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其名诗《岩石》中说道: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怎样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呢?
一、 教师要认识儿童的智慧
一个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孩子的老师,其身上一定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智慧的灵光来自于教师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总是和我唱反调,不是自言自语就是大声吼叫,给老师的印象是“不听话的孩子”。但我尝试着深入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原来孩子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那可想而知,孩子这些特殊的表现很多时候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会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让这样的孩子也能拥有健康成长的土壤,老师的教育智慧也得以滋长。
二、 教师要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智慧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搬教案的习惯,其实每个班的孩子能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再优秀的教学活动如果照搬不变的话,其效果不一定会好,就像曾经上过一次《有趣的沙画》活动,在自己班上很成功,因为班上孩子有玩沙的经验,在借班上的时候,孩子们没有玩沙的经验,我在教案的设计上没有做任何调整,结果可想而知,在经历了失败后我开始反思,在每次教案设计时,我都会问一问自己,孩子现有的水平是多少,我要给孩子的是什么?再一次次的成功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会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来自己“做”教案。
三、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具有调整教学的智慧
(一)接应幼儿的智慧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活动情境和幼儿状态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幼儿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设定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幼儿做出合适的反应”(马拉古兹),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儿童为中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幼儿有意外回答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就如在一次《好饿好饿的小蛇》教学活动中,在看到小蛇一口把水果吞进肚子时,我问:“小蛇是怎么吃东西的?”有个孩子说:“它为什么不一口一口咬呀?”孩子的回答和我预设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本来要解决小蛇吃东西的动态词,可孩子却对小蛇为什么不和我们一样吃东西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接着小朋友的回答:“是呀!你们说这样一口吞下去好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吃东西呢?”教师采取的措施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了幼儿的需要,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饶有兴趣的追问,刺激幼儿的思考
我们不仅要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活动,而且要学会追问孩子,因为在不断地追问中,才能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思考,同时也能让幼儿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如有这样一个科学活动《运水》,目的让孩子用很多半片竹片搭建出不漏水的运水工程,在孩子们自己探索搭建好运水工程后我问:“你们的运水工程是怎样的?怎么搭建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搭?……”在孩子一次次回答中我不停地追问,孩子在这样的追问中对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与回顾。同时也促使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思考问题。
(三)富有条理地转述,理清幼儿的思维
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很零碎的,如果教师不能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地给予提炼和总结,那么孩子获得的经验也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如:在小班《认识橘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橘子,教师问:“看一看橘子什么颜色?”“黄色”“摸一摸什么感觉呢?”“滑的”“吃一吃什么味道”“甜的”,这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很简单零碎的,因此在活动中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丰富孩子的语言,帮助孩子提炼总结:原来我们吃的橘子是桔黄颜色的,摸一摸会有滑滑的感觉……在教师这样的总结提炼下,孩子对橘子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
(四)灵活生成的智慧
灵活生成源于教师头脑中始终装有幼儿发展的大目标,眼睛中能看见有一个孩子,如:在认识蚯蚓的活动中,有的孩子问:“蚯蚓会吃东西吗?”“蚯蚓会睡觉吗?”在孩子的追问下,我们生成了“蚯蚓的生活”,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蚯蚓,来解决孩子自己的困惑。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价值。
四、教师应具有细节处理的智慧
教师的细节处理体现在很多方面,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在每次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座位上安排的细节,因为一个合适的座位安排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音乐活动《好朋友》就比较适合小朋友两两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表演部分充分地展示自己,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注意环境创设上的细节,因为环境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能体现幼儿的学习,因此环境的细节对于幼儿的学习有指导意义,如教师在图书区放置一个安静的小标记,就可以让环境来提醒幼儿不要在图书区大声讲话,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会注意材料投放上的细节,如在一些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看到材料,让材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应学会注意自身对幼儿行为指导上的细节,如在孩子的搭建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应该放手让孩子搭建,过程中只要学会默默地关注孩子,在孩子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再适时地介入指导孩子,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教师应学会保持敏感之心
教师在生活中要对教育信息敏感,善于学习和判断,要对教学资源敏感,善于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如世博会期间,我利用各种途径让幼儿感受世博、了解世博,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正因为有敏感之心才能捕捉到这么有教育意义的事件。
六、教师应有质疑的精神
教师不能认为“成熟”“经典”的就是完美的,没有错误的,有些“经典”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对“经典”的质疑和批判,只有经得起批判和质疑的“经典”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学会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否定与完善,只有在一次次的否定中才能更好地修炼教学智慧。
一、 教师要认识儿童的智慧
一个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孩子的老师,其身上一定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智慧的灵光来自于教师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总是和我唱反调,不是自言自语就是大声吼叫,给老师的印象是“不听话的孩子”。但我尝试着深入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原来孩子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那可想而知,孩子这些特殊的表现很多时候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会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让这样的孩子也能拥有健康成长的土壤,老师的教育智慧也得以滋长。
二、 教师要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智慧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搬教案的习惯,其实每个班的孩子能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再优秀的教学活动如果照搬不变的话,其效果不一定会好,就像曾经上过一次《有趣的沙画》活动,在自己班上很成功,因为班上孩子有玩沙的经验,在借班上的时候,孩子们没有玩沙的经验,我在教案的设计上没有做任何调整,结果可想而知,在经历了失败后我开始反思,在每次教案设计时,我都会问一问自己,孩子现有的水平是多少,我要给孩子的是什么?再一次次的成功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会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来自己“做”教案。
三、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具有调整教学的智慧
(一)接应幼儿的智慧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活动情境和幼儿状态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幼儿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设定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幼儿做出合适的反应”(马拉古兹),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儿童为中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幼儿有意外回答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就如在一次《好饿好饿的小蛇》教学活动中,在看到小蛇一口把水果吞进肚子时,我问:“小蛇是怎么吃东西的?”有个孩子说:“它为什么不一口一口咬呀?”孩子的回答和我预设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本来要解决小蛇吃东西的动态词,可孩子却对小蛇为什么不和我们一样吃东西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接着小朋友的回答:“是呀!你们说这样一口吞下去好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吃东西呢?”教师采取的措施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了幼儿的需要,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饶有兴趣的追问,刺激幼儿的思考
我们不仅要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活动,而且要学会追问孩子,因为在不断地追问中,才能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思考,同时也能让幼儿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如有这样一个科学活动《运水》,目的让孩子用很多半片竹片搭建出不漏水的运水工程,在孩子们自己探索搭建好运水工程后我问:“你们的运水工程是怎样的?怎么搭建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搭?……”在孩子一次次回答中我不停地追问,孩子在这样的追问中对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与回顾。同时也促使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思考问题。
(三)富有条理地转述,理清幼儿的思维
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很零碎的,如果教师不能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地给予提炼和总结,那么孩子获得的经验也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如:在小班《认识橘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橘子,教师问:“看一看橘子什么颜色?”“黄色”“摸一摸什么感觉呢?”“滑的”“吃一吃什么味道”“甜的”,这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很简单零碎的,因此在活动中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丰富孩子的语言,帮助孩子提炼总结:原来我们吃的橘子是桔黄颜色的,摸一摸会有滑滑的感觉……在教师这样的总结提炼下,孩子对橘子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
(四)灵活生成的智慧
灵活生成源于教师头脑中始终装有幼儿发展的大目标,眼睛中能看见有一个孩子,如:在认识蚯蚓的活动中,有的孩子问:“蚯蚓会吃东西吗?”“蚯蚓会睡觉吗?”在孩子的追问下,我们生成了“蚯蚓的生活”,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蚯蚓,来解决孩子自己的困惑。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价值。
四、教师应具有细节处理的智慧
教师的细节处理体现在很多方面,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在每次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座位上安排的细节,因为一个合适的座位安排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音乐活动《好朋友》就比较适合小朋友两两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表演部分充分地展示自己,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注意环境创设上的细节,因为环境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能体现幼儿的学习,因此环境的细节对于幼儿的学习有指导意义,如教师在图书区放置一个安静的小标记,就可以让环境来提醒幼儿不要在图书区大声讲话,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会注意材料投放上的细节,如在一些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看到材料,让材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应学会注意自身对幼儿行为指导上的细节,如在孩子的搭建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应该放手让孩子搭建,过程中只要学会默默地关注孩子,在孩子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再适时地介入指导孩子,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教师应学会保持敏感之心
教师在生活中要对教育信息敏感,善于学习和判断,要对教学资源敏感,善于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如世博会期间,我利用各种途径让幼儿感受世博、了解世博,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正因为有敏感之心才能捕捉到这么有教育意义的事件。
六、教师应有质疑的精神
教师不能认为“成熟”“经典”的就是完美的,没有错误的,有些“经典”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对“经典”的质疑和批判,只有经得起批判和质疑的“经典”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学会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否定与完善,只有在一次次的否定中才能更好地修炼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