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及历史,每一个学生的第一感官就是大量的背诵知识,尤其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意义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刚接触历史的中学生来讲是很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更多地学生选择理科的原因。这一认知其实是错误的理解,因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学习步骤;学习方式;理解历史;历史脉络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以及少说空话”,相较于历史学科繁杂枯燥的知识死记硬背,学生欠缺的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的事件学习都是有脉络可循的,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学生们只要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很简单的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脑海中的记忆脉络也会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探讨一下,如何做好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的步骤
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习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学习是离不开细节的重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具备重视细节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课前的知识点预习,学生们要知道本节课所讲的大概知识点,做到课堂上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毫无学习头绪可言;其次就是要做好学习的笔记,尤其是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一定要随听随记,加深自己的知识记忆;再次则是要做好知识脉络的树立,要知道学而不思则带,思而不学则罔;最后则是重视学习知识的二次巩固。
2、学习的方式
任何新知识点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前预习,良好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这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学生们在课堂听讲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有侧重点,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降解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那么学生们一定要用事先准备好的笔,做好标注,方便课后复习或者课下寻求老师答疑解惑,除了疑难点,教师讲的重点也要认真做好笔记,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不是随便说说,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在讲解完知识后,要留出一小段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思考,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学生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可以在后续的记忆中收获很多。最后的温习其实是知识加深巩固的另一个过程,学生们除了要背诵自己标注和记录的教学难点外,还应当主动地去找寻相关知识点的必备联系。例如清末一系列条约的签订。
二、知识传递过程要由浅到深
1、了解历史,理清历史知识点的脉络
知识的传递不应当是一开始就讲解重要的知识点,而是应当遵循由浅到深的过程,首要的就是先让学生们了解知识。然后再根据知识点去理清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而再去概括事件的特征等。拿课本中学习的“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首要的应当是先让学生们知道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而非是直接的就让学生们去学习鸦片战争的后果和影响。学生们只有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再结合去看待历史事件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认知,这是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严谨性的。切勿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的乱讲一通,这样学生学的不够仔细,教师讲的头疼。因此,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然后事件的起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的地点则是中国沿海港口,事件的结束则是清政府失败。
2、思考历史,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在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后,教师要做的就应当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一事件。理解可以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去进行辩证的探讨,尤其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要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同时思考为什么战争一定会发生,学生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鸦片战争的发生只是英国侵略者的一个借口,长期的贸易逆差早就让英国政府不满,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清政府一定会失败呢?这就需要学生们来梳理历史脉络了,英国当时已经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船坚炮利,而清政府却仍处于落后的半农业状态,这种生产力的对比是失败的必然原因,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由来。当学生们能真正想通这些的时候,就表示着学生们已经开始主动迈入到了历史课堂中来,这时候才应当讲解核心的知识要点。
3、理解历史,化历史知识为己用
核心的知识要点,必然是“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后果以及认知。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辩证唯物观点的,学生如何对待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可以以史为鉴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呢?就是上面的步骤,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核心学习要点就在这里,学生们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结束语
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他是靠思考和理解的,教師的教学重心应当放到引导学生思考上,这样不管历史学科的知识多么繁琐复杂,那么每一个学生必然都可以轻松的掌握。相信,在每一位历史教师的坚持下,历史学科的教学一定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2]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10):95.
[3]张亚静.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16.
【关键词】学习步骤;学习方式;理解历史;历史脉络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以及少说空话”,相较于历史学科繁杂枯燥的知识死记硬背,学生欠缺的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的事件学习都是有脉络可循的,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学生们只要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很简单的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脑海中的记忆脉络也会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探讨一下,如何做好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的步骤
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习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学习是离不开细节的重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具备重视细节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课前的知识点预习,学生们要知道本节课所讲的大概知识点,做到课堂上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毫无学习头绪可言;其次就是要做好学习的笔记,尤其是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一定要随听随记,加深自己的知识记忆;再次则是要做好知识脉络的树立,要知道学而不思则带,思而不学则罔;最后则是重视学习知识的二次巩固。
2、学习的方式
任何新知识点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前预习,良好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这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学生们在课堂听讲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有侧重点,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降解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那么学生们一定要用事先准备好的笔,做好标注,方便课后复习或者课下寻求老师答疑解惑,除了疑难点,教师讲的重点也要认真做好笔记,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不是随便说说,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在讲解完知识后,要留出一小段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思考,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学生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可以在后续的记忆中收获很多。最后的温习其实是知识加深巩固的另一个过程,学生们除了要背诵自己标注和记录的教学难点外,还应当主动地去找寻相关知识点的必备联系。例如清末一系列条约的签订。
二、知识传递过程要由浅到深
1、了解历史,理清历史知识点的脉络
知识的传递不应当是一开始就讲解重要的知识点,而是应当遵循由浅到深的过程,首要的就是先让学生们了解知识。然后再根据知识点去理清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而再去概括事件的特征等。拿课本中学习的“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首要的应当是先让学生们知道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而非是直接的就让学生们去学习鸦片战争的后果和影响。学生们只有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再结合去看待历史事件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认知,这是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严谨性的。切勿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的乱讲一通,这样学生学的不够仔细,教师讲的头疼。因此,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然后事件的起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的地点则是中国沿海港口,事件的结束则是清政府失败。
2、思考历史,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在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后,教师要做的就应当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一事件。理解可以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去进行辩证的探讨,尤其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要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同时思考为什么战争一定会发生,学生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鸦片战争的发生只是英国侵略者的一个借口,长期的贸易逆差早就让英国政府不满,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清政府一定会失败呢?这就需要学生们来梳理历史脉络了,英国当时已经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船坚炮利,而清政府却仍处于落后的半农业状态,这种生产力的对比是失败的必然原因,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由来。当学生们能真正想通这些的时候,就表示着学生们已经开始主动迈入到了历史课堂中来,这时候才应当讲解核心的知识要点。
3、理解历史,化历史知识为己用
核心的知识要点,必然是“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后果以及认知。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辩证唯物观点的,学生如何对待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可以以史为鉴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呢?就是上面的步骤,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核心学习要点就在这里,学生们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结束语
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他是靠思考和理解的,教師的教学重心应当放到引导学生思考上,这样不管历史学科的知识多么繁琐复杂,那么每一个学生必然都可以轻松的掌握。相信,在每一位历史教师的坚持下,历史学科的教学一定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2]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10):95.
[3]张亚静.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