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概念性都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吃透数学概念,还需要合理的实践活动作为辅助,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方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构建快乐高效的数学体验课,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体验质量,无疑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思路
在以往的数学课中,教师总是会给学生设计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操作,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说,题海战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言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制约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围绕“重质量,轻数量”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打造出趣味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原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水平,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良好的经验基础和认知基础。但是,趣味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不是盲目的,它一方面要遵循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一方面也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一、提出趣味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学科亦是如此。在打造数学体验课期间,教师首先要从生活的角度着手给学生展示真實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和魅力。
譬如教师可以将施工现场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提问:“工人们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如何确保占地面积刚好够用呢?在选择墙砖、地面砖的时候,如何确保购买的量不会超出预算,不会铺张浪费呢?”由此间接指出面积公式,让数学课更具代入感。又比如,气象台会对某个地区在一个月内的降雨量及气温变化进行统计,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条形统计图在记录降雨量的问题上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由此让学生回忆统计图的知识。当然,为了有效落实数学实践课,增强学生动手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铺设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情境:“某天,爸爸买了一个菠萝,突然想计算出这个菠萝的体积大小。但是菠萝不是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呢?就在爸爸百思不得其解时,他注意到了身边正方体的鱼缸。瞬间,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燃起。”那么,“爸爸”想到了什么办法呢?计算菠萝的体积与鱼缸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在这个悬念的牵引下,学生的好奇心瞬间点燃。
二、构建体验任务,鼓励学生动手
体验课的初衷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但是隔岸观火远远不如身临其境来的实际,所以在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以此给学生提供体验的契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知识原理。
例如上述案例,教师首先给学生留出六分钟的探究时间。期间,学生是无比自由的,他们可以随意搭配任何知识来探究菠萝体积的问题。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集思广益。待六分钟过去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的解决方案。果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即是“先计算出正方体鱼缸的体积、里面现有水的体积。随后将菠萝放入鱼缸之中,看看水平面上升到哪个位置。再将高出水平面的位置的体积计算出来,这便是菠萝的体积”。不得不说,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因此教师当场给予了好平。与此同时,教师趁热打铁地问学生:“同学们在成功探究出解答的对策之后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想?”“在面对不同的数学现象时,应该如何去思考解决办法呢?”以此启发学生对发散性数学思维的思考。接着,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布置一些其它的练习项目,借此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搭建反思平台,完善学生短板
良好的反思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考试时,及时反思解题过程,能帮助学生避免因马虎而导致的丢分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反思经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设计巧妙的问题促使学生及时反思,由此间接完善他们的数学能力。
以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知识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算理之后开始在实践中肆意使用算理。期间,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其他人的不一样。所以他们陷入了争吵,纷纷认为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时教师提醒学生:“为什么不用笨方法计算一遍呢?”起初学生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还是展开了尝试。这一次,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但是这个数字与他们先前得到的数字却不相同。见此情形,很多学生都表示“算理不灵吗?”针对大家的疑惑,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用算理,哪些条件下不能用算理,由此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算理。同理,有些学生在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之后开始使用该规律解题,却忽略了部分习题题干可能存在陷阱的事实,导致他们的解题效率未能提升上去。对此,教师同样要在学生完成实践体验活动后用语言点醒他们。可见,反思是帮助学生整理认知结构的关键,它能让很多隐藏的问题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总而言之,创造出高效、有趣、科学的体验平台,这是加强学生对数学只是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认真看待体验平台的设计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合理选择素材,科学运用设备,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感受、体验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润德.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2):29
[2]杨莉亚.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10):25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思路
在以往的数学课中,教师总是会给学生设计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操作,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说,题海战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言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制约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围绕“重质量,轻数量”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打造出趣味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原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水平,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良好的经验基础和认知基础。但是,趣味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不是盲目的,它一方面要遵循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一方面也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一、提出趣味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学科亦是如此。在打造数学体验课期间,教师首先要从生活的角度着手给学生展示真實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和魅力。
譬如教师可以将施工现场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提问:“工人们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如何确保占地面积刚好够用呢?在选择墙砖、地面砖的时候,如何确保购买的量不会超出预算,不会铺张浪费呢?”由此间接指出面积公式,让数学课更具代入感。又比如,气象台会对某个地区在一个月内的降雨量及气温变化进行统计,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条形统计图在记录降雨量的问题上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由此让学生回忆统计图的知识。当然,为了有效落实数学实践课,增强学生动手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铺设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情境:“某天,爸爸买了一个菠萝,突然想计算出这个菠萝的体积大小。但是菠萝不是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呢?就在爸爸百思不得其解时,他注意到了身边正方体的鱼缸。瞬间,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燃起。”那么,“爸爸”想到了什么办法呢?计算菠萝的体积与鱼缸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在这个悬念的牵引下,学生的好奇心瞬间点燃。
二、构建体验任务,鼓励学生动手
体验课的初衷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但是隔岸观火远远不如身临其境来的实际,所以在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以此给学生提供体验的契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知识原理。
例如上述案例,教师首先给学生留出六分钟的探究时间。期间,学生是无比自由的,他们可以随意搭配任何知识来探究菠萝体积的问题。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集思广益。待六分钟过去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的解决方案。果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即是“先计算出正方体鱼缸的体积、里面现有水的体积。随后将菠萝放入鱼缸之中,看看水平面上升到哪个位置。再将高出水平面的位置的体积计算出来,这便是菠萝的体积”。不得不说,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因此教师当场给予了好平。与此同时,教师趁热打铁地问学生:“同学们在成功探究出解答的对策之后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想?”“在面对不同的数学现象时,应该如何去思考解决办法呢?”以此启发学生对发散性数学思维的思考。接着,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布置一些其它的练习项目,借此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搭建反思平台,完善学生短板
良好的反思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考试时,及时反思解题过程,能帮助学生避免因马虎而导致的丢分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反思经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设计巧妙的问题促使学生及时反思,由此间接完善他们的数学能力。
以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知识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算理之后开始在实践中肆意使用算理。期间,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其他人的不一样。所以他们陷入了争吵,纷纷认为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时教师提醒学生:“为什么不用笨方法计算一遍呢?”起初学生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还是展开了尝试。这一次,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但是这个数字与他们先前得到的数字却不相同。见此情形,很多学生都表示“算理不灵吗?”针对大家的疑惑,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用算理,哪些条件下不能用算理,由此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算理。同理,有些学生在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之后开始使用该规律解题,却忽略了部分习题题干可能存在陷阱的事实,导致他们的解题效率未能提升上去。对此,教师同样要在学生完成实践体验活动后用语言点醒他们。可见,反思是帮助学生整理认知结构的关键,它能让很多隐藏的问题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总而言之,创造出高效、有趣、科学的体验平台,这是加强学生对数学只是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认真看待体验平台的设计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合理选择素材,科学运用设备,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感受、体验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润德.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2):29
[2]杨莉亚.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