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科学方法共享、前瞻成果共享”,我们提出了“特色化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构建的研究”这一课题。课题采用教育调查和行动研究等科研方法,以学习交流活动平台和信息化活动平台的研究活动为特色,探索构建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的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区域内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节约了教育科研研究和管理成本;拓宽了教师科研培训的渠道;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教师群体中传递着正能量;区域内教育科研得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学习交流活动平台;信息化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主研人:任红,研究周期为一年。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初期,铁岭市教科所分别到本市的6个县区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许多研究课题内容相近,彼此没有交流,重复研究的现象很严重。
2.由于教育科研实行控制型管理,加之层级赋予的身份、职责和层级所对应的职权,造成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出现不合作或被动执行的现象;
3.某些团队的权威人士思想局限束缚着整个群体的思维,也缺少和其它课题组的交流和研讨,所以,研究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难以拓展。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一,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建立,为区域性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第二,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所学校要想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竞争走向合作,树立起合作的学校组织发展观,打破校际界限,构建区域性科研共同体,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校际间教师们的交流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将改变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各自为政、同类课题研究互不沟通借鉴等弊端,打通学校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校际优质研究资源,交流校际先进科研管理理念与经验。有利于智力、人力、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培养教师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参加科研共同体的活动,将单个的教师个体聚合起来,教师们有了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归属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会日益增强。
第五,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科研共同体的活动中,教师们突破自身的局限,从他人处吸收知识、信息以及智慧等,通过相互援助,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第六,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发挥专业科研人员的引领作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共同体的研究活动是在市县两级科研人员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所以研究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保证。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
1.构建铁岭市教育科研共同体,以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科研素养和能力,拓宽教师科研培训的渠道。
2.进行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创新教师们沟通的方式,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探索特色化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构建的新途径,提高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水平,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科学方法共享、前瞻成果共享”。
本课题采用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
本课题以全市部分省市规划课题组实验教师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內容及成效
(一)学习交流活动平台的建设
学习交流活动平台是指科研共同体为作好教育研究、管理和培训等工作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如学术交流研讨会、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研究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教学示范或观摩、科研通识性知识的培训、科研典型课题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现场会、外出参观学习等,这些活动为教育科研成果传播和推广以及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提供一个的平台。
1.结合我市科研管理的“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分片负责”,形成了三类科研共同体
第一,同一研究内容课题作为一类,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被多个学校所关注,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学校都在研究一个大的项目中的若干个小课题的局面。根据市教科所对“十二五”期间市级规划课题分类汇总数据,德育类课题34项、有效教学类课题30项、自主合作类课题11项,可以看出,同类研究如果能够协同作战,彼此互相借鉴,共同解决疑难,研究能力会大大增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课题研究过程中,召开了课题分类指导研讨会,效果显著。
2.针对学段不同和科研能力不同而分层管理,形成科研共同体
第一,因学段不同而产生的分层。由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教师面对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不同学段教学重点不同,所以研究的立足点也不同,市县科研部门在进行研究指导时要有所区别。本课题组将针对各学段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制定如下培训菜单: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成功案例剖析、专题讲座、学校特色科研活动开展、科研论文的撰写等,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科研培训。对于以上的分层,同一层面的教师可以在各次科研活动中,组成一个科研共同体,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体会,共同发展。第二,同一学段,因科研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分层。针对同一学段的教师,因其科研能力不同,所以在以学习交流活动平台进行活动时也要进行分层。以市县两级科研员为核心,第一层由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这里主要是指市教科所聘任的兼职科研员和科研骨干;第二层面由热爱教育科研并已经在课题研究中初见锋芒的青年教师组成,这里是指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和个人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第三层面由年青教师组成。 3.由分片负责而形成的区域性科研共同体
分片负责是各县区科研室负责本县区省、市级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本课题由清河区教师学校吴丽红校长主持,区教育局程东局长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给予大力支持,袁颖老师从县区教师学校科研室的角度负责具体的指导、管理和培训工作。科研主任向各学科教研员认真解读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后各学科分头开展研究,到一定阶段进行中期研究总结,反思研究工作,各个学科再进行分头研究,总之,研究工作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分解聚合再分解再聚合地运行着。本课题组召开的中期阶段成果研讨会效果非常好。
(二)信息化活动平台的研究活动
信息化活动平台是指利用网络给提供的丰富而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行区域科研管理和指导,使创新出广覆盖、高效率、强互动的科研管理和研究方式成为一种可能,使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能够凝聚多方智力支撑,形成顺应教育科研实际需求的优质科研。
1.开通博客(http://jksrh.blog.163.com/),并以此为平台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陆续撰写了一些课题研究指导类文章。以本课题名称开通博客(http://jksrh.blog.163.com/),和共同体中的一些课题组博客进行链接。
2.把QQ群引入科研课题全程指导管理中来
为便于科研工作,课题组以“铁岭教育科研”为名开通了一个QQ群,群号为72836503,全市各县区科研室主任、高中科研室主任、市直各学校和一些基层学校参与。利用这个Q群发布科研信息,共同体成员可以在群里对共同体的活动体会,或者可借鉴的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另外QQ也丰富了课题论证。以往课题论证一般采用现场式和通讯式,进行“十二五”以来,我们尝试用QQ式。针对几个课题组研究同一内容的现象,采用多人视频的方式,组织几个学校的课题主持人和实验教师,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有多位市级科研人员或教研员参加,一起发现课题选题和研究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由专家负责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几个课题组于网络上自动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课题组任命一位论证专家对该共同体课题进行指导,并参与研究全过程。
3.利用QQ群多方聊天软件进行科研引领
作为教科研部门,要为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最优质的服务就是科研引领。为使科研引领达到集约化,降低科研培训的成本,课题组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科研共同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时,采取了QQ群这一方式。
4.利用邮箱、QQ群等传递科研信息,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特别是邮箱,推动共同体的教师就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教研活动、教学随笔、专业阅读、作业设计、试卷编制、课题研究、案例反思等进行广泛交流。另外,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问题或者好的经验和作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有关科研共同体建设方面的调查,通过邮箱下发和收回。调查分三个部分:第一,参与情况调查——作为参与主体实验教师在共同体内交流、培训和研讨等情况;第二,协调情况调查——作为协调主体的校长、科研室主任或科研骨干在信息、资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协调情况;第三,监督情况调查——对于区域科研共同体,监督工作应由本课题主持人或市县两级科研管理人员负责,在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作为监督主体所作的改进、完善等情况要调查。通过调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以便使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构建日趋优化科学。
下面为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运作方式图,其中A、B、C、D的含义很广泛,可以是同一研究内容的课题;可以是一个大项目下的几个子课题;可以是同一科研水平的教师等等。
五、研究得出的结论
1.构建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是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新途径,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2.构建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科学方法共享、前瞻成果共享”,节约教育科研研究和管理的成本,拓宽教师科研培训的渠道,有利于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3.通过参加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的活动,一些立足于功利性需求而参与教育科研的學校已经获得收益,参加科研的初衷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功利性需求变为发展性需求,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4.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拓宽了教师发展的途径,有利于提升教师群体中的正能量,有利于培育优秀的合作文化。
六、问题与讨论
(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一些共同体缺少支撑力量。在研究中,由于一些共同体主席单位组织共同体活动不积极,或者协调多个成员单位共同参加活动存在一些障碍,造成一些共同体活动少,共同体缺少了支撑力量。
2.重复研究的现象还少量存在。
3.一些共同体存在着盲目服从权威的现象。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看,打造科研共同体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就是扁平式结构。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或人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二)讨论
1.课题组设计的我市区域教育共同体由以下五种类型构成:第一类是以宏观课题和微观课题为区分的大小课题研究共同体;第二类是市区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第三类是城乡联动发展共同体;第四类是学科项目科研共同体;第五类是校长俱乐部或名师工作室。
2.本研究目前仅局限于在于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而我们更上位的目标是在于寻求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的发展,甚至是核心化发展,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邬智、赵蒙成.社会科学研究构建科研共同体的策略:学习型组织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第17卷第4期:104-108
[2]周利明.建立教科研共同体之研究.上海市[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高滨鹤.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协作体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第4期:89-90
[4]许新海、吴勇.海门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第4期:11-14
[5]张宏霞.共同体理念下教师管理的行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第7期:81-82
[6]郑藏.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二J07.220
[7]吴文胜.共同体—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效组织[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 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学习交流活动平台;信息化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主研人:任红,研究周期为一年。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初期,铁岭市教科所分别到本市的6个县区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许多研究课题内容相近,彼此没有交流,重复研究的现象很严重。
2.由于教育科研实行控制型管理,加之层级赋予的身份、职责和层级所对应的职权,造成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出现不合作或被动执行的现象;
3.某些团队的权威人士思想局限束缚着整个群体的思维,也缺少和其它课题组的交流和研讨,所以,研究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难以拓展。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一,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建立,为区域性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第二,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所学校要想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竞争走向合作,树立起合作的学校组织发展观,打破校际界限,构建区域性科研共同体,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校际间教师们的交流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将改变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各自为政、同类课题研究互不沟通借鉴等弊端,打通学校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校际优质研究资源,交流校际先进科研管理理念与经验。有利于智力、人力、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培养教师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参加科研共同体的活动,将单个的教师个体聚合起来,教师们有了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归属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会日益增强。
第五,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科研共同体的活动中,教师们突破自身的局限,从他人处吸收知识、信息以及智慧等,通过相互援助,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第六,区域性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发挥专业科研人员的引领作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共同体的研究活动是在市县两级科研人员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所以研究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保证。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
1.构建铁岭市教育科研共同体,以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科研素养和能力,拓宽教师科研培训的渠道。
2.进行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创新教师们沟通的方式,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探索特色化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构建的新途径,提高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水平,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科学方法共享、前瞻成果共享”。
本课题采用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
本课题以全市部分省市规划课题组实验教师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內容及成效
(一)学习交流活动平台的建设
学习交流活动平台是指科研共同体为作好教育研究、管理和培训等工作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如学术交流研讨会、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研究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教学示范或观摩、科研通识性知识的培训、科研典型课题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现场会、外出参观学习等,这些活动为教育科研成果传播和推广以及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提供一个的平台。
1.结合我市科研管理的“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分片负责”,形成了三类科研共同体
第一,同一研究内容课题作为一类,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被多个学校所关注,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学校都在研究一个大的项目中的若干个小课题的局面。根据市教科所对“十二五”期间市级规划课题分类汇总数据,德育类课题34项、有效教学类课题30项、自主合作类课题11项,可以看出,同类研究如果能够协同作战,彼此互相借鉴,共同解决疑难,研究能力会大大增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课题研究过程中,召开了课题分类指导研讨会,效果显著。
2.针对学段不同和科研能力不同而分层管理,形成科研共同体
第一,因学段不同而产生的分层。由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教师面对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不同学段教学重点不同,所以研究的立足点也不同,市县科研部门在进行研究指导时要有所区别。本课题组将针对各学段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制定如下培训菜单: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成功案例剖析、专题讲座、学校特色科研活动开展、科研论文的撰写等,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科研培训。对于以上的分层,同一层面的教师可以在各次科研活动中,组成一个科研共同体,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体会,共同发展。第二,同一学段,因科研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分层。针对同一学段的教师,因其科研能力不同,所以在以学习交流活动平台进行活动时也要进行分层。以市县两级科研员为核心,第一层由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这里主要是指市教科所聘任的兼职科研员和科研骨干;第二层面由热爱教育科研并已经在课题研究中初见锋芒的青年教师组成,这里是指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和个人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第三层面由年青教师组成。 3.由分片负责而形成的区域性科研共同体
分片负责是各县区科研室负责本县区省、市级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本课题由清河区教师学校吴丽红校长主持,区教育局程东局长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给予大力支持,袁颖老师从县区教师学校科研室的角度负责具体的指导、管理和培训工作。科研主任向各学科教研员认真解读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后各学科分头开展研究,到一定阶段进行中期研究总结,反思研究工作,各个学科再进行分头研究,总之,研究工作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分解聚合再分解再聚合地运行着。本课题组召开的中期阶段成果研讨会效果非常好。
(二)信息化活动平台的研究活动
信息化活动平台是指利用网络给提供的丰富而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行区域科研管理和指导,使创新出广覆盖、高效率、强互动的科研管理和研究方式成为一种可能,使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能够凝聚多方智力支撑,形成顺应教育科研实际需求的优质科研。
1.开通博客(http://jksrh.blog.163.com/),并以此为平台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陆续撰写了一些课题研究指导类文章。以本课题名称开通博客(http://jksrh.blog.163.com/),和共同体中的一些课题组博客进行链接。
2.把QQ群引入科研课题全程指导管理中来
为便于科研工作,课题组以“铁岭教育科研”为名开通了一个QQ群,群号为72836503,全市各县区科研室主任、高中科研室主任、市直各学校和一些基层学校参与。利用这个Q群发布科研信息,共同体成员可以在群里对共同体的活动体会,或者可借鉴的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另外QQ也丰富了课题论证。以往课题论证一般采用现场式和通讯式,进行“十二五”以来,我们尝试用QQ式。针对几个课题组研究同一内容的现象,采用多人视频的方式,组织几个学校的课题主持人和实验教师,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有多位市级科研人员或教研员参加,一起发现课题选题和研究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由专家负责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几个课题组于网络上自动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课题组任命一位论证专家对该共同体课题进行指导,并参与研究全过程。
3.利用QQ群多方聊天软件进行科研引领
作为教科研部门,要为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最优质的服务就是科研引领。为使科研引领达到集约化,降低科研培训的成本,课题组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科研共同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时,采取了QQ群这一方式。
4.利用邮箱、QQ群等传递科研信息,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特别是邮箱,推动共同体的教师就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教研活动、教学随笔、专业阅读、作业设计、试卷编制、课题研究、案例反思等进行广泛交流。另外,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问题或者好的经验和作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有关科研共同体建设方面的调查,通过邮箱下发和收回。调查分三个部分:第一,参与情况调查——作为参与主体实验教师在共同体内交流、培训和研讨等情况;第二,协调情况调查——作为协调主体的校长、科研室主任或科研骨干在信息、资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协调情况;第三,监督情况调查——对于区域科研共同体,监督工作应由本课题主持人或市县两级科研管理人员负责,在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作为监督主体所作的改进、完善等情况要调查。通过调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以便使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构建日趋优化科学。
下面为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运作方式图,其中A、B、C、D的含义很广泛,可以是同一研究内容的课题;可以是一个大项目下的几个子课题;可以是同一科研水平的教师等等。
五、研究得出的结论
1.构建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是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新途径,区域性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2.构建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科学方法共享、前瞻成果共享”,节约教育科研研究和管理的成本,拓宽教师科研培训的渠道,有利于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3.通过参加区域性教育科研共同体的活动,一些立足于功利性需求而参与教育科研的學校已经获得收益,参加科研的初衷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功利性需求变为发展性需求,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4.区域性特色化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拓宽了教师发展的途径,有利于提升教师群体中的正能量,有利于培育优秀的合作文化。
六、问题与讨论
(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一些共同体缺少支撑力量。在研究中,由于一些共同体主席单位组织共同体活动不积极,或者协调多个成员单位共同参加活动存在一些障碍,造成一些共同体活动少,共同体缺少了支撑力量。
2.重复研究的现象还少量存在。
3.一些共同体存在着盲目服从权威的现象。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看,打造科研共同体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就是扁平式结构。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或人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二)讨论
1.课题组设计的我市区域教育共同体由以下五种类型构成:第一类是以宏观课题和微观课题为区分的大小课题研究共同体;第二类是市区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第三类是城乡联动发展共同体;第四类是学科项目科研共同体;第五类是校长俱乐部或名师工作室。
2.本研究目前仅局限于在于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而我们更上位的目标是在于寻求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的发展,甚至是核心化发展,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邬智、赵蒙成.社会科学研究构建科研共同体的策略:学习型组织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第17卷第4期:104-108
[2]周利明.建立教科研共同体之研究.上海市[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高滨鹤.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协作体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第4期:89-90
[4]许新海、吴勇.海门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第4期:11-14
[5]张宏霞.共同体理念下教师管理的行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第7期:81-82
[6]郑藏.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二J07.220
[7]吴文胜.共同体—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效组织[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