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的情怀 影像的眷恋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剧作
  
  导演对话
  在今年四月的下旬,我花费近半个月时间去创作此次拍摄的剧本,当中我也否定了些故事的素材。回观《什么是什么》毕业短片的创作过程,其中帮助我的有导师、朋友、学长还有我平时写的日记,以此来看剧作的过程也似同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有关于我大学个人体验、感想的故事。总而言之,我的剧本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在其中我也是在重新审视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味自己大学生活的过程。这个片子核心即是我对大学的美好生活的眷恋与感怀,它是抒情的,个人纪实又参夹一些主观感受和理解的片子,于是我的下一步工作开始了。
  怎么去传达我的这种美感抑或是我对大学的崇尚情怀呢,为此我有了写下去的动力,我知道这种情感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时也还有一股力量促使我前进去完成这个剧本。这也是我对影视专业痴迷的原因,即将要毕业,面临着最后一次真刀真枪的练习创作,使我尤为珍惜,并全力以赴的抓住它,做到最好。
  
  乐此不疲
  写剧本的过程,我与自己在大学的吕刚老师、韩老师、以及赵怀栋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次谈话交流也对我的剧本有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并不是在谈具体的短片创作的内容,而是多在探讨人生啊、毕业啊、工作以及艺术哲学的话题,因而我的片子也慢慢更加关注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
  在做毕业论文选题,即有关纪录片的主题时,使我收集和查阅了很多纪录片的资料,其中法国让·鲁什的真实采访理论让我感到十分赞赏。因此,我甚至也把真实电影的理念搬到了自己的片子里,在片中插入了一段真实采访的情节。
  韩老师的论文选题对整部片子也有了很大的影响。韩老师一直关注乡土文化的纪录片,我们在交流期间,也间接的灌输于我有关熟知的那些越来越被人忽略的人情世事。而猎奇娱乐化的电视片反而多了起来,从而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也想去做一部关注当下、关注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故事。
  因此,我开始写身边正在发生,或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先写了伦子与朋友的故事,又写了伦子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的故事,虽然并不详细,最后想到了第三个故事,写了伦子与肖玲的感情故事。大致其中包含师生、友人、恋人的主题,这些身边的人物都很有意思,这些构成了我在大学的美好回忆,师生情、友情以及爱情的抒怀与展现,从本质上讲是我对大学的回忆吧。
  我曾冥思苦想,本以为很快就能写完,可一写就是半个月,可能写自己往往会很困难吧。在这半个月中我先自己写出故事的大纲,开始三个故事是分开写的,最终由三个故事杂糅成一个故事,即有关伦子与大学的故事。剧本的完成大多要归功于同学常颖,学姐袁文,朋友冯聪。现在想来,在剧作和写作上女生要比男生强,具有先天的优势,她们更具有写作的特长。终于,我们一起努力将一个剧本的大纲造了出来。这源于探讨、交流,与相互学习的功劳。而写日记的习惯使我对写作有了信心,至少在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感想,一些生活细节记录了下来。日记是我写剧本的开始吧,这部毕业短片也将是我学习写故事的开始,我真正在做一次剧作的事了。
  
  关于对生活认识的成长
  
  每次去做一些事情总有收获,总有思考和成长,这是我在做片子的过程中最感惊喜的。
  “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爱情?”这些问题是片中主人公高小伦常念叨的一句话,在做片子的过程,我的确也在念叨这些问题,也必须念叨,因为这也正是我们背后创作人员要传达给观众的呀。
  毕竟,创作过程本身也是我思考的过程。我如何把握这些主题?既然涉及朋友、师生以及爱情,我该如何展现这些生活的各种故事,或者说是我的故事呢。说实话,我还是有些不自信,尤其是对生活的态度,因为随着剧本的写作,我又在反思,我究竟是何种生活的态度呢?它在变化着。
  我还是坚持写出故事的大致发展过程,或者说,在写的只是生活的几个片段罢了,只是将其稍微故事化罢了,我又很难写出让人有认同感有趣又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不过也好,我想,既然写自己的事,就不用管那么多了,所以我知道自己写出来的绝不是什么一鸣惊人的东西,但也不会差到哪去,因为我还是在写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对生活的认识就该十分清楚,如果我都不能讲清楚这些生活的主题,又何能继续做下去呢,拍出来的东西也一定会给人迷惑亦或无趣的感受。
  自己到底想传达给观众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人物什么样的一种精神气质。这使我更加认真起来,仔细去思考。每在写出一些场景时,我就在思考这些问题,我想表现什么,我想传达什么。在剧本完成一个情节或是故事后,我会拿着本子去找老师批改,找同学帮忙出建议。这种修改完善的态度在拍片过程中都一直在。甚至现场改戏,我想算是一种尝试,也可能是对我认知的不够深切的表现吧。总之,在请教中,我得到很多建议,甚至影响到我对生活的看法。比如片名《什么是什么》就是赵老师帮我改的,原本叫“电影是什么”。赵老师说,“电影是什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太过具体也过大,不如改成什么是什么,这就很有意思,同时也有了想象感,也符合片中所涉及到伦子所遇到的问题,“大学是什么?朋友是什么?爱情是什么?”。赵老师的建议很好,之后我就采纳了这个片名。
  对生活认识的成长,不如说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本子,又在写自己的生活,我在回忆生活的故事时,又在思考生活了。这样,创作本身的又一大收获是我们对生活认识的成长,而这源于创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
  
  一起做事的力量
  
  无论是前期创作剧本到拍摄、剪辑,我发现整个创作都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从老师们帮我修改剧本,到朋友们一起友情出演,学校在硬件方面的支持等。我应当珍惜这个过程,因为创作本身就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老师朋友们一起做这件事时,就会显得弥足珍贵,并有很强的协作力量。
  所以,我们的剧组是先从老师朋友开始的,虽说是班级小组的形式,却不妨碍我去找组外的帮手,这个剧组的构成最终有我的朋友李锦阳,比我高一年级的学长,作为摄影,和我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鲁星星成了片子的美术和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这两个朋友对我们这次毕业创作帮助很多,还有就是学弟学妹们分别担起现场制片的工作,我为此特别感谢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上课的时间,过来帮助我们组完成拍摄。
  此毕业短片,又可谓是四个年级学生一起制作的短片。从大二到研一我们都有了,还有导师的帮助,是多么好的实践的机会啊,这在大学是一种独有的创作团队,同时又是那么单纯的在一起,只为学习,只为一些艺术的梦想,而我们都是一样的年轻、不畏惧,又没什么压力的在快乐做事,义无反顾的坚持。
  关于演员,这自然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也当然由我们自己演各自的角色,唯独肖玲是我找的一个学妹作为片中的演员,其他演员事实上都是在演生活中的自己。
  
  关于前期拍摄设备
  摄影师的话
  对于前期设备的投入,学校提供索尼EX1R和轨道、摇臂、灯等一些辅助器材,另外通过同学关系我们搞到一台5D Mark Ⅱ,于是我们就有了尝试的想法,两台机子一起拍。
  在片中真实采访的部分我们使用索尼EX1R进行抓拍。对于片中想表现出唯美回忆的镜头,我们采用5D Mark Ⅱ拍摄,它的效果果然很好,景深浅,色彩还原真实,给人一种电影画面感。而且在现场我们采用索尼EX1R进行同期录音,这样我们打板的作用就起到了。
  与高正导演合作的前两个作品是在校期间的实验作业。此次不同,高导演要将之前的所有理论集合到这部毕业作品中,我则是刚刚结束了我的一段广告摄影掌机员的工作。于是我们简单的在电话中做了沟通,最终确定了拍摄日期以及各项事务。
  由于部分条件限制,我们使用了索尼EX1R作为主要拍摄器材并在一部分时间中使用了佳能5D Mark Ⅱ,这虽与我建议全片使用5D Mark Ⅱ拍摄的想法有些出入,但终归是顺利完成。在此我简要的谈谈两台机器的使用感受。
  整个片中使用EX1R的比重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直观来讲,我非常赞赏5D Mark Ⅱ的成像质量,在之前参与的广告及电影的拍摄过程中,5D Mark Ⅱ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EX1R我则是第一次接触,相比于早期的索尼190P,无论是在整体外形上还是操作手感上都有了很好的改良。但总体上讲毕竟还是作为便携式的高清摄影机,光学元件以及外部的镜头扩展都与5D Mark Ⅱ有着较大的差距。可以说两台机型在整个片幅中有不同的表现。
  从景深方面讲,我觉得EX1R与5D Mark Ⅱ几乎没有可比性。由于外部镜头的扩展的差距,5DMark Ⅱ在小景深的表现上堪称完美。使用EX1R的话就不得不把拍摄间距拉远。拉长焦压缩画面空间,制造小景深的效果,这给拍摄过程制造了很多麻烦。从画质的角度讲,EX1R仍然与5D Mark Ⅱ有着一些差距。拍摄前期我将机器的预设全部改为可靠设置,在锐度、饱和、反差方面都做了减档设置。原因是在没有RAW格式的情况下,导演只能在MOV格式的基础上对成片进行后期剪辑,所以在可靠设置的基础上后期剪辑的空间会更大。两台机器在低照度条件下的反应对比相对明显。以往常的经验,使用5D Mark Ⅱ拍摄的ISo最高值为500,之后的画面最多也就只能作为纪录片亦或是新闻镜头的使用了。相比之下,EX1R作为较为普及的媒体使用机器,在低照度的模式下表现较为优异。在此次拍摄中没有使用其他附件,5DMark Ⅱ单使用了一支24-105mm F4的套机镜头,无Redrock.无Monitor等拍摄。所以拍摄过程可想而知。
   当然,作为学生作品。对于器材的要求不可能过高,好在制片部门在除了机器的其他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的两个助理也都是本校的学生,所以在焦点与器材保护方面表现出色。以至于在此之后的另一部企业宣传片我依然邀请了这两位助理合作完成。关于在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多数是因为5D Mark Ⅱ在拍摄过程中成像系统过热自动关闭LCD的情况。相信下一代产品中佳能会带来更好的解决。我一直认为5D Mark Ⅱ适合拍摄静态亦或是慢节奏的画面,所以对于画面拖尾现象我只能选择不面对了。
  录音方面,第一方案是在使用5D Mark Ⅱ拍摄的同时,EX1R同时开机使用外接话筒录音,第二方案则是录音笔外接话筒打板录音。相比第一方案,后者预算增加了不少且并无明显的优势。
  结合此次的毕业作品拍摄的经验,在之后的另一档商业拍摄中,我要求使用5DMark Ⅱ专业级套件以及蔡司EF卡口定焦镜头组配合16-38mm F2.8、24-70mmF2.8、70.200 F2.8三支佳能变焦镜头拍摄,操作变得非常便利流畅。当然技术方面永远是作为保障因素出现的,在已有的条件下完成导演的艺术要求便是成功。
其他文献
当今,网络短片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着勃勃生机。个性化的创作思路、日趋完善的视觉效果、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让广大网民尽情享受着高清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不过,随着网络短片的发展与成长,观众们对作品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独立制作人只能进行小成本创作。在这一市场形势下,以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和XF系列专业DV为代表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影像器材,博得了广大独立制作人的
期刊
过去,人们谈起大画幅设备,潜意识里立刻想到的就是用于拍摄静态图片的大画幅照相机,而当下我们讨论得最多,也是最为关注的领域却是大画幅动态影像拍摄设备。拍摄动态图像的大画幅设备与拍摄静态的大画幅照相机一样,能够提供一种不可替代的、栩栩如生的画面美感,以及丰富的色调和细节、清晰和模糊区域之间柔和的过渡等,说得直观一点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及的“电影感”画面。    “电影感”画面不断受到动态影像从业者们的热
期刊
摘要:在2011年3月初,索尼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PMW-F3 Super 35mm全画幅手持式摄录一体机。作为打破数字电影摄制门槛的35mm家族高性能新成员,PMW-F3一经发布便倍受瞩目,发布当天便由深圳市影视龙国际广告公司带往欧洲为客户拍摄最新的广告宣传大片。作为广告专业制作机构和首台设备的使用者,影视龙对广告片摄制和内容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深刻洞察力。5月20日,索尼正式举办首台PMW-
期刊
除了直接使用现成的黑白遮罩素材,我们还可以自己创建各式各样的画面作为遮罩叠加在视频或者字幕上。
期刊
大家好!我是康智达公司讲师姜岩。在After Effects通常有一个选项不会太被使用者注意,这就是颜色深度,颜色深度在很大情况下决定了画面的色彩范围,从本期开始我将为大家介绍运用颜色深度的特性制作绚丽的粒子火花效果动画。
期刊
2010年初夏,临毕业在即,我刚完成汶川地震两周年的系列片《挑战命运的勇气》之《画心》的后期工作,突然接到潘桦老师的通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创新实验园区正在征集短片拍摄项目,于是我与田思梵带着剧情片《叮叮》初稿参加了这场声势颇大的选拔。第一次参与剧本答辩,长方型会议桌的一头坐着四个老师,神情不尽相同,另一头的我心情颇为紧张,试图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把剧本讲得更详细一些,不出两分钟就被老师堤
期刊
3D立体节目如何发行?    本文谈及的只是3D节目的发行方式,与拍摄和后期制作无关。换句话说,只有在拍摄制作时获得了左眼和右眼画面的母版文件,就可以转换为本文涉及到的任何发行格式。  在胶片时代,3D立体电影节目发行的方式比较简单。如果追求高品质大银幕3D立体效果,就采用双胶片方式,分别把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记录在两份胶片拷贝上,放映时采用双机联动方式,并在两台放映机的镜头前安装角度垂直的偏振镜片
期刊
最近我有空回了趟成都,这是一座幸福感很强的城市,悠闲而幸福的味道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好友来接机,在她的车上从来只有副驾驶的位置可以安坐,不小的车里被她的东西填得满满的。后面有孩子的座位。上面放了些小玩具和小零食,两侧窗户的帘上挂着她刚从干洗店取回的几套时装,椅子下是她的两双新款高跟鞋。座位上还有她的iPad、书刊和小说,当然还有新买的水果……我自觉地去开车的后备箱,依然应有尽有!高尔夫球杆、
期刊
大家好!我是康智达公司讲师姜岩。在前两期栏目中为大家演示了After Effect的跟踪插件Mocha的基本操作步骤,并完成了文字与画面的跟踪运动。在这期栏目中我将继续完成文字跟踪效果的制作。
期刊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