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为例,分析校企合作办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融合;群策群力,加强企业驻校人员的稳定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办学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121-02
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以国家为主体,政府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办学体制容易造成主办主体之间力量比例失衡,甚至导致职业院校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活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确立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完整的概念、清晰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为我国高职教育注入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校里的部分专业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进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式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办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产业学院。下面就该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进行分析。
一、校企合作办学情况
(一)选择合作办学的合作伙伴
2015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获批为广西高校混合所有制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在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广西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该校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混合所有制教育教学改革探索。2016年3月,经学校校企合作办引荐,与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校企合作办学。2017年5月与美和易思签订正式合作协议,2017年9月共建试点专业开始招生。
(二)合作办学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
就读校企共建专业,学生入学需第一时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签署“就读互联网+特色专业确认表”。共建专业学生与普通班学生毕业所需修学分一致,公共课程一致,但专业课程不同,由美和易思按照培养软件类人才的标准设置专业课程。共建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计划内满足正常毕业必要的学分的公共课部分教学由学校师资承担,专业课部分由美和易思师资实施,学校统一划拨课酬;美和易思根据软件类人才市场需求开设的教学计划外的实训教学课时部分不计入学分,由企业从按照市场调节收取的培训费中支付课酬。整个教学环节由专业所属系部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内容实施,实行教学工作每月一汇报,学生管理每周一汇报制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目标。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美和易思已在全国55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一套成熟、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打造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细致的标准化教学规范。企业师资上岗前经过严格培训,获得企业师资认证后方可任教。教学过程严格按照规范实施,注重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后沟通环节,并每月根据标准化教学规范,由教管人员和学生共同对教师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测评,测评结果直接与教师薪酬挂钩。从而确保同一门课程,不管由谁任教,共建专业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会出现太大偏差,最终确保实现合作协议中的就业质量承诺。反观在普通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门课程虽然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但是因为不同的任课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加上与学生之间缺少课后的交流沟通,往往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共建专业所在的信息工程系通过多次组织本系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座谈、随堂听课,安排企业教师到普通班兼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学习企业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系部原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该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学生管理能力提升
美和易思在学生管理上的特点是采用激励式教育模式,关键在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相对于普通班保姆式管理的模式,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入学生源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就读共建专业的学生整体学风要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学校学工处也多次组织该校各系学管人员与企业驻校学管人员开展交流学习,促进了该校学管队伍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企业驻校优秀的学管人员,满足学校相关岗位公开招聘条件的,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公招考试,通过考试的将正式聘用,为该校学管队伍增添新鲜血液,提升活力。
(三)促进办学效果提升
自2017年合作以来,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人数为151人,就业率 100%,对口就业率90%,对专业的满意度95%。其中,专升本41人,占比27%;应征入伍和考编6人,占比4%;企业就业104人,占比69%。已就业的104人中,月收入4000元以上62人,占比 60%;月收入5000元以上42人,占比40%,远高于所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中高薪(4000元/月)就业率不低于40%的要求。在入学生源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共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明显优于同届普通班学生,打造专业品牌效果明显。同时,美和易思广泛深入的招生宣传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对学校的招生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不但共建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该校信息工程系的招生规模也明显逐年扩大(见表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尚无明确的配套政策支持
在广西公办院校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政策不明确,实施过程中校方难免有所顾虑,担心步子迈得太大、太快,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触碰红线。因此迫切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在相关办学政策、收费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办学资金上的支持。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该校作为广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机构的管理职责却不够明确,实际操作主要由合作办学对应专业所在的系部承担。相关的管理制度仅为框架性质,具体细则还有待完善。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校企“两张皮”的现象,校企双方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三)企业驻校人员流动性较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双向选择造成员工的稳定性不足,企业驻校员工中的某些关键岗位人员因各种原因突然离职,会影响与系部相关工作的对接。如企业驻校教学干事离职,新进接替该岗位人员对学校的教务系统管理软件不熟悉,在排课等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安排上容易出现混乱。再如共建专业毕业班企业配置的班主任离职,新班主任接手时与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在毕业班学生实习期间不易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存在实习监管漏洞,影响学生实习材料收集等问题。
四、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
(一)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制定配套政策
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遇到的问题,了解相关政策的动态变化,听取指导意见,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意见,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探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按规办事,确保校企合作办学稳定、健康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融合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的作用,该委员会主任由校方人员担任,成员包含校方、企业人员,共同决策以及实施办学过程监管。委员会全面负责合作办学专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协调处理日常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注重强化企业驻校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企业驻校人员不只是企业的员工,也是学校的教师。企业驻校主要负责人员需参加每周系部例会及毕业生工作例会,参与系部决策过程。企业驻校人员与系部教师在加强平时交流学习、共同进行教学改革探讨的基础上,联合参与课题申报,共同进行教材编写,并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从而形成“同是系部一分子,我为建院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群策群力,加强企业驻校人员的稳定性
针对企业驻校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到教学管理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在企业员工存在流动性问题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强调企业驻校人员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后备人员,由在岗关键岗位人员负责培养,如教学干事后备人员必须熟悉教务系统管理软件,了解日常教学工作安排实施,配备辅助班主任,加入学生所在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不负责具体工作实施,只需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举措,可以避免一旦有人离职、新人上岗无所适从的现象,有效地消除离职因素对教学、学生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之,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高职院校打造示范性产业学院提供强力支持,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培育校企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邢丹,宋祖楼,王菲,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理性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10).
[2]蒋洪平,胡永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9).
【作者简介】覃 平(1974— ),男,广西南宁人,工程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动画制作。
(责编 苏 林)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办学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121-02
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以国家为主体,政府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办学体制容易造成主办主体之间力量比例失衡,甚至导致职业院校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活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确立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完整的概念、清晰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为我国高职教育注入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校里的部分专业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进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式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办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产业学院。下面就该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进行分析。
一、校企合作办学情况
(一)选择合作办学的合作伙伴
2015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获批为广西高校混合所有制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在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广西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该校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混合所有制教育教学改革探索。2016年3月,经学校校企合作办引荐,与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校企合作办学。2017年5月与美和易思签订正式合作协议,2017年9月共建试点专业开始招生。
(二)合作办学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
就读校企共建专业,学生入学需第一时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签署“就读互联网+特色专业确认表”。共建专业学生与普通班学生毕业所需修学分一致,公共课程一致,但专业课程不同,由美和易思按照培养软件类人才的标准设置专业课程。共建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计划内满足正常毕业必要的学分的公共课部分教学由学校师资承担,专业课部分由美和易思师资实施,学校统一划拨课酬;美和易思根据软件类人才市场需求开设的教学计划外的实训教学课时部分不计入学分,由企业从按照市场调节收取的培训费中支付课酬。整个教学环节由专业所属系部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内容实施,实行教学工作每月一汇报,学生管理每周一汇报制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目标。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美和易思已在全国55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一套成熟、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打造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细致的标准化教学规范。企业师资上岗前经过严格培训,获得企业师资认证后方可任教。教学过程严格按照规范实施,注重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后沟通环节,并每月根据标准化教学规范,由教管人员和学生共同对教师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测评,测评结果直接与教师薪酬挂钩。从而确保同一门课程,不管由谁任教,共建专业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会出现太大偏差,最终确保实现合作协议中的就业质量承诺。反观在普通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门课程虽然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但是因为不同的任课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加上与学生之间缺少课后的交流沟通,往往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共建专业所在的信息工程系通过多次组织本系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座谈、随堂听课,安排企业教师到普通班兼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学习企业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系部原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该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学生管理能力提升
美和易思在学生管理上的特点是采用激励式教育模式,关键在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相对于普通班保姆式管理的模式,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入学生源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就读共建专业的学生整体学风要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学校学工处也多次组织该校各系学管人员与企业驻校学管人员开展交流学习,促进了该校学管队伍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企业驻校优秀的学管人员,满足学校相关岗位公开招聘条件的,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公招考试,通过考试的将正式聘用,为该校学管队伍增添新鲜血液,提升活力。
(三)促进办学效果提升
自2017年合作以来,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人数为151人,就业率 100%,对口就业率90%,对专业的满意度95%。其中,专升本41人,占比27%;应征入伍和考编6人,占比4%;企业就业104人,占比69%。已就业的104人中,月收入4000元以上62人,占比 60%;月收入5000元以上42人,占比40%,远高于所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中高薪(4000元/月)就业率不低于40%的要求。在入学生源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共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明显优于同届普通班学生,打造专业品牌效果明显。同时,美和易思广泛深入的招生宣传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对学校的招生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不但共建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该校信息工程系的招生规模也明显逐年扩大(见表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尚无明确的配套政策支持
在广西公办院校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政策不明确,实施过程中校方难免有所顾虑,担心步子迈得太大、太快,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触碰红线。因此迫切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在相关办学政策、收费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办学资金上的支持。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该校作为广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机构的管理职责却不够明确,实际操作主要由合作办学对应专业所在的系部承担。相关的管理制度仅为框架性质,具体细则还有待完善。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校企“两张皮”的现象,校企双方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三)企业驻校人员流动性较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双向选择造成员工的稳定性不足,企业驻校员工中的某些关键岗位人员因各种原因突然离职,会影响与系部相关工作的对接。如企业驻校教学干事离职,新进接替该岗位人员对学校的教务系统管理软件不熟悉,在排课等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安排上容易出现混乱。再如共建专业毕业班企业配置的班主任离职,新班主任接手时与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在毕业班学生实习期间不易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存在实习监管漏洞,影响学生实习材料收集等问题。
四、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
(一)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制定配套政策
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遇到的问题,了解相关政策的动态变化,听取指导意见,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意见,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探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按规办事,确保校企合作办学稳定、健康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融合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的作用,该委员会主任由校方人员担任,成员包含校方、企业人员,共同决策以及实施办学过程监管。委员会全面负责合作办学专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协调处理日常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注重强化企业驻校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企业驻校人员不只是企业的员工,也是学校的教师。企业驻校主要负责人员需参加每周系部例会及毕业生工作例会,参与系部决策过程。企业驻校人员与系部教师在加强平时交流学习、共同进行教学改革探讨的基础上,联合参与课题申报,共同进行教材编写,并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从而形成“同是系部一分子,我为建院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群策群力,加强企业驻校人员的稳定性
针对企业驻校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到教学管理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在企业员工存在流动性问题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强调企业驻校人员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后备人员,由在岗关键岗位人员负责培养,如教学干事后备人员必须熟悉教务系统管理软件,了解日常教学工作安排实施,配备辅助班主任,加入学生所在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不负责具体工作实施,只需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举措,可以避免一旦有人离职、新人上岗无所适从的现象,有效地消除离职因素对教学、学生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之,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高职院校打造示范性产业学院提供强力支持,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培育校企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邢丹,宋祖楼,王菲,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理性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10).
[2]蒋洪平,胡永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9).
【作者简介】覃 平(1974— ),男,广西南宁人,工程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动画制作。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