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好多原因哦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区里有个2岁半的小女孩,平时遛弯的时候发现她除了叫“奶奶”几乎不开口。一开始还以为她比较内秀,后来听她奶奶说,她们家人也担心,还特意去医院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没有问题,声带也发育正常。医生建议家人要多和孩子交流。
  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平时在微信里放一些我的孩子小小包说话聊天的小视频,好多妈妈都表示羡慕小小包的语言发展能力,对比一下自己家孩子却只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不会,深深的忧伤啊!虽然很多过来人都会自我安慰:别急,长大了还愁宝宝不会说话吗?
  真心想提醒宝妈:如果生理一切正常,别光埋怨宝宝,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是否喜欢包办宝宝的一切


  家人的宠爱,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东西,根本不用说话,眼神一瞥,小手一指,家人第一时间心领神会,立马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习惯了替孩子表达需要,孩子根本没有使用语言的必要,他怎么还能主动学说话呢?
  ﹡是否丢失太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
  平时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比较多。老人本来就少言寡语,如果爸妈回家又是“手机控”“电脑族”,自然没有和孩子太多亲子交流的时刻。宝宝缺乏学习与模仿语言的环境,语言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
  ﹡是否对宝宝说话有过指责和笑话
  很多妈妈内心是担忧的,所以表现出急躁。经常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指责孩子不如别人,当宝宝说话并不标准的时候,又急于纠正。这些,大大降低了孩子说话的成就感,也在无形中抑制了宝宝的表达欲望。
  当我们了解了导致宝宝说话晚的诸多后天原因之后,就要学着引导孩子开口说话。
  ﹡关键时刻,别替孩子说话
  在生活中,想方设法激发宝宝说话的愿望。比如孩子咿咿呀呀地通过手势和眼神来表达自己想喝水的需求,别急着把水杯递过去,可以问下宝宝:“想喝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水”,如果孩子说了,可以再强调:“想喝水了是不是?妈妈去拿好不好?”当孩子大一些,可以用选择句式,“宝宝想喝开水还是果汁?”总之,当宝宝有什么要求,妈妈可以适当地根据宝宝年龄延迟满足,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妨做个“话痨”妈妈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宝宝在婴儿时期,家长越是“话痨”,孩子就越聪明。和宝宝一起,你应该尽可能地向宝宝描述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景。比如走在马路上,和宝宝说:“小汽车嘀嘀嘀,看,这辆车是黄色的哦!”逛公园,和孩子描绘美丽的景色:“宝宝你看,这是朵红色的映山红,那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即使在家给宝宝换尿布,也可以爱意浓浓地和他们唠叨:“妈妈要给你擦小屁股了哦,躺好不要动,舒不舒服呀?”
  总之,和孩子时时刻刻进行对话,即使他现在没有给你正面的回应,但是一切“说”都是建立在“听”之上,听多了,才会最终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和宝宝说话时,要做到放慢语速,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让宝宝有个理解的过程。
  ﹡亲子共读别忽略
  亲子共读一直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妈妈可以挑选一些好记的绘本,指着图片向宝宝讲解:“这是一条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可以重复讲多次,方便宝宝理解掌握。多次试读后,爸妈可以试着一问一答:“毛毛虫吃了哪些东西啊?”“熊在哪里啊?”……引导宝宝思考并回答。再大一些,听完故事后,鼓励宝宝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书看多了,孩子的词汇量自然就多了,小脑袋就会时不时蹦出一些新词语,就等着把你惊呆吧!
  ﹡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
  让宝宝多融入小伙伴的群体,对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不少好处的。宝宝和同伴在一起有更多的沟通欲望。与他人交流时,大脑需要思考“说什么”“怎么说”,这个分析、综合的过程也是在促进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也许,还会有很多妈妈相信“男孩说话本身就迟一些”或者“我家孩子因为遗传自然说话晚”而丝毫不着急。养孩子不要过度担忧,但也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在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语言发育规律的同时,恰当地评估和干预还是蛮有必要的。错过了孩子说话培养的最佳时期,很可能会造成遗憾。毕竟,幼儿阶段是人生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若在此时打好基础,对孩子今后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都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总是有人说“装修是个麻烦事”,还说什么“家底基本搞光,身体基本搞伤,生活基本搞乱,夫妻关系基本搞僵”,总之,都是装修带来困扰。也许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我总觉得,为装修成为“负翁”、成为“仇人”,不值得。房子自己住,自己舒心才快乐,不必追风,不必攀比,不必抱怨。快乐装修吧。  千辛万苦淘到一套毛坯房后,就开始了装修的前奏。首先,我用知识武装头脑。拿到钥匙都两个月了,还在四处打探和学习。老婆住房心切,
期刊
衰老: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润泽、光滑、富有弹性的年轻肌肤,25岁后就开始老化。随着年龄增加,皮肤和汗腺功能衰退,皮肤弹性慢慢消失。30岁左右,眼角开始出现鱼尾纹;40岁,皱纹爬上额头;50岁后,整个面部就会出现“人生的年轮”了。  紫外线:阳光是皮肤的大敌,甚至在冬天,阳光中的紫外线也会伤到真皮层,使皮层干燥,形成小断裂,出现细小皱纹。  动作:习惯性的面部动作会加剧皱纹显露。比如喜欢沉思的人,
期刊
我生姗姗的时候是临时决定的剖宫产。  由于早就打算好,要在老段(我老公)就职的医院生孩子,所以相当大意。也不建档,也不按时产检,甚至都没有做糖筛(万万不可效仿)……  已经过了预产期四天了,我们心大,并不着急,我只是偶尔觉得心慌气短,需要大口呼气。早晨,段医生去上班的时候,顺便带我到产科门诊做胎心监测。  只见医生看着我的监测报告皱了皱眉。胎心已降至60,胎动也很乱。医生叫来了主任、副主任以及其他
期刊
当为娘我大包小包提着菜肉米蛋正发愁为啥不多长一只手的时候,三土嘴里蹦出来的“妈妈抱”三个字就像个魔咒,让我小心脏为之一紧。  无论你给她讲你有多辛苦,如何没办法长出第三只手抱她,都没什么效果。还好还好,除了张良计,咱们还有过墙梯:  ﹡踩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如此夺目,何不跟三土玩个互踩影子的游戏?不过不能“乱玩”,需要我主导方向,引领三土一边踩影子,一边往回家的路上走。  ﹡耶,我挡住你了  当三
期刊
Q:我都在幼儿园陪了两个星期了,孩子跟所有老师、所有小朋友都认识了,怎么还是不适应啊?每天早晨还是哭着不肯进去呀?  A:陪园能帮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并不能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必须首先分离。所以,真正分离的时刻,才是挑战的开始,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现。  Q:当孩子抱着我的大腿哭喊:“妈妈我求求你,我好好吃饭,就是别送我上幼儿园,好不好?”看着她绝望的小眼神,我的心都要碎
期刊
我妈说,生下我不久,有一天她独自去医院做检查,看到一个刚刚丧子的女人在悲痛地哭诉着:“孩子那么小就没了,还没享过什么福,尽跟着我受苦了……”  我妈回忆,我还在襁褓中时,就天天生病。一出院就脐带发炎;脐带发炎刚好了,又得了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好了就经常发烧……由于我出生在冬天,家里没有暖气,生着炉子,炉子上从早到晚坐着水壶,潮湿阴冷,我还得了严重的湿疹……一个小小的婴儿,基本就没有平平稳稳地健康过几
期刊
接园,重新蓄杯的时刻  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和镇定。你应该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建议了。不过,分离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重逢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只记得“要放手”,但忽略了重逢时对亲密关系的修补和对伤痛的疗愈。  你也许会说:什么重逢?不就是到时候去接园吗?不,接园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强调高质量的亲密重逢,更多是在情感层面与孩子的再次联结。因分离而缺失的能量和造
期刊
再强调!家长不要对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卞佳,工作之余一直在某火爆儿童美术机构代课。采访时我问她:现在世界这么发达,孩子艺术水平怎么样?她笑:孩子的水平就是大师的水平。  什么?  美术,本质是对世界的感知和呈现,岂能用“像”衡量?艺术圈里有个著名的U型理论,简单讲就是:儿童和艺术家的艺术峰值是持平的,而普通成年人的艺术峰值是最低的。但为什么儿童画的价格赶不上大师的?不是艺术峰值
期刊
幼儿园毕业、刚当上小学生的那段时间,儿子荷包忽然有了一个固执的迷思,就是“我非常帅”。开始我们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才知道,人家对“帅”这件事是特别认真、特别郑重的。  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我俩有如下对话:  我:课间你干嘛了?  荷包:我和顺顺(一个小区的朋友)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和顺顺在厕所遇到了博文(小区的朋友),我们三个就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
期刊
每个具体的家庭都可能压抑孩子的自尊,当然也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独特资源,这全看个人的觉知,而非是某类家庭更好更有利。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或者说把自己当作谁,最初都是依附在家庭外在形象和内在氛围上面的。  A  我们先说家庭形象。每个家庭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或者说“地位”,孩子潜移默化地以之认同自己。我叔叔是油田的一个基层干部,有一次我和他一起送我弟(叔叔的儿子)去美国读博,站在北京国际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