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何处来”的重庆样本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内需投资出笼后,地方政府在债务缠身时,如何才能拿出钱扩大内需?又如何顺势花钱,并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这些都需要仔细解读。
  时隔十年,一场以1000億为第一波,4万亿为期待的史前无例内需拉动工程,开始上马。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年内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
  重庆市发改委已派出由一名副主任带队的“处长团”,火速赶赴北京申报项目。
  1998年内需拉动,以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为标志。升格不久的重庆成为其天然试验场。这是一个已经反复试验多次的成功逻辑:拉动地方经济,需要上马大项目,这其中又以市政大工程颇受瞩目。
  这些政府投资项目,其运作机理,需要我们追寻。
  
  投资“白手套”
  
  重庆直辖后,基础设施是政府投资的重大领域。这些重大工程的资金来源,令地方政府费尽周章。
  首先是中央政府安排的国债及转移支付。一是国债。例如,1999年中央政府从国债中为重庆安排了36.8亿元人民币,占当年重庆预算收入的41%。2000年,中央为重庆安排的国债资金大幅增加到65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77%),占当年重庆市预算收入的62%。
  重庆市国资委介绍,2000年以后,中央投向重庆的国债每年为40亿到50亿元。在重庆八大国有投资集团组建后,这些国债投资统一由投资集团使用,并全权承担重庆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另一块中央资金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统计,直辖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对重庆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为180亿和260亿元。
  此外,各种政府性基会的转投入雷庆市社科院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重庆市级、各区县财政资金,加上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投资只占15%左右。
  另外85%的资金缺口就必须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这在操作上,必须有一个“白手套”具体运作,巨额的政府拨款资金由此进入内需的通道。
  在西部,重庆城投是为内需拉动的操盘手之一。
  成立于1993年的重庆城投,是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其主要职能为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有关的经营,代表市政府进行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等。
  重庆城投董事长华渝生透露,重庆城投成立16年来,一共为当地城市建设融资660多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重庆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为788亿元。正是上述庞大的融资计划帮助重庆城投一次次将长江和嘉陵江征服。
  在重庆直辖后,当地政府进一步明确重庆城投“属政府投资营运体制,其性质是代表市政府对市重点建设项目投入资本金和融通建设资金。
  由此重庆城投开始进入投资拉动经济角色。
  1994年到2000年6月,重庆城投筹融资金60亿元。
  重庆城投每年的融资需求达20亿元,当时财政性城建资金年仅2,5亿元左右,连支付到期债务的利息都不够,重庆城投每年要运作资金10亿元左右投入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后果是银行贷款急剧膨胀。
  黄奇帆曾透露,2001年时,重庆城投80亿元资产,却有65亿元贷款,其中有14亿元坏账,实际资本金只剩1亿元,资产负债率接近100%。
  当时重庆城投面临三个困境:一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城投公司;二是当年度到期的李家沱大桥1.4亿元BOT年利息无力偿还;三是西南证券公司为重庆城投发的4亿元企业债券到期,但重庆城投无钱支付本金和利息,引发股民上访的不稳定事件。
  “现在看来规模很小,我们却没有钱兑付,太困难了。”彼时,华渝生刚刚出任重庆城投总经理。最终,政府还是出手拯救了重庆城投,临时注入2亿元资金,重庆城投在拿到这笔资金后,在银行做了一个“存一贷三”,也就是说,把2亿元存为5年的定期存款,银行再贷给重庆城投6亿元,在这样一个运作下,终于兑付4亿元的债券。
  由此,“不稳定事件”得到解决。
  随后当地国资先是剥离了重庆城投13亿元不良资产,再追加30亿元的有效资产,同时把城市中的各种路桥、存量资产统统划给重庆城投,使它增加了二三十亿资产。就是这些路桥资产,此后每年都给重庆城投带来一笔不断增长的收入,2007年,路桥收费达7.5亿元。
  此外,当地国资又划了10000亩土地给重庆城投,当时市值为20亿。此后,政府赋予了重庆城投土地储备的职能,这成为重庆城投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重庆城投挂牌出让土地13宗,出让总面积1348亩,出让综合价金19.39亿元。还与客户签订出让意向协议6宗,拟出让面积3055亩,拟出让地块保底价35亿元。
  这两大资产腾挪手段使重庆城投走上正轨。
  最新的情况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7年末,重庆城投总资产437亿元,所有者权益175亿元,资产负债率60.05%。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净利润5.1亿元。
  资产、经营的好转让重庆城投的信用从“冰点”开始回升。2002年,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特批的帮助下,重庆城投发债15亿元,2006年,重庆城投再次发行20亿元债券。
  
  两江分割
  
  由于重庆两江分割,交通不便、阻碍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鼓励不同的主体修建了7桥1隧13路,不同的主体就采取了不同的收费策略。有形的两江分割可以阻碍经济发展,不同主体造成的过多收费也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无形制约。
  重庆城投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回购,由政府买单,把路桥的债权、债务、收费权限等收回;二是租赁,收费年限、所有权的主体均不改变。
  7桥1隧13路单靠重庆城投依然无力解决。直到国家开发银行愿意出手援助重庆城投。2003年,重庆城投借助国家开发银行的30多亿元长期贷款,收购了其中部分路桥,余者则通过谈判达成了相关的租赁协议,最终让路桥统一年票制在重庆成为现实。 华渝生介绍,贷款30亿元的判断依据路桥收费可以达到3亿元/年,并以此做依据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也就是以这个收益权做质押向开发银行贷款。
  在没有国家建设国债等拉动内需资金的特别支持下,城投开始了自我筹资之路,是为159亿元资金路线图。存量路桥大一统只是重庆城投的任务之一,黄奇帆还希望重庆城投为重庆修建更多的桥。
  信用逐渐回暖的重庆城投开始运用更为广泛的渠道融资。除了通过债券、贷款等有形的手段获取资金外,BOT(投资一建设~经营一移交)、BT(投资一建设一移交)等模式也是重庆城投获取资金的重要通道。在2004年,重庆城投甚至在一年之内有5座世界级大桥同时开工。
  号称跨度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采取了BT模式,三年工期,大桥建成以后,城投按照审核投资额度对其进行回购。华渝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减轻公司的当期支付压力。
  我们得到的一份材料显示,在2007年,重庆城投筹融资159亿元中,财政拨款9.83亿元(资本金注入3.66亿元,专项拨款6.17亿元),土地出让金专项返还4.36亿元,路桥年费收入7.13亿元,土地变现收回11.43亿元(含2.66亿元地块保管金),银行贷款101.41亿元,信用融资8.33亿元,BT、BOT融资11.69亿元,其他4.52亿元。
  
  还款压力
  
  在重庆市政建设的狂飙突进中,重庆城投冲锋在前,但后遗症即是高额负债及还款压力。
  重庆城投在一份汇报材料中坦言,“融资难度高、同时公司具备的贷款周转所需的项目载体和抵押物严重不足,已成为公司融资的最大阻力和困难。” 根据“按规划、带项目、批土地”的原则,到2007年底,重庆城投经市政府批准储备的土地存量为近9万亩,其中主要为城乡接合部的农地。5年间必须确保不低于4.5万亩土地的整治变现,每年出让9000亩,每亩的增值收益达到50多万元才能弥补资金缺口。
  由于国家实施了严厉的土地政策,无论是土地变现还是以土地进行融资,其难度将不断加大。
  华渝生除了考虑巨大的融资,还要考虑庞大的还款。比如,在2008年,重庆城投的到期贷款达到80亿元,重庆城投自己定的目标是100%偿还到期目标。2008年的主要资金来源分布是,实现土地出让变现收入40亿元,项目融资22亿元,通过资本市场变现股权筹集资金3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是城投重要来源。但现在楼市低迷土地市场也是萎靡。
  除了还款压力,重庆城投还面临筹资、经营等三大待解风险。
  筹资风险与经营风险交织在一起。
  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有三个体现:一是资金流转风险。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城投的资产负债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最近几年也一直在60%左右。其次是偿债风险,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第三是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
其他文献
种子发芽生长需要空气(季节气候)、水分、土壤。人才成长也需一定的氛围和条件。剖析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探索其成长所需的基本条件。造就宽松环境和氛围,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是国之
【正】 为了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居民住房商品化的进程,中国农业银行近期已安排个人住房担保贷款10亿元,在全国开展这项业务。个人住房担保贷款是中国农业银行今年推出
“功利性政策”绝不等同于“急功近利”的政策,前者需要宽容的心态,制定出一套适合长远发展和行之有效的制度,需要持久的实施,不断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效益自然会凸显出来。
【正】 房屋租赁纠纷的处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因私房租金的收取而引起的纠纷的处理。第一,这类纠纷应严格掌握私房租金收取的标准。私房租金收取标准,应按我国政府的
单位里新调来了一“名人”小范,此人外号叫“刺猬”,总爱给领导提意见,还爱告状。这次调动还是带着处分过来的,要不是孟副县长和他是亲戚,恐怕他早已回老家种地去了。
【正】 城市规划公共停车场(库)应根据停车时间长短分级布置,同时与路网紧密结合。一般长时间停车(5小时以上)场(库)宜分布在城市主干、快速路网附近;中时间停车(2—4小时)场
“鲶鱼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组织上下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理想效果。    “鲶鱼效应”是指在组织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等情况下,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进一些业务能力强的“鲶鱼”型人才。通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特的见解等个人活力,来带动和激活整个组织。鲶鱼效应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被广泛运用,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的主心骨应该如何巧妙运用鲶鱼效应?   
【正】 本文的主人翁叫吴绍兴,今年42岁,是浙江衢县九华乡中学的职工。其祖父吴享茂于1949年在九华乡下坦村土名青龙山背建造了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间二搭厢楼屋一幢5间及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