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杭州市为例,结合今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契机,研究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及指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杭州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同时,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心理素质方面。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呈右偏态分布趋势,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学历层次、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就业环境都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怎样的?国内外学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以杭州市为例,结合今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契机,研究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及指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研究方法1.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2个公办高职院校2个年级共5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20份,收回问卷51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95.8%,其中男性244人,女性254人,大一学生312人,大二学生186人,平均年龄19.23±0.85岁。2.方法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对高职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综合幸福问卷是在整合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 )与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y Well-being,PWB )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的基础上,建构多方位、多测度、多功能的幸福感测评工具;包括幸福指数和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共10项内容。该问卷应用于多个人群研究,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二、研究结果1.高职生幸福感总体情况高职生幸福指数得分(6.57±1.14)分,9个维度平均分为:生活满意(4.55±1.21)分、人格成长(4.77±0.66)分、自我价值(5.46±0.89)分、生命活力(5.04±0.91)分、友好关系(5.72±0.95)分、利他行为(5.42±0.88)分、健康关注(5.71±0.85)分、正性情感(4.50±1.18)分、负性情感(2.68±1.19)分。9个维度显示出高友好关系、高健康关注、高自我价值、高利他行为,和低负性情感特征。2.不同特征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1)性别差异性别比较发现男女高职生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自我价值比女生高,而男生的利他行为比女生低。(2)年级与主观幸福感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大二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这三个幸福感维度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学生。而在负性情感这个维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3)成长环境与主观幸福感根据统计结果,农村长大的学生与城市长大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上均没有差异,只有在正性情感这个维度上农村长大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城市长大的学生。三、讨论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建筑类高职生幸福指数高于中值5分,除了负性情感低于4分外,其他八个维度均高于中值4分。这说明建筑类高职生的幸福感处于中上水平,可能与当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办学条件改善有关。在具体维度上呈现的分值特点与苗元江博士的研究比较相近,这说明建筑类高职生的幸福感现状是比较稳定的。从性别差异分析上看到,只有在自我价值和利他行为上呈现差异,建筑类高职男生的自我价值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当前建筑行业男性居多的行情有关,使得女生在读书期间产生将来工作不占优势的低价值感。而利他行为维度上,女生高于男生,这表明女生更注重维护人际关系。从年级差异分析上,我们发现大二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指数高于大一学生,这可能与大一学生需要面临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方面的新问题有关,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这三个幸福感维度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学生。而在负性情感这个维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这说明高职大二学生面临即将要实习可能会带来焦虑、迷茫等负性情感的累积。从成长环境上来看,农村长大的学生比城市长大的学生在正性情感上得分更高,这可能与在农村环境下成长会有更多的自由、更少的学业压力有关。四、高职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策略1.重视人格塑造高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人格特点尚未定型,因此塑造高职生的人格无疑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能提高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人格特点主要有:社会性、充满活力、好奇、探索、开放、合作、富有爱心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塑造高职生的积极人格,这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2.增进社会支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作用,能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同时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必要。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培养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使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同样,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必定会体验到幸福。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去体验积极情绪,引导他们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所遇到的一切。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积极情绪,用积极情绪来取代消极。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 2007,4(4):30-34.
[2]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老年人群应用分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 (3):23-26.
[3]杨宏飞,薛尚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5):353-356.
[4]陈咏媛,许燕,张姝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8):86-91.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科研项目;项目号:2012B12。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 2007,4(4):30-34.
[2]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老年人群应用分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 (3):23-26.
[3]杨宏飞,薛尚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5):353-356.
[4]陈咏媛,许燕,张姝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8):86-91.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科研项目;项目号:2012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