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疼爱我的孩子,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屋顶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图1)。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图2)。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子恺漫画选》之“自序”部分
“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1898-1975年),字仁,号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等,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曾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而创作的漫画作品影响最为深远,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漫画作品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此文只介绍彩色漫画),尤其喜作儿童题材。且早、中期漫画多取自现实题材,或描绘世间百态与人间冷暖,诙谐风趣;或批评社会丑恶现象,带有“温情的讽刺”。至后期则常作古诗新画,幽默风趣且数量众多,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由于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黑暗和欺诈,唯有一片纯洁,故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以简洁的线条,完美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纯洁,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和思想,是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将自己卓而不凡的艺术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题材漫画的创作之中。捕捉自由状态下的儿童生活,描摹儿童的生活情状,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愧疚等复杂感情,把儿童的天性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活中儿童的一个个细节,在丰子恺的笔下率真自然,妙趣横生。小读者不仅能够从丰子恺一幅幅赞美童心、歌颂生活和大自然的漫画中,感受他笔下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领略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从他小中见大、弦外有音的儿童漫画中,亦能够使曾经年少的我们,观后童心未泯,倍感亲切。
设身处地“做”儿童,情有独钟画儿童
作为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儿,丰子恺从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之中,且跟随他一生,浸透他的性格,使他总以温柔、悲悯之心来看待世界,更酿就了他平易的文字、纯仁的画风。儿童的精神和灵魂,物质上的需要与天真顽皮的特征,于丰子恺笔下均得到了真实写照或夸张表现。他除了天性率真之外,更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一只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他常怀揣对儿童情有独钟的赤子之心,温情、细致地捕捉儿童的情感世界和瞬间情态。他寥寥数笔的许多儿童漫画作品,虽多为平凡小事,却真实生动且充满童趣,质朴单纯却意味深长。
丰子恺在《子恺漫画选》中曾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常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我曾经看见六七岁的男孩子被父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图3);六七岁的女孩被父母亲带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教她学母亲交际。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上述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
意味深长的儿童教育漫画
1921年伊始,丰子恺就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创作了众多关于教育的儿童漫画。他反对照本宣科、缺少创意的死板的课堂教学,并且身体力行,推崇自由活泼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读书应抛开所有的一切,应轻松愉快、用功专一地读书。并且从浓厚的兴趣爱好当中,发掘出一种单纯的读书美。这种理念在他的早期漫画《读书的PICNIC(野餐)》之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曾画过许多讽刺某些因循守旧的教师的漫画,并且曾言“厉行刻板的教育,蔑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的自由。而实行高压专制的教育法,毕业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呆板的、机械的,全不像一个‘人’。我觉得这种教育法可恶,这般青年可怜。于是对这问题想下一个批评”。
此类批评漫画,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其早期作品《用功》(图4)。画面中一位头戴画有100分标志学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的凶悍大人,用他一只强壮的大手,恶狠狠地摁着一个满脸苦相、在书桌上苦读的弱小学生。再如《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中的《某种教育》(图5)。画面上代表老师的“手工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在模具上轻轻一捏,学生就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合格产品”。隐喻未运用自己智慧的老师,于简单、划一和削足适履的教育方法之下,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变成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尽管这些漫画过去多年,但时至今日,它们仍然对中国的教育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读起来仍能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珍视童心、画中有话的“儿童的祟拜者”
丰子恺的漫画,小孩看得懂,大人看了感动,所绘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他画过许多儿童的日常活动,虽看似普通平常,却能让人们感受画家的爱心和深情,继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记忆。大师曾经表明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公开宣称他是“儿童的祟拜者”。大师一生绘的漫画多以儿童生活为主,即便是描绘大人也只是主题的配角,关涉的中心仍是儿童的成长。大师的漫画画中有话,画中有悟,这正是他的漫画最令人回味和感动的地方。
丰子恺热衷于赞美儿童的纯洁自然与天真烂漫,每每发现有情味的场景,他都会记在心里再回到画案挥毫而就。甚至有时让儿童充当模特,做些动作,孩子们都很积极、乐意。丰子恺的漫画多半描绘的是他的子女,如他的长子丰华瞻和长女丰陈宝,次子丰元草和幼子丰新枚,次女丰宛音、幼女丰一吟和养女丰宁欣共七个子女。他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入微的观察,再辅以精炼绝妙的手法,从而创作出一系列儿童漫画的经典传世之作。 由于儿童题材占据了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大部分,因此其儿童漫画被画家和后人,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而倍受关注和瞩目。无论是弟弟和妹妹“反串”的《小新娘》、“大闹天宫”的《星期日》,模仿小大人举止、穿着的《爸爸回来了》等充满童趣的作品;还是以辛辣笔触抨击了旧社会黑暗的《高柜台》、《冬日街头》,表达对劳苦大众同情的《卖品》、《最后的吻》等描绘穷孩子生活疾苦的漫画,皆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投身于儿童世界的艺术家对童心的珍视。尤其是《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丰子恺作于1941-1945年的彩色漫画《最后的吻》(图6):画面左侧一满身补丁的穷妇,恋恋不舍地将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万般无奈下送到孤儿院“接婴处”。而画面的右下角,却有两只小狗在母狗肚下吃奶。如此左右对比强烈的一刀、一笔,正切在最戏剧性的交汇处,仿佛是在无声地控诉这吃人的世界。狗儿一家用了温馨的暖黄色处理,而弃婴则用喜庆的红布包裹,仿佛带着母亲最后的冀望。此情此景,我见犹怜,震撼人心!
清新简约、质朴童趣的
后期儿童漫画
终其一生保持纯真童心的丰子恺,常常以儿童嬉戏玩耍时的烂漫天真作为其入画题材。对儿童细致入微的体察,使大师笔端下的漫画充满生趣,蕴含平和温情的气息。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之中。他用笔墨写心声,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进步、寓意深刻、时代感强的漫画作品。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特别是新中国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从小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等内容,以漫画的形式美轮美奂、生动活泼地展现。如2012年北京诚轩拍品,尺寸为55×38厘米,丰子恺为1958年儿童节所作的《海陆空军保卫和平》(图7)。画中三个孩童在树下玩耍。小女孩将玩具飞机挂在树枝头,用绳子牵控模拟飞行;红衣男孩趴在水缸边沿,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轮船;蓝衣小男孩则一边拖曳坦克奔跑,一边扭头仰望空中的飞机,像是在进行海陆空军事演习。天真欢喜的情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此作描绘极为精心,人物刻画、背景渲染均细致不苟。又如2013年上海嘉禾拍品,尺寸为51×35.5厘米,丰子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轮红日东方涌》(图8)。画中两位“红领巾”在庄严地升起国旗,一轮红日冉冉而升,两名儿童向着太阳注目,寓示着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朴实无华的画面,厚重丰富的内涵,将激情年代的特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丰子恺的中国式漫画,喜欢他的清新简约,喜欢他的质朴童趣,喜欢他的出尘和他的磊落。看他的漫画总能让人尘虑顿消,会心一笑。他的漫画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留下了许多引人的空间,犹如一首清新可人的诗。他的漫画作品能够一针见血地指斥虚伪和阴暗,讽刺里潜存着厚道,幽默中溢着哲思,也能够宣扬传统文化的正义与崇善,也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的《缝衣理发不求人》(图9)。画面为一女少先队员在缝纫机前做衣服,忙得头发蓬乱也顾不上梳理,借此赞美新中国少年儿童爱生活、爱劳动。又如《丰子恺画集》中,他在1961年为儿童节所作的《清平乐·儿童节》(图10)。上还有题识“良朋咸集,欢度儿童节。天气清和人快活,个个兴高采烈。唱歌拍手声中,饼干糖果香浓。邀请公公列席,祝他返老还童”。由此歌颂新中国儿童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些漫画是丰子恺钻进儿童的心里画的,符合了他的艺术创作理论,真实反映了当时儿童的思想面貌,由此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而且他竟能在不经意的笔墨中,流露“小大人”微妙心态,愈趋成熟的绘画技巧可见一斑。
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童心童趣且意味深长。这,就是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当我们欣赏丰子恺那些对人的本真状态描绘的作品,都会感觉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它不仅将我们拉回到快乐的童真年代,亦使我们儿时断断续续、丝丝缕缕的记忆,如一页页漫画,温馨、甜美地清晰再现。(责编:李禹默)
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屋顶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图1)。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图2)。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子恺漫画选》之“自序”部分
“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1898-1975年),字仁,号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等,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曾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而创作的漫画作品影响最为深远,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漫画作品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此文只介绍彩色漫画),尤其喜作儿童题材。且早、中期漫画多取自现实题材,或描绘世间百态与人间冷暖,诙谐风趣;或批评社会丑恶现象,带有“温情的讽刺”。至后期则常作古诗新画,幽默风趣且数量众多,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由于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黑暗和欺诈,唯有一片纯洁,故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以简洁的线条,完美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纯洁,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和思想,是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将自己卓而不凡的艺术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题材漫画的创作之中。捕捉自由状态下的儿童生活,描摹儿童的生活情状,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愧疚等复杂感情,把儿童的天性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活中儿童的一个个细节,在丰子恺的笔下率真自然,妙趣横生。小读者不仅能够从丰子恺一幅幅赞美童心、歌颂生活和大自然的漫画中,感受他笔下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领略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从他小中见大、弦外有音的儿童漫画中,亦能够使曾经年少的我们,观后童心未泯,倍感亲切。
设身处地“做”儿童,情有独钟画儿童
作为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儿,丰子恺从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之中,且跟随他一生,浸透他的性格,使他总以温柔、悲悯之心来看待世界,更酿就了他平易的文字、纯仁的画风。儿童的精神和灵魂,物质上的需要与天真顽皮的特征,于丰子恺笔下均得到了真实写照或夸张表现。他除了天性率真之外,更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一只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他常怀揣对儿童情有独钟的赤子之心,温情、细致地捕捉儿童的情感世界和瞬间情态。他寥寥数笔的许多儿童漫画作品,虽多为平凡小事,却真实生动且充满童趣,质朴单纯却意味深长。
丰子恺在《子恺漫画选》中曾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常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我曾经看见六七岁的男孩子被父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图3);六七岁的女孩被父母亲带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教她学母亲交际。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上述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
意味深长的儿童教育漫画
1921年伊始,丰子恺就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创作了众多关于教育的儿童漫画。他反对照本宣科、缺少创意的死板的课堂教学,并且身体力行,推崇自由活泼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读书应抛开所有的一切,应轻松愉快、用功专一地读书。并且从浓厚的兴趣爱好当中,发掘出一种单纯的读书美。这种理念在他的早期漫画《读书的PICNIC(野餐)》之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曾画过许多讽刺某些因循守旧的教师的漫画,并且曾言“厉行刻板的教育,蔑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的自由。而实行高压专制的教育法,毕业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呆板的、机械的,全不像一个‘人’。我觉得这种教育法可恶,这般青年可怜。于是对这问题想下一个批评”。
此类批评漫画,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其早期作品《用功》(图4)。画面中一位头戴画有100分标志学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的凶悍大人,用他一只强壮的大手,恶狠狠地摁着一个满脸苦相、在书桌上苦读的弱小学生。再如《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中的《某种教育》(图5)。画面上代表老师的“手工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在模具上轻轻一捏,学生就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合格产品”。隐喻未运用自己智慧的老师,于简单、划一和削足适履的教育方法之下,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变成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尽管这些漫画过去多年,但时至今日,它们仍然对中国的教育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读起来仍能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珍视童心、画中有话的“儿童的祟拜者”
丰子恺的漫画,小孩看得懂,大人看了感动,所绘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他画过许多儿童的日常活动,虽看似普通平常,却能让人们感受画家的爱心和深情,继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记忆。大师曾经表明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公开宣称他是“儿童的祟拜者”。大师一生绘的漫画多以儿童生活为主,即便是描绘大人也只是主题的配角,关涉的中心仍是儿童的成长。大师的漫画画中有话,画中有悟,这正是他的漫画最令人回味和感动的地方。
丰子恺热衷于赞美儿童的纯洁自然与天真烂漫,每每发现有情味的场景,他都会记在心里再回到画案挥毫而就。甚至有时让儿童充当模特,做些动作,孩子们都很积极、乐意。丰子恺的漫画多半描绘的是他的子女,如他的长子丰华瞻和长女丰陈宝,次子丰元草和幼子丰新枚,次女丰宛音、幼女丰一吟和养女丰宁欣共七个子女。他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入微的观察,再辅以精炼绝妙的手法,从而创作出一系列儿童漫画的经典传世之作。 由于儿童题材占据了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大部分,因此其儿童漫画被画家和后人,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而倍受关注和瞩目。无论是弟弟和妹妹“反串”的《小新娘》、“大闹天宫”的《星期日》,模仿小大人举止、穿着的《爸爸回来了》等充满童趣的作品;还是以辛辣笔触抨击了旧社会黑暗的《高柜台》、《冬日街头》,表达对劳苦大众同情的《卖品》、《最后的吻》等描绘穷孩子生活疾苦的漫画,皆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投身于儿童世界的艺术家对童心的珍视。尤其是《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丰子恺作于1941-1945年的彩色漫画《最后的吻》(图6):画面左侧一满身补丁的穷妇,恋恋不舍地将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万般无奈下送到孤儿院“接婴处”。而画面的右下角,却有两只小狗在母狗肚下吃奶。如此左右对比强烈的一刀、一笔,正切在最戏剧性的交汇处,仿佛是在无声地控诉这吃人的世界。狗儿一家用了温馨的暖黄色处理,而弃婴则用喜庆的红布包裹,仿佛带着母亲最后的冀望。此情此景,我见犹怜,震撼人心!
清新简约、质朴童趣的
后期儿童漫画
终其一生保持纯真童心的丰子恺,常常以儿童嬉戏玩耍时的烂漫天真作为其入画题材。对儿童细致入微的体察,使大师笔端下的漫画充满生趣,蕴含平和温情的气息。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之中。他用笔墨写心声,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进步、寓意深刻、时代感强的漫画作品。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特别是新中国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从小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等内容,以漫画的形式美轮美奂、生动活泼地展现。如2012年北京诚轩拍品,尺寸为55×38厘米,丰子恺为1958年儿童节所作的《海陆空军保卫和平》(图7)。画中三个孩童在树下玩耍。小女孩将玩具飞机挂在树枝头,用绳子牵控模拟飞行;红衣男孩趴在水缸边沿,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轮船;蓝衣小男孩则一边拖曳坦克奔跑,一边扭头仰望空中的飞机,像是在进行海陆空军事演习。天真欢喜的情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此作描绘极为精心,人物刻画、背景渲染均细致不苟。又如2013年上海嘉禾拍品,尺寸为51×35.5厘米,丰子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轮红日东方涌》(图8)。画中两位“红领巾”在庄严地升起国旗,一轮红日冉冉而升,两名儿童向着太阳注目,寓示着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朴实无华的画面,厚重丰富的内涵,将激情年代的特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丰子恺的中国式漫画,喜欢他的清新简约,喜欢他的质朴童趣,喜欢他的出尘和他的磊落。看他的漫画总能让人尘虑顿消,会心一笑。他的漫画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留下了许多引人的空间,犹如一首清新可人的诗。他的漫画作品能够一针见血地指斥虚伪和阴暗,讽刺里潜存着厚道,幽默中溢着哲思,也能够宣扬传统文化的正义与崇善,也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如《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中的《缝衣理发不求人》(图9)。画面为一女少先队员在缝纫机前做衣服,忙得头发蓬乱也顾不上梳理,借此赞美新中国少年儿童爱生活、爱劳动。又如《丰子恺画集》中,他在1961年为儿童节所作的《清平乐·儿童节》(图10)。上还有题识“良朋咸集,欢度儿童节。天气清和人快活,个个兴高采烈。唱歌拍手声中,饼干糖果香浓。邀请公公列席,祝他返老还童”。由此歌颂新中国儿童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些漫画是丰子恺钻进儿童的心里画的,符合了他的艺术创作理论,真实反映了当时儿童的思想面貌,由此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而且他竟能在不经意的笔墨中,流露“小大人”微妙心态,愈趋成熟的绘画技巧可见一斑。
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童心童趣且意味深长。这,就是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当我们欣赏丰子恺那些对人的本真状态描绘的作品,都会感觉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它不仅将我们拉回到快乐的童真年代,亦使我们儿时断断续续、丝丝缕缕的记忆,如一页页漫画,温馨、甜美地清晰再现。(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