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突破口:构建“红色”校本德育课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其功能的发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德育开展有其艰难曲折的地方,也有其驳杂烦琐的地方。在当前背景下,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以下简称“曙光中学”)的德育开展也面临实效低下的困境,追根溯源,是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是德育现状与其应有地位间的不平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学工作势必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对而言,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使其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其次是德育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尊重明显不够,较多情况下只是停留在说教的层面,缺乏时代元素,更缺少联系生活实践的真问题。再次,德育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容易流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千篇一律的德育方法使学生感觉味同嚼蜡,成为用来装饰门面的“花架子”。最后,学校对德育课程设计缺少统筹思考,导致德育课程化建设,特别是德育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较为缺失。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呈现散点式、碎片化发展,没有体系可言,又谈何实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结合区域或学校实际情况,缺少对学校所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无法成为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的有利依托。基于以上问题,面对长期以来德育实效不高的困境,如何突破是曙光中学努力探索的方向。
  立足学校红色历史,打造校本德育课程“主旋律”
  曙光中学作为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从创立伊始就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大革命时期,李主一、刘晓等老一辈革命家根据上级指示,于1927年创办私立曙光中学,在此建立中共奉贤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奉贤县委。1956年,学校复校,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全校师生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校园内开辟农垦基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1995年,学校成为“奉贤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校史,提炼学校精神内核,创设学校红色文化环境。2011年,学校异地新建,以市级课题《基于校史传统的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奏响“铸洪炉之魂、布洪炉之体、丰洪炉之肌”的“红色精神”培育特色发展三部曲。
  重温红色历史,学校以传承“红色精神”为抓手,努力探索“红色精神”培育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本做法与经验,积极培育现代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打造学校德育校本特色,以此增强德育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精神”教育价值
  前期,学校在将德育与学校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其精神内涵挖掘不深的问题,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中的运用缺乏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近一年多来,学校进一步梳理与整合了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在物质文化资源上,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对红色文化纪念场所进行扩展与充实,对李主一纪念碑进行维护,并修建了洪炉校史馆、长征主题教室、中国革命史主题教室、时代强国主题教室、依法治国主题教室、大美中国主题教室、红书法主题教室、红剧场、农耕基地等教育场所。在精神文化资源方面,学校进一步对办学历史和经验进行总结,对“红色精神”的外显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红色精神”的概念界定。“红色精神”历经革命年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等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真实写照,是革命先辈在各个时期发扬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下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概括。其中,“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创新开拓”贯穿始终,这是学校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校本解读。
  此外,学校还充分挖掘“红色精神”的教育价值。以“红色精神”为教育元素,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和研究的载体。同时,这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多多参与有价值的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增强信心和责任意识。
  在此基礎上,学校根据德育课程开发的“学生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和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互相合作原则” ,秉持使德育内容丰富、形式与方法生动活泼的宗旨,开发了“红色精神”培育校本德育课程。
  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施模式
  “红色精神”培育校本德育课程的整体目标是从知、意、情、行这四个维度进行确立,即培育以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为人生理想,具有利他品格、社会服务意识、基础社会管理能力的时代新人。在此目标指向下,我们明确了各个课程群的课程目标,最终细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从而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以“红色精神”培育为主轴,串联起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各类课程。
  该课程体系分为:特色厚植课程、必修融合课程、拓展延伸课程、活动体验课程、专题探究课程五大版块。特色厚植课程是内核,其中“红色基因”课程群通过浸润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公共参与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让学生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必修融合课程体现的是学科德育的价值,做到了“全科、全员、全过程”育人,即覆盖所有学科、调度所有教师、惠及所有学生、贯穿整个高中阶段。拓展延伸课程将“红色精神”向社会人文、科学创新、身心健康、艺术审美、生活技能五大领域拓展延伸,充分发挥“红色精神”丰富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质。活动体验课程,是“红色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包含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仪式典礼、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如每年5月开展的“红色”主题月活动。专题探究课程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分工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新开拓的意识,激活批判思维与逻辑思维。
  一年多来,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已展现出实效性。目前,如何通过师生努力使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落实落细,使德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是学校面临的最大瓶颈与困难。部分师生往往会以“任务观点”去组织或参与各类德育活动,这是校本德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更有甚者会使校本德育课程变形、走样,失去原本应有的功能。为此,学校后续将在校本德育课程评价上继续进行探索,以学生潜能激发和个性发展为基点,突显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功能。在明确校本德育课程评价的目标取向的同时,强调课程评价的主体取向与过程取向,注重评价者、被评价者与具体情境在交互作用中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王梦茜
  程立春,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校长,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第56期全国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英语新教材教学展评一等奖等荣誉,著有《大道课程下的育人智慧》。
其他文献
“进修学校是业务部门,服务教师发展是进修不变的工作主题。”这是我加入哈尔滨市康长君校长发展共同体以来,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教师如何发展,教研员向哪里引领,进修学校要有宏观的方向。康长君校长发展共同体本着“思想先行、蓝图共谱”的原则,确立了“有效发挥进修学校职能作用的实践研究”总课题。在共同体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坚定了“立足特色、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信息技术与教研、教学创新融合”的总体研究
期刊
哈尔滨市第八中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市级重点中学。辉煌的历史为八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共同体的开放和融合又为八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何伟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引领带动下,共同体各成员学校打破了区域和校际的界限,实现了共同体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全面发展,促进了教育均衡。  抗击疫情,共谋出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疫情让人们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也让孩子们暂
期刊
姚颖校长发展共同体根植于哈尔滨市教育的沃土,根据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干训部的引领与指导,在“一题统领、一体多元、一谋多参”的“三一培训模式”下,营造氛围,开展活动,催生智慧,聚力发展。  坚守承诺,守正笃实求创新  2020年4月27日,“姚颖校长发展共同体”举行授牌仪式,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干训部史咏梅主任现场授牌,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闫生书记希望我们在高位起点上推动共同体成员校创新发展。接下沉甸甸的
期刊
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美丽的松花江畔,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她沉淀风雨沧桑,屹立巍然;她见证时光流转,气象万千。她始建于1926年,以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红色特质、优异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一所享誉哈尔滨市,知名黑龙江省的特色小学,她就是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流金岁月,忆往昔  兆麟小学从1926年的“公园小学”起步,1948年因纪念李兆麟将军而得名,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先后成为“全国整
期刊
2019年,由哈爾滨市群力经纬中学尚勇校长作为领衔专家,尚勇校长发展共同体成立,通过组织推荐遴选,我作为哈尔滨市第一四一中学校长成为共同体成员。领衔专家尚勇校长非常重视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多次走访座谈,实地进行指导,立足校情,精准把脉,分析现状,梳理思路,研究策略,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极具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  空中教室小平台,大能量  疫情之下,居家办公,线上教学,这对网络信息应用本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期刊
2019年,哈爾滨市启动了第二批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作为阿城三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我有幸成为刘艳伟校长发展共同体的一员,在共同体秉承合作、交融、创新、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我得到了成长也带来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阿城三中是刘艳伟校长发展共同体成立后探查的第一所学校。共同体成员根据我校基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开展的第二课堂特色,结合阿城区金源文化的地缘优势,帮助我们确定了金源
期刊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是黑龙江垦区根据地,也是北大荒精神的发祥地。杨雯媛在这里的一所高中读了五年书,参加了三次高考。  2011年高考,杨雯媛考了570多分,超过黑龙江省当年的文科一本线30多分,与她的心理预期却有一定差距。“估完分,我意识到没考好,有点不甘心,复读的念头就冒了出来。”杨雯媛笑称他们家有复读的传统,与她同辈的表哥、表姐,上一辈的妈妈、小姨,都有复读的经历。“所以我们家对
期刊
一所学校的崛起,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丁丽辉校长发展共同体的活动为我们特教人搭建了思想碰撞、理念交流、业务切磋、相互学习、互助提升的大平台,令我们深深获益。  如及时雨,浇开办学新思路  2019年年初,学校喜迁新址,占地面积由原來的2600平方米扩大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00平方米扩大到3700平方米。学校面临提档升级的关键时刻,校长发展共同体的专家犹如及时雨一样莅临
期刊
“不像一位数学老师。”这大概是洋葱学院教育研究院院长金政国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采访那天,阳光洒在金政国身上,使他灿烂的笑容更加耀眼,他开朗、健谈甚至有点活泼的性格,与人们对数学老师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这或许与他的数字化教学经历紧密相关:曾任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数字化学习项目负责人的金政国,早在2010年便一头扎进了数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中,同时深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教师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一线经
期刊
哈尔滨市通河县第三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秉承“乐为本、美善先存,真为镜、智品合一”的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办学品质,为孩子的多彩人生奠基。  抓机遇,与智者同行  2019年,通河三小正式加入杨波校长发展共同体团队,“三小人”如沐春风,在名校长的引领下,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启动会到交流会,再到研讨会,从访学公园领衔校的校园文化到参观我校的足球文化节,再到观摩永源小学的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