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议前置制度的立法完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复议前置制度是由法律、法规共同设置的。但赋予法规设置复议前置程序权限是不合理的,这使得相对人自由选择救济途径的权利受到限制,在客观上加大了相对人维权的成本。我国应当确立复议前置的专业性标准和政策性标准,探讨解决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案件的其他程序机制。
  【关键词】复议前置 设置标准 程序机制
  
  所谓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关系上,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我国实行复议选择主义,复议前置是例外,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规范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设置复议前置程序。在立法实践中,法律设置的复议前置程序相当有限,目前限于纳税争议案件、涉及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行政案件以及国家安全、集会游行示威管理方面的拘留处罚案件等。近些年来颁布的法律,大有取消“复议前置”、尤其是取消行政法规规定的“复议前置”的趋势,比如国务院1997年发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为审计决定设置了复议前置程序,而2006年修正后的《审计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则将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案件规定为复议选择案件。
  除法律外,法规也可以设置复议前置程序。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设置的“复议前置”情形较多,比如工伤保险、宗教管理、外汇管理、个体工商户管理以及社会保险费、价格违法行为、盐业管理、储蓄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航道管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案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复议前置”案件,也不在少数。
  赋予法规设置复议前置程序权限是不当的。首先,复议前置程序实质限制了相对人的行政诉权;而行政诉权属于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由法规来限制甚至变相剥夺,有违现行宪法确立的人权保障理念。其次,从立法体制看,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仅受法律约束;立法法第九条规定:司法制度属于“法律绝对保留事项”,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复议前置是对人民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程序限制,应当属于司法制度范畴。因此,授予法规设置复议前置程序的权限,有违宪法和立法法关于立法权分配的规定。第三,从司法独立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设置复议前置程序,属于国务院干预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权的行使,这有悖司法独立原则。最后,从法制统一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设置复议前置程序,直接后果是导致各地规定不一,比如,科技行政处罚案件,《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七十条为其设置复议前置程序,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制定的相关《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大多未为其设置复议前置程序。
  总之,将复议前置程序的规范依据下放到“法规”,导致相对人自由选择救济途径的权利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行政复议普遍难以公正解决行政争议的情况下,这种程序安排无疑延缓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在客观上加大了相对人维权的成本。在实践中,我国目前行政复议案件存在居高不下的维持率和判决改变率,复议前置所具有的减轻法院负担、加速救济程序等内在功能也难以发挥。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标准
  
  我国应当确立复议前置的统一标准,以排除单行法律或者法规自行设置复议前置程序的随意性。
  专业性标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最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拥有精良技术装备和专业从业人员的行政机关是行政管理问题的专家,相比较而言,法院则不具备解决纯粹行政问题的知识优势。因此,学者们一般主张,复议前置范围严格限定于某些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案件。
  具体行政行为主要由主体、对象、内容、方式、依据五大要素构成。其中,“依据”要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事实依据和规范依据。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案件,主要是指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即其需要通过极强专业技术性的知识认定有关事实,或者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依据本身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规范,例如纳税争议、外汇管理争议等。因此,若认定事实或者适用规范不涉及极强专业技术,则不应纳入复议前置程序的适用范围。
  政策性标准。在当代中国,行政权力强大,而司法审判权相对较弱。一旦行政争议呈高对抗性、高政策性,其解决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以及专业力量时,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人民法院进行事后的合法性审查,这有利于及时、充分地解决争议。也就是说,政策性很强的行政争议案件适宜纳入复议前置程序适用范围,例如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确认自然资源权属案件、国家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行政拘留的国家安全处罚案件,皆是因为涉及很强的政策性问题,需要主管行政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形进行政策性的行政裁量。
  对于极强专业技术性和政策性案件,若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依法举行听证,并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处理决定的,由于行政机关已经通过相对正式的听证程序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并进行了交互式的举证、质证、辩论,也就是说,上述复议前置功能已经通过听证程序得以实现,故“为程序经济计”,对于此类经过听证程序的案件,应当允许当事人不经行政复议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解决极强专业技术性案件的其他程序机制
  
  对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案件可以设置复议前置程序,但这绝不意味着复议前置程序是解决所有具有极强专业技术性案件的唯一途径。一般认为,商标、专利、药品、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商检等案件,也具有很强专业技术性,但我国现行法并没有通过设置复议前置解决争议,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争议。具体而言,这些途径主要有:
  第一,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专门争议,但当事人对该专门机构的决定依法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比如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设立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处理专利争议事宜。
  第二,将极强专业技术性的事实认定工作交由行政机关进行认定,而行政机关的认定仅作为证据,当事人不得单独对此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旦发生争议,该认定仍可由受理与该认定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民事赔偿案件或者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作为证据进行审核认定。比如,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此,交通事故认定权保留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争议处理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在争议解决程序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有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
  第三,将极强专业技术性的事实认定工作交由主管行政机关进行认定,但对该认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必须经过再次认定。比如,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不可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必须经过复验,对复验结论不服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将极强专业技术性的问题交由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组织或者专家进行鉴定、检验,而该鉴定、检验仅作为证据,当事人不得单独对此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旦发生争议,该鉴定、检验仍可由受理相关案件的人民法院作为证据进行审核认定。比如,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其鉴定结论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
  《行政许可法》第28条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法律责任。”该条尽管不是针对行政救济而言,但该条透露出的“专业的事,应当由专业的人去做”的价值取向是值得赞赏的。上述四种途径均能发挥行政机关或者相关专业组织、专家的专业技术特长。
  行政复议作为准司法程序,要求行政复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能力和技术能力。但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地方的复议机构专业人员匮乏。这导致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理论要求将具有专业技术性的案件纳入复议前置程序适用范围,而复议人员整体素养偏低,很难胜任专业技术很强的复议审理工作。因此,在行政复议制度尚未有大幅改进的情形下,上述途径是切实可行的,甚至可以借鉴上述制度改造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复议前置案件。比如,对《反垄断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反垄断案件,可以借鉴商标评审、专利复审制度,赋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处理反垄断争议权限,而该反垄断委员会处理反垄断争议时应当由商业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合议组进行审理,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环境美学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适应的。因而,环境美学必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功能。  [关键词]环境美学 和谐社会 构建    当今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类工业文明高奏凯歌的辉煌时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不断
[摘要]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严格管理和以学生为本是和谐统一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 以学生为本 对立统一    以学生为本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个人前途、自我价值等问题均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过去那种一味强调学习、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片面注重社会贡献、
【摘要】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的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根据留学生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来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留学生 质量 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飞速增长,涉及院校的范围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特点 
[摘要]良好的国家形象是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给我国软实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对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准确定位我国的国家形象,大力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软实力 国家形象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从提出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何培育我国的软实力,有效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从高层
[摘要]竞争选择,推进中国教育转型,从服务社会经济到建立全社会的大教育,使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以稳定和谐为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是我国教育伦理的社会基础以及文化基础的体现,也是政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教育追求所在。  [关键词]教育诉求 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    竞争选择机制带来教育的巨大“转型”    服务经济转型和提升,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这涉
【摘要】汶川地震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制运行环境,抗震救灾结束以后,社会秩序和法制秩序都面临恢复常态的任务,需要通过有效的步骤和科学的制度安排加以引导。这里仅以住房重建作为分析对象,观察其中的制度变化,提出科学定位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界限。  【关键词】灾后重建政府 市场 互动制度    地震打破了社会平衡,抗震救灾改变了法律选择,进而改变了“政府和市场”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在常态下的配给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揭示汇率问题的实质,阐述了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同时指出汇率超调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的理论基础提出质疑,并提出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汇率滞后超调 动态模型 实证检验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面临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欧美又开始新一轮对人民币升值施
【摘要】前瞻“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取向,要考量“十一五”时期的公共财政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十二五”时期的社会新形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十二五”时期的公共财政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这三层对接关系。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 均等化    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血脉相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建设进程又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故而,在公共
一、 《春秋》书法与叙事传统  所谓传统,指生发于过去,又持续作用于后代。《春秋》《左传》《史记》三部经典,为中国经学叙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之源头。对于后世之作用与影响,既深且远:史传、乐府、小说、戏曲之叙事,多受其沾溉;《春秋》书法、古文义法,亦皆为叙事之旁支与流裔。  叙事,或作序事,语出《周礼》,原指典礼进行之秩序,或音乐演奏之次第。据《说文解字》,其本字当作“叙”;后世作“序”者,同音通
四、 卞先生给我写过的三篇序言  卞先生一共给我三本书写过序言,对我而言是十分荣幸的。第一本是2003年我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书法篆刻集,卞先生以《治史求“通”,为艺求“清”》为题,记录了我们的交往和他对我的殷切期望,后发表在《中国书法》杂志2006年第4期上。内容为:  余虽衰朽,而承青年学者与书印家不弃,常来谈文论艺。朱君天曙,其一也。朱君既治史,又工书印,兼有两种身份,故与余尤为契合。丙子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