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我们迎来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2010年。为了“取暖过冬”。国家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推出了重大金融改革措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可见金融业在应对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政策暖风频吹,金融春意渐浓。一项又一项利好消息,成为冬日里的股股暖流,让中国金融人无不感受到春的温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任重道远。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将长期存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融学的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跟金融学来个亲密接触。
风华绝代人大情
北京是古老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前卫的。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极具古典风韵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国际大都市紧张而激烈的生活节奏。一座古都,一种情结,或许城市里没有什么比这精装厚重的历史更让人迷恋,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在走向开放的同时注重内敛与含蓄,注重内在的提升。让人远离浮躁,趋于平和。可以说,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包围的老北京使得身在其中的大学也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之气,成了莘莘学子求学的“麦加圣地”,人大亦不例外。
或许每位熟悉人大的人对她的校徽都不陌生:三个并列的“人”字,篆书写就,别具一格,寓意为“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于是便有了世人口耳相传的“铿锵人大三人行”。
在人大,大师风范,高山景行;青年才俊,灿若星辰。许崇德、陈先达、宋涛、戴逸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带给学生以启迪和灵感是人大名师永恒魅力之所在。
几年前的人大只能用“东门进失望,西门进绝望”来形容,而如今的校园,“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增新”。造型别致的游泳馆与气势雄伟的明德楼交相辉映;新建的百家园、百家廊,昭示着人大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精神典范;徜徉在曲径通幽、绿树成荫、鲜花竞艳、芳草凝绿的美丽校园里,你随时可看到三两学子怡然揽卷、埋头苦读的场景。朝霞晨曦,黄昏暮霭,树影婆娑中透着一股硬朗,定格成了人大一道刚柔相济的迷人风景。
金融实力远名扬
金融学是人大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在最新的教育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人大的金融学稳坐全国同类学科的头把交椅。实力小觑不得。现代金融学的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金融领域,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我们知道。金融学属于应用型专业,如果单纯从文理分科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划人文科财经类专业。但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学开设的是难度较深的高等数学,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人大的金融专业有金融工程与金融学之分。很多人分不清彼此。金融工程是从金融学衍生而来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金融工程偏微观。涉及金融行业内的技术、操作和原理;金融学偏宏观,管理的成分更多。从课程设置上看。金融工程对数学的要求更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已从过去单纯的银行系统,逐渐发展到今天的银行业、保险业、信贷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多业并存、多业发展的局面。尤其这几年,金融业发展势如破竹,但令人尴尬的是,高端人才稀缺,成了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作为“中国金融学高级人才孵化器”的人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金融学一数学本科双语双学位实验班”。每届实验班从当年进入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税务、金融等专业的同学中选拔最优秀的苗子,与学院内一般本科班实行“双向流动机制”:学习好的随时可以申请进入,学习不好的则末位淘汰。实验班实行双语教学。以金融学、公司财务、财政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为主要课程,同时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四年的实验班生活是辛苦的、枯燥的。但毕业时能够同时被授予经济学和理学双学士学位也让其他专业的同学羡慕不已。
由于金融学课程设置宽泛。所以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是各大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还是国企、中小私企都有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财经类报刊的不断涌现,也为金融学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至于薪酬。大家要明白一点:整个行业的高收入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业内管理层与基层、经验丰富者与新进毕业生、甚至不同单位的员工之间。收入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同在天津,浦发银行的新员工收入在4000元/月以上。而工商银行的新员工每月只有2500元。从整体就业形势看,研究生和名校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多一些,而且待遇不错,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每年都会有很多毕业生放弃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机会,而就职于花旗、高盛、麦肯锡之类的世界顶级投资集团。相比之下,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最大的就业点则是成为各大银行的柜台操作员,头两年是比较辛苦的。
风华绝代人大情
北京是古老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前卫的。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极具古典风韵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国际大都市紧张而激烈的生活节奏。一座古都,一种情结,或许城市里没有什么比这精装厚重的历史更让人迷恋,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在走向开放的同时注重内敛与含蓄,注重内在的提升。让人远离浮躁,趋于平和。可以说,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包围的老北京使得身在其中的大学也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之气,成了莘莘学子求学的“麦加圣地”,人大亦不例外。
或许每位熟悉人大的人对她的校徽都不陌生:三个并列的“人”字,篆书写就,别具一格,寓意为“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于是便有了世人口耳相传的“铿锵人大三人行”。
在人大,大师风范,高山景行;青年才俊,灿若星辰。许崇德、陈先达、宋涛、戴逸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带给学生以启迪和灵感是人大名师永恒魅力之所在。
几年前的人大只能用“东门进失望,西门进绝望”来形容,而如今的校园,“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增新”。造型别致的游泳馆与气势雄伟的明德楼交相辉映;新建的百家园、百家廊,昭示着人大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精神典范;徜徉在曲径通幽、绿树成荫、鲜花竞艳、芳草凝绿的美丽校园里,你随时可看到三两学子怡然揽卷、埋头苦读的场景。朝霞晨曦,黄昏暮霭,树影婆娑中透着一股硬朗,定格成了人大一道刚柔相济的迷人风景。
金融实力远名扬
金融学是人大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在最新的教育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人大的金融学稳坐全国同类学科的头把交椅。实力小觑不得。现代金融学的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金融领域,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我们知道。金融学属于应用型专业,如果单纯从文理分科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划人文科财经类专业。但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学开设的是难度较深的高等数学,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人大的金融专业有金融工程与金融学之分。很多人分不清彼此。金融工程是从金融学衍生而来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金融工程偏微观。涉及金融行业内的技术、操作和原理;金融学偏宏观,管理的成分更多。从课程设置上看。金融工程对数学的要求更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已从过去单纯的银行系统,逐渐发展到今天的银行业、保险业、信贷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多业并存、多业发展的局面。尤其这几年,金融业发展势如破竹,但令人尴尬的是,高端人才稀缺,成了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作为“中国金融学高级人才孵化器”的人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金融学一数学本科双语双学位实验班”。每届实验班从当年进入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税务、金融等专业的同学中选拔最优秀的苗子,与学院内一般本科班实行“双向流动机制”:学习好的随时可以申请进入,学习不好的则末位淘汰。实验班实行双语教学。以金融学、公司财务、财政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为主要课程,同时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四年的实验班生活是辛苦的、枯燥的。但毕业时能够同时被授予经济学和理学双学士学位也让其他专业的同学羡慕不已。
由于金融学课程设置宽泛。所以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是各大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还是国企、中小私企都有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财经类报刊的不断涌现,也为金融学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至于薪酬。大家要明白一点:整个行业的高收入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业内管理层与基层、经验丰富者与新进毕业生、甚至不同单位的员工之间。收入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同在天津,浦发银行的新员工收入在4000元/月以上。而工商银行的新员工每月只有2500元。从整体就业形势看,研究生和名校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多一些,而且待遇不错,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每年都会有很多毕业生放弃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机会,而就职于花旗、高盛、麦肯锡之类的世界顶级投资集团。相比之下,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最大的就业点则是成为各大银行的柜台操作员,头两年是比较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