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啃老族”这个名词在过去是没有的,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也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怪现象。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很怕被人这样指责说:“你家的孩子怎么没有工作,在家里靠父母养活,是个‘啃老族’。”
一般来说,这些“啃老族”大多数是以高学历的居多,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当然也有硕士博士。对于“啃老族”的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指责,如果不做具体的分析,是不客观的。产生啃老族的原因很多,有躺在父母身上心甘情愿“啃老”的,也有的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所谓“啃老族”就是已经到了就业年龄,或者已经大学毕业但不出去工作,而是躲在家里享受父母提供的不劳而获的生活,逃避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年轻人。还有一种情况是结了婚还住在父母家里,吃父母的养老金,靠父母养活自己一家。这种“啃老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出来的后遗症。
为什么说“啃老族”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后遗症?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没有这种怪现象的。那时,只要是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毕业生,国家都是根据你的学历来分配你所从事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在当时是凤毛麟角,一般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机关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白领。高中毕业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也可以从事写写算算的办公室工作。初中生、甚至高小毕业生也都能进工厂当个“工人阶级”。那时,社会上吃的是大锅饭,基本工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虽然整个社会都处于很低的生活水平上,人人都不富裕,但是人们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贫富悬殊不大,因此人们从心理上也是很平衡的。
在计划经济年代,住房子是免费的,除了每个月缴纳很少的一点房租水电费之外,房子可以无限期地免费居住。虽说住房条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是经济压力也是很小的。
那么现在社会上被称为“啃老族”的人为什么会选择逃避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呢?这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是主要还是人们观念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些年大学扩招,上大学已经完全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状况。在一些重点中学,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是普通中学,升学率也是很高的,再加上社会上的私立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出国求学等等,升学的途径多了,大学生的含金量也就降低了,自然大学生也就不那么值钱了。但是,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技术人员和办公室的白领岗位没有那么多,社会也不只需要技术人员和坐办公室的白领,还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工人的工作,认为大材小用,很没面子。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花了巨额资金培养出来了大学生,当个工人不划算。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学生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几乎倾家荡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去随便从事普通工人的工作,宁愿把孩子留在家里等待就业机会。
另外一种情况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大学毕业之后有许多人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找工作。大城市相对来说就业机会多,好找工作。但是在外地打工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要有地方住,可是现在的企业和单位一般都不提供免费的住宿,都要自己租房子住。不像过去我们那个年代,参加工作以后,单位里面都有集体宿舍可以免费居住。现在随着房价的高涨,房租也在一个劲地猛涨。租房子几乎要把一半的工资都花进去,剩下的还不够维持最低生活消费,还要父母每月补贴一些进去。这对于生活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负担,供孩子上学几乎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花光了,有的甚至还背了债,家长都指望孩子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劳累了一生的父母喘口气。不用说是赡养老人吧,但是至少能够养活自己。谁想到有工作还不如没有工作省钱。与其这样还不如住在家里,即使不工作,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所以父母宁肯把孩子养起来,也比让他在外面闯荡省钱。
还有一些人是在结婚之后成为“啃老族”的。这些“啃老族”结婚以后住在父母家里,吃住消费都是靠父母的钱,这样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在房价高得让几乎所有的工薪阶层都不敢问津。一个大学毕业几年的年轻人靠自己的工资想买房子,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天价一般的房价别说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就是月收入五六千的白领也是望而却步。但是父母总不能眼看着孩子因为没有房子而结不成婚吧,只有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一半让给孩子,和孩子同住在一间屋檐下,成了孩子的保姆加银行。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大学毕业到深圳找了一份工作。说起来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在一家国营的科研单位,户口指标和工作都给解决,每个月的工资不到三千元。这个孩子算了算,凭他的工资要在深圳买房子,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家里的父母也没有能力给他支付在深圳买房子的钱。母亲所在的五金公司早些年就倒闭了,一直下岗在家。虽说这两年熬到了退休年龄,领到了退休金,但是年纪大了,疾病也跟着来了,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基本上都送给了医院。父亲虽说是没下岗,但是单位也是半死不活的发不了多少钱,仅够日常生活消费,根本不可能给他在深圳买房子,就算是按揭贷款也拿不出来首付的那部分钱。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也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支付了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几年到了该婚娶的年龄了,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呢?靠租房子住也不是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眼前的急用,问题是每个月的房租也是一大笔钱,钱花出去了,房子还是别人的。而且随着房价的水涨船高,房租也跟着一路走高。总不能一天到晚拉着拉杆箱到处找房子住吧。安家才能立业,家不安定谈何立业?一家人考虑来考虑去没有办法,只能让孩子回家当“啃老族”。儿子回到父母住的六十多平米两室的房子里,结婚的时候,父母腾出来一间房子给他作为婚房,总比在外面到处流浪好一些。
还有一些“啃老族”属于真正的“啃老族”。这些人生活富裕,吃穿不愁,父母亲挣回来足够他们花上两辈子的钱,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血汗钱。每天香车宝马,游手好闲,真正成为了躺在父母身上的寄生虫。
总之,“啃老族”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已经对社会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年轻人长期脱离主流社会,逐渐丧失掉了生存能力和谋生的手段。他们变得消极颓废,完全没有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父母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心理压力,也使一部分年轻人变得迷茫,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一般来说,这些“啃老族”大多数是以高学历的居多,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当然也有硕士博士。对于“啃老族”的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指责,如果不做具体的分析,是不客观的。产生啃老族的原因很多,有躺在父母身上心甘情愿“啃老”的,也有的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所谓“啃老族”就是已经到了就业年龄,或者已经大学毕业但不出去工作,而是躲在家里享受父母提供的不劳而获的生活,逃避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年轻人。还有一种情况是结了婚还住在父母家里,吃父母的养老金,靠父母养活自己一家。这种“啃老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出来的后遗症。
为什么说“啃老族”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后遗症?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没有这种怪现象的。那时,只要是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毕业生,国家都是根据你的学历来分配你所从事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在当时是凤毛麟角,一般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机关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白领。高中毕业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也可以从事写写算算的办公室工作。初中生、甚至高小毕业生也都能进工厂当个“工人阶级”。那时,社会上吃的是大锅饭,基本工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虽然整个社会都处于很低的生活水平上,人人都不富裕,但是人们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贫富悬殊不大,因此人们从心理上也是很平衡的。
在计划经济年代,住房子是免费的,除了每个月缴纳很少的一点房租水电费之外,房子可以无限期地免费居住。虽说住房条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是经济压力也是很小的。
那么现在社会上被称为“啃老族”的人为什么会选择逃避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呢?这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是主要还是人们观念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些年大学扩招,上大学已经完全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状况。在一些重点中学,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是普通中学,升学率也是很高的,再加上社会上的私立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出国求学等等,升学的途径多了,大学生的含金量也就降低了,自然大学生也就不那么值钱了。但是,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技术人员和办公室的白领岗位没有那么多,社会也不只需要技术人员和坐办公室的白领,还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工人的工作,认为大材小用,很没面子。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花了巨额资金培养出来了大学生,当个工人不划算。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学生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几乎倾家荡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去随便从事普通工人的工作,宁愿把孩子留在家里等待就业机会。
另外一种情况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大学毕业之后有许多人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找工作。大城市相对来说就业机会多,好找工作。但是在外地打工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要有地方住,可是现在的企业和单位一般都不提供免费的住宿,都要自己租房子住。不像过去我们那个年代,参加工作以后,单位里面都有集体宿舍可以免费居住。现在随着房价的高涨,房租也在一个劲地猛涨。租房子几乎要把一半的工资都花进去,剩下的还不够维持最低生活消费,还要父母每月补贴一些进去。这对于生活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负担,供孩子上学几乎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花光了,有的甚至还背了债,家长都指望孩子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劳累了一生的父母喘口气。不用说是赡养老人吧,但是至少能够养活自己。谁想到有工作还不如没有工作省钱。与其这样还不如住在家里,即使不工作,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所以父母宁肯把孩子养起来,也比让他在外面闯荡省钱。
还有一些人是在结婚之后成为“啃老族”的。这些“啃老族”结婚以后住在父母家里,吃住消费都是靠父母的钱,这样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在房价高得让几乎所有的工薪阶层都不敢问津。一个大学毕业几年的年轻人靠自己的工资想买房子,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天价一般的房价别说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就是月收入五六千的白领也是望而却步。但是父母总不能眼看着孩子因为没有房子而结不成婚吧,只有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一半让给孩子,和孩子同住在一间屋檐下,成了孩子的保姆加银行。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大学毕业到深圳找了一份工作。说起来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在一家国营的科研单位,户口指标和工作都给解决,每个月的工资不到三千元。这个孩子算了算,凭他的工资要在深圳买房子,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家里的父母也没有能力给他支付在深圳买房子的钱。母亲所在的五金公司早些年就倒闭了,一直下岗在家。虽说这两年熬到了退休年龄,领到了退休金,但是年纪大了,疾病也跟着来了,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基本上都送给了医院。父亲虽说是没下岗,但是单位也是半死不活的发不了多少钱,仅够日常生活消费,根本不可能给他在深圳买房子,就算是按揭贷款也拿不出来首付的那部分钱。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也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支付了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几年到了该婚娶的年龄了,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呢?靠租房子住也不是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眼前的急用,问题是每个月的房租也是一大笔钱,钱花出去了,房子还是别人的。而且随着房价的水涨船高,房租也跟着一路走高。总不能一天到晚拉着拉杆箱到处找房子住吧。安家才能立业,家不安定谈何立业?一家人考虑来考虑去没有办法,只能让孩子回家当“啃老族”。儿子回到父母住的六十多平米两室的房子里,结婚的时候,父母腾出来一间房子给他作为婚房,总比在外面到处流浪好一些。
还有一些“啃老族”属于真正的“啃老族”。这些人生活富裕,吃穿不愁,父母亲挣回来足够他们花上两辈子的钱,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血汗钱。每天香车宝马,游手好闲,真正成为了躺在父母身上的寄生虫。
总之,“啃老族”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已经对社会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年轻人长期脱离主流社会,逐渐丧失掉了生存能力和谋生的手段。他们变得消极颓废,完全没有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父母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心理压力,也使一部分年轻人变得迷茫,丧失了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