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为培养人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贾云集经贸繁盛千年的宁波,坐落于浪奔潮涌的长江经济带上。在这片土地上,天一阁书藏古今,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学派”广为流传,黄宗羲的“浙东史学”影响深远。近代,开女学先声,兴办学堂。城市的文脉由教育传承,宁波教育已有蔚然成风之势。
  大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宁波大学卓然而立三十四载。建校之年,也恰是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之时。光阴倏忽晃过,朱达和教育的距离,从近到远,又由远及近。多年前他与宁波大学擦肩而过,如今岁月携他踏入这所最年轻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刚刚卸任宁波市教育局局长的朱达,履新宁波大学近百日,在学校会客室,记者见到了他。朱达穿着黑色上衣,胸前别着一枚宁波大学的红色校徽。步履轻盈地入座后,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轻倚着靠背,陷入沉思:“从事教育事业,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世界万物最关键的就是人。为培养人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实现国家现代化,教育首先要现代化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勾勒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现代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工作重点,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教育首先要现代化。国家发展,教育先行。”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朱达语速缓慢,但话语极有感染力,引导着听者的思绪。
  新时代下,一方面我国和平崛起,综合国力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另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科技自主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攻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朱达认为,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我们是拿不来等不来的,必须自己创造。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发力点。朱达为宁波大学画下目标时间轴:2035年前后即宁波大学将迎来建校5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即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节点,宁波大学要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十四五”时期学校则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主题。“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高度吻合,朱达特别对记者强调。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始终强调内涵式发展,改革路径主要集中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学生规模上。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原本重心放在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理应回归事物的本质属性——从高等教育的内在生发,注重内涵式发展。朱达认为,宁波大学的内涵式发展首要的是聚焦于“如何培养人”。
  在办学方向上,“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国家的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办学方向前进;聚焦立德树人,高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養人。一切为了培养人才,为了一切人才培养。人才结构不是单一的,涵盖各个层次,包括创新型的人才,以及大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要聚焦学科提升,每所大学必须有几个自己拿得出、说得响的学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大学的学科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水产、力学、通信等学科是宁波大学的特色,要集中资源向这些优势学科倾斜;聚焦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要“以本为本”,着力提升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形成良好的学风。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在社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聚焦服务发展,特别是服务地方发展。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服务全国大局出发,宁波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上进行产业布局规划,推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基础研究之外,更多地为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宁波大学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大学应有大学的精神
  改革开放40余年,“现代大学”是始终伴随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大学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面向现代化塑“形”,那么,现代大学其“神”为何?朱达表示,现代大学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精神品质。
  首要是科学精神。科学,符合事物的发展方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包含着追求真理的内涵,大学是探求真实、追求真理的地方,不因某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改变科学对待事物的方式。
  二是创造精神。国家为高等教育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要反哺社会,尤其是在科技进步、创新创造上。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高等院校承载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任务,其创新创造力,应领全社会之先。
  三是批判精神。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思路因循守旧,行动原地打转,社会也就不能进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无一不是批判精神的产物。有所建树的科学家,也总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四是人文精神。大学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承担关怀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在社会重大历史事件面前,大学的人文关照不可或缺。
  高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推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代大学制度是治理之道。朱达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每个国家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有效确保了办学方向和培养人的问题。治理权力和责任的边界,考验着大学治理的智慧。
  现代大学制度的治理体系下,教授要有“发言权”。朱达认为,要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尊重教授,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造。大学的管理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要加强与教授的联系,在发扬民主的机制下,各方提出意见,最终达成共识。通过“教授治学,教授治校”,共同关心学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不像一位数学老师。”这大概是洋葱学院教育研究院院长金政国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采访那天,阳光洒在金政国身上,使他灿烂的笑容更加耀眼,他开朗、健谈甚至有点活泼的性格,与人们对数学老师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这或许与他的数字化教学经历紧密相关:曾任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数字化学习项目负责人的金政国,早在2010年便一头扎进了数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中,同时深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教师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一线经
期刊
哈尔滨市通河县第三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秉承“乐为本、美善先存,真为镜、智品合一”的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办学品质,为孩子的多彩人生奠基。  抓机遇,与智者同行  2019年,通河三小正式加入杨波校长发展共同体团队,“三小人”如沐春风,在名校长的引领下,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启动会到交流会,再到研讨会,从访学公园领衔校的校园文化到参观我校的足球文化节,再到观摩永源小学的冰
期刊
德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其功能的发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德育开展有其艰难曲折的地方,也有其驳杂烦琐的地方。在当前背景下,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以下简称“曙光中学”)的德育开展也面临实效低下的困境,追根溯源,是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是德育现状与其应有地位间的不平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学工作势必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对而言,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容
期刊
哈佛学霸、教育信息化、CEO……当这些标签附加于一个人身上,好像在形容偶像剧中的“霸道总裁”。在采访地点,坐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一位朴素的年轻人,思维敏捷、谦谦有礼,言语中尽显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超乎年龄的思想深度。他就是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临风。  源于热爱,忠于坚持  “从事教育行业已经有11年,占据了我人生的三分之一。”提到教育,杨临风眼里散发出柔和的光亮。  热爱源于兴趣,而兴趣产
期刊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2019年7月,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推动
期刊
“来跟我唱一首咱西安人的歌/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正如歌曲《西安人的歌》的描述,西安不单单具有古都特色,其现代化的新貌也正在焕发魅力。近年来,一流创新企业纷纷落地西安,在文教兴盛的环境中,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航天一中”)副校长徐雄抓住机遇,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进而构建智能教育新体系,为实现“
期刊
哈尔滨市香木幼儿园成立于2017年,现有43名教职工、9个教学班、220名幼儿。2018年高质量通过了哈尔滨市规范幼儿园评审,被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部确立为教研基地园。2019年被推荐为哈尔滨市教研院“郭冬艳园长发展共同体”成员单位。专家培训、园际互动、實地踏查、现场诊脉、外出研学、云端碰撞……一年来多维度、多层次、跨时空的学习,幼儿园的内涵建设走向了新阶段。  明晰理念,文化奠基植底蕴。我
期刊
“世界是一本大书,不曾远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一页。作为一名老师,我见过贫困山区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神,看过留守儿童失学的报道,也始终用心关爱着自己的学生。然而,世界那么大,我真想去看看,去看看不同国度里的孩子,走进他们的课堂,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文化,也感受不一样的教育。”2016年5月,潘凤仁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的外派通知,尽管当时儿子只有一岁多,但她毅然选择听从国家的召唤,秉持教育者的初心,远
期刊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斜斜地照在黑板上,教师结束一天的课程,正在向学生布置作业;天色渐暗,温暖的灯光下,家长欣慰地看着孩子奋笔疾书的背影。这是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经典场景。倘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在课堂外完成新知识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山东省昌乐一中通过翻转课堂革新教学模式,做出了精妙绝伦的回答。  “改革”一词洋溢着一种破旧立新的生命力,使人精
期刊
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教育命题、群体命题和时代命题。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诗词歌赋、传统技艺、民族服饰等,都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个聚焦点,其真正的核心是“立德树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命成长的启蒙阶段,更是品德培养的关键期。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校在89年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厚重的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