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任何学科教育的目标中均有德育任务,并包含着德育因素。作为一门艺术课,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已成定论。新课标提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显示了音乐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它表明了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1.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 “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些都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2.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阳光牵着我的手》、《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3.在音乐教材的引进上,既要注意时代性,又要将思想性、教育性放在首位
   当前,我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耳朵接触的都是MP3港台流行歌曲,这些歌很大成分是表现“爱情至上” 、“以自我为中心”及狭隘自私恋爱观的爱情歌曲,其中也不乏一些颓丧伤感、情绪低落、表现失恋痛苦的歌曲,学生将这些歌词抄的满本都是,对于身体和思想都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来说,这些歌曲无疑会对身心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音乐教师千万不可为了启发兴趣、活跃气氛迁就学生的喜好,将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流行歌曲随便引进课堂,这样对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极为不利。教师尽量按手中的音乐教材上课,也可将一些时代感较强、优秀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祝你平安》、《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我的中国心》等引入课堂,以扩展青少年的心胸,使其心灵充满人间广袤的爱,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
  4.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5.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总之,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靈,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做到终身受益。
  收稿日期:2011-03-2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得到大多数同学的青睐,它同时也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之一。职业学校学生数学水平低。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职校生数学成绩,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个职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现状;对策;因材施教;思维能力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the occupatio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1.“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
期刊
当老师十多年了,在同事们的怨言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谈论班上的“差生”,我们这里又有老师称为“顽头生”或者“花头鸭”。不是说他们故意扰乱课堂,就是逃课、打架、不交作业等等。的确,“差生”最令教师头痛,因为很多教师无论对他们严厉批评、呵斥,还是大道理说教,或者细声细语好言相劝,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有时候还适得其反,让他们的捣蛋功夫愈演愈烈。  在我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每个学生都是可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1. 科学把握课改核心,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  
期刊
1.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  1.1 “人文精神”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如此定义“人文精神”: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为。罗曼罗兰说:“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由此可理解,“人文精神”意即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心存平等、尊重、感恩、慈悲等美好情感,传递给其他的生命个体,促使所
期刊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必要渗透情感教育  1.1 教学性
期刊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美,是指教师讲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生动传神、机智幽默、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并辅之以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扣人心弦,表情达意细腻入微的语言艺术形式——语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受到美的陶冶熏染。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语言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语言苍白、词汇贫乏,很难想象他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相反,语言流畅、
期刊
新课程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尤其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就要求我们在传授微机知识的同时,还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不仅只会操作教材要求的知识,也要能够利用已学会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去分析、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期刊
【摘要】本文从进几年的考试动向和教学要求可看出,材料题频繁出现,而这种题主要是是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作为老师就要从教学、实验、理论等各方面搜集有关数据信息的题型,有侧重点的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物理数据得出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是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大小或者变化等关系,从而达到科学的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物理;相等;之和;之差;变化;数据      近几
期刊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