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简析

来源 :南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传记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最受关注的文类之一,传记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从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的目标出发,选择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评介,探讨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译著、编著和专著等类作品中作者(译者)和传主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1913年,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这使他在一夜之间声名远播,东西方大批以他为传主的传记文学作品也由此应运而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全球性的研究者的兴趣。全世界关于泰戈尔的论著,仅传记就达二百多种”。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有关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仅英文著作就至少有35种,中文著作和翻译作品20种(不包括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此外,在英国和印度以英语和孟加拉语双语同步出版的泰戈尔传记至少有两种,而在印度及孟加拉国国内,以泰戈尔的母语孟加拉语创作和出版的泰戈尔传记作品更是十分丰富。
  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类型,传记文学作品自然也是批评家们的研究对象之一。尽管整体上对传记艺术的研究在东西方起步都较晚,但在1915年国外已出现了关于泰戈尔传记文学研究的英语学术论文和专著。而在中文领域内,虽然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问世,但是泰戈尔传记文学的研究领域却一直乏人问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与研究有利于促进更好地领会真知。因此,本文试图对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作一次初步的梳理和考察。
  
  一、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概述
  
  从1923年至今,不包括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共有20部。现将具体作品(不同版本仅取第一版)的种类、名称、著译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代罗列如下:
  1. 专著 《太戈尔传》, 郑振铎著, 《小说月报》1923年9-10月号
  2. 译著 《我的童年》,泰戈尔著,止默译,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
  3. 专著 《泰戈尔传》,连士升著,香港文学研究社,1961
  4. 专著 《泰戈尔传略》,何乃英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5. 译著 《泰戈尔传》,〔印〕 K.克里巴拉尼著,倪培耕译,漓江出版社,1984
  6. 译著 《泰戈尔评传》,〔印〕S.C.圣笈多著,董红钧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7. 译著 《泰戈尔评传》,V.S. 纳拉万著,刘文哲、何文安译,重庆出版社,1985
  8. 译著 《家庭中的泰戈尔》,黛维·梅特丽娜著,季羡林译,漓江出版社,1985
  9. 专著 《印度近现代伟大作家泰戈尔》,张光编著,商务印书馆,1987
  10.译著 《回忆录》,泰戈尔著,谢冰心、金克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11.专著 《泰戈尔》,宫静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
  12.编著 《泰戈尔》,郎芳编著,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
  13.编著 《泰戈尔》,郎芳、汉人编著,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14.专著 《泰戈尔》,吴文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15.专著 《寂园飞鸟:泰戈尔》,侯传文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16.专著 《圣地灵音:泰戈尔其人其作》,北城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7.编著 《泰戈尔: 东方诗圣》,刘会新编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3
  18.专著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童一秋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19.编著 《泰戈尔,你属于谁》,人文素养读本编委会,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20.编著 《泰戈尔画传》,董友忱编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由此可见,在80余年的时间里,在数量上,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大量涌现的变化过程;在创作上,也逐渐从初期的以译介国外作品为主过渡到以独立编著和写作为主。综合以上两条规律,我们可将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共有作品3部;学习阶段,20世纪80年代,共有作品7部;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共有作品10部。这三个阶段前后相承,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勾勒出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发展的脉络,同时每个阶段又各具特点。
  在起步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以前,共有3部中文传记作品问世。其中一部为译著,其它均为专著,这暗示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的作者们对泰戈尔的生平和创作具有高度的审美自觉。这一阶段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对泰戈尔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初步介绍,使中文读者得以初识泰翁。好的艺术作品是属于全世界读者的共同财富,而早期出现的这些传记作品则为中文读者理解泰戈尔作品提供了最初的平台。作为最早的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郑振铎所著《太戈尔传》撰写于泰戈尔第一次来华前夕。彼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泰戈尔本人以及泰戈尔的来华被不同的阐释者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郑振铎的这部传记客观上为国人在甚嚣尘上的纷争里对泰戈尔进行最基本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由于创作年代的限制以及资料的缺乏,这部著作没有能够成为有关泰戈尔一生的完整传记。中文领域内第一部完整论述泰戈尔一生的传记文学作品是连士升所著的《泰戈尔传》。这部作品以近三百页的篇幅,叙述了泰戈尔的生平,评述范围涉及泰戈尔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诗歌、戏剧、小说、绘画、音乐和书简。作为第一部完整的中文版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应该说这部《泰戈尔传》无论在资料掌握方面,还是在有机整合、且述且议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可惜的是,这部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出版的著作并未能在大陆广为流传,不但广大读者无缘读到此书,其后的中文泰戈尔传记作者们在创作时也少了一个与单纯的翻译作品创作风格完全不同的可资借鉴的版本。这不能不说是中文泰戈尔传记创作在起步阶段的一个遗憾。
  第二阶段是学习阶段,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翻译作品占主要地位,有几部质量很高的英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这里首先必须提到克里希纳·克里巴拉尼所著的《泰戈尔传》。作者是泰戈尔的孙女婿,曾在圣地尼克坦与泰戈尔共同生活,同时他还是印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他所著的《泰戈尔传》1962年由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和纽约格罗夫出版社在两地同时出版,1980年由印度国际大学出版第二版,其节选本在1961年至1971年间在印度国内共出版4次,计有2个版本。这是一部高质量的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它将泰戈尔的生活与作品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一个作为艺术家、哲学家、爱国者的真实复杂的泰戈尔。这样一本传记作品不但值得翻译而且值得一再研读。《回忆录》实际上由《回忆录》和《我的童年》两部作品组成,它们分别是泰戈尔在50岁和79岁时用孟加拉文写的自传,后均被译成英文出版。尽管《我的童年》早在1945年已有中译本,《回忆录》的中文译本却是第一次出现。它们共同展现了泰戈尔自己记忆中的生活,为更直接地了解泰戈尔提供了可能。何乃英著《泰戈尔传略》篇幅不大,简洁明了。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大陆出现的第一部完整记录泰戈尔一生的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因而对大陆的中文泰戈尔传记作品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这一时期中文泰戈尔传记作品的翻译与出版,无疑是与自1981年以泰戈尔诞辰120周年为契机掀起的又一轮泰戈尔研究热潮相适应的。它们促进了中文领域泰戈尔译介和研究的发展,也为此后中文领域内大量涌现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埋下了伏笔。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自从缅甸军政府1988年9月上台执政以来,印缅关系经历了从批评对立到缓和接近、再到全面合作的过程。研究1988年以来印缅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比较深刻地反映出当前缅甸和印度对外政策的某些实质性变化,从中也可以管窥缅甸、印度、中国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
期刊
[内容提要] 拉贾·拉奥的第一部长篇英语小说《根特浦尔》面世以后,一直被评论家认为是对甘地的颂歌。2003年,有评论家提出异议,认为《根特浦尔》是对甘地主义的歪曲。本文通过历史和小说文本的互证,说明拉奥充分了解和认识甘地主义的优点和不足。在1934年之前,他就深刻认识到印度社会的发展前景掌握在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代表的政治家手中。这是他对印度发展的一个预见。
期刊
(内容提要) 印度梵语史诗《罗摩衍那》不但被印度教徒长期奉为伦理道德圭臬,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印尼爪哇文本《格卡温罗摩衍那》和马来文本《罗摩圣传》为例,条分缕析,揭示了其中的道德蕴涵,并探讨了伦理道德发展的趋势和伦理道德教育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期刊
(内容提要) 在印度近代宗教改革运动基础上兴起的新吠檀多主义哲学,是印度哲学家在沐浴欧风美雨之后对印度传统吠檀多论予以改造之后的产物。它是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结合的产物,也是印度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概述了这一近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分析了这一重要哲学流派的特点。
期刊
(内容提要) 2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的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世俗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因和伊斯兰文化融合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往学者们更多的是将这些历史现象作为社会思潮、政治思潮或宗教运动等单一的对象进行研究,而较少从文化的角度审视20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揭示影响和推动历史进程的文化动因;相对于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人们对于世俗主义思潮则关注较少。本文试图在归纳20世纪
期刊
编者按:本文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教授于2009年2月18日在新加坡“佛教横跨亚洲:物质、知识与文化交流的网络”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这次国际会议是新加坡近年来所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佛教会议。佛教对于亚洲以及亚洲的文化互动曾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与现代世界息息相关。负责此次研讨会组织工作的亚洲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沈丹森教授嘱译者将阿马蒂亚·森教授的演讲译成中文。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内容提要:在印度和尼泊尔分布着48个藏人聚居区。藏族人在和当地人的交往和互动中进行了全方位的调适。他们在多民族杂居情境中使用双语、多语的语言策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语言特征。妇女服饰适应当地气候,吸收了当地民族服饰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宗教信仰在制度、行为、仪轨、观念和教义等层面发生了变迁。本文在对印度的措班玛和尼泊尔的保达纳斯进行的田野调查和对在印、尼的藏人进行的访谈基础上讨
期刊
【内容提要】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实行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是却偏重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结果经济增长缓慢。为此,印度进行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虽然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却加速了印度经济的增长。    一、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为公有制、私有制和公私混合所有制,并由此形成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期刊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尼赫鲁大学前校长、辛格总理经济顾问契特(G.K. Chadha)教授,应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之邀,于2005年10月13日至19日以学者身份访问深圳大学。14日晚,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以下简称郁)和契特教授(以下简称契)就中印文化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郁:契特教授,您是印度著名经济学家,这次到中国来,做了两场重要的演,一场讲印度经济,一场讲中国经济。这两场演
期刊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持续增长,来华留学生管理已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选取来华留学生中规模较大群体-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访谈的方式,详细讨论了现阶段中国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研究内容得出主要结论有:
  1.招生的政策不够规范、招收的标准不严格、招生中介结构管理不规范是来华留学生招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留学生资助政策缺乏可持续性以及学校对留学生资助的日常管理规范性较弱则是来华留学生资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