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阳明学“知行”范畴比较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行”范畴是中日阳明学的基本范畴。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二者在实践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功效观方面产生了如下重要的区别:事功实践观与道德实践观,多元价值观与一元价值观,武士道德与圣人道德,瓦解作用与维系作用。这种区别与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关联。 The categor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s the basic category of the Yang Ming studies of China and Japan.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two have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cepts of practice, values, mora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e practical and moral values, the pluralistic values ​​and the monistic values, the samurai Moral and Sage Moral, Disinteg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is distinction has an important connection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那末区域文化可被一般地理解为中国文化之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但“部分”却未必是残缺,它仍应是完整并且自成系统的。这种完整性与系
<正> 1、人类主体及其贡任按照L.科拉科夫斯基所说,“新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方法和概念在新的研究领域的应用”。有一点是大多数“新马克思主义者”都同意的,即都批评“19世纪的最重要原则即赋予经济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则”导致了一种“经济主义”的产生。然而实际上“马克思本人所要做的正好相反,乃是把人类从经济因素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以保证人有创造性发展的余地”。因此,根据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迄今一直受到抑制的“人类个体的问题”,已经迫使人们加以注意。对人类个体及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发现,伴随着对
想起了枣树    “丑”与“没用”不是一个概念。  “美”与“有用”也并非一个意思。  这期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倒是美与丑的转化是常见的事,有时这种转变就在瞬间。  比如,一个原本长得挺美的姑娘只要安安静静的,就能使人感觉到那是一道静静的风景,挺雅典,挺庄重,可她非要自以为天下第一,趾高气扬地左顾右盼,搔首弄姿地扭来扭去,立刻由人们可以接受的美变成人人嗤之以鼻的丑!  换言之,使她变丑的是浅薄! 
素称“文物之邦”的浙江,不仅是中国古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到南宋时期,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江浙一带又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这种社会历史
<正> 世界主义(Universalism)起初是基督教的一派神学理论,最早出现于18世纪。它认为人类将普遍得救,而不是象传统的天主教教义所称的只有某些种族或人群才能得救。这种理论后来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今,持这一观点的人大都和唯一神教派(Unitarianism)合为一体。国内有人把它译为宇宙神论。然而,世界主义作为一场运动,则开始于1989年。不过,这种新的世界主义不再
我国哲学史界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评价比较一致.有的称赞他是辩证法的真正创始者;有的说他是杰出的朴素辩证论者,西方朴素辩证思维方式的代表;有的说连“古代的黑格
有“双赢的智慧”点——“任何事物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亮点”;行文时,应更彰显此点。倒数第二自然段分号后的话,应全部删除。 There is a “win-win wisd
“问题”被当作一个认识论范畴加以运用和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先秦哲学。但在现代哲学,对这个范畴的认识论意义的认识无论在丰富性和自觉性上,都大大提高了。①
<正>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曾作出这样一个武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所谓“封闭的思想体系”。这个无知的谬说,对于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年轻人,可能具有一定迷惑作用。而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适合中国国情”论,在逻辑上也是以这个谬说作为立论根据的。让我们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若干基本事实,便可见到他们这个以最新科学术语装璜起来的伪断,距离真理究竟多么遥远。因此,本文的重点,乃在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评价的见解。
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很关注社会哲学问题,有的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和解释学)致力于为社会—历史研究建立一种哲学基础,有的(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则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如波普尔)对所谓“历史决定论”提出了种种“反驳”,还有的(如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则努力把它们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和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在许多具体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也成为十分尖锐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所有这些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既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也获得了在与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自己的新的条件。为此,本刊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