工作”“工作不顺拔腿就走”等行为现象在大学生从业中频繁出现。一些招聘网站发布的职场“闪辞”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闪辞成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超过三成的应届生在入职两个月后就辞职,这都是敬业意志难坚守的一大表现。
3.大学生敬业行为有偏差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不仅要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还应当注意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实践行为却与敬业价值观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敬业的“业”,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学生作出考试诚信承诺之后作弊的仍然不在少数,其行为与“敬业”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学生重学分,轻实践,忽视对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轻视思政课堂、社团等平台的作用,无视敬业精神的培养课程,导致自身行为存在极大偏差。
(二)原因分析
1.价值观念有待转变
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素养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其职业素养的普适性,有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爱国守法、恪尽职守、办事公道、知行合一、自律自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尽职尽责等都与敬业精神内涵相吻合。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工作任务完成即可,不必精益求精,上面所列举的精神内涵太过空洞,对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能真正坚守这些普适精神,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并不多。从长远来看,这种得过且过的错误观念,让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极为受限。
2.教育方法有待完善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然而,由于工作方法的单一性,高校敬业精神的培养远远达不到应有的价值标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单独把“敬业观”列为重点来进行教育的少之又少,教学内容的严重匮乏,学生忽视了对“敬业观”应有的重视。学校应该增加对“敬业观”知识的教育,通过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讲座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敬业意识,让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中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敬业乐业的精神面貌,赢得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3.校园学风有待改善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厚,不重视学习的学生仍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近年来,很多学校学风建设只抓到了学生的人,却抓不住学生的心,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比比皆是。只能做到确保学生的到课率,却难保证其“抬头率”。这类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仅仅满足于成绩上的得过且过和游戏中的虚拟满足,忽略了对学业敬业精神和敬业态度的培育。这些现状均不利于学生敬业精神的形成与塑造。
四、对策路径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和行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结合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价值观”的培育,针对性地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敬业精神熏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了“卓越工业文化建设”,将工业文化教育资源与专业进行对接,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流程与规范嵌入专业课程,更新了专业教学内容,建立了工业文化的课程观。其中,“敬业”作为“卓越工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学校通过邀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工业文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拓展“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从工业文化发展、工匠精神理念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做人与为业结合、人品与技术双馨等角度,围绕湖南新型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特色,研发和实施具有“敬业”特色的系列人文课程资源,从而实现了“敬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渗透、人文课程生动实践的“双轮驱动”,实现育人模式转型。
(二)以网络思政为主载体,增加敬业的宣传力度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思政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学校可以建立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主账号、手机App客户端为核心,校内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为两翼,学生组织、教师以及主要学生干部开通的新媒体账号为支撑的新媒体矩阵平台,形成“一个核心,两个侧翼,多平台支撑”新媒体矩阵,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充分宣传敬业精神,并让敬业成为一种无形力量。
(三)以学生活动为主渠道,丰富敬业的培育途径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构建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精心打造“卓越工业文化讲坛”“工业文化周”“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开展“卓越工匠教师”“卓越工匠之星”“卓越校友”等评选活动,使师生以更加鲜活的形式感受榜样的力量,工匠精神、劳模意识深入人心。挖掘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出《中联一课》《传承》等一批师生原创舞台剧、音乐、舞蹈等文艺精品,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敬业精神内涵的认识。
(四)以队伍建设为主抓手,发挥敬业的示范作用
学校可以构建一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任教师队伍、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辅导员队伍,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作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课前育人三分钟”“卓越教师”等平台,使教师时刻秉承“教生如子”的教育之心。工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立德敬业”的校训,以身示范,将敬业精神充分展现,鼓励学生领悟敬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辅导员通过开展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日常學生工作,使学生树立爱业、精业和乐业的态度。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齐抓共管,以身示范,将敬业精神融入教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挥敬业精神的引领作用,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稳定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才会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刘萍萍.大学生敬业精神及其培育途径[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5-01-19.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19B166)。
作者简介:黄敏(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