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三者不可偏废,但也要有所侧重,这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重点地突出这些目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51-1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起着指挥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确立了历史教学的性质,还强调历史教育的理念,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维度明确了历史课程目标。
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要求占了很大的篇幅和字数,共使用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人文主义等词语有十多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人文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这具有极大的导向性。
我觉得强调历史课程的人文功能是此次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新的历史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和包容态度。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主力军,就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而不是去关心分数。这是很多历史教学的缺失,过多地注重知识与能力、方法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历史教育的目标。历史教学是人文教育的核心,拥有丰富而深远的人文资源,在开阔视野、陶冶人格、传承文化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转换教学理念,更好地发挥其人文功能。而新的《课程标准》也正关注到这一点,做了很好的导向,设立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很多历史专家学者都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与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更加全面、科学和务实。 因为它的设立涵盖了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爱国教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是指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则是指要在内心树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应成为教学内容的骨血、教学过程的灵魂。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人文情怀的培养,这才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当然,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即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应被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其它两个方面也不能有所废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应有极大的转变。
以往教学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需要继承。但是,“课堂”还应该成为学生情感体验、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场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教师应该全面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针对性、生动性极强的材料和图画,结合自己的讲述来授课,运用多媒体来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形象具体的历史内容更能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必定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历史事件的是非对错和历史人物的黑白忠奸,从而完成自我的提高。
另外,历史教学也不一定要在教室里进行。还有很多历史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如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历史。课堂与书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可以加深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深刻形象地展现历史,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但除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也应注意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是师傅也得找对门,也得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专业的历史教师,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人文背景以及对历史执著的热爱和独具特色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完成历史教学人文功能的目标,才能使学生愿意并且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所要培养的并不是终身从事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而是应该站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角度来更全面科学地构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个人自觉,凝聚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导向,以及克服唯智教育的偏失。这应该是所有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历史教学也极具人文培养的优势,可以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3]刘克明主编.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1).
[4]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09(01).
[5]王贤德.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政史教学,2009(01).
[6]朱克著.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学历史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8).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51-1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起着指挥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确立了历史教学的性质,还强调历史教育的理念,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维度明确了历史课程目标。
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要求占了很大的篇幅和字数,共使用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人文主义等词语有十多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人文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这具有极大的导向性。
我觉得强调历史课程的人文功能是此次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新的历史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和包容态度。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主力军,就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而不是去关心分数。这是很多历史教学的缺失,过多地注重知识与能力、方法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历史教育的目标。历史教学是人文教育的核心,拥有丰富而深远的人文资源,在开阔视野、陶冶人格、传承文化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转换教学理念,更好地发挥其人文功能。而新的《课程标准》也正关注到这一点,做了很好的导向,设立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很多历史专家学者都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与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更加全面、科学和务实。 因为它的设立涵盖了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爱国教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是指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则是指要在内心树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应成为教学内容的骨血、教学过程的灵魂。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人文情怀的培养,这才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当然,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即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应被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其它两个方面也不能有所废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应有极大的转变。
以往教学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需要继承。但是,“课堂”还应该成为学生情感体验、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场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教师应该全面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针对性、生动性极强的材料和图画,结合自己的讲述来授课,运用多媒体来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形象具体的历史内容更能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必定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历史事件的是非对错和历史人物的黑白忠奸,从而完成自我的提高。
另外,历史教学也不一定要在教室里进行。还有很多历史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如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历史。课堂与书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可以加深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深刻形象地展现历史,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但除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也应注意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是师傅也得找对门,也得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专业的历史教师,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人文背景以及对历史执著的热爱和独具特色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完成历史教学人文功能的目标,才能使学生愿意并且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所要培养的并不是终身从事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而是应该站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角度来更全面科学地构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个人自觉,凝聚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导向,以及克服唯智教育的偏失。这应该是所有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历史教学也极具人文培养的优势,可以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3]刘克明主编.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1).
[4]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09(01).
[5]王贤德.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政史教学,2009(01).
[6]朱克著.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学历史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