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因素及耐药分析

来源 :西北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通过无菌体液标本培养确诊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病例的临床分布特点、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感染途径耐药率,为管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通过无菌体液培养确诊的 MSSA 感染且病例资料完整的 80例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患者 70例作为对照组,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间、感染季节、基础疾病及诊疗信息等,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了Person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 住院时间、感染季节、多器官衰竭、烧伤、白细胞低下、糖尿病、皮肤组织感染、术后伤口感染、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肝硬化、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留置静脉导管是 MSSA 感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P<0.05);夏季感染(OR=14.040,P=0.002)、秋季感染(OR=8.673,P=0.003)、烧伤(OR=16.125,P=0.001)、糖尿病(OR=4.321,P=0.029)、术后伤口感染(OR=5.602,P=0.010)、恶性肿瘤(OR=12.968,P=0.034)、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4.422,P=0.031)、留置静脉导管(OR=0.243,P=0.049)和住院时间(OR=0.037,P=0.000)是 MSSA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SSA 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0%.血流、尿液、浆膜腔积液感染MSSA对四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低,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 60.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 90.0%.结论 住院时间、感染季节、多器官衰竭、烧伤、白细胞低下、糖尿病、皮肤组织感染、术后伤口感染、肾衰、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肝硬化、白血病及 MDS、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留置静脉导管是 MSSA感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住院时间、夏秋季感染、烧伤、糖尿病、术后伤口感染、恶性肿瘤、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留置静脉导管是 MSSA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SSA对抗菌药物均较敏感,血流感染 MSSA耐药率低于其他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 制备盐酸雷洛昔芬固体脂质纳米粒(raloxifene hydrochlo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RLX-SLNs),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 RLX-SLNs,通过测定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 RLX-SLNs的体外释药特性和稀释稳定性;比较了 RLX混悬剂与 RLX-SLNs经大鼠口服给药
目的 对除湿通痹颗粒的提取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除湿通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出膏率和何首乌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一次收率、溶化性和休止角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加 12倍量水,提取 3次,每次 2h;最佳成型工艺:赋形剂为β-环糊精,稠膏与赋形剂比为 3∶1,过 1号筛制粒,70℃干燥 8h,过 1号筛和 5号筛整粒,即得.结论 除湿通痹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
目的 制备和优化替米沙坦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tic acid, PLGA)纳米粒(TMS-loaded PLGA NPs),并通过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其体外渗透性.方法 以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 TMS-loaded PLGA NPs,以替米沙坦质量浓度(x1)、PLGA质量浓度(x2)和Poloxamer 188质量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以纳米粒的包封率(y1)和粒径大小(y2)作为评价指标,通过 3因素 3水平析因设计优化 TM
目的 探究晚期化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患者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 NSCLC切除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用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 19(CY-FRA21-1)与治疗前
目的 研究鼓室注射甲基泼尼松龙(MP)、利多卡因联合阈值声音调节疗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均分为A组(鼓室注射MP+利多卡因+阈值声音调节法治疗,n=40)与B组(阈值声音调节法治疗,n=40),2组均连续治疗 1个月,1个月后,统计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 80.00%,显著高于 B 组的 57.50%(P<0.05);治疗后,2组心理适应程度得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
目的 探究寿胎丸对先兆流产患者孕酮(P)与雌二醇(E2)的影响及保胎效果.方法 研究共纳入 126例先兆流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地屈孕酮),观察组患者予以西药(地屈孕酮)结合寿胎丸治疗,观察 2组的临床效果、患者成功保胎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变化、E2及P水平变化、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82.54%)相比,观察组有效率(95.24%)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84.13%)比较,观察组成功保
目的 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取值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模型特异性以及潜在的人群特异性.方法 64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接受TCI系统 Schnider模型和 Marsh模型,并且设置血浆质量浓度为 4.2μg ·mL-1,持续输注 15min;输注过程中丙泊酚的效应室质量浓度首先采用系统自带 Ke0值预测.TCI 开始后以 10s 间隔同步下载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TCI输注原始数据,同时每 10s测试患者睫毛反射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 S型效应室质量浓
目的 讨论制约国内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评时效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评效率的改进建议.方法整理某单位过去 3年内承接项目的伦理审评时限,以不同洲际、不同国家、国内不同地区为分类标准,多维度比较分析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评时效差异.结果 典型国家平均伦理审评时限:中国(49d)>英国(23d)>日本(18d)>美国(9d).结论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评效率相较其他国家整体较低,且各地区差异明显,希望从国家政策、企业模式和研究中心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改善.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80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90例选择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 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比较 2组治疗有效率、心绞痛发生情况、血脂指标、炎症因子、AngⅡ、BNP 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3.33%、3.33%,与对照组(85.56%、2.22%)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肿瘤微环境(TME)的改善作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综述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影响TME对TNBC产生的作用.结果 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不同机制,使TNBC细胞与TME相互作用,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侵袭、转移、新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黄酮类化合物在 TME中具有不同的抗 TNBC活性,将TME作为治疗靶点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