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紧跟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构建人才、技术、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管理,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强化协同创新评价,构建协同创新文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申晓伟(1974- ),男,湖南邵东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湖南娄底417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11BZJ012)、2012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域产业转型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及其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A2012014)和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保障视野下地方高职院校校企有效合作促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3BZY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28-0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能力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不够紧密,应用技术研究过程各自为政,研究成果难以直接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开放办学的思想,以模式构建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内涵
  协同创新始于协同理论与创新理论的结合。协同是指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机制,而创新是生产要素组合产生的一种效益。协同与创新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机制与效益的结合,核心就是要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樊篱,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
  (一)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界定
  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应用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更是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有效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集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平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创新效果,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要强调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陈旧的清规戒律。高职院校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主要是办学模式的变革和办学内涵的提升,或者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或者是应用技术的创造,或者是社会服务内容的丰富和完善等。二是要强调协同。对于人才培养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创新而言,它需要不同创新主体联合开展攻关,才能提高创新成果的效益。高职院校协同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可以把各个创新主体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学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优势,形成集成效应。高职院校只有把握好协同创新的实质,才能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健康科学发展。
  (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特点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也具有职业教育的个性。一是开放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存在的价值必然要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实现。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就必须牢固树立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理念,不断强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中拓展办学空间,丰富办学内涵。二是应用性。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相比,其办学定位侧重于立足区域、服务区域。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就必须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把办学视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重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战略性问题,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升级与改造问题,解决文化发展急需的公益性问题。三是融合性。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产学研的融合。具体来说,这种融合是指高职院校联合其他利益相关的创新主体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生产、科研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技术研发的能力和文化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办学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作用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引领人才培养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可以整合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企业的教育资源,对接产业办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引领应用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可以整合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技术资源,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技术创新的重点、难点课题,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引领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可以整合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在社会服务中发挥方向引领作用。四是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可以整合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文化资源,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辐射带动区域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
  高职院校要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主动找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构建面向技术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逐步成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行业产业应用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一)构建人才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导向性发展支持为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方式,促进主体专业与区域支柱产业的深度对接,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阵地。我国“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转变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仅靠自身的单兵作战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走政校企协同创新的新路子,紧跟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与区域内规模企业或产业基地的联系,打通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通道,真正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
  (二)构建技术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应用技术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与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的重要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我国如果不能快速提高创新能力,就会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更加尴尬的窘迫境地。高职院校作为发展应用技术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阵地,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应用技术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依托自身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所形成的传统优势,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瞄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主动获取产业发展的源头信息,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中的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切实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需求的适应性。
  (三)构建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文化传承和传播为主体,通过与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文化影响力的主力阵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彰显特色、有所作为、积极担当。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的显著特征,是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内在根基。它涉及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院校精神等精神文化,还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重点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特别是重视自身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利用和开发,始终坚持立足区域、融入区域、服务区域的办学定位,以“强特色、树品牌”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努力打造区域文化的高地。
  三、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机制保障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多个利益相关方。从机制保障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所协同创新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机制改革创新,构建灵活开放、同心多轴、协调统一的协同创新保障体系,最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管理
  协同创新的前提是组织管理。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科研院校的沟通协同,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一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或重点问题,科学制定明晰的总体发展路线,形成科学的战略性规划。二是要建立互利双赢、共生共融的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发挥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开展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切实形成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二)组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团队
  协同创新的根基是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以协同创新团队为抓手,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队伍的建设,把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释放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和活力;要以相关协作方为基础,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以任务为目标,造就协同创新的领军人物和团队;要出台协同创新的激励政策,形成公开透明、奖优罚劣的分配导向,充分调动每一个团队成员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构建基于信息互补、资源共享的公共沟通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深度融合,集聚团队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三)强化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评价
  协同创新的关键是绩效评价。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功能性要求,一味模仿普通高等院校的习惯做法,没有形成符合高职特点的绩效评价导向,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创新、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把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和重点,坚持服务导向,坚持“落地生根”,以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四)构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文化
  协同创新的保证是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立足于唤醒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构建一种自由、健康、开放、和谐的创新文化生态。一是要注重协同创新的理念创新,着力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二是要注重协同创新的成果共享,让每一个参与协同创新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从而形成价值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和研究依恋感;三是要注重协同创新的制度建设,从学术道德、学术精神、学术范式、学术秩序、学术风气等方面建立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推动协同创新的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制胜的时代;当代中国,正为创建世界一流强国而奋力前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教育、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内容,更是拓展办学空间、深化内涵建设的迫切要求。在推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搭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载体,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切实丰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内涵,着力打造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创新强校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宴林.从文化视角看社科研究的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8).
  [2]张正国.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3]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4]王岳森.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推动协同创新纵深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3).
  [5]王迎军.以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为契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传播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要很好把握配乐的运用,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
就高职教育而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实践开展起来却存在如行业特性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以及学生选拔、
随着煤矿机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面支架安装工作,介绍了通过使用折叠式液压支架安装叉车快速安装工艺,缩短了工作
十年前,一所大学新生的50%可能来自所覆盖中学的20%,而现在在覆盖面已经缩小的情况下,新生的50%却减少至所覆盖中学的15%。这意味着两个层次的“集中化”,或者说是“多样性的退化”。
此次实验研究主要针对几种煤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其原料以及混合物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热力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有机化合物在快速加热中的形成机率较大,明显高于慢速加热情
【摘 要】电力的应用最近几年逐渐的提高,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应用能源。随着用户的需求的提高,为了进一步的解决我国的电力系统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家加大了对于电力系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电网的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电力的配电网运行管理也应该得到适当的加强,本文对于这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管理细则说明。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管理  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要求是安全和稳定,这也是对于配电网运行的基本要
副斜井井筒扩刷面临离地面建筑垂距近、围岩软化等问题,扩刷断面净宽4.9 m,矿井井口段及软岩破碎段采用料石砌碹+U型棚+喷砼+金属网进行强化支护,就地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施工
针对深井井下特大断面硐室施工中存在掘进难度大、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桥式导硐法与分层分区域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支护环节上创造性地采用了锚网喷+中空注浆
[摘要]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使教学更好更快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紧迫课题。文章结合本校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办学实践,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 职业资格 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黄坚(1967- ),女,广西横县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学会掌握、管理知识的方法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创新方法TRIZ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