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传承与记忆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莊寨除了防御功能,在更多的日子里,是为宜居场所而存在的。有些庄寨已人去楼空,有些庄寨犹有人在守护着,但它作为农耕社会里家族聚落生存的载体,无不隐藏着传统风水考究,无不记录着家族生活的点滴,演化着家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家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人与庄寨,不止有日常,更有历史与未来。

其他文献
村寨保护不仅是民居保护,而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综合性的思维。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活化应用,需要尽可能重构古今兼容的古村镇发展和生活模式。  尹绍亭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导  只讲经济、旅游都是不行的,忽视文化必然会产生怪胎,文化是民族村寨的根和灵魂,我们要尊重人的主体性,传承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秩序。  李光涵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  我们要根据区位、区域、资源状况区别地对待侗族村寨
期刊
庄寨的所有者皆为当地事业有成的乡绅,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要保障族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延续香火。庄寨作为居住建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永泰庄寨大小在3000—10000平方米之间,以二層楼为主。有重点防御、储藏粮食的前楼,女眷居住和教谕读书的后楼,专门给女孩居住读书的阁楼,居住和连接跑马廊的楼,餐厅和闲聊的过水楼。公共空间一般处于中心位置和交接点,最重要的是婚丧嫁娶、商议大事的
期刊
从无人问津,到重现于世,庄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独特的建筑和厚重的历史,更多的是承载了一种文化图腾的作用,它把所有在乡愁中流离失所的人们拢聚到了一起。曾经失落于乡间的明珠,终于又因为人、宗族、故乡之间的情感,焕发出了千年不灭的光亮。  秘境  当汽车在永泰的山林间盘旋、逶迤、逡巡时,我们常常有一种在秘境中穿行的感觉,庞大的山脉像不安分的巨龙横亘匍匐在地面,隆起的后背弓成一座一座高低起伏的丘陵,把地表切
期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民居内各类雕塑的精美程度,不仅代表了主人的财力物力,也代表了他们对于审美的追求与情操。  庄寨装修装饰堪称富丽堂皇,最为精细的地方是轩廊、厢房、正堂梁架、防溅墙。轩廊形式各异,有结构复杂的菱角轩,有气宇轩昂的弓箭轩,有简洁明快的人字轩等等。轩廊梁架上的各类典故,体现了乡绅对于教育的重视。轩廊处的隔扇门、槛窗、漏窗是庄寨装饰菁华的菁华,传统幾何图案作窗芯,各类吉祥用语及图文层次分
期刊
庄寨:坂中寨(庆丰庄)  家族:陈氏  建造年代:光绪年间(1888年)  位置:永泰梧桐镇椿阳村  坂中寨前,那片清香氤氲的茉莉田,似乎为寨子营造了悠然的氛围。观寨时碰上仍生活在寨子里的老人,他们要不信步田间,要不荷锄归寨,一副处于世外桃源中荣辱不惊的淡然神情。  其实不然,坂中寨是一个相当热闹的寨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三百多人住在寨子里,光孩子就超过一百人,即使现在大家已搬离庄寨,但平日庄
期刊
庄寨:荣寿庄(洋尾旧寨)  家族:鄢氏  建造年代:乾隆年间(1785年)  位置:永泰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  洋尾新寨昇平庄的理事长鄢振斌,却是生长于洋尾旧寨荣寿庄。在他还未搬离荣寿庄之时,这个有着200多间房间的“铜墙铁壁”里,住着五房100多号人。对寨子里的人而言,100多人共同生活,实属寻常小事,毕竟在新中国成立前,荣寿庄就曾容纳两个队的游击队300多人。寨子里每天熙熙攘攘,又井然有序。
期刊
完备的防御体系是寨堡的首要功能。在那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为抵御匪患兵灾实现安居梦想,聚族而居的山民先辈避祸山林、择地防卫,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明筑造出一座座依山就势、封闭围合的巨型堡垒。  【碉楼】  庄寨一般会修建二到四座碉楼,每座七八米高,分别位于视野良好的对角线位置。这些碉楼高出寨堡主体约2米,登临瞭望,山下、寨内一览无余,可以遥相呼应,互通敌情,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護体系,是
期刊
福建防御性鄉土建筑大致为三类,即福建土楼、福建土堡、永泰庄寨。土楼以居住为主、防御为辅,土堡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构筑和使用功能侧重点不同。永泰庄寨是防御、居住并重的中大型民居,相当于准军事乡土建筑。其平面布局、建筑结构、空间尺度、生产生活、装修装饰、防御特点区别于土楼和土堡。而正是这种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奇葩”理念,让庄寨成为了福建,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观。  2015年,应张培奋先生之邀,我
期刊
庄寨:中埔寨  家族:林氏  建造年代: 清朝嘉庆年间(1809年)  位置:永泰县长庆镇中埔村  2002年农历正月,林乃毅在百年古寨里为母亲操办80大寿寿宴,同年便举家搬离这座自小生活的老厝。在他的记忆中,中埔寨最热闹的时候有三十一户林氏族人共同居住,人数达两百多人。上世纪90年后期,同一屋檐下的同宗族亲戚们陆续搬离庄寨,迁往新建的生活区居住,如今庄寨内仍有十几户族人继续留守老屋,而常居人口掐
期刊
“養在深闺”多年的庄寨一夕间成了永泰乡土间闪闪发光的明珠。人们在发现惊喜的同时,也难免遗憾满怀——大部分的庄寨族人搬离,寨子结构破败,甚至面临着坍塌的危险。如何守护住这个可以窥视永泰,乃至闽东乡土文化的窗口,人们在努力尝试着。一个个庄寨理事会成立了起来,凝聚家族力量进行庄寨修缮,甚至通过设立博物馆、民俗馆、爱国教育基地等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庄寨。现在,庄寨修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如何更好地保护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