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趣 意味深长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疼爱我的孩子,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屋顶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图1)。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图2)。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子恺漫画选》之“自序”部分
  “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1898-1975年),字仁,号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等,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曾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而创作的漫画作品影响最为深远,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漫画作品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此文只介绍彩色漫画),尤其喜作儿童题材。且早、中期漫画多取自现实题材,或描绘世间百态与人间冷暖,诙谐风趣;或批评社会丑恶现象,带有“温情的讽刺”。至后期则常作古诗新画,幽默风趣且数量众多,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由于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黑暗和欺诈,唯有一片纯洁,故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以简洁的线条,完美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纯洁,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和思想,是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将自己卓而不凡的艺术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题材漫画的创作之中。捕捉自由状态下的儿童生活,描摹儿童的生活情状,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愧疚等复杂感情,把儿童的天性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活中儿童的一个个细节,在丰子恺的笔下率真自然,妙趣横生。小读者不仅能够从丰子恺一幅幅赞美童心、歌颂生活和大自然的漫画中,感受他笔下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领略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从他小中见大、弦外有音的儿童漫画中,亦能够使曾经年少的我们,观后童心未泯,倍感亲切。
  设身处地“做”儿童,情有独钟画儿童
  作为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儿,丰子恺从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之中,且跟随他一生,浸透他的性格,使他总以温柔、悲悯之心来看待世界,更酿就了他平易的文字、纯仁的画风。儿童的精神和灵魂,物质上的需要与天真顽皮的特征,于丰子恺笔下均得到了真实写照或夸张表现。他除了天性率真之外,更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一只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他常怀揣对儿童情有独钟的赤子之心,温情、细致地捕捉儿童的情感世界和瞬间情态。他寥寥数笔的许多儿童漫画作品,虽多为平凡小事,却真实生动且充满童趣,质朴单纯却意味深长。
  丰子恺在《子恺漫画选》中曾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常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我曾经看见六七岁的男孩子被父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图3);六七岁的女孩被父母亲带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教她学母亲交际。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上述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
  意味深长的儿童教育漫画
  1921年伊始,丰子恺就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创作了众多关于教育的儿童漫画。他反对照本宣科、缺少创意的死板的课堂教学,并且身体力行,推崇自由活泼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读书应抛开所有的一切,应轻松愉快、用功专一地读书。并且从浓厚的兴趣爱好当中,发掘出一种单纯的读书美。这种理念在他的早期漫画《读书的PICNIC(野餐)》之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曾画过许多讽刺某些因循守旧的教师的漫画,并且曾言“厉行刻板的教育,蔑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的自由。而实行高压专制的教育法,毕业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呆板的、机械的,全不像一个‘人’。我觉得这种教育法可恶,这般青年可怜。于是对这问题想下一个批评”。
  此类批评漫画,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其早期作品《用功》(图4)。画面中一位头戴画有100分标志学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的凶悍大人,用他一只强壮的大手,恶狠狠地摁着一个满脸苦相、在书桌上苦读的弱小学生。再如《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中的《某种教育》(图5)。画面上代表老师的“手工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在模具上轻轻一捏,学生就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合格产品”。隐喻未运用自己智慧的老师,于简单、划一和削足适履的教育方法之下,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变成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尽管这些漫画过去多年,但时至今日,它们仍然对中国的教育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读起来仍能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珍视童心、画中有话的“儿童的祟拜者”
  丰子恺的漫画,小孩看得懂,大人看了感动,所绘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他画过许多儿童的日常活动,虽看似普通平常,却能让人们感受画家的爱心和深情,继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记忆。大师曾经表明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公开宣称他是“儿童的祟拜者”。大师一生绘的漫画多以儿童生活为主,即便是描绘大人也只是主题的配角,关涉的中心仍是儿童的成长。大师的漫画画中有话,画中有悟,这正是他的漫画最令人回味和感动的地方。
  丰子恺热衷于赞美儿童的纯洁自然与天真烂漫,每每发现有情味的场景,他都会记在心里再回到画案挥毫而就。甚至有时让儿童充当模特,做些动作,孩子们都很积极、乐意。丰子恺的漫画多半描绘的是他的子女,如他的长子丰华瞻和长女丰陈宝,次子丰元草和幼子丰新枚,次女丰宛音、幼女丰一吟和养女丰宁欣共七个子女。他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入微的观察,再辅以精炼绝妙的手法,从而创作出一系列儿童漫画的经典传世之作。   由于儿童题材占据了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大部分,因此其儿童漫画被画家和后人,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而倍受关注和瞩目。无论是弟弟和妹妹“反串”的《小新娘》、“大闹天宫”的《星期日》,模仿小大人举止、穿着的《爸爸回来了》等充满童趣的作品;还是以辛辣笔触抨击了旧社会黑暗的《高柜台》、《冬日街头》,表达对劳苦大众同情的《卖品》、《最后的吻》等描绘穷孩子生活疾苦的漫画,皆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投身于儿童世界的艺术家对童心的珍视。尤其是《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丰子恺作于1941-1945年的彩色漫画《最后的吻》(图6):画面左侧一满身补丁的穷妇,恋恋不舍地将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万般无奈下送到孤儿院“接婴处”。而画面的右下角,却有两只小狗在母狗肚下吃奶。如此左右对比强烈的一刀、一笔,正切在最戏剧性的交汇处,仿佛是在无声地控诉这吃人的世界。狗儿一家用了温馨的暖黄色处理,而弃婴则用喜庆的红布包裹,仿佛带着母亲最后的冀望。此情此景,我见犹怜,震撼人心!
  清新简约、质朴童趣的
  后期儿童漫画
  终其一生保持纯真童心的丰子恺,常常以儿童嬉戏玩耍时的烂漫天真作为其入画题材。对儿童细致入微的体察,使大师笔端下的漫画充满生趣,蕴含平和温情的气息。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之中。他用笔墨写心声,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进步、寓意深刻、时代感强的漫画作品。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特别是新中国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从小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等内容,以漫画的形式美轮美奂、生动活泼地展现。如2012年北京诚轩拍品,尺寸为55×38厘米,丰子恺为1958年儿童节所作的《海陆空军保卫和平》(图7)。画中三个孩童在树下玩耍。小女孩将玩具飞机挂在树枝头,用绳子牵控模拟飞行;红衣男孩趴在水缸边沿,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轮船;蓝衣小男孩则一边拖曳坦克奔跑,一边扭头仰望空中的飞机,像是在进行海陆空军事演习。天真欢喜的情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此作描绘极为精心,人物刻画、背景渲染均细致不苟。又如2013年上海嘉禾拍品,尺寸为51×35.5厘米,丰子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轮红日东方涌》(图8)。画中两位“红领巾”在庄严地升起国旗,一轮红日冉冉而升,两名儿童向着太阳注目,寓示着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朴实无华的画面,厚重丰富的内涵,将激情年代的特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丰子恺的中国式漫画,喜欢他的清新简约,喜欢他的质朴童趣,喜欢他的出尘和他的磊落。看他的漫画总能让人尘虑顿消,会心一笑。他的漫画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留下了许多引人的空间,犹如一首清新可人的诗。他的漫画作品能够一针见血地指斥虚伪和阴暗,讽刺里潜存着厚道,幽默中溢着哲思,也能够宣扬传统文化的正义与崇善,也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的《缝衣理发不求人》(图9)。画面为一女少先队员在缝纫机前做衣服,忙得头发蓬乱也顾不上梳理,借此赞美新中国少年儿童爱生活、爱劳动。又如《丰子恺画集》中,他在1961年为儿童节所作的《清平乐·儿童节》(图10)。上还有题识“良朋咸集,欢度儿童节。天气清和人快活,个个兴高采烈。唱歌拍手声中,饼干糖果香浓。邀请公公列席,祝他返老还童”。由此歌颂新中国儿童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些漫画是丰子恺钻进儿童的心里画的,符合了他的艺术创作理论,真实反映了当时儿童的思想面貌,由此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而且他竟能在不经意的笔墨中,流露“小大人”微妙心态,愈趋成熟的绘画技巧可见一斑。
  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童心童趣且意味深长。这,就是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当我们欣赏丰子恺那些对人的本真状态描绘的作品,都会感觉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它不仅将我们拉回到快乐的童真年代,亦使我们儿时断断续续、丝丝缕缕的记忆,如一页页漫画,温馨、甜美地清晰再现。(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总感觉这位画浅绛彩瓷的徐善琴,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一个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坐地抚琴的高士背影。  不用去仔细考究,也不用去详尽地梳理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署过的不同的名字和雅号——善琴、长庚、武林樵子、秀卿、韵仙、韵仙史、韵仙外史等等等等,单是看他早期使用的“韵仙”和始终在落款的“善琴”的名字,足以断定,无疑这是一位通达从容、高深莫测的琴师。我们无法走近他,只能远远地倾听,倾听从他的背影之处
期刊
在浅绛彩瓷的各种器型里,我比较喜欢盖碗。这种浅绛瓷盖碗玲珑三件,小巧精致,杯与盖上的瓷画小品也简约生动,诗意横生。置于案上品茶赏器,给人以足够的玩味与惬意。这当是浅绛彩瓷实用与观赏两厢结合最为恰当的妙品,也是此种彩瓷风行七十年,艺术魅力至今不减的一个奥秘所在。  正是出于这一审美意趣,我才在早春时节访景德镇的时候,与数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闲谈起当下景德镇大师级的作品,几乎都是观赏器,而极少实用器的
期刊
这幅油画的主人公是高,高是高姓始祖。他曾拥立两代齐国国君,助齐国称霸,又帮助选立鲁国国君,可谓功勋彪炳。  如何用现代绘画艺术来描绘这样一位功勋累累的历史人物,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内行人都知道,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形象的典型性、叙事的情节性以及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性三要素。张聪在创作“高姓始祖高”时也遵循着这一法则。  我想画家刻画历史人物所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没有实物图像可供参考,更主要的是人们对历史人物缺
期刊
春潮滚滚,万木争荣。在这个播洒希望、孕育收获的时节里,高姓文化国际论坛的核心期刊《高姓文化》终于与全球各地的高姓宗亲和兄弟族群的高姓族人见面了。然而,这并非刻意而为,而是水到渠成,因为在高姓文化国际论坛的既定筹划中,一份刊物无疑是一个标志,一座舞台。  如同一位充满活力,怀着真诚的兄弟在向您走来,告知未来的日子里将向您和全球各地的家人们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正像我们的高氏宗贤高攀龙言犹在耳的家训所
期刊
东晋有没有成熟的楷书?  1965年,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郭沫若从王谢家族的几方墓志,怀疑东晋没有成熟的楷书,而质疑《兰亭序》的存在。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大讨论,影响至今依然没有消散。  《兰亭序》从风格学的角度讲,确实不像王羲之的手笔。郭沫若怀疑《兰亭序》没错,但是从考古证据的角度说,晋朝王兴之和谢鲲的两方墓志,确实有点孤证的嫌疑。时间到了1998年,
期刊
2015年1月18日应《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约,为防艾大使高耀洁创作一幅肖像作品。在我的宋庄工作室谈起高耀洁的事迹,令我内心非常感动。敬佩这样一位真性情的女性英雄人物,在我看来,她就是上帝派来用隐形的翅膀活出了耶稣的形象、带着特殊使命医治病人的白衣天使。由我来创作高耀洁这样一位全球女性领袖、亚洲英雄甚是激动!高老住处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何等大的胸怀啊!  高老
期刊
1700多年前,奠都华夏中原地区洛阳(今属河南)的西晋王朝,由于面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社会动荡,不得不在永嘉年间(307-313年)南渡天险长江、迁都江左之金陵。东晋名臣王导(公元276-339年)与谢安(公元320-385年)等人齐心辅佐朝廷,力撑华夏半壁河山,旨在兴邦济国安民、重振昔日雄风。数十年后,东晋与前秦王朝之间再次爆发了载入中国史册的“淝水之战”。  一、“淝水大战”的历史经
期刊
秦汉,是山东地区融入政治大一统体制的时期。秦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继起的两汉,上承先秦,下启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中心地带,土质肥沃,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两汉时代,山东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其他地区所叹服的成就,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墓葬是丧葬习俗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遗存之一。两汉社
期刊
在西方的油画创作中,肖像画是一重要的门类,纵观历史,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师达芬奇、伦勃朗、委拉斯贵兹、安格尔、提香、梵高等等。他们给我们人类艺术史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除了绘画技巧、造型语言诸多因素外,形神兼备成了肖像画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肖像创作还应表达出人物的职业特征和精神内涵。近期张聪创作的高氏宗祖《高》作品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是她近年创作其《李可染》、《高耀洁》肖像画后的又一幅力作。  我认为
期刊
子明,两个字值得玩味。子,在汉字中有数十种含义,譬如对男人的通称、尊称,对自己老师的称呼,也可作“你”讲,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个“子”字,内涵如此丰富!中华文化魅力世界实有道理;再说“明”,也有诸多的意思,但基本意思还是明亮、明白。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处的“明”,大抵也是指聪明、明白。  我以为,做到“明”不容易,除了要有学识、见识,要有明察秋毫之敏锐外,最不易的恐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