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淌过汗,流过泪,付出过也收获过。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我的记忆里盛满喜悦的美酒,但成长中往往还有许多无可奈何的烦恼……
  春末初夏的一个夜晚,我陪同母亲前往一家商场购物。在外套区,母亲一眼就看中了一件红色条纹的外套,便停下脚步,一边拿外套在我身上比试着,一边满意地说:“嗯,挺不错的,就买这件吧。”我的目光却停留在旁边的一件外套上:乳白的底色,淡紫的星点,式样简单朴素,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于是,我对母亲说:“妈,我想要那件淡紫色的。”母亲吃了一惊。看着我:“女孩子穿红色的才精神,才漂亮呢!还是买红的吧!嗯?”
  记忆中,从小到大,我所有衣服,哪怕是一块小小的手帕,都是母亲为我精心挑选的,颜色大都是耀眼的鲜红……
  今年,我已经满16岁了,早已不像当年那样把红色当成天底下最漂亮的颜色了。我逐渐发现其它颜色的美了:紫色的飘逸,黑色的神秘,银灰的高贵……我开始有一种渴望,一种想拥有一件不再是幼稚的红色调衣服的渴望!
  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她几乎在用一种乞求的语气征求我的同意:“我们还是买红色的,好吗?”说完,她满怀希望地看着我,等待我点头。可我偏偏固执地摇了摇头:“不,我还是想要那件淡紫色的。”母亲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我,我分明看见她眼中的希望之光正渐渐地黯淡下去。终于,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做出了让步:“好吧,就买那件吧。”我听得出,母亲的语调中有失望,也有无奈。
  我忽然有点后悔,很想对母亲说:“我们还是买那件红色的吧!”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就算今天我仍旧选择了红色,但,也许明天,后天,我终究会有选择紫色的一天!人总是要长大的!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女儿已经长大了……
  烦恼当中,我努力超越,心灵便会开阔,飞扬。
其他文献
石头寨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地位优势显著,自然环境优良,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村落而言其离土文化较早.随着社会形态的塑造,人力资源的积累,家庭再生产的作用,逐步呈现
期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俗语,体现了栽树者乐为后人造福的奉献精神。我党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正是以这种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得党的事业这片森林愈加蓬勃
摘 要: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词汇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颜色词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并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以颜色词为切入点,探析颜色词与《雨巷》、《静女》、《永远的蝴蝶》三篇课文主题的相关性。  关键词:颜色词;文本;主题;相关性  作者简介:孙兴锐(1982.11-),男,硕士研究生,现任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语文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今年7月中旬至8月底,北京市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百名局处级青年干部走出机关大门,轻装简行,到20个困难企业和边远贫困山乡,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得到了平常受不到的锻
海德格尔的“世界”与“大地”,尼采的“酒神”与“日神”,作为其各自哲学的二元概念,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巧合的是,两组概念都指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生存.在海德格尔那里,
我们的老祖宗,那位春秋时期卖矛又卖盾的商人,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自夸过了头,结果被聪明人一把抓住了把柄,笑话千年,“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流传开来。矛盾问题是否可解呢,大家看看下面几则故事,或许你会有兴趣解决他们的困惑。    一、  传说古代有位残暴的国王,有一次抓到一个反对他的人,一定要将这个人处死。国王虽然心里想将反对者处死,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仁慈的样子:“让上帝来决定这个可怜人的命运吧,我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簾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期刊
摘 要:“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作为万事万物之一的词义亦是如此。“闻”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以及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其词义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闻;词义演变  作者简介:杨明毅,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1  词
期刊
立意肤浅、观点幼稚是同学们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的作文要么题材陈旧、人云亦云,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笔墨往往停留在材料的堆砌上。下面为大家提供三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是见微知著。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要善于从宽泛的作文题中抓住精彩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学会从小事出发,挖掘小事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或有价值的东西。写作“礼物”这个话题时,有一位同学叙述农村学生给他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