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科的“实践课程观”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A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hui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课程观”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的一种课程思想.这一思想对学科知识和学科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辩证性考量.作为一位科学教育专家,施瓦布最初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学科知识(施瓦布称之为“学科实质结构”)更为重视,并参与了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其他文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美育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2020年|“两会”关于加强“美育学”学科的提案解读入手,探讨进一步优化高校美育教育的工作路径.
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热点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反映的成都七中“全日制远程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教育信息化犹如高高燃烧的火炬,点燃了教育和学校的变革,从机会和条件、过程和结果都让教育公平如同太阳一样照进了现实。
文章主要揭示了音乐结构研究的诗学理论所隐含着的三个特质:一是诗意的面对,它更多地包含了创造“艺术的符号”与“有意味的形式”之诗化美;二是诗性的审美,它更多地包含了作为结构诗意的栖居、结构诗性的栖居与结构诗学的栖居之韵律美;三是诗学的方法,它更多地包含了音乐作品之形本身解析、音乐作品之形而上思辨,以及形本身与形而上之间的智性之美.由此带来了一个充满艺术感的音乐分析学的审智之美与理论创新之美.
踏歌在汉初即有记载,作为一种传统舞蹈,其演出特征为联袂踏地.早期踏歌主要用于祭祀.魏晋之时,踏歌的娱人性增强,并从中发展出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歌舞戏《踏谣娘》.从现存资料看,唐代踏歌主要配诗演出,与燕乐有密切的关系,并在教坊中有专门的舞队.转踏则是踏歌与曲子词的结合,其歌词、舞蹈节奏、演出场合与传统踏歌皆有差别,名其为“转”,则是以此与传统踏歌相区分.
自元以降,以山西地区为中心的水陆画中的龙王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头戴梁冠、手持笏板的王侯高官形象.这类龙王形象还可以细分为朝元和献宝两种模式.另一类为武士形象,多出现在水陆画守斋护戒龙王图像中,图像内容受到佛教龙王护法故事影响.由水陆画的画面布局可知,龙王与五岳四渎、风雨雷电以及四值使者关系密切.水陆画的龙王形象融合了民间对龙王的理解以及佛教、道教和外来文化等多重因素,有着复杂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文本中,礼拜堂不仅指某种宗教建筑,还指15世纪后一种专门的音乐机构.在近代早期,英格兰皇家礼拜堂具有宗教与世俗双重特性.这既保障了礼拜堂的发展,又彰显了它的特色.皇家礼拜堂在历史发展中不但保持了其宗教服务功能的连续性,还孕育出极具世俗性质的键盘学派,使后者成为英格兰早期音乐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希腊神话体系中存在一些混合型半神形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人格化造物心理定向.作为各种观念拼合的产物,半兽半人的人物形象在视觉化再现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形”,其寓意性和象征性都出现了更迭与衍化.其中,早期有着人类体态特征的驴耳马尾的萨提群体,其形象衍化最终脱离神话原型,与稍晚出现的“潘神”形象融合且固定下来,成为西方艺术领域中一个典型性寓意形象.探溯半神萨提群体的内在寓意及外在形态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领域和视觉艺术领域所提供的文学资源和图像方案深刻影响了这一进程.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重新整理、
“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叙事内容包括广西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广西的人文故事,新时代广西的英雄事迹,广西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优化美术作品叙述广西故事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类型和风格,增强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纪实内涵,提升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社会关注度,强化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关怀.
戏单与戏像画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新的梨园文献资料.滨文库所藏日本学者滨一卫于20世纪30年代收集的戏单,以及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藏1910—1920年日本画家福地信世旅华期间所绘戏像画,正是来自国外的新的梨园文献.这些新见文献很好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日本文人学者对中国剧场与戏剧文化的认识.
隋唐宫廷祭祀对象可谓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礼乐活动能够适时并井然有序开展,离不开承载音乐表演的组织与机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统管中央礼祠等六部,而太常(寺)则是礼乐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除掌管创作、教习、排演的太乐、鼓吹二署外,太常郊社、太祝等其他各署也都参与其中,共同为祭祀与礼乐表演精心准备礼器、美食、音乐以及衣冠、道具等诸多内容.在古代中国礼乐文化与邦国政治建设的征途中,隋唐礼乐官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