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机制下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英语技能竞赛与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建设关联性的研究,分析英语技能竞赛对英语课程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以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改革的出发点,寻找优化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路径,从而有效改革高职英语课程,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技能竞赛;高职英语教学;课赛融合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3.7- ),女,重庆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该文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赛融合机制下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6J14)研究成果之一。

一、“课赛融合”机制下高职教育模式的特点


  “课赛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是在技能竞赛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促使教师将专业课程体系与技能竞赛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赛促学、课赛相融合。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体现了企业、行业的岗位要求。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未来岗位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教师根据竞赛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企业行业互动。这样一来,通过外部因素推动内部的发展,技能竞赛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职业技能竞赛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运用,因此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基于“课赛融合”的高职课程体系,不仅要把岗位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当中,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岗位需求来调整教学定位,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确定能力提升的内容和范围,从而调整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模式,在课堂中融入商务谈判、应急处理问题等案例,做到以岗定教、课赛融合,从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二、英语技能竞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1.英语技能竞赛的现状分析。目前的英语技能竞赛主要包括写作比赛、口语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通过比赛来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用技能。英语技能竞赛的比赛宗旨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设置真实的职业情境,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体现。以英语口语大赛为例,比赛内容为图表描述和情境问答,学生根据所抽取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出评论,这些图表包含了公司业绩记录、企业销售额的变化等等,学生通过对图表中数据的分析,结合自己的观点,对图表做出英文评论,不仅仅体现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体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实事的洞察能力。在情境问答部分,比赛设置了模拟的工作场景,学生需要用英文与客户进行沟通,从而真正掌握在工作岗位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巧。
  2.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的高职院校中,除了部分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外,其他院校的英语课大多为公共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英语的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高职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高、职高、中专、技校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在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中,对英语的口语能力不做要求,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口语等实用技能的忽视。此外,高职英语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所用教材多由本科院校专家编写。由于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且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因此,此类教材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
  综上,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并且教学资源匮乏,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不多。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英语教学很难有效地开展。
  3.英语技能竞赛与英语教学的衔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并对句型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脱离了真实的语境。而英语技能竞赛的宗旨是锻炼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平时考试中无法考查的内容,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因此,英语教师们可以将技能竞赛的宗旨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创造一些能让学生即兴发挥的语境,实现“教学做”的融合。
  此外,英语技能竞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资源。以英语口语大赛为例,大赛的图表分析环节涉及到了市場行情变化、产品销售量变化等主题。而情景对话环节,涉及到了产品推荐、客户服务等内容,学生能接触到行业知识。因此,课赛融通是有效促进英语学习的方法,通过竞赛中行业知识与课堂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三、基于“课赛融合”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优化思路


  1.更新英语教学理念。“以赛促教”实际上就是将比赛的理念灌输到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共同构建高效的知识输入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设计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权,也可以满足个体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知识的灌输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来实现的,缺乏趣味性。而将课堂中增加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将学与用结合,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应变能力。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英语教学的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模式输入转变为多元渠道输入,从而构建了更有效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体系。
  2.改进英语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老师所讲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而英语技能竞赛中涉及很多真实情景的模拟,因此教师可以将行业知识与教材中基础知识相结合,设定情景教学。教师充当评委,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英语技能竞赛的内容,以赛促学。在英语课堂中可以模拟英语口语大赛的情景问答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学生A和学生B分别扮演客户和业务员,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并了解谈判技巧、业务运作方式等。同时,在课堂中还可以引入英语演讲大赛的主题演讲环节,让学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们围绕该主题进行讨论。
  总之,将“课赛融合”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可以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规范英语教学评价。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通常是把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依据。而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大多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其应用技能必须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英语交际能力等与企业的满意度挂钩,将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加入到评价体系中。近年来,随着英语技能竞赛的逐步推广,来自高校、企业、行业的专家们都参与到了比赛内容的设计以及比赛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使得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趋于一致。
  由于英语技能竞赛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将考试成绩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还应该重视来自社会、企业、行业的第三方评价,将考核标准与技能竞赛考核制度相融合。有效地规范教学评价模式,实现终结性教学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而使英语教学与英语竞赛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陈丽.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3]巫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4]蔡勤生.赛学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考试周刊, 2012(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2007-2017)来政治文献中词汇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便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厘清方向。分析发现,当前的政论文词汇的翻译主要集中在名词上,多借助语料库进行研究,但目前研究仍缺乏理论指导,研究深度不够。  【关键词】政治文献;词汇翻译;述评  【作者简介】熊杰(1976-),女,汉族,四川富顺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硕士,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深入解读文本,进行探究式阅读,抓住语篇主题,挖掘文本内涵,拓展文本空间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思维品质;探究文本  【作者简介】蒋阳,安徽省肥东二中。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相互联系。而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稳步的进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模式也在不断的革新。小学英语的教学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出最好的学习小学英语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主体;小學英语教学;创新方法  【作者简介】章燕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英语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
【摘要】近年来,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每个国际企业、合作项目都需要程序文件的支持。程序文件的翻译质量要求较高,但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强调“文本等值”,而程序文件重在达意,因此应使用翻译转换理论指导程序文件的句法转换。  【关键词】程序文件;句法转换;翻译转换理论  【作者简介】谢祎晨(1995-),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管理类文本翻译和旅游文
【摘要】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则,是连词成句组篇的纽带。但是很多学习者认为語法难以理解、记忆和应用。为此,笔者尝试以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121课为例,将回译理论与英语语法教学结合起来探讨,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语法学习效率。  【关键词】回译;英语语法教学;新概念英语  【作者简介】黄燕惠,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  一、回译的理论基础  回译在英文中被称为 back translation,根据Shut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合作精神”作为情感教育内容之一,倡导建构式的学习,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之喜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英语学科要想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关键在于设定科学合理的合作规则。  【关键词】小组合作;主动参与;感知体验;低年段合作规则  【作者简介】闫春丽,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  学无止境,贵在得法。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中出现了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对于周边环境的不熟悉,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导致了不愿意主动去与人交流的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成为性格孤僻儿童。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就是千万花丛中最特别的花,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特别的花朵就需要我们特别的浇灌。  【关键词】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绘画疗法;美术教育  【作者简介】张竹敏,江苏
【????】??? ?? ???? ??? ??? ??? ?? ???? ???? ?? ? ?? ? ???? ??. ??? ?? ??? ??? ??? ??? ??,?HSK4? ??? ??? ?? ?? ???? ?? ???? ??,??? ???? ???????? ?? ????? ??.  【???】???; ?????; ????  1. ????  ?? ??? ???
【摘要】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于外国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探讨了中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在中外教学差异的比对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力求为高校课堂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中外对比;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李枘洺(1985.05-),女,本科,汉族,广东信宜人,广州工商学院。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校课程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
【摘要】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不仅在英译散文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研究他的翻译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张培基先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的《白楊礼赞》(张培基,2007)这篇译文作为分析文本,将从词汇上对译文翻译技巧进行分析,以期探析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技巧,为笔者之后的翻译学习提供借鉴之法。  【关键词】张培基;翻译技巧;《白杨礼赞》  【作者简介】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