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海棠怒放,宛若云霞。多年来,海棠学院以公益慈善活动塑造青年学子的完美人格,我从一个个志愿者朝气蓬勃的脸庞上,看到了海棠花般明丽的光艳,他们不正是可爱的“花中仙子”吗?
面前放着一本雯馨儿撰写的自传《抗病人生》,若非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本20余万字的作品,出自一位小脑萎缩的患者之手。
作者真名叫樊亚惠,今年43岁。她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幸福的婚姻和一个孩子,但28岁确诊患有小脑萎缩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一个晴朗的日子,笔者来到西安市东郊纺织城,采访樊亚惠和她的母亲焦爱荣。此时的樊亚惠下肢已经瘫痪,她斜倚在沙发上微笑着。看得出,这是一个阳光、要强又爱美的女人;尽管由于疾病的折磨已经非常消瘦,但穿戴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还画了淡妆。
据妈妈焦爱荣介绍,患病8年后,樊亚惠开始行走困难,她与时间赛跑,在瘫痪前把自己同疾病作斗争的体会写出来,想带给有类似症状的人,同时对给予自己关爱的人表达感谢。那时她已握不住笔,只能艰难地在电脑上敲字。
焦爱荣说,得知亚惠的情况,海棠学院的志愿者便像照顾大姐姐一样,给亚惠送来爱和温暖。8年多来,一届届学生毕业了,他们把爱一届届地传递着。
樊亚惠说:“我庆幸有一个好妈妈,庆幸与海棠学院的志愿者成为朋友。是他们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没有被困难打倒。”
樊亚惠和焦爱荣都能说上他们的名字:第一批的志愿者中有赵亚丽、小强;第二批有林薇、赵杰;第三批有郭彦汝;第四批有薛梦雅;第五批有赵雪儿;第六批有张敏、潘晓琴;第七批有计婷玉;第八批有吴美慧、何丽娟。
从纺织城到大学城一路上坡。车上白鹿原,穿过几公里林荫坡道,便到了西安东郊大学城。这么远的坡路,海棠学院的学生们坚持了8年,在多少个节假日,往返于亚惠家和学校之间!
校党委办公室主任侯月瑞和团委书记王芸介绍说,海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5年,现已发展到上百人。协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围绕“善行100”“扶孤、帮困、助残”等主题,开展多项献爱心活动,帮扶樊亚惠的活动是其中之一。
2010年,从《华商报》上看到樊亚惠的报道后,海棠学院的志愿者就与其结成对子,每到周末,七八人组成的小分队,便来到樊亚惠家。志愿者每次都给樊亚惠带点小礼物,姑娘们为她剪指甲,按摩,陪她聊天,帮樊妈妈做家务。樊亚惠爱美,姑娘们帮她画妆容;樊亚惠想下床活动,姑娘们抱她到轮椅上,推着她在客厅里活动。姑娘们还帮她按摩,樊亚惠赞道,手法真好!
姑娘们按摩得好,因为这是她们的专业。海棠学院是一所以医学类为特色的职业高校,所设专业和帮扶对象的需求特别吻合。
瘫痪后的樊亚惠时常心情不好。她在书中写道:“我现在每天只能在床上透过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那四方形的天空几乎成了我的全部。”这些青春飞扬的学子给她说笑话,讲新闻;拍美照,唱流行歌曲……难怪樊妈妈说,周末是樊亚惠最快乐的时光。
志愿者年年给樊亚惠过生日。2015年5月14日,海棠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手捧鲜花、带着蛋糕来到樊亚惠家,为她庆祝39岁生日。他们还带了幾个新同学与樊亚惠相识。
老一届的志愿者毕业前,会像交接手续一样,把爱的接力棒传给新同学。有的同学毕业了,还依然与樊亚惠保持联系。甘肃姑娘林薇是第二批的志愿者,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医院上班,找了个兴平小伙结了婚。她把亚惠家当成自己的娘家,端午、春节都带着丈夫过来看望。第三批的郭彦汝毕业后,和樊亚惠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去外地出差,还不忘给亚惠寄回礼物。
2016年5月,樊妈妈受女儿委托,给海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爱心接力传递素质教育典范”。
作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王芸说,除了帮扶樊亚惠,志愿者协会还联系有东林敬老院、仁德敬老院、心心幼儿园、儿童村、晶洁鸟残疾中心为活动点。每到周末,志愿者就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这些地方开展活动。
心心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和智力残障儿童的教育中心。海棠志愿者又一批海棠志愿者看望樊亚惠把这些特殊儿童看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每次去都带些小礼物,陪他们做游戏、做手工,给他们唱歌、跳舞。有些孩子不会说话,同学们用手语同他们交流;有的孩子看不见,同学们就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渴望被抱抱,同学们就抱起他们到外面晒太阳,陪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每次告别时,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海棠志愿者的到来,也让东林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感到快乐。一次,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海棠志愿者以“喜迎十九大敬老公益行”为活动主题,带着慰问品来到东林敬老院。志愿者们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帮老人剪指甲、按摩。医学部的同学为老人普及健康知识,讲解维持血压正常值的相关方法。志愿者现场表演的节目,引起老人们的阵阵笑声。
西安东郊狄寨塬的陕西儿童回归村,是专门收养服刑人员子女的福利机构。2013年年底,海棠学院团委组织30余名同学来到儿童村,举行“西安海棠学院爱心基地”授牌仪式。志愿者还观看了《太阳村往事》的纪录片,了解了儿童村的发展历程,陪伴孩子度过陕乐的一天。
如今,热心公益慈善已在海棠学院蔚然成风,志愿者走到哪里,就给那里带去爱的暖流,善的欢乐。正如海棠学院党委书记张桂荣所言:志愿者到爱心基地参加活动,不仅给他人带去了快乐,自己也获得了营养,同时发扬、传承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责编/秦韵】
从樊亚惠的故事说起
面前放着一本雯馨儿撰写的自传《抗病人生》,若非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本20余万字的作品,出自一位小脑萎缩的患者之手。
作者真名叫樊亚惠,今年43岁。她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幸福的婚姻和一个孩子,但28岁确诊患有小脑萎缩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一个晴朗的日子,笔者来到西安市东郊纺织城,采访樊亚惠和她的母亲焦爱荣。此时的樊亚惠下肢已经瘫痪,她斜倚在沙发上微笑着。看得出,这是一个阳光、要强又爱美的女人;尽管由于疾病的折磨已经非常消瘦,但穿戴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还画了淡妆。
据妈妈焦爱荣介绍,患病8年后,樊亚惠开始行走困难,她与时间赛跑,在瘫痪前把自己同疾病作斗争的体会写出来,想带给有类似症状的人,同时对给予自己关爱的人表达感谢。那时她已握不住笔,只能艰难地在电脑上敲字。
焦爱荣说,得知亚惠的情况,海棠学院的志愿者便像照顾大姐姐一样,给亚惠送来爱和温暖。8年多来,一届届学生毕业了,他们把爱一届届地传递着。
樊亚惠说:“我庆幸有一个好妈妈,庆幸与海棠学院的志愿者成为朋友。是他们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没有被困难打倒。”
樊亚惠和焦爱荣都能说上他们的名字:第一批的志愿者中有赵亚丽、小强;第二批有林薇、赵杰;第三批有郭彦汝;第四批有薛梦雅;第五批有赵雪儿;第六批有张敏、潘晓琴;第七批有计婷玉;第八批有吴美慧、何丽娟。
志愿者来自海棠学院
从纺织城到大学城一路上坡。车上白鹿原,穿过几公里林荫坡道,便到了西安东郊大学城。这么远的坡路,海棠学院的学生们坚持了8年,在多少个节假日,往返于亚惠家和学校之间!
校党委办公室主任侯月瑞和团委书记王芸介绍说,海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5年,现已发展到上百人。协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围绕“善行100”“扶孤、帮困、助残”等主题,开展多项献爱心活动,帮扶樊亚惠的活动是其中之一。
2010年,从《华商报》上看到樊亚惠的报道后,海棠学院的志愿者就与其结成对子,每到周末,七八人组成的小分队,便来到樊亚惠家。志愿者每次都给樊亚惠带点小礼物,姑娘们为她剪指甲,按摩,陪她聊天,帮樊妈妈做家务。樊亚惠爱美,姑娘们帮她画妆容;樊亚惠想下床活动,姑娘们抱她到轮椅上,推着她在客厅里活动。姑娘们还帮她按摩,樊亚惠赞道,手法真好!
姑娘们按摩得好,因为这是她们的专业。海棠学院是一所以医学类为特色的职业高校,所设专业和帮扶对象的需求特别吻合。
瘫痪后的樊亚惠时常心情不好。她在书中写道:“我现在每天只能在床上透过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那四方形的天空几乎成了我的全部。”这些青春飞扬的学子给她说笑话,讲新闻;拍美照,唱流行歌曲……难怪樊妈妈说,周末是樊亚惠最快乐的时光。
志愿者年年给樊亚惠过生日。2015年5月14日,海棠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手捧鲜花、带着蛋糕来到樊亚惠家,为她庆祝39岁生日。他们还带了幾个新同学与樊亚惠相识。
老一届的志愿者毕业前,会像交接手续一样,把爱的接力棒传给新同学。有的同学毕业了,还依然与樊亚惠保持联系。甘肃姑娘林薇是第二批的志愿者,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医院上班,找了个兴平小伙结了婚。她把亚惠家当成自己的娘家,端午、春节都带着丈夫过来看望。第三批的郭彦汝毕业后,和樊亚惠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去外地出差,还不忘给亚惠寄回礼物。
2016年5月,樊妈妈受女儿委托,给海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爱心接力传递素质教育典范”。
爱的暖流,善的欢乐
作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王芸说,除了帮扶樊亚惠,志愿者协会还联系有东林敬老院、仁德敬老院、心心幼儿园、儿童村、晶洁鸟残疾中心为活动点。每到周末,志愿者就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这些地方开展活动。
心心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和智力残障儿童的教育中心。海棠志愿者又一批海棠志愿者看望樊亚惠把这些特殊儿童看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每次去都带些小礼物,陪他们做游戏、做手工,给他们唱歌、跳舞。有些孩子不会说话,同学们用手语同他们交流;有的孩子看不见,同学们就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渴望被抱抱,同学们就抱起他们到外面晒太阳,陪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每次告别时,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海棠志愿者的到来,也让东林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感到快乐。一次,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海棠志愿者以“喜迎十九大敬老公益行”为活动主题,带着慰问品来到东林敬老院。志愿者们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帮老人剪指甲、按摩。医学部的同学为老人普及健康知识,讲解维持血压正常值的相关方法。志愿者现场表演的节目,引起老人们的阵阵笑声。
西安东郊狄寨塬的陕西儿童回归村,是专门收养服刑人员子女的福利机构。2013年年底,海棠学院团委组织30余名同学来到儿童村,举行“西安海棠学院爱心基地”授牌仪式。志愿者还观看了《太阳村往事》的纪录片,了解了儿童村的发展历程,陪伴孩子度过陕乐的一天。
如今,热心公益慈善已在海棠学院蔚然成风,志愿者走到哪里,就给那里带去爱的暖流,善的欢乐。正如海棠学院党委书记张桂荣所言:志愿者到爱心基地参加活动,不仅给他人带去了快乐,自己也获得了营养,同时发扬、传承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责编/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