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舰大揭秘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些与“船”相关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呢?俗话说“北人走马,南人行船”。在我国古代,交通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北方人出行主要靠马车;而河湖密布的南方,船是常用的交通工具。到后来,南方人把船应用到战争中,战船和水军便应运而生。从本期开始,我们就来讲一讲历史上的那些“船说故事”吧!
  早在春秋时期,地处东南的吴国、越国、楚国就有了大量的战船和水军,还常常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而爆发水战。本期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吴国战船的主力——大翼战船。
  公元前494年的春天,太湖北风呼啸,湖中的夫椒山矗立在夜色中,一切看似平常。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从山下到湖心的水面上,密密麻麻停靠着上千只战船,原来是一支吴国水军埋伏在这里,正酝酿着一场“复仇之战”。
  两年前,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在槜李之战中败给越国,重伤而死。夫差继位之后,发誓一定要为父报仇。他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孙武等名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使吴国的战斗力迅速增强,终于等到了与越国决一死战的时刻。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战鼓声,将伍子胥从回忆中唤回。他坐在水师的旗舰大翼战船上,听到船头望楼上侦察兵刻意压低的声音:“相国公,越国的战船出现了!”他看了一眼岸上闪烁的火光,下令继续按兵不动。
  伍子胥胸有成竹。身为这场战争的主将,他已经在夫椒山练兵很多天了。吴国水军对夫椒山的地形十分熟悉,可以说占尽了地利人和。更何况,伍子胥重视大舟制造,吴国造的大翼战船作为水战的主力,就像陆战中的重车,体积、技术都领先其他国家。至于水上战术……
  “报!敌国船只大量搁浅,越军跳下水,试图上岸抢滩了!”
  伍子胥微微一笑,战术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万无一失。
  时机已到,伍子胥下令出击,吴国的战船立刻行动起来,向越国的战船驶去。只见大翼战船甲板下的两舷边,四十多名桨手在船首、船尾士兵的指挥下奋力划桨。再看甲板上,士兵们身披犀牛皮制成的盔甲,手持钩、弓、斧、矛、盾牌等兵器,屏息凝神,只等给越军致命一击.
  突然,岸边火光熊熊,越军的惨叫声、落水声此起彼伏,他们遭到了早已埋伏的吴国步兵突袭,被点火箭镞打了个猝不及防。越王勾践发现中计,只好下令让军队再次下水,泅回船上。但看着四周的火光和无数逼近的战船,勾践的心沉了下去:对手已经封锁了去路,切断了归途。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吴国的大翼战船猛烈冲撞越军舰船,万箭齐发。越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好用点燃的火船冲出一条血路,才有一部分水军杀出重围。吴军大败越军,乘胜追击攻入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勾践被迫投降。
  吴国大翼战船在这场夫椒之战中大放异彩。当时无论是战船的建造还是使用,吴国都是最出名的。大翼战船作为吴国战船体系中快速攻击船的旗舰,还曾帮助吴国统一江南,争霸中原。不仅如此,大翼战船也是古代水路作战划时代的标志,是春秋历史重心向南方转移的重要证据。
  当时的这些古战船是中国最早的战船,虽然实物不复存在,但我们还可以从仿真船模中感受到它们的雄姿。中国航海博物馆中的春秋大翼战船模型,就将大翼战船先进成熟的船型和制作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件船模是参考各类史料,由我国台湾金雕大师吴卿先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纯金打造而成。船模上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作战气氛剑拔弩张,真实再现了春秋古船的风采,仿佛梦回千年前的水战场景。
  在大翼战船模型不远处,还有一艘汉代楼船模型。如果说大翼战船是春秋水战的主力,到赤壁之战已经是楼船的天下了,实际上,楼船早在伍子胥那时候就出现了,其中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这就不得不提到“汉习楼船”的典故了。
  當时汉代国力十分强盛,但汉武帝仍寝食难安,北方的匈奴屡次进犯,威胁着边境安全。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想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等国,共同夹击匈奴的方法。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能突破匈奴的阻隔,联络上西域国家。这一去路途遥远,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第二次回国之时,竟然从大夏国(今天的阿富汗)带回了蜀布和邛竹杖。
  “蜀布、邛竹杖本是西南地区的产物,怎么会流传到西域的大夏国呢?”汉武帝陷入沉思,随后便恍然大悟:这说明西南方一定有通路,可连接身毒(今天的印度),再和大夏国相通,这些物品正是这样运过去的!于是,他派出使臣前往西南寻找这条通路,但失败了。原来在云南大理的洱海附近,有一只深谙水战、实力强大的昆明族阻挡,大汉使臣难以前行。欲战胜昆明族,首先要提升军队的水战能力,汉武帝下令在都城长安开凿了一个人工湖,叫作“昆明池”,并建造了多层的、外观像楼房一样的大型战船——楼船,让士兵们在湖中用楼船操练水战。这就是“汉习楼船”的故事。
  当时的楼船和春秋时期相比,建造技术上更加先进。作战的时候,由舵手掌握船的航向,再由一人摇橹来推动。船帆已经发展成熟,不再只靠人力划桨提供动力。甲板下层的船舱中仍设有桨手,这样,船在风小的时候就可以划桨前进。帆、橹、桨互相配合,使楼船在作战时行进迅速,机动灵活。甲板上的舷边有防护墙,可用来抵挡敌方的石块攻击。船首和船尾设有抛石机,用于进攻。而水军的指挥官就在楼船最高一层的爵室里统筹战局。
  最终楼船并未出征云南,汉代军队便已征服西南,打通了身毒、大夏的道路。但楼船没有被“束之高阁”,它多次参与大型水战,尤其在赤壁之战、西晋灭吴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敬佩汉武帝的气魄和功绩,将北京西湖改名为“昆明湖”,这就是今天昆明湖的由来。
  三国之后,古代战船迎来八槽战舰的时代。八槽战舰取得了中国古代船舶突破性的技艺进展,它又有着怎样的传奇?让我们下期再揭秘。
其他文献
锡诺普海湾的炮声  1853年11月,一支土耳其海军舰队停靠在锡诺普海湾的岸边。这是黑海南岸一个天然的半圆形海湾,土军在这里一边准备配合陆军作战,一边等待着英国和法国的援军。这天,海军中将帕夏得知几艘俄国军舰出现在了海湾附近。但舰队有海湾和岸炮的掩护,零星的几艘敌船又能掀起什么风浪?自信的帕夏决定按兵不动。  终于等来了援军。只见挂着英国海军旗的舰队并排驶入海湾,慢慢地形成一个月牙形的阵势,竟将土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2016—2018级共三届舞蹈、乐器、声乐、学前教育4个专业的100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情况,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的发生率,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专业、入学前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等中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情况,以及学习倦怠、学习动机和专业认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中职生学习倦怠得分为(2.845±0.325)。学习倦怠三个
一  “叮咚——”  飞飞侦探事务所的门铃响了起来。  “你好,飞飞侦探事务所。请……”章鱼小五啪的一声拉开了大门,可环视一圈竟然什么都没有看见。  “叔叔,我们在这里!”小五长长的触手问,一群胖胖的小丑鱼正灵活地游来游去。  “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小五第一次接待小朋友,又长又多的触手用来分发点心和饮料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叔叔,我们没有钱……”一条橙白相间的小丑鱼奶声奶气地说道,“不过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方的积极参与是校企合作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确定了“校企双主体”理论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尽管在性质上是企业,但其实质仍然是中介组织,不应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只应在“中介”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介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如果你有幸喝过一口海水,一定会忙不迭地吐掉它:“哎哟,又咸又苦,怎一个难喝了得!”  哈哈,味道当然不爽了,因为你尝到的是各种盐加杂质的味道,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洋是我们最大的“食盐供货商”。据计算,海水中总含盐量在3.5%左右,海水又苦又咸主要就是这些盐的功劳。  可以说,这些盐是海水中当之无愧的“主流社会”。当然,除盐之外,海水中还有更多的“非主流”,比如镁、硫、铁、碘、溴等,虽然我们肉眼看
摘要:通过谈话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和查阅文献法,对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新入职教师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新入职教师要经历高期待、高热情、不相信现实、抑郁、直面现实五个心理发展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建设专门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机构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对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行严格的“老带新”制度、重视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优秀的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建议。 
古老的纸莎草船  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船是纸莎草船。它的造船材料来自尼罗河沿岸盛产的一种叫纸莎草的植物。这种植物做成的莎草纸,取代了木头、石块、陶片,成为古埃及重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而将纸莎草捆扎成筏便可制作成一艘简易的纸莎草船。在许多埃及墓室的壁画和浮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船头和船尾两端向上翘起的纸莎草船,造型十分醒目。  一般来说,一些小的纸莎草船只能乘坐一两个人,人们用手撑长篙前行,而用
【前情回顾】多姿多彩的海洋,人们想深入其中,却举步维艰。天有多高,海有多深,这可算是从古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两大难题。是什么阻挡住了人类潜海的步伐呢?
喂喂喂,直播时间快到了,你还拉我去医院做什么呀?  嘉宾女士出事故了,正在住院。所以这期节目只能临时改在病房里进行了。  此时,嘉宾棱皮龟女士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见淘气章鱼和飘逸水母走进病房,露出虚弱的笑容。  通电话时还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得了急性肠梗阻呢?  还不是因为吃了塑料袋,梗阻的肠道已经切除了,我这回也算是大难不死。  好好的吃什么塑料袋呀?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眼神不好,误把塑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年仅22岁的苏颂与后来的北宋名臣王安石同榜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苏颂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官职,负责编定书籍,这份“编辑”工作他一干就是9年。这9年间,苏颂博览皇家藏书,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他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祐元年(1086年),苏颂奉命去检验太史局的各种浑仪 。他发现这些仪器只能单独使用,无法相互配合,于是就想制造一种能将浑仪、浑象和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