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堂中的五“不清”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是一个新起点,这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年级科学课,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还要把握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
  从近期聆听的一年级科学课来看,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认真真地将每个环节做实,特别是提学生听得懂的問题,讲学生听得懂的话,注重让学生体验“指尖的智慧”,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引发他们对现象的感知、体验,启发他们找到现象的共性,在对话交流、思维碰撞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然而,在课堂教学推进中也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现象一:教材意图审不清
  执教《轮子的故事》一课时,教师语言诙谐幽默,课堂很开放。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体验轮子的作用,让一位学生把一包重物从讲台的一侧移到另一侧,学生认为物体太重,教师问学生:“谁有好办法能省力?”学生想到用有轮子的小车推,教师又问:“为什么这次感觉很轻松呢?”接着引出课题“轮子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学生当看客的做法,显然没有正确理解教材的意图。教材中采用“推新华字典”的方式,是为了让全体学生经历“提—滑—滚”三步体验的过程,契合轮子发展的顺序“滚木—圆木轮—镂空轮—箍铁圈轮—轮胎”。
  现象二:概念内涵厘不清
  执教《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时,教师简单地引导学生通过“汽车、冰箱、轮船、山脉、流水、鲜花、小鹿”等几种实物,认识了自然物与人造物后,就提供多种实物图,让学生先说出图片上物体的名称,然后进行分类。结果,学生对“圆木、羊毛线”等几种实物的分类争论不休。显然,学生对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还做不到完全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概念,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通过几个实例告诉学生如何分类,他们需要借助个人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作区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和自然物,并从大量实例中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物与人造物的特征:自然物指天然生成的;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厘清这两个概念后,学生就能判断圆木和羊毛线等物品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造世界,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
  现象三:操作材料辨不清
  执教《做个小侦探》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玩“五球碰碰球”(牛顿摆)的游戏:第一步,让学生猜想并验证松开1个球后出现的现象,为第二步做好准备;第二步,拉起的球的数量比第一步多1个,学生猜想的依据是第一步验证猜想的结果;第三步,由于拉起的小球数量比停止不动的小球多,学生难以用前两步的验证结果来作为猜想的直接依据,就会有多种猜想,但验证的结果是唯一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拉起1个球和2个球这两步,学生的猜想与结果完全符合。在拉起3个球实验前,有位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先通过手势训练学生的眼力,进来的球不算,出去的球才算;然后逐一记录学生对拉起并放下3个球的猜想,统计每种猜想的人数;最后再强调观察重点——弹出去几个球?虽然经过教师细致的指导,但是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弹出去2个球”的答案,教师也很机智,追问“哪两个球弹出去了”,并再次演示实验,学生回答“是没有被拉起的那两个球”。
  在课后评课时有教师指出,学生实验用的“五球碰碰球”太轻,如果选择重一些的球,此类情况就可以避免。笔者也尝试购买了两种“五球碰碰球”进行对比实验,发现选择比较重的球,其摆动频率变慢,球被弹出去的现象尤为明显,不会出现学生分辨不清的情况。这也提醒我们,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重实验材料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现象四:教学重点说不清
  在《轮子的故事》一课中,有一个“给小车装上轮子”的环节,教师先播放了做小车的视频,然后分步展示4个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确小车制作的过程后,再让学生动手制作。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组装小车,实际上,让学生在制作小车过程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理解轮子、轴、轴套的关系与作用,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经历一次制作过程的层次上,可以先让学生直接固定轮子在车身上(不带轴套),发现小车滚动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再提供两根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改进自己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的车轮转得更加灵活。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轮子是否对称?位置是否恰当?轮子能否转动?滚动过程中能否保持方向的稳定?还可以组织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小车跑得快、跑得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小车,不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现象五:活动方式看不清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易受外界干扰,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我中心意识强,合作意识弱,容易导致课堂学习的无序。课堂上常常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我没有材料。你又不是小组长。”
  “给我吧。不给,告诉老师。”
  “我们来分。都交给我。”
  “我就想玩。告诉老师,你不给我玩。”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安排2人一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探究发现材料的特点。课堂上,教师既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要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关注点从对材料的争抢上转移到对材料的特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上。
  一年级开设科学课,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教师对他们要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宽容与理解。只要学生对事物有了探究的兴趣,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的科学学习会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学习科学的能力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需要组织一个个具有结构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但超出课堂预设的问题,在此统称为科学课堂的衍生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些衍生问题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引导,使得这些衍生问
结合上海外环线吴中路跨线桥整治工程,着重讨论折叠式钢筋笼与快凝混凝土在交通流量巨大的公路桥梁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为一些只可夜间施工而日间需恢复交通的桥梁养护工程提供借
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云南工学院子1993年10月22日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会将以马克思主
高校校报要高度重视新闻(本文主要指消息,有时也兼指通讯)标题的制作。制作标题是校报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校报编辑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业务水
论述了高中体育特长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问题包括:怕吃亏、怕记忆、怕写答案。有效性解决方法包括:生物才是宝,记到就有分,多写才会对。
与一般人常说的"素养"概念有所不同,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品质,突出强调家国情怀和个人修养,同时要注重创新实践和自
试样取自4种钢包用MgO—C砖,编号从MC1到MC4;其中,MC1和MC2为沥青结合,MC3和MCA为树脂结合,MC1和MC3加金属A1,MC2和MCA不加金属Al。将Ф50mm×50mm圆柱体试样埋炭后分别在800℃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和冶炼的强化,渣铁量增加,渣铁湿度提高,渣沟用耐火材料的使用环境日益恶劣。尤其是渣沟前端,由于受高温熔渣的冲刷,损毁更快,需采用高炉渣沟浇注料进行修补。宝钢
不同地质情况下后注浆钻孔桩承载模态可能不同,对泥岩作为持力层的桩端后注浆钻孔桩进行试验研究,发现较硬岩层作为持力层时,水泥浆液会进行放射状渗透,桩端阻力提高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