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揭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一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二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诱惑,以及由此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和防范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原因 防范对策
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会计信息的提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引起了财务、会计学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引起了经济学界、政券部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诸多言论中,似乎有一种倾向性的意见:会计造假是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所为。
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帐、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不仅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也为当事人谋取当局部、小团体、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为贪污腐败亮起了绿灯。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
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手段、形式、目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技术和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制证制表工作或与会计有关的工作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行为过失。一类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和管理漏洞的诱惑,侥幸或故意为之所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窃取资财而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对于第一类会计错误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原理错误和技术错误,形式比较明显,如借贷不平、书写错误等,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程序得以自我校验改正。第二类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行为人出于贪污公款、盗窃财务、提供虚假报表等目的,故意筹划、制造和掩盖,形式上较为隐蔽、迹象不明,结果难查,一般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如开虚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等,就比较隐蔽和难以查证。其结果是对核算有内容有影响的实质性错误。最重要的是,此类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遭受损失,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如个人虚报冒领、骗取钱财,单位虚列成本、偷漏税收等。现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除第一类原因外,大量的是第二类原因所致,也是加以防范的重中之重。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的正确性,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混乱,同时致使国家税款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且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助长了虚假之风,腐蚀了干部队伍,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1.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规教育。厂长、经理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更在于非会计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授意、指使、强迫财会人员做假帐;或阻挠、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变“财政一支笔”的做法,实行重大会计事项会签制,重大经济活动投标制,健全民主理财制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遏制负责人经济违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
2.重组会计要素。将资产中的虚假资产与负债中的虚负债分离出来,单独设置要素;将损益表中经常性或再生性收入、费用与偶发性或非再生性的利得、损失分离,单独设置要素。在附注或附表中披露关于企业软资产(如知识权、人力资源)以及自创商誉信息,恰当揭示对企业成功经营具有关键作用的软资产信息及其潜在的巨大收益,从而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抗风险能力,以合理体现企业价值。
3.变革财务报告模式,扩大公共信息量,增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通过扩充报表附注与其他报告形式,增加披露:(1)关于企业会计政策及其变革、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或有事项与承诺、关联方及其交易;(2)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3)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4)前瞻性信息,如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及管理部门计划等;(5)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等。
4.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性措施。严格执行《会计法》。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资料负责;会计人员必须依法进行提升,实行会计监督。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等各种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反映。要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掌握“两法两则”,提高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原因 防范对策
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会计信息的提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引起了财务、会计学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引起了经济学界、政券部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诸多言论中,似乎有一种倾向性的意见:会计造假是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所为。
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帐、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不仅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也为当事人谋取当局部、小团体、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为贪污腐败亮起了绿灯。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
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手段、形式、目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技术和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制证制表工作或与会计有关的工作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行为过失。一类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和管理漏洞的诱惑,侥幸或故意为之所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窃取资财而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对于第一类会计错误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原理错误和技术错误,形式比较明显,如借贷不平、书写错误等,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程序得以自我校验改正。第二类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行为人出于贪污公款、盗窃财务、提供虚假报表等目的,故意筹划、制造和掩盖,形式上较为隐蔽、迹象不明,结果难查,一般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如开虚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等,就比较隐蔽和难以查证。其结果是对核算有内容有影响的实质性错误。最重要的是,此类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遭受损失,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如个人虚报冒领、骗取钱财,单位虚列成本、偷漏税收等。现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除第一类原因外,大量的是第二类原因所致,也是加以防范的重中之重。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的正确性,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混乱,同时致使国家税款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且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助长了虚假之风,腐蚀了干部队伍,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1.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规教育。厂长、经理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更在于非会计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授意、指使、强迫财会人员做假帐;或阻挠、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变“财政一支笔”的做法,实行重大会计事项会签制,重大经济活动投标制,健全民主理财制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遏制负责人经济违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
2.重组会计要素。将资产中的虚假资产与负债中的虚负债分离出来,单独设置要素;将损益表中经常性或再生性收入、费用与偶发性或非再生性的利得、损失分离,单独设置要素。在附注或附表中披露关于企业软资产(如知识权、人力资源)以及自创商誉信息,恰当揭示对企业成功经营具有关键作用的软资产信息及其潜在的巨大收益,从而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抗风险能力,以合理体现企业价值。
3.变革财务报告模式,扩大公共信息量,增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通过扩充报表附注与其他报告形式,增加披露:(1)关于企业会计政策及其变革、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或有事项与承诺、关联方及其交易;(2)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3)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4)前瞻性信息,如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及管理部门计划等;(5)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等。
4.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性措施。严格执行《会计法》。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资料负责;会计人员必须依法进行提升,实行会计监督。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等各种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反映。要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掌握“两法两则”,提高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