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礼仪程序,上到君主下到黎明百姓,都需遵守着既定的礼法章程。婴儿出生人们要举行典礼庆祝他的诞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相应地举办成年礼,向社会宣告男女的成熟;当男女想要相伴一生时就要举行婚礼;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了终点,就需要举办葬礼进行缅怀。
  关键词: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一、诞生礼
  婴儿的出生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乃至亲朋好友伴随着巨大的喜悦,庆祝新生命来到这个温暖的世界。而诞生礼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它包括求子仪式和养育仪式两个部分。
  (一)求子仪式
  人丁兴旺意味着家族的鼎盛,求子的风俗有很多种,如:神庙求子,由女性亲属陪同向送子观音祭拜;麒麟送子,麒麟是中国的祥瑞之兽,把带有麒麟图案的玉石或画作摆放在家里,以求得子孙贤德;秋瓜送子,寓意为破瓜得子,是人们在中秋节去瓜田偷南瓜送到求子的人家。此外,还有拍喜的习俗,亲戚邻里手里拿着棒子来拍打新妇人,以驱除邪气,求得妇女早日生育。
  (二)养育仪式
  1.报喜礼
  婴儿出生是家中的喜事,。在新生儿落地后,女婿要向岳父母家宣告这件喜事,也就是报喜礼。《礼记·内则》中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还有些地区用鸡蛋的单双数暗示生男生女,单数是男孩,双数是女孩。
  2.三朝礼
  三朝礼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的仪式,由亲近的人送来补品、衣物等,有的地方还要给孩子沐浴。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朝礼有:“落脐炙囟”、“开奶与开荤”、“洗三”等。
  3.满月礼
  满月礼又叫“弥月礼”,在这一天全家都要为孩子庆贺,家长要设宴置办满月酒,在我国唐代就已经有了做满月的习俗。孩子也要在满月的时候剃胎发,这时的头发是不能全部剃光的,剃下来的头发也要妥善的保存起来。
  4.百日礼
  百日礼就是婴儿出生满一百天所举行的仪式,又称“百禄”。婴儿百岁时要穿百家衣、戴长命锁。百家衣是由各家取出一块布拼合所制,穿上它就能够保佑婴儿健康长寿;民间认为戴上长命锁能够避免病魔疫鬼、无灾无祸、锁住生命。
  5.周岁礼
  婴儿一岁,古代称为“周”或“晬”。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生日的当天,在孩子面前摆放如:笔墨纸砚、书、算盘、弓箭、钱币等物品,用以预测孩子所从事的职业。
  二、成年礼
  冠礼在历朝历代都很受重视,古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留着长头发,在男女未成年的时候,头发都是披着或束在耳朵的两边。而冠礼的具体仪式就是在宗廟举行加冠仪式,把受礼者的头发盘起来,以此来表明男子已长大成人。
  男二十行冠礼,在举行前,要先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人选,准备祭祀的贡品。冠礼在进行时,受冠者要依次戴三顶帽子,分别为缁布冠、皮弁冠、爵弁冠,
  同时也要更换三种不同的服饰相搭配。加冠后,要给受冠者赐“字”,这就意味着男子已成长为男人。
  女子十五行笄礼,是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的发型,要把头发绾成髻,用簪子插定。女子及笄礼也需要三加并更换服饰。加笄后,笄女要祭祀祖先和父母,最后由母亲为其讲授“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
  三、婚礼
  婚礼古称“昏礼”,一般是在夜间举行的,囊括了从议婚到订婚、结婚这些全部的过程。六礼是从求亲到迎亲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六礼之首,也叫作“纳彩”。古代未婚配的男女很少会有接触,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就需要媒人出面到女方家去提亲,把男方家的情况介绍给女方,并用雁作为礼物。如果女方收下了雁,就代表着同意了这门亲。在古代,女子的名讳是不能随意询问的,而问名就意味着双方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问名是由媒人来问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并进行占卜,看有没有什么忌讳,同时也避免同姓结婚。纳吉相当于现代的订婚,男方需在宗庙中占卜,以求得祖先的同意,如果是吉兆,就派媒人过去顺势将亲事定下;纳征也就是下聘礼,意味着男女的婚事的确立,男方送一些金银首饰、细帛等,在现代来说就是彩礼。请期是男方决定结婚的日期,由媒人带去女方家进行商定。亲迎就是迎亲,是六礼中最后一项,即新郎亲自去女方家迎娶。
  四、丧葬礼
  在重视伦理纲常注重孝道的古代,服丧也是维系家族宗法观念的一项礼仪,《礼记》中专门讲述丧礼的就多达十多篇,而且古代的丧葬制度都是围绕着血缘的亲疏而展开的。
  (一)丧葬的程序
  1.送终,也就是在人将要死去时,由亲属守在其身旁,
  2.停尸也叫“停床”,给死去的人整理仪容,更换殓服,在口中放上玉石或铜钱,用白色的布盖住脸,将尸体放置在房屋正室的厅堂中,摆放祭祀的物品,让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3.报丧,是向亲朋好友以及邻里通报死讯,可登门报丧,也可以书面的形式发布丧帖。
  4.吊唁,即亲友们前来祭拜死者,孝子孝女们接待还礼的仪式。
  5.大殓,死者逝去的第三天把尸体抬入棺材,意味着与世隔绝,所以也要举行入棺仪式。
  6.出殡,就是把死者的棺材放在墓地,也叫作“出灵”、“送葬”。
  (二)丧服与居丧
  丧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五服是根据丧服的质地和服丧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也反映了古代的家族宗法理念。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服丧人丧服就越粗糙,代表着其与死者的关系越亲近。而根据五服的等级,居丧期限分为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不等。在此期间要遵守多项规定,居丧的行为和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在家守孝的人,禁止进行科考、设宴、婚娶等事宜。
  结语:
  礼仪作为一种规定性的标准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说话、做事时都要遵循一定的章法,不可随意妄为。如果与礼相悖,那么就会受到他人以及社会的指责。人生有大礼,也有小礼,古代的礼仪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在现代的生活中,是有选择的在继承这些传统,有些好的方面仍存有教育意义,也值得向世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君著.神秘的节俗:传统节日礼俗、禁忌研究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周绚隆.试论中国古代冠礼[J].西北大学学报,1993,(4).
  [3]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 李桂梅、禹芳琴.试论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文化内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
  [5]李衡眉.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茶花女》自诞生起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这百年里,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个版本的翻译。但是受到每个译者的个人文化和思维方式以及期待视域的差异,导致各个版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这些译本中,王振孙和郑克鲁的汉语译本反应了上个世纪中国人情感释放的经过和新的性别秩序重构的历程,故这两个译本之间存在大量的相同性,笔者将围绕此做一个大概的比对。  关键词:《茶花女》;王振孙;郑克
期刊
摘要: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桂林以旅游胜地的面目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甚至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见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但是,除山水风景以外,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开发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  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欣赏,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其丰富的历史文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工艺扎染的概念、原料、手工艺等,以扎染在中国历史各朝各代的发展变化凸显它的文化底蕴与传统技艺,再描写扎染在现代社会中由生活工具到人们艺术表达的突破与转变,后以实验设计实例探索现代扎染在各式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突破;应用  一、扎染的简介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用棉绳捆扎染色产品,使捆扎部分不能染色,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创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传统非遗提供了新发展方向。江永女书作为湖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活态传承的认识,重点对非遗江永女书的活态传承创新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为湖南省类似的非遗项目的文创产品创新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非遗文创产品;非遗活态传承;江永女书  前言:  迄今为止,湖南省拥有11
期刊
摘要: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发明了不同的器物,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历程中的文物,为了将这些文物进行保存以及展示,就有了博物馆的出现,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文物进行保存的。文物记载了历史中不同的经济以及文化,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化,这也导致现在博物馆中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  引言  人类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博物
期刊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绘画模块中的中国花鸟画部分的内容。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本课学习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学科特质的“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立德树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印象荷花”  学习价值分析:  本节课通过欣
期刊
摘要:和美术、音乐等一系列主要依赖视听感官控制、拥有空间物质性的艺术种类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学主要是借助自身独特的内视能力,进而在心理意识当中建立起特定审美形象,如果将前者看作是外视艺术,则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学概括为一门内视艺术。该作笔者主要就我国传统文学观念当中的内视审美追求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学;文学观念;内视审美  一、国内外文学内视审美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学内视审美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服饰的改良,汉服中夹杂一些刺绣等文化元素再次流行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汉服所带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单靠学生自己理解是很困难的,教师系统地讲解也不能让汉语学习者全面掌握汉服文化知识。本文旨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相关的课程类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汉语学习者充分掌握汉服所传达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汉服;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课程类型  一、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研究以及实践情况下,就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及促使该作用发挥的一些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 乡村振兴; 作用;策略  1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 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而言,实现群众生活富裕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目标。根据判断农民群众生活富裕程度的提升情况,能够得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效果。所以,需要努力缩短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不断拓宽农民增
期刊
摘要:在舞蹈生态学中还有“舞畴”这一概念,“舞畴”是指“直观上可以感受到的具有同一审美表意起基质的一簇舞动,因此他不是用一个唯一的绝对值,而是一个取值范畴来表示,也就是一动作中的中心现象来标识。”笔者在观察基诺族人不同人打鼓时也看出来,他们的动作不像院校般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带有自己的范儿,在开心时刻还会带着即兴的因素,但他们的都是属于基诺大鼓舞的“舞畴”范围之内,仍旧保持着同样的体态与动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