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空间观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是将数学知识融入益智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体验几何图形的特征与性质,以及一些几何定理和推论,从而积累图形运动的基本经验,形成空间观念。
  [关键词]游戏;几何;图形;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76-02
  游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定制的,易激起学生兴趣;(2)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或者空间想象来完成;(3)规则性强;(4)能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加深记忆。它是落实“生本位”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措施。自2012年以来,本校低年级教研组致力于“游戏活动中的空间观念培养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近两年,教研组以“平移与旋转”“位置”“角的初步认识”等课例为试验田,研创出了“乾坤大挪移”“看我七十二变”“对号入座”“一唱一和唱双簧”“找真凶”等游戏。课堂上,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五官参与游戏活动,全神贯注投入到游戏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挖掘,空间观念得以完整构建,课堂上生气勃勃。
  一、游戏流程与特征
  游戏教学并非游戏课堂,而是在某个特定的流程植入游戏,如导入游戏、探索游戏、巩固游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新鲜感和神秘感。
  导入游戏基本流程:游戏导入,初步感知空间;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归纳总结,延伸应用。其特征是通過新奇好玩的游戏引入新课,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探索游戏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游戏探索,建立空间观念;归纳总结,延伸应用。其特征是通过创设情境营造神秘氛围,然后利用活动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培养探究能力的同时构建空间观念。
  巩固游戏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展示反馈;巩固游戏,发展空间观念。其特征是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新知,验证新知,夯实知识基础,发展空间观念。
  游戏按内容分,可分为实操游戏、虚拟游戏、虚实结合游戏等。儿童心理学表明,操作活动是建立空间观念的最佳手段,而游戏无疑是操作活动中最有魅力的一种,把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和规律编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体验这些性质和规律,从而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想象、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空间观念。
  二、在游戏中形成感知和建立表象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定向刺激,从而产生对数学知识与规律的理性认知。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巧设游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获取立体式的强烈神经刺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中,教师出示旋转门、传送带、风车、磨盘等物的图片后,组织开展“乾坤大挪移”游戏,即用肢体模仿实物运动。
  有的学生跨步移动模仿传送带传送产品;有的学生转动手臂模仿风车旋转。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模仿物体运动,归纳物体的运动特征,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模型,收效显著。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如观察、触摸、拼摆、拆分、拼搭、折叠、剪切、勾画等操作,有助于学生主动建立空间观念。
  在游戏中感悟,建立空间表象。空间表象是几何图形在人脑中的投影。在教学中,创设趣味盎然的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经过类比分析、抽象归纳,不断地体会几何概念的本质,建立空间表象。
  在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后,教师可组织开展“移山倒海”游戏,即给建筑物雷峰塔做平移运动(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平移)与旋转运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平移和旋转前后的雷峰塔的形状和位置的差异,进一步归纳出平移与旋转的特性(平移过程中雷峰塔的摆放角度不变;旋转过程中雷峰塔的摆放方向是不同的),强化两种运动的区别。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设置游戏“摆拍”。
  游戏方法:四人为小组,每组一只奥特曼玩偶,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为奥特曼玩偶“拍照”,然后凭想象画出拍出的图像并核对,接着教师用课件呈现四幅侧身像(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判断哪幅图与自己所“拍摄”的画面相同,并陈述理由,最后探讨、反馈不同位置“摄取”图像的差别,如A与D(或B与C)位置“摄取”的图像的差别。
  从A、B、C、D四个站位“摄取”的奥特曼玩偶图像各是什么样子,学生在游戏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借助推理、判断、想象、遮挡、复制、转移等思维活动,从立体图中截取平面图,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三、在游戏中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想象和操作缺一不可。空间想象需要以丰富的图形经验为依托。低年级学生积累了许多图形认知,但是想象力匮乏,因此在“空间和几何”的教学中,想象游戏不可或缺。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中,设置游戏“你说我猜”。
  在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特征后,组织此游戏。游戏方法:四人一组,各组备好盛放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大匣子。一名学生触摸,根据触感描述其形状,其余学生猜测该几何体。猜中奖励一颗星,能说出理由再奖一颗星。
  生:这个几何体有一条直棱。(猜:是长方体、正方体或三角锥)
  生:这个几何体相对的棱等长。(猜: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这个几何体相邻的两边一长一短。(猜:必定是长方体)
  一名学生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所摸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特征,其余学生按照这名学生的描述在脑中想象几何体的画面,随着描述的细致入微,不断修正脑中的原图,最终想象出正确图形。全体学生在不断修复模糊的草图中,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形成稳固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设置游戏“如意金箍角”。
  游戏方法:首先,教师摆出一个活动角,学生观察角,然后想象出一个同样的角,然后画出一个稍大些的角,并不断加大角度;教师摆出第二个角,学生观察,然后想象出与其大小相等的角,接着想象出一个稍小的角,并不断减小角度……最后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把动手操作与想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刻感悟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游戏一直深受学生青睐,是教学方法中的一大支柱。今后我们将在不同学段的“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游戏,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新鲜血液,使学生在体验与想象中形成空间观念。
  (责编 黄 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使用语篇分析策略,针对语义开展教学。语篇分析策略重在让学生理解语篇意义及意义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读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对语篇内容形成自己的预测;在读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读、创设任务、探究语篇模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语篇,实现深度阅读;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交流反思活动,让学生自主总结阅读技巧。  [关键词]
[摘 要]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数学经验的增加,运用数值假设法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扩大(缩小)类问题、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比值类问题、因果关系类的问题。因为数值假设法自身的一些因素,使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特定类型的问题中使用。  [关键词]数字;假设;数值;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低年段学生做题,多半是依靠直觉经验和机械模仿,对一些有着明显符号化、标签化的基础题,他们只要认为“感觉好像是这样”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浅显化,只有多深思“一定是这样吗”,才能让思维从感性向理性延伸。  [关键词]渗透;思维;感性;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84-02  学
[摘 要]新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文教育理念的践行。为了加强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人文内涵,从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挖掘人文内涵和推行人文性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旨在改变当前数学教育的功利性现状,弘扬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文氛围;人文内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可从适切导入、多维诵读、故事演绎、深度思维、拓展延伸等五个角度,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体验文本的内容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多维诵读;故事演绎;
说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打破以往教材以叙事文习作为主体的编排格局,将说理类习作强势引入.教学中,教师要从对比的视角理解说理文习作的教学目标、要求;要分析教材说理类习作的基本特征,理解基于鲜活语境、穿越丰富文体、遵从学生内心感受的说理特点,引导学生发表“真言”和“直言”.在说理类习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站在发展学生言语理智的高度,构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说理,说逻辑清楚之理、说深入人心之理,这样使习作教学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学生
[摘 要]行为—认知教学法是在吸收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结构心理学的精髓后提出的一种语言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根据文本表达特点、语言学习规律、阅读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演绎活动、思想表达活动和阅读对比活动,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行为—认知教学法;阅读教学;阅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说理文的习作练习.说理文的写作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对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应当紧扣单元的习作表达要素,依托单元课文及习作例文,增强学生运用说理思维进行言语表达的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或自身经历,选择真实的素材,运用恰当的语言,精准地进行说理.这样,让学生明晰说理文“说什么”“怎么说”和“为什么说”等问题,提升说理文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以往的阅读教学,注重“教课文”,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引导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策略的学习,同时也是“教阅读”的一个尝试.教学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时,教师应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这一单元的作用及特点,在课堂上采取元认知、技术性、整体性、沉浸式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既要关注语文要素,也要关注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语文要素的内容,把握教材中不同文体的编排特点,明确文体教学的指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不同的文体,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体特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