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由诗及画,以及配乐配像朗读,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赏析古诗。网络资源的利用,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 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美的教育,陶冶他们情操的一份很宝贵的教材。然而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的无穷魅力大放异彩。
  
  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赏析学习古诗
  
  1.创设情境,从旨意中赏析。小学所选古诗,多为绝句,虽廖廖四句,但描绘了丰富的景象,抒写了多彩的心曲。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与思路、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从旨意上赏析,由感知诗意到进入诗境,从而真正把握诗的意蕴。
  在教学《登鹳鹊楼》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一轮红日依山将尽;下面,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近处,三层鹳鹊楼矗立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谈到诗人攀山登楼,就是为了饱览大好河山,美景吸引了诗人兴奋地上了一层又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其中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登黄鹤楼谈到自己一直登到顶楼,江城景色尽收眼底,“登高才能远望,高瞻才能远瞩”触动了诗人的心。
  2.由诗到画,从意境中赏析。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意境”,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俗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一位教师教学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时,制作了动画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景象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使“景语”再现,让学生在叙述中感悟隐含的“情语”。一位学生这样描绘:幽静的黑夜里,一只渔船停泊在水面上,渔灯似萤火般微弱。这时,微风拂过,船轻轻摇晃,泛起微波,水面像散落了满天星星。一会“一点萤”,一会“满天星”,多么清纯的自然之景。听了学生的描绘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被深深地吸引了。
  3.配乐配像,在朗诵中赏析。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严格追求格律,本来就有一种音乐美,其深层次美感集中表现在澎湃的激情,飞腾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如果借助音乐的烘托,加上形象的画面,则十分有助于朗诵者进入意境,表现出诗人那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真实的形象和真切的语言。一位教师教学《静夜思》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这样的画面:一轮圆月滑过窗棂,如水的月光泻在床前,诗人来到窗前,举头望了望明月,又低下了头。这时,一些故乡的景和事如电影般在明月中淡淡闪过,淡淡的画面和低沉、深情、舒缓的朗诵珠联壁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在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悟诗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习古诗
  
  1.网络环境下的新课堂。最近几年,许多教师利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的尝试。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教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课件是用网页的形式制作的,上面设置了“老师的话”、“课文欣赏”、“学习帮助”、“小辞典”、“作者点击”、“认识三峡”、“三峡景色”、“小电影”、“小练习”等几个栏目。课堂上学生都能自由地与计算机互动──在网上自己阅读、进行资料查阅、在平台上表述自己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个性化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古诗教学,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學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可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拓展中学习感悟。古诗在教学安排上,往往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有一定关联的几首古诗和信息,在比较中“鉴赏”,不贪多,不求全,不搞全方位的比较,挑出一首或若干首经典古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去读、去吟诵、去品味,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积月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后,有一个学生在网上搜到了“中国李白网”,阅读了论文“李白诗歌中的数字美”,并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中,体会李白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质朴的语言的艺术特色。在教学朱熹的《春日》后,学生将在网上查询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制作成一本《春天的诗》供大家阅读、欣赏。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
  3.建立古诗文学习专题网站。“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惟有“积”之深厚,才有“发”之喷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古诗,许多学校、教师制作、建立了古诗文网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现成的诵读诗文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又主动查询诗人生平、了解古诗背景、理解诗意。这样,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在无意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有的教师采用每周一诗的教学,每周学生通过上网学习,精读一首古诗,结合每天的古诗诵读时间,学生们进行交流、背诵,就这样,学生在快快乐乐、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资源将更丰富,更易于获取,使课标中倡导的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及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大力实施、全面开展。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意境高远、情感丰富的古诗一定会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转喻和隐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本文通过一系列例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在参照性和命题性等方面的区别,以期在英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对二者的使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区别 参照性 命题性    转喻(metonymy)和隐喻(metaphor)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英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日常的语义分析和选词造句时,却往
朋辈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
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日语的他动词句的意义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在日语中由他动词构成的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句子的动作主体,表示对宾语的有意识的动作,并引起宾语一定的变化结果。但实际当中有很多句子并不一定和这个他动词句的基本意义特征相一致。有些他动词句的主语并不是有意识地行使该动作,有些主语则根本不是该动作的真正主体。所以作者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日语他动词句
摘 要: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走入“唯本”、 “唯考”、 “唯法”的误区,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尤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独立品味鉴赏,自觉内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感 文体意识 语言意识 情感熏陶    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我
城镇街道观赏树木的修剪、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树形,绿化、美化、亮化生活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镇文化品味,为城镇居民创建和谐、文雅、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促进
本文作者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文本,创设人文情境,有意练习语感;2.多读多写,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形成语感;3.重视语文实
培养创新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教师应当肩负起这项重要使命.本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时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程度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钻研教材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活动。所以最近几年,活动课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错別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只凭每个单元的一节活动课,还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摘 要: 随着语文新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正逐渐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就必须开发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不断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无处不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策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