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如果你想拍电影,只有进入正规系统内工作或者豁出去自己掏腰包“玩”一把,而现在,拍一部电影不但比以前容易了,之后还有媒体、影院和网络等平台可以放映。
  在这个连歌手出专辑都要用网上点击率来庆祝的时代,大众越来越明确自己需要的娱乐电影,网络成为最能检验作品的地方。而另一方面随着3G的声音越来越多,大批内容制造商和运行商纷纷看好这块未来的“蛋糕”。
  作为领先的网络原创影视内容的整合服务供应商和运营商,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视觉时代公司积极备战,在制作符合未来宽带终端需求为终端用户,打造个性化娱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除了收购版权网络短片、投资制作手机系列短片的同时,还做一件其他人不曾做的事情:开展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创立自己的“民间导演”品牌。
  
  无厘头与温情并存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
  —卢正雨
  2007年1月9日,卢正雨的新片《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在盒子咖啡试映。
  在这部长达100分钟既有法国电影精巧,又有韩国电影的温柔的DV电影中,清新的乡村生活让很多人想起自己遥远的童年:青山绿水,纯朴的山民,灰雾弥散的古老旧屋,邻居家驼背的老婆婆,还有门口那只永远吐着舌头的小黑狗……
  故事由那个叫莫小白的四年级男生在暑假时回到乡下的老家,寻传说中的水怪而展开,片子很乐,也搞了比较多的特技,甚至还有点“煽”。影片放到最后,有人静静地哭了。让卢正雨很有导演的满足感,毕竟是自己的电影第一次把别人感动哭了。
  


  在这部和公司合作的标清电影之前,卢正雨就已经在DV圈中小有一号。因为外形和“周星星”同学比较像,上学便开始习武的卢正雨曾经摹仿着周星驰的《功夫》拍摄了一部DV影片—《高手》,而且里面有大部分电脑特技的内容,也都是卢正雨自己完成的。
  在卢正雨的概念里,电影远比工作重要,当他在湖南工业大学多媒体专业即将毕业,周围的同学都在四处寻找工作的时候,他却还闷头拍着自己的电影。
  于是,有一天,卢正雨在自己的博客上发现一条留言:有人把工作给他送上门来了,工作内容是让他拍自己的电影!
  用《立氏诊所》导演的一句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
  在《莫小白的水怪日记》中可以看到,卢正雨的个人风格开始成熟了,而他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传统院线。
  
  《创事纪》的荒诞江湖
  —熊琛
  同样来自湖南益阳的熊琛也是视觉时代的一位导演,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半路出家”的实例。熊琛是一个腼腆的大男孩,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回学校考试。身为学生他是系列剧《创世纪》的导演,这是一部有关商业“大鳄”的创业发家史的系列剧。
  话说亦正亦邪的“满哥”(非著名导演卢正雨饰),明明是财产归零的“富翁”却偏偏要四处展现自己的商业头脑,开创公司,走向市场。
  “21世纪最缺乏什么?戴笼子(骗子)!”这就是满哥的理论。
  和卢正雨一样,熊琛也是一名DV发烧友。不过熊琛在做导演之前几乎一直在做摄影师,和卢正雨合作了包括《无间》(翻拍的《无间道》)、《家》、《高手》(翻拍的《功夫》)以及《莫小白的水怪日记》等作品,但《创事纪》并不是熊琛的第一部作品,他的处女作叫做《疯狂夏日》,也是一部DV影片。
  尽管以上罗列了熊琛和卢正雨如此众多的“鸿篇巨制”,但我们要注意一点,熊琛最早都是和卢正雨(同样是学生)一起拍短片,实际上他们连设备都是借用的,而且作为一个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熊琛同学以前是学环境的),每天总想着拍电影属于不务正业之类。
  还好,“苦尽甘来”的熊琛同志终于能每天都拍短片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很不赖,不是每天为了生活去工作,也和“玩”的人不同,他是在认真做事情。
  
  


  塑造最朴素的明星《辣白菜》
  ——金赫
  “首先我觉得白菜和豆腐一样,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很常见。另外因为我是朝鲜族,所以也把自己的片子定名为辣白菜系列!我想让大家从名字就有平起平坐的感觉。”1982年出生的金赫是一个外形很“韩国”的男孩,小眼睛,带着温柔的微笑,但是他有点紧张,像倒豆子一样给我讲述他的“导演心路历程”。
  大专的时候,金赫学的是会计专业,但会画画、能弹钢琴、擅长跳现代舞(总的来说是血液里奔腾着些不安分的基因)的他最终还是转入广告行业,并且就因为有人说,“搞影视的都在北京”,金赫揣着一年的学费,就来到了北京,成为北漂族中的一员。
  “非典”那年,学校暂时封闭了,他只好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看电影。那时候金赫常常整夜地窝在学校的广告实验室里面看电影,接受最直接最“草根”的“电影教育”。其中有一部韩国电影叫做《不可不信缘》的电影,其中美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情节深深感动了金赫。在那个没有老师,没有同学的广告实验室里面,金赫感动得一宿没有合眼。
  金赫开始写剧本了,写那种自己觉得很感人的故事,然后“不知地厚天高”地给电影制片厂打去电话。打的次数多了,人家就认识他了,有人甚至介绍他认识电影《武士》的中方制片人。后来金赫在网上认识了现象工作室的朱日昆,以及“A6论坛”中的一帮执著于电影的朋友。就因为有共同的爱好,金赫身边有一群同样爱好电影的朋友。而就像金赫在电影中把自己一些小小的感动都放到电影中去一样,直到现在他依旧感谢那时候帮助过他的很多朋友。“比如我要拍一个MV,找到蒋中伟(贾樟柯《世界》中的演员),就算没有钱,他也愿意帮助我,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金赫在自己的电影中把不快的情绪都化解成为一种唯美,安静的画面。
  
  娱乐致死的《立氏诊所》
  ——蔡立维
  如果说金赫是一个走清纯路线的男孩,那么《立氏诊所》的导演蔡立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子。
  


  那小子姓蔡,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工程设计专业,之后一直在做音乐音频工程,直到2005年才正式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
  在他的影片中,突出的是娱乐、轻松、搞笑,“搞就要搞得有创意”的更突出的是一种原创精神。
  在一个无名的城市中有一个小小的诊所(其实地点就是公司的办公室),在这个小小的诊所里面有一个他——超级不靠谱的医生,但是他的小诊所居然人满为患,常常被各种病症的病人包围,这位医生就是鼎鼎大名的“立大夫”。比如吝啬的病人慕“立大夫”盛名而跑到门诊点名找“立大夫”看牙之后,却嫌立大夫“30块钱一颗”开价高了,非要跟医生讨价还价:“便宜点,70块钱两颗成不?”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面,靠种操着各种地方话(诸如东北话、四川话等)的人行为举止都十分奇特和拧巴,除了再在1至3分钟的时间里面讲完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立氏诊所》的大部分演员也都是来自于网络。
  现在《立氏诊所》已经拍了20多集,未来发展目标可是奔着百集系列短剧去的,想当网络红人,进军短片市场的演员们随时都可以加入立大夫的门诊部。
  
  我看到的视觉时代,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公司,大家围绕有关影像的梦想走到一起, 而这些来自大众的草根导演们,或红于网络,或战于影坛,在网络时代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3G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这个时代没有大明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之星。
其他文献
吧主说话:  经过紧张激烈角逐出来的优秀作品,总更能引发大家的热评。第一期由《大众DV》杂志参与征集和评选的TVF东京录影节华北赛区的获奖作品,经评委的点评在咱们看吧聊吧中让读者们有了分享。  前不久又一场赛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那就是由人民网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2006大学生DV有奖征集”已经揭晓,2万元大奖花落谁家?非常值得大家的期待。尤其是获奖名单一经在杂志上公布,更是有很
期刊
恒动:当代艺术对话 时间: 2007年1月7日至1月22日 地点:798艺术区 北京长征空间   遵循一贯的艺术理念,宝马集团在此次展览里,特别邀请了5位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以“美学变速”为概念创造了5件绝无仅有的作品。既结合了BMW的艺术设计理念,又充分给予了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空间。作品包括丰江舟的《复眼》、何岸《关于时尚的15个理由之暴力》、刘亓《机器人》、王功新《资本主义的寓言》、张慧《突然间
期刊
沈一亭:《与高耀洁同行》是在2005年5月开始拍的,最终制作完成是在2006年3月,其中两次我和我的合作者到了河南,在高老师家里分别待了15天和10天左右。后期制作用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拍摄过程中,除了高老师家里面一个主要的拍摄场景以外,画面中很多镜头都是在他们家拍的,光线不是太好。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去了登封,那里当时还不是特别醒目的一个艾滋病村。后来还去了南开大学,因为要拍摄高老师的演讲。  
期刊
杜庆春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  1997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  2003年起参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    喜宏(喜大狼)  电视策划人。  2005年、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策划之一  中国视协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汉元  1970年始,在中央电视台先后担任新闻部地方组副组长、专题部副主任、社教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总编辑、副台长
期刊
在连续两部影片《日本昆虫记》和《赤色杀机》都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下,今村昌平又苦于为新片《诸神的欲望》找不到投资,于是使用纪录片的手段拍摄了关于人口失踪的影片《人间蒸发》。  电影取材于东京失踪者大岛裁他在1965年4月出差后就杳无音讯。电影在将近两年之后,以大岛裁的未婚妻为线索和视角开始了对失踪的原因和动机进行探寻。  然而,大岛裁的未婚妻早川佳江却在整个追寻的过程之中发现了未婚夫生活的另外
期刊
王军:下面这一段,首先我们集中讨论剧情片的获奖作品《愤怒的水壶》。  曹静:我这个片子当初是看到一个方方的小说《出门寻死》,我一直非常喜欢里面的主人公,一直想做一个剧情片。我对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征有一些基础,然后我再融合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因为我非常爱这个人物,我对她也进行了一些塑造。大概筹备到6月份,一个月左右完成了剧本。  我没有多少钱,就是上个片子得了一些奖金几千块钱。当时我想拍不完就不回来
期刊
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这里不仅有世界四大天鹅湖之一的荣成天鹅湖,也是很多海鸟的繁衍生息之地,尤其是世界濒危鸟种黄嘴白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形成了至今为止最大的种群。  我自幼喜欢鸟,鸟类摄影是我多年的最爱。一直喜欢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这些栏目,几年来录制的类似节目就有100多盘。每次看完激动之余总有一点疑惑:这么多节目里我们中国的“动物世界”在哪里?  因为身边有利的自然环境和做影视工作
期刊
赵 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纪录片硕士研究生  作品:2002年短片《红眼睛》 13分钟  2003年纪录短片《头发的故事》 21分钟  2003年短片《假钞》 5分钟  2004年短片《我怎样才能跳出格》 7分钟  短片《冬日阳光》 12分钟  纪录片《劳动号子》 66分钟  该片获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录像短片大赛最佳长片奖  入选第二十七届东京录影节  入选2006中国(
期刊
在北京电影学院第五届国际交流周最佳影片观众评选前20名里,《雄中一天不读书》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作品。  一个男孩曾经感慨地对我说,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是因为《雄中一天不读书》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恣意妄为,不问明天。    人人都爱“坏学生”    他外表斯文,但是我断定,他有做“坏学生”的潜质。  从郭宗玮发给我的简历上可以看出,他极力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苦孩子”:很小就被送进幼儿园,12岁的
期刊
蒙青:照相机是一个自我反射的物品,如果大家学过基础影像,就会知道影像不是真实的,会带有一种主观。每个人使用照相机不同,他自己的思想也不同、年龄不同、受到社会的影响也不同,拍下来的影像是不是一个客观的反映?因为照相机是一个窗口,是一个进的口,也是一个出的口。  《时光·相机·记录》讲的是汕头有一个旧城区,20年代和上海的外滩一样是一个古城区。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衰落了,有很多外地人迁进,里面的人也在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