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谊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车抵达山海关时,窗外浅浅的灯光从车窗映射进车厢内,打在李立杰的脸上,唤醒了刚还在酣睡的年轻人。他从卧铺上猛地坐起身,环视四周,对面的上下铺已然空无一人,越接近终点站,旅客就越稀少,数小时前还与他谈笑的探亲大伯不知何时已经下车,只空留他一人在包厢里。
  他微弓着身子,身影湮没在黑暗中。双眼扫过包厢的每个角落,平常微小的声音此刻如同惊雷般炸裂开,引发他一阵悸动。他的兴奋中夹杂着些许怯懦,他想起记忆中那张和蔼可亲的脸,想起那人说过的温和又不失力量的话语,一时间,复杂的情感糅合成一团,轻柔地舔舐着他的心弦。
  十年了,他从一个贫瘠的南方小城走出来,在北京读完了本硕,又扎根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漂”一族。故乡于他,恰似张爱玲笔下已婚男人臆想出的白月光与朱砂痣,只余下一个美好又朦胧的侧影。十年里,他不是没回过老家,但工作冗杂,常常脱不开身,不过几日就匆忙返京,挥别父母和故土。
  思绪渐渐飘远,他合上双眼,很快再次沉沉睡去。
  清晨,伴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声,火车缓缓驶入终点站,李立杰拖着拉杆箱走出车站,暂时告别了恼人的财务报表、投资合同,他似乎闻到了父亲灶台上烧好的栗子焖鸡翅还有母亲拿手的炸藕合,孤身一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里,如此种种都成为舌尖上的乡愁。
  “爸,我回来了!”李立杰快步走到父亲跟前,父亲闻声转过头,明显愣住了,嘴唇微微翕动着。
  “立杰……立杰回来啦!”父亲终于喊出他的名字,随即拉着他往家走,开心得像个孩子。李立杰偷偷端详着父亲的面容,许久未见,父亲已是老态毕现,想到这儿,他心中溢满了酸涩。
  回到家,母亲早已烧好了一桌饭菜,香气萦绕在小小的砖瓦房内,有关儿时的记忆徐徐复苏,鲜活地浮现在眼前,仿佛跨越了时间长河,那个人的轮廓愈发清晰起来。饭桌上,母亲频频夹菜到他碗里,看着父母慈爱的笑容,他心头一酸,难以言状。
  “妈,徐老师还住原来的老地方吗?这次回来,我也想探望一下老师。”李立杰犹豫半晌,把此行的目的和盘托出。
  父亲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指了指门口那一筐鸡蛋,说是几天前拜访徐老师时,徐老师拣了好的凑齐一筐硬要让他拿回去。
  末了,父亲叹了口气:“徐老师真是个好人啊!”
  入夜,父母都去左邻右舍的家里闲谈了,想得出,他这好不容易的一次回家必然成为父母骄傲的谈资,少不了眉飛色舞地向邻家大叔大婶们絮叨一番。是了,他是这小县城里为数不多考上重点高校又留在北京的孩子,光大了门楣、荣耀了乡里,时不时还有远亲去北京办事也指明要他作陪。唯有徐老师,说是他少年时的贵人亦不为过,却一次都没联系过他,昔日蒙徐老师照拂颇多,可徐老师至今没给他报答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李立杰内心深处的执念,这次,他专程回来探望老师,并带了礼物想略表心意。
  白日的奔波令他疲乏,他慵懒地斜靠在叠起的被褥上,陈年旧事如潮水般涌来,伴着天际层层晕染的暮色和晚霞,不知不觉将记忆拉回十年前。
  十多年前,他以十分之差与市重点高中失之交臂,被县内一所普通高中录取。那一年连着几个月高温无雨,地里的苗蔫巴巴的,庄稼收成不好,父亲生生把眉头皱成一个川字。他在遗憾中度过那个暑假。
  高一开学后,他看见徐老师站在年久失修的三尺讲台上,穿一身白衬衫,把课本放在一边,诗词典赋信手拈来,激动时一双手在空中比画着,手臂微屈。讲到重要之处,他便颔首停顿下来,待底下的同学把注意力重新集聚在他身上时,他就用铿锵婉转的语句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中的一词一句,带来一场心灵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他的声音敦厚温润,犹如涓涓细流灌溉心田。
  半学期过去了,李立杰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原本弱势的语文学科更是有了质的飞跃。那天,他去徐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本,那时窗外已是黑漆漆一片,就连星光也格外孤寂清冷。李立杰忆起父亲昨日捏着几张皱巴巴的钱票交给他,一口气接着一口气地叹,他就知道下学期的学费又成了老大难。到了办公室,正见徐老师伏卧在办公桌前,紧锁双眉,一支笔在纸上不断地涂抹勾勒,思考时用左手扶头,右手疾书。李立杰的脚步声惊扰了徐老师,他抬首对着李立杰微微一笑。
  “你的作文我看过了,写得很好!尤其是这句‘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徐老师看着他低垂的眉眼又补充道,“你的语文成绩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要记得多写多练,后续才能运用自如。”
  李立杰点了点头,他之前语文一直是弱势学科,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源于徐老师私下的提点和鼓励。
  没想到,接下来徐老师说的话更让他大为触动,徐老师竟向学校申请,减免了他的学费。李立杰讶异地伫立在原地,几度想哽咽都生生忍住,他原以为辍学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再无转圜可能性,想不到徐老师给了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
  高考放榜后的隔天,李立杰迎着朝阳,迎着从云层迸射的万道霞光,他向学校跑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溢出的豪情,他想这条消息足以让徐老师笑得见牙不见眼。到了学校恰好扑了个空,他只能悻悻归去。
  再然后,不过是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沉浮,他已经习惯了人情冷暖,经历过曲折,也受过挫顿,在高度城市化的北京,他努力地汲取温情。但他忘不了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如果徐老师没有帮他解决学费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消极疯狂的事来,那次帮助于他何尝不是一场救赎。
  翌日,李立杰按照父亲提供的地址,携带礼物拜访徐老师。徐老师门前,他踌躇片刻,凝滞在半空的手颤巍巍叩响门板。门那头“吱呀”一声开了,面前的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还是记忆中颀长清癯的身量,徐老师站在昏暗的逆光晕影里,周身镀着一层光圈。肩披一件灰蓝色的短衫。
  进门后,徐老师又惊又喜,留下李立杰喝酒。他从陈旧的壁橱里拿出二两陈酿,支上桌子与李立杰对饮。
  李立杰拿出专门为徐老师选的爱马仕皮带,徐老师愣住,推辞再三仍架不住李立杰的盛情,就笑着放在一边。酒酣耳热之际,李立杰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徐老师只管扶着酒杯,一口接一口地闷。半晌,徐老师扭身从身后的柜子最下层拿出一个牛皮糊住的信封,神秘地交予他。
  “你看看,这里边是什么?”
  李立杰拆开信封,抽出半截一看,顿时失了声调,那是六十年代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徐老师满上酒,眼神黯淡了几分:“我那时家里成分不好,即使考上了也没法子念,后来由县里分配当了老师。”
  李立杰瞠目,僵了许久。他忘不了徐老师守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那时的徐老师眼睛里总是有一闪一闪的东西,他如今才明白,那是徐老师未竟的愿望。末了,李立杰想起订了后天的机票,就与徐老师约好明晚在某酒店包厢再聚一次。
  拜别徐老师后,李立杰回到家,感慨着跟父亲说起这事,父亲急得一拍大腿:“徐老师这样清高的人,你送这样贵重的礼物压根不合适。”
  李立杰仿佛一下开了窍,心里也责怪自己没想周全,为难了徐老师。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立杰按时赴约,他看着外面的天色,与十几年前一模一样,那时徐老师尚意气风发,如今肉眼可见的鲜活生命力在他身上流逝,欣慰的是他身上那份朴实与和蔼从未减损分毫。
  李立杰想着一会儿怎么跟徐老师解释,他真糊涂啊!徐老师当年是怎样呵护一颗敏感、自卑的心,而讽刺的是他本想报恩却无意中伤害了另一颗心。
  穿过嘈杂的人群,李立群轻轻推开房门,房间内空无一人,唯有餐桌上醒目地摆放着爱马仕皮带的盒子,盒子是完整的,没有一丝拆动过的痕迹。
  盒子是那样注目、那样刺眼,李立杰心里终于彻悟,却只余他一人在空荡荡的房间怅然。
  他来过,他走了。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其他文献
庞新智,洛阳偃师人。1969年应征入伍,1970年复员后,先后在《山西日报》《河南日报》任编辑。1995年参与筹备并创办《大河报》,先后任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级编委委员、《大河报》总编辑。  周庄的游人真不少。  小桥流水,山高房低,很耐看。我和老伴儿一边走,一边赞叹,路过一座小桥时,和一群人擦肩而过。在这群人的前面,有个十来岁的男孩儿跑得飞快,那群人里就有人高喊:“慢点儿,别
期刊
在一堵断垣残壁碎砖瓦堆里,匍匐着几条开着紫花的牵牛花藤,杂长着争荣的青草,在这寂静的无穷生机中,我欣喜地看到几只麻鸡旁若无人地专心扒食。一双锋利的青黑色爪子似三齿耙刨开土石,配合着褐色尖利的喙,用一对黑亮圆溜的眼睛,微甩着红润的冠子,“咋咋”有声地寻觅、刨剔着。  几只鸡刨完一块地,又开始刨另一块。为它们全神贯注的生活态度所吸引,我停下了被欲望纠缠而迷茫的脚步。大自然总不情愿赐予我们人类宝贵的宁静
期刊
1963年我高中毕业,新乡师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一刻,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紧张的心情需要彻底放松一下,我决定到邙岭周山村的同窗好友周树铮家玩几天。  我家离周山村很远,当时交通不便,全靠步行,只能起早动身。一路上过洛河、上邙岭,步行四十多里,中午时分赶到他家。他们一家对我的到来热情欢迎,和蔼可亲的伯母和怀抱女儿的花嫂特意为我做了小麦和红薯面二合一的蒜面条。那正是我们国家“三年
期刊
张世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收获》《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小说月报原创版》《小说界》等文学期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诗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多次选载,或入选年度选本。散文随笔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获泰山文学奖等奖项。  李香纨死了。这让全村的人唏嘘不已。  李香纨是狗尾巴村公
期刊
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每当麦子开镰之际,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布谷鸟,它的叫声清丽嘹亮,二音叠词,听起来就是“算黄算收”,好像告诉人们,抓紧收麦。麦子黄(成熟)了就收,等到全黄,麦粒就会破壳掉落,如遇阴雨天便会发芽霉变,颗粒无收。更神奇的是这种鸟儿在麦子收割结束后,就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庄稼汉根据这种鸟的名叫,给它起了一个拟声的名字——“算黄算收”。当听到“算黄算收”鸣叫时,农人就知道麦子快成熟了,该磨砺
期刊
曹洪蔚,笔名蔚然,河南开封人。鲁迅文学院河南研修班学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理事,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纪实文学学会会长。著有小说散文集《故乡的背影》《汴地风流》等8部,获蔡文姬文学奖、师陀小说奖等多个奖项。  1  风真大,带哨儿,呜呜咽咽地刮了一夜。  窗户发白的时候,根柱倒出最后一口气,走了。  楝花抓住他的手,直到变凉变硬,才松开。嘴里嘟囔着:走吧
期刊
夕阳缓缓西沉,我走出香山寺。抬头,看见一个蓝色路标:白居易之墓。  晚风阵阵,从伊河上匆匆掠过,作为一个异乡人,感觉这风也带着汉唐的风韵。本来嘛,河流就是历史的载体。  我拾阶而上,沿着幽深的小路,去探寻大诗人的轨迹。  解读白居易,没有读白诗容易。  白居易出身寒门,27岁进士及第,未久便入朝为官,直至刑部尚书,走的是一条无数封建士人先后走过的人生道路;入仕后,又不断地赋诗为文,直至终生,看起来
期刊
母亲年轻时是养花高手,农家院里的菜园子入口处是母亲的小花圃,虽然都是普通的花苗,却长得粗壮健硕,开出的花来也都像铆足了劲儿,蓬蓬勃勃的,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生机喷薄外溢。到了秋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节,母亲提前将一些花做了“移民”,装在盆里,有正规的泥花盆,也有废弃不用的瓦盆铁盆,将石竹花、蚂蚱菜、月月菊、月季等栽进去,移到土炕的窗台上,摆了一长溜,花盆大大小小,植物高高低低,简陋的窗台就变得丰富好看起
期刊
王克楠,原名王克难,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邯郸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河北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涉足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在纸媒发表各种文学作品30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尤其是散文评论在散文界有一定影响。有散文集《放飞年轻的梦想》获河北省新世纪十年散文著作奖;《太阳照在赵王城头》被选入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获得中国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
期刊
越来越牵挂你了  不知为什么?  早晨睡眼惺忪  给你发一个——  早上好  晚上打盹前  给你发一个——  晚安  我想  从今以后  牵挂你变成了  我的信念  不管秋霜冬雪  不管春雨夏热  牵挂你  是我心头那炽烈的火焰  那天黄昏的相聚  依然清晰  相拥在蓝莹莹的池塘边  靓丽的倩影  投射在霞光浮动的柔波里  欢笑声在水面上潋滟……  然而 返程的路上  你挽着我的胳臂  显得十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