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调整,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如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各高职院校校发展,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难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模式是高职教育体制能够高效运作的前提。本文就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培养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现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含民办高职):一是几所中专合并,原有的师资基本上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二是中专与职工(业)大学合并,师资力量相对雄厚;三是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二级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学术水平较高,但缺乏职业教育教学经验。(2)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基础学科的教师相对过剩,专业技术的师资缺口较大,缺少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师资的稀缺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3)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随着新的热门专业课程的相继开设,大部分高职院校招收了大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师职称也就形成了大批高级和大批初级的结构不合理现象。许多老教师退出了一线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也很少参加,因此出现青年人扎堆的现象。(4)培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政策支持。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分开的,注重的是基本素质和专业理论培养,很少顾及职业能力。高职教育教师除了理论学习外,强调的是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企业和行业相结合,通过生产实际的技能操作和培训才能获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走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这已经是教育理论界的共识。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有的教师即使希望提高实践能力,也缺乏提高实践素质的机会和环境。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培养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有一套科学、规范并为管理部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体所认可的标准体系,否则只能流于空谈;其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和奖励制度,否则就不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其三,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目前尽管已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但并未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制度,高职院校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基本还是学校式的、学科式的,这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我院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我院立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增强教师的应用意识,提高培养实践技能的自觉性。与市场结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努力建设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我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外聘方面还需加强。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1)建立培养机制,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一是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第一线锻炼。学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深入实训基地,以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名师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三是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觉提高。为使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四是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做到“引聘结合”。(2)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紧密结合,拓展教师实践场所。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同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从企业聘用一批具有理论素养的专业人员,与本院的专业教师共同教学,通过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结合、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实践性课程。学校应在科研立项、科研条件、经费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3)优化“双师型”师资结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内培外聘”体系。在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基础上,建立稳定外聘教师的相关制度来保证外聘教师的质量,杜绝不适应教学的人员进入教学岗位。通过择优聘用、拔尖重用的方式,对外聘教師同样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没有教学经历,在教学中不能理论联系实践,无法在技能训练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难以达到“双师型”素质要求的高级技术人员,也不能随意聘用。注重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他文献
对于高晓声的评论,一般认为他是描写当代农村的高手,又或是继承了鲁迅批判社会的笔触。不过如果纵观高晓声的全部作品,就显得不够中肯。其实高晓声的小说根据其迥异的风格可
啸普遍于古代文士的行为与创作中,既是古代士人任情自适、旷放不羁的性情的体现,也是其内心落寞、精神苦闷的象征及思想超脱的反映。这是士人的个性气质使然,更与他们所生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正能量是一个物理学专用名词,是针对负能量而言的,其作为一个新的名词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在作品中,作者将正能量比喻为一种针对人心理、思想等产生作用的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启了点燃正能量的風潮,使得正能量成为当下极其热门的流行语。现在,正能量更多的是指一种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动
期刊
人才培养战略,是持续性、规律性社会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元素,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联系.基于此,本文以知识产权人才为例,着重探究该类人才培养的战略,以达到充分把握
在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企业员工的思维空前活跃,提出的尖锐问题和遇到的矛盾不断增多,各种不稳定因素也相伴而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大的  历史和现实意义。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党永不变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带领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革命战争
期刊
内容摘要: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接触多、交流多、联系密切,对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有广泛影响。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实践和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更为紧迫的要求。本文在当前国家号召的“双创”教育背景下,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与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基于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提升的目标,从学校和个体两个层面提出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
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管理工作与办公自动化逐渐推动着企业办公室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已经逐渐使得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