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版本六大谱系的考索

来源 :三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追求“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的”楚辞文献集成研究之路上,《楚辞文献丛考》在目前“最全的”《楚辞文献丛刊》基础上,考索出了“最真的”楚辞文献。《丛考》总字数约计一百八十万字,先有类别之“综论”,后为各版刻之“分述”,提炼出了两千余年来关于《楚辞》版本传承的两个轴心,考索了《楚辞》文献版本六大谱系,同类文献之继承与变迁,明晰可辨。而对首次面世的日本、韩国及美国所藏《楚辞》孤本的版本考索,是弥足珍贵的楚辞域外所藏文献的提要。因此,《丛考》可谓当前对《楚辞》版本谱系解读最深细、最有体系性的考述。
  关键词:《楚辞文献丛考》;黄灵庚;楚辞;版本谱系
  中图分类号: I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75-04
  楚辞之学萌发于秦末汉初,然彼时距离屈原生活时代已有百余年,诸多名物及意蕴已然不易读懂,故汉武帝命淮南王刘安撰《离骚传》;加之秦火,地上之参考文献有限,致使汉人之间的《楚辞》文本阐释及屈原品评等,已彼此矛盾不一。故,学者们至今仍孜孜不倦于楚辞“疑古”、“考证”与“经义”之学。
  两千多年的楚辞文献学研究铸就了《楚辞》刻印、校读版本千馀种。面对卷秩浩繁的楚辞文献,普通读者很难于诸多版本中看出“门道”,亦难以一时之间遍览全部古籍珍本,更不用说一睹域外收藏古代孤本之真容。于是,搜集“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楚辞文献丛刊,成为当代学界的期盼与学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周详性
  而要有“最好懂的”楚辞文献,需要以“最全的”、“最真的”楚辞文献为基础。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学术界出现了各类楚辞文献集成的成果。一时间,有关国内外《楚辞》文献的版本丛考、影印编纂成果不断涌现,已出版了“楚辞”六大文献集成:(1)马茂元主编《楚辞研究集成》(共5册,含《楚辞要籍解题》、《楚辞注释》、《楚辞研究论文选》、《楚辞资料海外编》、《楚辞评论资料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杜松柏主编《楚辞汇编》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出版,全书十册。(3)崔富章主编《楚辞学文库》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该文库共有《楚辞集校集释》(上·下)、《楚辞评论集览》、《楚辞著作提要》、《楚辞学通典》四卷五册。(4)周殿富译注《楚辞源流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含《楚辞魂》、《楚辞论》、《楚辞源》、《楚辞流》、《楚辞余》五种。(5)吴平等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包括注释类,收刘向、王逸、朱熹等诸家注释楚辞之作,共七十四种;音义类,收录有关研究楚辞的字音、字义、韵谱之作,共计十九种;评论类,收录有关楚辞的论人、论世、论义、论文之作,共计二十种;考证类,收征实有关楚辞的人物、名物、制度、史事之作,共计二十一种;图谱类,收有关楚辞的法书、图画、地图之作,共十种;札记类,收录诸家读书札记中考论楚辞的文字,共计六种。(6)黄灵庚主编《楚辞文献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出版。包含了中、日、韩所存《楚辞》重要版本、海内外孤本、研究文献二〇〇馀种,以“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和“楚辞研究文献”六类逐一影印,是至今最大、最齐全的楚辞文献丛刊。
  可以说,在追求“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的”楚辞文献集成的研究之路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刊》(黄灵庚主编)提供了周详的第一手楚辞文献资料,带给了研究者诸多方便。不仅如此,时隔三年,与《楚辞文献丛刊》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楚辞文献丛考》(下简称《丛考》)亦面世出版。“原拟每书之首皆以‘考论’,以其篇幅繁钜,则抽出别为一书。”[1]2《丛考》在目前“最全的”《楚辭文献丛刊》基础上,又呈现了“最真的”楚辞文献。
  二、谱系性
  《丛考》总字数约计一百八十万字,“考镜源流,辩章学术”,先有类别之“综论”,后有各版刻之“分述”,同类文献之继承与变迁明晰可辨。可谓当前对《楚辞》版本体系解读最深、最有体系性的考述。
  首先,“提炼”出了两千余年来关于《楚辞》版本传承的两个轴心。
  现存《楚辞》版本千余,但其源头无外乎“叔师”与“考亭”。正所谓“今读《骚》者,率祧叔师而跻考亭。”(明汪瑗《楚辞集解序》)“叔师”“考亭”即王逸、朱熹。汉代之后的整个楚辞文献体系可概括为“一祖二宗”。“一祖”乃王逸《楚辞章句》,所谓“《楚辞》不祧之祖”[2]、“叔师一笺,朦发万古”(明汪瑗《楚辞集解序》)是也。“二宗”乃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卫瑜章《离骚集释》例言:“传《楚辞》者,刘安而后,迄于隋唐,无虑数十百家,今多不传。最通行者,惟王叔师、洪庆善、朱晦庵之注而已。”[3]180按,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各有扩展,但均以王逸《楚辞章句》为祖本,对后世影响深远,可称“二宗”。
  黄灵庚主编的《楚辞文献丛考》(2017年版)条分缕析地解读考索了《楚辞文献丛刊》(2014年版)中编纂出版的两百馀种楚辞文献,深度解读了各个《楚辞》版本间的传承体系,并凝炼为两个轴心。其《后记》中说:“回顾两千馀年的《楚辞》学术史,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与南宋的朱熹《楚辞集注》是两种标志性的文献著作。《楚辞》文献研究,南宋以前,基本上以《楚辞章句》为轴心,南宋以后至民国,基本上以《楚辞集注》为轴心。”[4]1985按,汉、宋确实是楚辞学术史上的“轴心期”。后代学者,或遵循王逸《章句》之传统,不断加入自己的创作,如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十四卷基本遵循此路,加入王夫之作《九昭》;或遵循朱熹《楚辞集注》,删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增加贾谊《吊屈原》《服赋》。如清人吴世尚、丁元正、郑知同、李文炤等。本套《丛考》将众多楚辞文献研究的“源头活水”归属于两个轴心,形象传达了《楚辞》版本的传承谱系,与历史上楚辞文献体系“一祖二宗”之事实一脉相承。   其次,《丛考》分“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和“楚辞研究文献”六类,考索了《楚辞》文献版本六大谱系。《丛考》在考索“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和“楚辞研究文献”六类版本之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校对工夫,十分注重比照彼此的关联,理清了各版的因缘关系,据之可以了解目前最完整有关现存国内外207种《楚辞》版本的谱系。
  以“章句”谱系看,王逸《楚辞章句》明代单刻本版本传承的“祖本”仿宋痕迹明显,有故意在皇帝避諱上“做文章”的情况以显示是宋本翻刻。传承下来的明代单刻本系统有二:明正德高第、黄省曾刊刻宋本(下文简称“正德本”)和明隆庆五年朱多煃刊刻宋本(善本,下文简称“隆庆本”);这两个系统均曾传播到日本,但已经不是原貌。正德本、隆庆本虽同是据宋本翻刻,但是二本也有差异,是否用同一祖本,很难断定。其中,“正德本”之“明万历十四年俞初校刻本”域外传播较广,日本庄允益宽延安三年据之翻刻,且成为日本的几种主要《楚辞》版本之一,如西村时彦楚辞考异稿本、楚辞疏证稿本、楚辞王注考异(謄稿本)、王注楚辞翼(日本董鸥洲謄稿本)均以俞初校刻本为底本。“隆庆本”之“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冯绍祖观妙斋校刻本”传播亦广,如:明万历十六年金陵益轩唐氏修版重印本、明万历金陵王少塘补版重印本、四库全书的《章句》抄本、明万历二十九年朱一夔、朱一龙刻本附西村时彦批校(翻刻本)、三乐斋书坊重印本、明万历十五年冯氏改刻本、明万历丁亥《楚辞句解评林》(托名冯梦龙,实为观妙斋翻刻本)、明毛晋汲古阁观妙斋翻刻本该校刻本,均是以之为底本;亦传播到了日本。
  在详述了各版本情况时,《丛考》的有些结论也颠复了传统的说法。如,“日本国庄允益宽延三年刻本”的底本是“明万历十四年俞初校刻本”,绝非如学者(竹治贞夫、崔富章、饶宗颐等)所称是“夫容馆翻宋本”,即隆庆本。庄氏参校了朱一夔、朱一龙刻本、《补注》、《文选》等,和“明万历十四年俞初校刻本”虽有差异文字,但是整体上脱不尽其原貌。还有一些文字,是庄氏无版本依据而妄意增删的结果,因此,这个本子最不可信,非如学者所鼓吹那样“精善之本”。这个结论,颠复了有关“日本国庄允益宽延安三年刻本”的传统说法。
  “补注”、“文选”、“白文”、“集注”和“楚辞研究文献”其他五类《楚辞》文献版本的谱系,均可从《丛考》中读出。且均指明了文献原本所藏地点,便于检索,惠泽学人,推动楚辞学之功,不言而喻。
  《丛考》详细考述了日本、韩国及美国所藏《楚辞》版本,其中,许多还是首次面世的楚辞孤本的版本考索。
  《丛考》解读了日本藏十七种《楚辞》文献,囊括了日本国现存文献的精华,非常珍贵。具体是:明万历朱刻本附西村时彦批校、日本庄允益刻本、楚辞疏证稿本、西村时彦楚辞考异稿本、楚辞王注考异、日本国翻刻楚辞笺注、金陵书局刊本附西村时彦楚辞集释手稿等。这些版本选自于日本明治汉学家西村时彦所购的《楚辞》类典籍百馀种,《丛刊》编纂中复制了十七种,《丛考》对其一一加以考异批校。对每一本文献流传之来龙去脉逐一考索,大致反映了现存日本大阪大学图书馆《楚辞》文献版本的谱系。如,明万历朱刻本附西村时彦批校本《楚辞章句》,现藏日本大阪大学图书馆,经考索,该本原为明万历朱燮元、朱一龙二氏校刻本,传日本西村时彦有朱笔批校,其刊刻祖本为明“隆庆本”谱系之“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冯绍祖观妙斋校刻本”,文字有参洪兴祖《补注》校改,虽比不上隆庆原本,但仍是不可多见的明代单刻王注《楚辞章句》本。这些成果也是作者和日本著名学者石川三佐男长期合作的成果。
  作者在具体考证这些域外文献时,十分注意国内学者和域外学者的学术作风的差异。如辨别董鸥洲《王注楚辞翼》时,发现其征引文献不甚规范,竟用明末袁黄《历史纲鉴》来作为考证岁星纪年的依据,这在清代作者身上是绝可能发生的。由此,《丛考》作者注意到董鸥洲的地望“北越”,发现竟是日本的古地名,董鸥洲实际是日本人。这个结论纠正了以往误认为清朝越人[5]332的结论。
  三、创新性
  历代书目著录《楚辞》,但对版本彼此的关联考论仍不完善。
  有关《楚辞》版本体系的梳理,汤炳正先生《楚辞编撰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一文中描述了早期《楚辞》版本的承序:“《楚辞》一书,既非出于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3]4汤炳正先生的观点是,早期《楚辞》成书经过了宋玉、刘安之编辑,此后才成刘向《楚辞》之面貌。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诸多认同及引用。但有关《楚辞》成书之后的版本谱系,虽多有《楚辞》书目提要或要籍提要的编撰,鲜有系统精微的文本比较与有意识地版本传承关系的梳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献实物的参照难度及卷帙浩繁。
  文献记载,最早的《楚辞》总集始于西汉刘向编《楚辞》十六卷(佚)。《四库全书总目》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辞类》提要称:“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刘向编《楚辞》十六卷辑录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但这个版本已经不存在。
  现存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约公元89-158年)的《楚辞章句》,作品选录中增王逸自作《九思》而为十七卷。姜亮夫:“若以刘安之附《招隐士》例之,则刘向续辑十六卷,有其自作之《九叹》,其事理至顺适,则王逸以十六卷本为刘向所定,为不诬。”[3]3-4这个版本比较复杂,异文多达六千多条。
  此后历代书目均著录“楚辞”,梁阮孝绪《七录》始列“楚辞”类目[6]43,其后,《隋书·经籍志》等历代书目因之。“《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辞类》)《宋史·艺文志》集部四类,“楚辞”居首:“集类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史类。”《清史稿·艺文志·集部·序》集部增为五类,“楚辞”仍为首:“集部五类: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诗文评类,五曰词曲类。”
  可见,要想读到“最真的”楚辞文献,必须是实物文献为参照的基础上,依据版本考索,方能找到最可靠的善本。今细读黄灵庚先生主编《楚辞文献丛考》时发现,如此有难度的课题已有了基本的答案与眉目。
  注 释:
  [1] 黄灵庚:《楚辞文献丛考·凡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
  [2] 姜亮夫:《楚辞通故·叙目》,齐鲁书社,1985年。
  [3] 崔福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4] 黄灵庚:《楚辞文献丛考·后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
  [5] 饶宗颐引西村时彦辑本:“《楚辞翼》,清董鸥洲撰,鸥洲,北越人。”转引自姜亮夫编著《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 熊良智:“言《隋志》别立“楚辞”一门,又不察阮孝绪《七录》之先。”见熊良智《阮孝绪<七录>楚辞分类著录的学理背景》,《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杨军会
  文字校对:赵 颖
其他文献
从我县城的家到蹲点扶贫的双桂村,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早上六点半起床,洗漱、吃早餐后出发,正常情况下八点前便可到达。看多了城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宽阔笔直的公路、整齐划一的绿化树,我己产生审美疲劳。而在去双桂村的路上,有太多别样的风景可以清洗眼睛。我总会早起半个钟,为的是让自己在路上更从容,不错过一路上点点滴滴的风景。  路上要经过一片开阔地,我都会放慢车速,多望几眼。这是今年新发展的“双高”(高产、
期刊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  一位楚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一头投入泪罗江再没起来。滔滔江水东流去,英雄话语犹在前。  大江南北,人们沸腾了,我们循锣鼓之声眺望。大江大湖,条条龙舟披红挂彩,蓄势待发。  艾叶、米粽精心打扮成飘香的绿衣天使,为了一场盛大的纪念。  听呀,人们在吆喝:加油!加油!加油!  选手们齐心协力划船奔赴终点,好一派“蛟龙劈波斩浪,勇士竞逐龙王”的场景。  鱼
期刊
位于南宁市中心的“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是广西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拥有南宁市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2018年12月,历经多年的保护改造,“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迎客,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旅游。  “三街两巷”包括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和金狮巷、银狮巷。从我外公在当地置地建房算起,我家在“三街两巷”生活己历经四代,长达百年。  百年商圈  静静的邕江,蜿蜒东去。古老
期刊
人在他乡,守望一株莲的心事,独倚窗下,轻轻地吟唱着,花落是画,花开是诗。额角上的雄黄酒还有母亲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阳节,所有的思念都被绑在了粽叶里,所有的柔情蜜意都难以破门而出。  在一阵鼓声的暗示下,我叩开门扉和诗歌一起诞生在弥漫着粽香、艾香和药香的空气里。灼热的风在思念的扉页上乱翻,似乎在寻找那一篇关于家的记载。  我站在窗下迎接着那一阵风,任由心事翩跹于彼岸的守望,相守与母亲的牵挂,心底是
期刊
“岭南夏雨润新芽,败叶枯枝土放花。莫道农家无贡品,菌汤待客显奢华。”这首诗说的正是藤县远近闻名的特产——野生大红菌。  盛夏,半日艷阳半日雨,刚刚还被晒成“北京烤鸭”的人们,突然又淋成落汤鸡。这乍雨还晴的猝不及防,对南方各种野生蘑菇来说倒是一场惊喜。尤其是藤县象棋、岭景、新庆一带的大红菌,它们像被禁言良久的喜鹊,你一言我一语地陆续冒泡了。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我庆幸在象棋老家还有几分田地山林,
期刊
清明时节,我们又相聚在爸爸的墓前,怀着沉痛的心情为爸爸扫墓。十年前生离死别的场景又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耳边仿佛又传来爸爸依依惜别的话语,疼痛的心灵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去到了遥远的天国。  爸爸,您还记得吗?在十年前那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五月,死神却偷偷光顾了我们家,面对即将终结的生命,您说要休息了!您竟然如此轻松自如,平静且有尊严地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您对待生命的态度,令我动容,却留给了我们满腹的
期刊
摘要:《阿Q正傳》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关键词:《阿Q正传》译本;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
期刊
福神祭祀大典现场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从田东县驱车前往百色市城区,途经祥周镇祥周街时,目光被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居民建筑吸引住了。这些仿古建筑在LED彩燈的映照下显得古朴典雅,美轮美奂。车子穿行其间,恍若驶进一座古城,回到千百年前的“圩署”。2018年参加“祥周·岭南商旅福神文化节”活动的情景顿时浮现在我眼前……  “祥周歌圩年年开,年年赶圩年年唱。山歌好比右江水,年年歌唱好春光……”农历三月
期刊
我们走进奔腾的右江,走进这片古老的红土地,走进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的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记忆。在这片英雄的红土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倾听这里“绝地脱贫攻坚,迈步新时代”的壮美歌谣。这里脱贫攻坚的故事,鲜亮于山峰、江河、田地、门牌……  一个响亮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之四。所集录为其器具用品、称谓类词汇。  关键词:宜昌市;方言词汇;器具用品;称谓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23-06  八、器具  (1)一般家具  家具t?ia55 t?y35  柜子kuei35 · ts?  穿衣柜tshuan55 i55 kuei35  竖柜su35 kuei35  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