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里,媒体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传统纸媒被誉为“遭遇寒冬”,广告收入和订阅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而且这种现象仍在延续;另一方面,借助移动网络的手机等电子终端媒体却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仅微信用户已经远超5亿。现在新媒体也已经被部分老年人接纳,其用户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发展势头强劲。
在这种大环境下,危机中的地市党报究竟如何适应形势,才能继续发展,不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认为,地市党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强化互联网思维,并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融合,互推互进,集群作战,这样才能以新的姿态重构自己的话语权。
一、抢抓机遇,强化互联网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除弊布新。目前就是要以新媒体思维丰富地市党报的传播形式和途径,即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即时和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重视首发、首播,借助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移动终端的覆盖面。
以包头日报社为例, 2014年包头日报社在进一步加强党报编辑、记者业务能力,提升办报水平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网一报两微三平台”的新媒体建设总体规划。“一网”即包头新闻网站,“一报”即包头手机报,“两微”即建设包头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包头日报和包头晚报官方微博微信,“三平台”即“包头首发”客户端平台、视频发布平台和户外发布平台,努力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相呼应的舆论引导格局。首先,转型升级包头新闻网。改变新闻网以前只是发布《包头日报》和《包头晚报》电子版的单一功能,2014年首次实现了自主采访权。2014年8月2日晚间发布的即时自采稿件《暴雨夜黄河小区一卖水果女子被电击身亡》,以网络新闻的形式发布,引起网友极大关注,仅两天时间,点击量超过30万。其次,提升包头手机报的覆盖面。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包头手机报》付费订阅用户已突破万人,目前正与其他运营商洽谈合作,预计年底实现移动联通电信三网全覆盖。第三,微博微信用户有了新突破。包头新闻网新浪微博用户超5万人、微信用户达到10万人;《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微信公众号自2014年4月推送第一期以来,目前用户都已增至5万余人。第四,推出APP新闻客户端《包头首发》上线,提供新闻“快餐服务”。
二、加速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
转型的前提和重点是,应该按照新媒体而不是传统纸媒的发展思路去对待我们的转型。
针对现实分析自身的不足,我们发现,地市党报只能提供单向服务,互动性差、时效性差、宣传过多,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受篇幅、版面、时间所限,传递的新闻信息也相对有限。同时,作为地市党报,《包头日报》与其他党报一样,存在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太多,经济、社会民生报道太少;新闻报道空话、套话多,群众喜闻乐见,感染力强的报道少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版式单调、呆板等缺陷。而新媒体却是以一贯的“夺人眼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赢得社会的关注度。
针对这种情况,《包头日报》加速转型,确定了“党报性质,都市报形式”的办报理念,制定了把《包头日报》办成“市委政府满意、群众喜欢、市场认可的政经大报”的目标,对日报从报头到版面内容、版式版样、版面结构进行了全面改版。定位新闻本土化。把新闻采访部门由2个增加到5个,新设立了经济新闻部、社会民生部和地方新闻部,除了做好时政报道,还增加了财经新闻、社会民生新闻及基层新闻的报道力度。同时,专副刊版面也大量反映包头本土的内容,增加了“城事”“文化”等包头本土新闻版,使本地新闻版由2个增加到8个。力争将本土新闻报道做足、做深、做透,真正做到“日报”包头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实施报道贴近化。一是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求采编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及时、准确、鲜活地报道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服务性。二是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要求记者写出来的报道要接地气,用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语言,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三是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强调“短、精、情”,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实现版面美术化。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突出视觉效果,成立了视觉中心,设立了版面美术编辑,从报头到版式、版面结构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改版,版面时尚大气,清新优雅,全面提升了报纸的视觉冲击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转型中融合,在融合中转型。包头日报官方微信设置了专门的活动版块,每月策划推出活动,回馈粉丝并吸引更多粉丝参与进来,已经推出的“秀出游,赢千张景区门票”“世界杯送福利,快来盖楼抢啤酒”“家有喜事,晒父母老照片”“猜题,赢豪华自助餐券”等活动对于粉丝关注度的走高都功不可没,远超平时的正常增长率。粉丝的增多也使包头日报官方微信渐渐受到了本土企业的关注,策划的活动得到了雪鹿、香格里拉等企业的赞助。目前,包头新闻网、包头手机报、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的总体点击量已达 100万以上 ,网络用户的关注热度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了《包头日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新媒体极大地提升了《包头日报》的人气和传播力,而党报的公信力也助推了新媒体的公众接受度,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终使党报的舆论宣传阵地得到了巩固。
三、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新闻传播力
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我们深刻理解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实现效应叠加,互推互进,从而形成对新闻热点报道的强大传播力,使党媒发声的音量加重,分量增大,影响力提高。
包头日报官方微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不断推出互动栏目,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用户的关注,弥补了党报传播的不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包头日报》推出了“做客包头日报”专栏,就群众关心的义务教育、医疗配置、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微信平台上展开互动,得到了用户的热烈回应,《包头日报》将这些微信留言进行梳理归纳后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做客包头日报”专栏中,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回应和解答,再通过党报这一权威媒体报道出来,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包头日报》继续做出了一些探索性尝试,比如开始在重要采访上采取“全媒体聚焦”模式,即新媒体、《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就某一重要新闻事件进行同一时间集中采访、同一内容按照不同媒体形式区别表达,并在同一时间集中發布,对同一问题集中发声,这样做对新闻宣传形式本身做了非常大的改变,变“各自为政”为“集群作战”,变“一次播报”为“梯次播报”,取得了非常好的舆论宣传效果。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的方式,《包头日报》有效地搭建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以全媒体的形式进一步彰显了《包头日报》作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编辑:长 青
在这种大环境下,危机中的地市党报究竟如何适应形势,才能继续发展,不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认为,地市党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强化互联网思维,并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融合,互推互进,集群作战,这样才能以新的姿态重构自己的话语权。
一、抢抓机遇,强化互联网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除弊布新。目前就是要以新媒体思维丰富地市党报的传播形式和途径,即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即时和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重视首发、首播,借助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移动终端的覆盖面。
以包头日报社为例, 2014年包头日报社在进一步加强党报编辑、记者业务能力,提升办报水平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网一报两微三平台”的新媒体建设总体规划。“一网”即包头新闻网站,“一报”即包头手机报,“两微”即建设包头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包头日报和包头晚报官方微博微信,“三平台”即“包头首发”客户端平台、视频发布平台和户外发布平台,努力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相呼应的舆论引导格局。首先,转型升级包头新闻网。改变新闻网以前只是发布《包头日报》和《包头晚报》电子版的单一功能,2014年首次实现了自主采访权。2014年8月2日晚间发布的即时自采稿件《暴雨夜黄河小区一卖水果女子被电击身亡》,以网络新闻的形式发布,引起网友极大关注,仅两天时间,点击量超过30万。其次,提升包头手机报的覆盖面。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包头手机报》付费订阅用户已突破万人,目前正与其他运营商洽谈合作,预计年底实现移动联通电信三网全覆盖。第三,微博微信用户有了新突破。包头新闻网新浪微博用户超5万人、微信用户达到10万人;《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微信公众号自2014年4月推送第一期以来,目前用户都已增至5万余人。第四,推出APP新闻客户端《包头首发》上线,提供新闻“快餐服务”。
二、加速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
转型的前提和重点是,应该按照新媒体而不是传统纸媒的发展思路去对待我们的转型。
针对现实分析自身的不足,我们发现,地市党报只能提供单向服务,互动性差、时效性差、宣传过多,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受篇幅、版面、时间所限,传递的新闻信息也相对有限。同时,作为地市党报,《包头日报》与其他党报一样,存在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太多,经济、社会民生报道太少;新闻报道空话、套话多,群众喜闻乐见,感染力强的报道少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版式单调、呆板等缺陷。而新媒体却是以一贯的“夺人眼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赢得社会的关注度。
针对这种情况,《包头日报》加速转型,确定了“党报性质,都市报形式”的办报理念,制定了把《包头日报》办成“市委政府满意、群众喜欢、市场认可的政经大报”的目标,对日报从报头到版面内容、版式版样、版面结构进行了全面改版。定位新闻本土化。把新闻采访部门由2个增加到5个,新设立了经济新闻部、社会民生部和地方新闻部,除了做好时政报道,还增加了财经新闻、社会民生新闻及基层新闻的报道力度。同时,专副刊版面也大量反映包头本土的内容,增加了“城事”“文化”等包头本土新闻版,使本地新闻版由2个增加到8个。力争将本土新闻报道做足、做深、做透,真正做到“日报”包头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实施报道贴近化。一是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求采编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及时、准确、鲜活地报道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服务性。二是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要求记者写出来的报道要接地气,用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语言,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三是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强调“短、精、情”,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实现版面美术化。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突出视觉效果,成立了视觉中心,设立了版面美术编辑,从报头到版式、版面结构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改版,版面时尚大气,清新优雅,全面提升了报纸的视觉冲击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转型中融合,在融合中转型。包头日报官方微信设置了专门的活动版块,每月策划推出活动,回馈粉丝并吸引更多粉丝参与进来,已经推出的“秀出游,赢千张景区门票”“世界杯送福利,快来盖楼抢啤酒”“家有喜事,晒父母老照片”“猜题,赢豪华自助餐券”等活动对于粉丝关注度的走高都功不可没,远超平时的正常增长率。粉丝的增多也使包头日报官方微信渐渐受到了本土企业的关注,策划的活动得到了雪鹿、香格里拉等企业的赞助。目前,包头新闻网、包头手机报、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的总体点击量已达 100万以上 ,网络用户的关注热度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了《包头日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新媒体极大地提升了《包头日报》的人气和传播力,而党报的公信力也助推了新媒体的公众接受度,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终使党报的舆论宣传阵地得到了巩固。
三、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新闻传播力
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我们深刻理解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实现效应叠加,互推互进,从而形成对新闻热点报道的强大传播力,使党媒发声的音量加重,分量增大,影响力提高。
包头日报官方微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不断推出互动栏目,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用户的关注,弥补了党报传播的不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包头日报》推出了“做客包头日报”专栏,就群众关心的义务教育、医疗配置、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微信平台上展开互动,得到了用户的热烈回应,《包头日报》将这些微信留言进行梳理归纳后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做客包头日报”专栏中,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回应和解答,再通过党报这一权威媒体报道出来,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包头日报》继续做出了一些探索性尝试,比如开始在重要采访上采取“全媒体聚焦”模式,即新媒体、《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就某一重要新闻事件进行同一时间集中采访、同一内容按照不同媒体形式区别表达,并在同一时间集中發布,对同一问题集中发声,这样做对新闻宣传形式本身做了非常大的改变,变“各自为政”为“集群作战”,变“一次播报”为“梯次播报”,取得了非常好的舆论宣传效果。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的方式,《包头日报》有效地搭建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以全媒体的形式进一步彰显了《包头日报》作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