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和我的“取经”路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入园半年来,本班幼儿能够逐渐脱离妈妈的怀抱,情绪稳定地上幼儿园。特别是游戏时间,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想他们一定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可是,他们真的都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吗?他们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吗?这时,一个“假笑”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真热闹,假融入
  “快来救火啊!我家着火了!”娃娃家的小朋友正在玩消防员灭火的游戏。只见几个小朋友一起拿着纸杯,从房间这头飞快地跑到那头,假装灭了火又跑回来。小康也参与其中,只是和他们隔着距离。反复几次后,妈妈邀请消防员到家里吃饭,大家都去了,小康则留在原地。热闹的消防站变得冷清。我问道:“小康,你怎么不去吃饭?你刚才灭火也很辛苦呀。”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两只脚不安地碰撞着,红着脸摇摇头。
  随后消防员们换了玩法,他们在娃娃家附近搭起了消防站,小康则时而靠着墙站,时而徘徊在桌旁看着他们,并不参与进去,也不开展自己的游戏。
  看似大家玩得热火朝天,似乎每个人都专注于游戏,但我发现热闹的背后,小康并没有真地融入进去,他先是和同伴平行游戏,当一旦需要他和别人产生互动时,他会主动把自己抽离出来。通过半年的接触,我知道小康是个内向的孩子,谨慎、敏感,有些脆弱、不自信。他是不喜欢班里的玩具,还是羞于跟同伴在同一张桌子上玩?关于小康的诸多疑问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接着观察他。
  假笑容,真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娃娃家的消防员都忙于搭建消防飞机,小康再也没参与进去,他依旧贴着墙,或在桌旁徘徊,眼睛注视着他人热闹的游戏。我每每看向他时,他就挤出一个笑容,似乎在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又有些外显的表现,例如睁大眼睛、涨红脸,有时还不停转动眼睛,像在躲避,不想被关注。他的“假笑”让我心疼,我一定要多多陪伴他。
  我走近问他:“你想玩什么?”他笑笑摇头,于是我坐在他附近,不说话,陪着他。连续几天都是如此。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是坐58路公交车来的,它路过××站……”哇!他终于主动跟我发起话题,我饶有兴趣地想凑近听,他又赶忙躲开了。小康的行为持续了好几天,他每天都会和我谈论有关公交车的话题:“我今天从奶奶家来,所以坐的111,111和58不一样……”可当我想靠近或搂着他,继续倾听时,他都笑着躲开。
  小康一直在谈论公交车,这可能是他感兴趣的事物,也可能是他十分了解、用于发起交往的话题。他看着别人游戏时,好像也很想加入。什么才是他的真兴趣?持续几天的陪伴,小康对我逐步产生了信任和依赖。说不定他愿意和我一起游戏,接下来我想继续观察,慢慢地尝试引导他。
  假兴趣,假游戏
  連续六天,我都陪伴着小康,想了解他的真兴趣。
  第一天我进入美工区,他像往常一样凑近我,显得紧张不安,但眼睛一直盯着我手中的橡皮泥,嘴角微微抬起,挤出笑容。我趁机邀请他玩,他拿起一小块泥,局促地捏来捏去,偶尔与我对话。
  第二天,我再问他:“你想和我一起去美工区吗?”他欣然同意,并很快做好一只小老鼠,捧着向我展示。脸上的笑容似乎松弛了些。
  或许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或许因为玩橡皮泥产生了自信,接连三天小康都来到美工区游戏。当他由于不敢从同伴面前的筐中拿橡皮泥而哭一鼻子时,我及时给予他帮助和安慰;当他主动完成未完成的计划时,我关注、支持他。小康对橡皮泥越来越熟悉,人也越来越放松。我趁热打铁,每天都鼓励他在游戏后分享自己的作品。他面对大家分享时说不出话来,也会涨红了脸,但是不再后退、躲闪。熟悉了材料、体验到成功和表达的快乐,他会继续玩橡皮泥吗?
  第六天,小康没玩美工区,继续重复着:“111经过了……”我问道:“公交车上还有什么好玩的?”他不再说话。他可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找事情做。我继续询问:“你今天想玩什么玩具?”他摇摇头。我提议:“你愿意坐我的公交车去各个区看看吗?”他惊奇地表示愿意,于是我们在各个区“旅行”并认识玩具,最后他做出了选择。这次我没有陪伴,他第一次独立玩玩具,没有不安和紧张,反而不停笑着找我分享他的快乐。明天他还会选择这个玩具吗?
  第七天,小康没有再选择玩具,依旧找我谈论公交车。“你知道吗?每个公交车的刷卡机都不一样,有的是圆角,有的是方角……”他对于公交车的经验更加丰富了。他是如此兴致勃勃,眼里闪着光,嘴角不自觉地露出微笑。当一个孩子主动、持续地关注一件事,且通过观察、体验丰富经验,那么他一定对其特别感兴趣!看来,公交车是小康的真兴趣!我尝试发起建议:“咱们到美工区做一辆公交车吧?”他摇了摇头;“咱们看看公交车的书?”他也不同意。
  回想起他过去的种种表现,我顿悟:小康总是说相似的话,每次都特别高兴,是不是他喜欢用语言来重复表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从而获得满足?看看四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游戏,图书区十分安静,适合倾听和表达,我便拉着他来到图书区:“这就是聊天的地方,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刷卡机特别有意思,我可想听了!”小康和我并肩坐下,高兴地说了起来。小朋友闻讯来听,他虽红着脸,却也讲得十分自如。一天、两天……他一直在重复报站、站点、堵车等情节,小朋友陆续都走了。大家走后,小康不停地眨眼、挤眼睛,不安地坐着。看到他这么失落,我的心头涌上说不出的难过。看来,他需要一个既能让他重复表达,又能让他和同伴有所交往的方法。
  前六天,由于我对小康兴趣识别上的偏差,我的一次次尝试,虽然有改变,但更多的是“别扭”。我不禁思考:如果我是小康,对公交车痴迷,并有很多相关经验,我想玩些什么呢?
  真游戏,真笑容
  看着娃娃家的小朋友在小院儿里自由自在地假装郊游、看病、工作,我萌生出一个念头——把公交车加入到角色游戏中。当公交车司机能否帮助到小康?
  通过和小康家人沟通,我们将小康最熟悉的111路站牌和沿途风景拍下,做成公交站牌。小康在小院里把站牌一一贴好,当起公交司机。我和小康一起制作了他需要的方向盘,还向大家介绍了娃娃家的公交线路。公交车第一天试运行,小康拿来方向盘,我“坐”上了他的车。好多小朋友见状,都排在我身后。小康涨红了脸,以缓慢的速度开始开车。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感到十分新奇,小康也露出了笑容。之后的每一天,他都会主动拿着方向盘,说:“我出去开车啦!”看得出来,小康接受并喜欢当公交车司机,这让他感到放松。当了公交车司机的小康在游戏中有怎样的表现呢?   “怎么办?”
  角色游戏不同于其他区域游戏,需要与同伴、玩具材料产生大量的互动,小康还会胆怯吗?他会怎样跟其他孩子交流呢?当遇到问题时他会怎么解决?我要一探究竟。
  ● 没有人上车怎么办?
  角色活动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搭乘小康的车去了“医院”“公园”等,可当小朋友都下车做自己的事后,公交车变得冷清。小康就一直等着。当我走近时,他会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自言自语,但眼睛一直瞥向我:“怎么还没人来啊!快来坐车啊!”他在向我求助。小康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我选择默不作声,想看看他的行动。几天后,小康等人无果后,问我:“陈老师你要坐车吗?这是陈老师专车。”这是他为解决问题迈出的第一步,我欣然答应了,说:“我想坐车去医院看看病,你能带我去吗?”小康高兴地带着我来到了“医院”。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医院”门口等着我。他说:“我这是专车,能等人。”旁边的小朋友听到后,也来坐专车。渐渐地,许多孩子被吸引,“陈老师专车”变成了“小包专车”“某某某和某某某专车”……
  ● 没有红绿灯怎么办?
  这天小康把乘客送到公园后,没人搭车,他飞快地驾着车奔跑,说:“路上没有红绿灯,我嗖嗖地开得可快了!”我问:“怎么才能有红绿灯呢?”小康说:“警察是管红绿灯的。”小康想发起新的游戏情节,期待别人的加入,但他还不会把自己的需求、愿望直接告知同伴,因此我大声地重复了他的话,希望能对他有所支持。果然,佳萱跑来:“有问题找警察,我是白鸽警察,我来帮助你。”佳萱用玩具拼插了红绿灯,她拿着红绿灯,等小康一来,就说:“红灯(或绿灯)!”小康立刻听从指挥。过了一会儿,小康对佳萱说:“我现在是从那边往这边开的,(马路)这边也没有红绿灯呀!你可拦不住我了!”小康又嗖嗖地奔跑起来。另一个警察闻讯赶来,拦在了这一侧。这下子,两侧有了警察,小康兴奋地跑来跑去,一会儿停下车等红绿灯,一会儿接行人,公交车交通游戏开展起来了。
  一个個有趣的情节推动着小康和同伴一次次的沟通,随之而来的是他日积月累的变化。他不再腼腆、局促,也不再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当遇到一个个“怎么办”时,他虽然有退缩、有等待,但为了自己的游戏能够顺利进行,都会想办法动脑筋去解决。
  携手“八方神圣”
  半学期过去了,小康的公交车游戏吸引了越来越多小朋友加入。小康在当小司机时玩得开心、自由、投入,和同伴的交流越来越多,那他是不是真的能融入班级、和同伴愉快相处呢?好像并非如此。有时天公不作美,孩子们只能在屋里游戏,小康会选择美工区,每天画画、捏泥,还是不跟他人交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与小康家人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康对车很感兴趣,总是拿着各种车的模型研究个不停。“车”能否成为小康与他人沟通的桥梁?公交车游戏又将怎样开展?
  ● 一起做公交车
  新学期,基于孩子们逐渐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多样的游戏需求,我们创设了自由角色区。这一次,许多人都想当公交车司机,并且讨论做一辆真正能开动起来的公交车。这件事怎么能少了专家小康。当我问起谁想一起做公交车时,小康踊跃地举手。制作小分队组建好,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规划车门的位置、车内部的装饰等等,小康第一个提出要在里面“安装”上空调、刷卡机等,大家一起用泡沫板粘贴、用笔画……车很快做好了,大家都沉浸在自豪和喜悦中。
  ● 公交车大家坐
  经验不同,想法不同,难免引发矛盾。这不,小康在当司机时表现出强烈的规则意识,“惹怒”了不少人。没看到公交车站牌,小乘客不知道该在哪儿上车,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小康拒绝乘客上车;没有公交卡,小康也拒绝乘客上车。小乘客们有些生气:“那我不坐车了行不行!”小康也不知所措。经过讨论,我们一起制作了公交站牌和公交卡。可依旧有小乘客不按套路出牌。小康不再固执己见,而是放下规则,理解乘客,灵活解决问题:“你下次得从站牌那儿上车。”“你走不了,没事儿我接你去。”“你不需要卡,你脖子上的工作证就能当卡刷。”……
  公交车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从认识公交车、公交站牌、红绿灯,到制作这些材料支持游戏,小康一直兴致高涨,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群体中收获快乐。现在的小康,时常当当司机、玩玩拼插玩具、做做手工,有新的玩具也敢于尝试,说话声音越来越洪亮,原来的“假笑”男孩真真正正地笑了起来。
  小康的故事让我思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像一部《西游记》,路途险恶,遇九九八十一难,不在于难,而在于险。险在老师作为引导者,如果不能识别孩子的真兴趣,不能站在他的视角思考问题,不发现、不帮助他克服真正的“怎么办”,那么很可能阻碍孩子的发展。愿我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常伴每个孩子左右,与他们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取得“真经”。
其他文献
一  苏子平老师五十岁之前是没有想过要给学生补课的,是有偿补课。不但没想过,而且对如火如荼的补课行为还嗤之以鼻和深恶痛绝。对学校里很多老师私下的有偿补课行为很不屑,发自内心深处地不屑。苏子平认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为了钱去补课,或者说补课不应该要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真心好学,就可以来求教老师,老师也有义务为其答疑解惑,而不是收取其钱财才能为其课外讲解。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
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教师教育工作成为目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实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师积极性不高,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参加培训时听着很有道理,返回到自身工作实践时却发现难以在实践中落实;培训内容多从“既定的”“应然的”出发,不能够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难题等等,幼儿教师研修的实效性仍是目前亟待探索的重点问题。  活动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和活
所谓师幼互动,指的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目前,师幼互动质量研究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因为许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和儿童的学习直接相关,对他们当下及未来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将师幼互动作为行动研究的重点,希望能以师幼互动为切入点,探索提升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质量的途径。  CL
学校特色文化是指一所学校以师生为主体,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和“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的创造教育思想,给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校是有生命力的地方,特色学校的生命力根植
摘 要:文章从抗疫期间高校各部门联动进行在线教学的准备入手,包括启动网络扩容、教学软硬件升级、筛选直播录播平台、开设在线教学技术支持专栏、组建校院两级线上教学技术支持群、开设网上技术咨询值班会议室、创建企业微信班级群及线上教学管理支持等一系列技术准备,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技术支持方案。该方案通过优化教学安排、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网上直播课堂、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导入课程实现在线教学资源环境的搭建。文章重
一次作业的评价、一节课堂教学评价可能是总结性评价,而对于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来说,又转化为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所做的激励性评价,它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但是日常的评价活动尚存在以下缺失:  一、美术课以“作品为中心”的评分标准,偏向知识与技能目标,忽略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以“教师自我中心”,缺乏反馈意见的途径,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与教育方式使学生畏惧参与评价活
梅·杰米森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黑人女航天员,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曾经从事过工程师、医生、科学大使等多种职业。如今,她又有新的努力方向,作为“百年星舰”计划的领头人,她努力推动星际旅行,使之在下一个世纪成为可能。  Best known as the first black woman to go into space, Mae Jemison has done muc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于5月20日至6月20日如期举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为“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其实,游戏对于儿童,就像水之于鱼——水是鱼儿的家园,又像风之于鸟——风让鸟儿飞得更高……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类似的比喻,来证明游戏对儿童有多么重要,说服你一定要给孩子们机会去游戏。不过,今天我们先不谈儿童,谈谈我们自己。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吧:在你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快乐经历是什么?不
十月的田野,五谷丰登,遍地芬芳,黄的黍谷,红的高粱,满眼都是炫目的色彩;十月的田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稻菽千重浪,硕果万里香。从大漠边关到南国海疆,每一片土地上都收获着幸福,每一缕秋风中都飘荡着成熟的气息和瓜果稻菽的浓香。柳芽初绽的春天,我们种下种子和期望,耕耘中流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五谷是我们永恒的盼望。绿油油的夏天,我们遥望秋的果实,收获的喜悦终于在十月的金风里展现得淋漓酣畅。  十月的山峦,
一日,我在某幼儿园大班观摩活动区现场。亮亮拿了一盒玩具坐到桌旁独自玩着。玩具是一些不同长短、颜色的细棍和若干表面带有小坑的圆球。  他先插了一蓝一绿两个刺球,并将他们随意放在盒里。而后,又很快插出三架飞机,就是那种以中间一个球做中心,旁边插出两个翅膀,后面还有一个尾巴的。  他双手分别拿着一架飞机一边在桌子两边行走,一边自言自语:“呜……呜……”玩了半天,不断东瞧瞧,西看看。大概过了5分多钟,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