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由诗及画,以及配乐配像朗读,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赏析古诗。网络资源的利用,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 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美的教育,陶冶他们情操的一份很宝贵的教材。然而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的无穷魅力大放异彩。
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赏析学习古诗
1.创设情境,从旨意中赏析。小学所选古诗,多为绝句,虽廖廖四句,但描绘了丰富的景象,抒写了多彩的心曲。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与思路、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从旨意上赏析,由感知诗意到进入诗境,从而真正把握诗的意蕴。
在教学《登鹳鹊楼》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一轮红日依山将尽;下面,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近处,三层鹳鹊楼矗立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谈到诗人攀山登楼,就是为了饱览大好河山,美景吸引了诗人兴奋地上了一层又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其中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登黄鹤楼谈到自己一直登到顶楼,江城景色尽收眼底,“登高才能远望,高瞻才能远瞩”触动了诗人的心。
2.由诗到画,从意境中赏析。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意境”,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俗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一位教师教学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时,制作了动画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景象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使“景语”再现,让学生在叙述中感悟隐含的“情语”。一位学生这样描绘:幽静的黑夜里,一只渔船停泊在水面上,渔灯似萤火般微弱。这时,微风拂过,船轻轻摇晃,泛起微波,水面像散落了满天星星。一会“一点萤”,一会“满天星”,多么清纯的自然之景。听了学生的描绘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被深深地吸引了。
3.配乐配像,在朗诵中赏析。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严格追求格律,本来就有一种音乐美,其深层次美感集中表现在澎湃的激情,飞腾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如果借助音乐的烘托,加上形象的画面,则十分有助于朗诵者进入意境,表现出诗人那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真实的形象和真切的语言。一位教师教学《静夜思》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这样的画面:一轮圆月滑过窗棂,如水的月光泻在床前,诗人来到窗前,举头望了望明月,又低下了头。这时,一些故乡的景和事如电影般在明月中淡淡闪过,淡淡的画面和低沉、深情、舒缓的朗诵珠联壁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在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悟诗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习古诗
1.网络环境下的新课堂。最近几年,许多教师利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的尝试。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教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课件是用网页的形式制作的,上面设置了“老师的话”、“课文欣赏”、“学习帮助”、“小辞典”、“作者点击”、“认识三峡”、“三峡景色”、“小电影”、“小练习”等几个栏目。课堂上学生都能自由地与计算机互动──在网上自己阅读、进行资料查阅、在平台上表述自己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个性化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古诗教学,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學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可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拓展中学习感悟。古诗在教学安排上,往往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有一定关联的几首古诗和信息,在比较中“鉴赏”,不贪多,不求全,不搞全方位的比较,挑出一首或若干首经典古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去读、去吟诵、去品味,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积月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后,有一个学生在网上搜到了“中国李白网”,阅读了论文“李白诗歌中的数字美”,并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中,体会李白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质朴的语言的艺术特色。在教学朱熹的《春日》后,学生将在网上查询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制作成一本《春天的诗》供大家阅读、欣赏。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
3.建立古诗文学习专题网站。“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惟有“积”之深厚,才有“发”之喷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古诗,许多学校、教师制作、建立了古诗文网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现成的诵读诗文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又主动查询诗人生平、了解古诗背景、理解诗意。这样,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在无意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有的教师采用每周一诗的教学,每周学生通过上网学习,精读一首古诗,结合每天的古诗诵读时间,学生们进行交流、背诵,就这样,学生在快快乐乐、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资源将更丰富,更易于获取,使课标中倡导的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及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大力实施、全面开展。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意境高远、情感丰富的古诗一定会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 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美的教育,陶冶他们情操的一份很宝贵的教材。然而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的无穷魅力大放异彩。
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赏析学习古诗
1.创设情境,从旨意中赏析。小学所选古诗,多为绝句,虽廖廖四句,但描绘了丰富的景象,抒写了多彩的心曲。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与思路、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从旨意上赏析,由感知诗意到进入诗境,从而真正把握诗的意蕴。
在教学《登鹳鹊楼》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一轮红日依山将尽;下面,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近处,三层鹳鹊楼矗立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谈到诗人攀山登楼,就是为了饱览大好河山,美景吸引了诗人兴奋地上了一层又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其中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登黄鹤楼谈到自己一直登到顶楼,江城景色尽收眼底,“登高才能远望,高瞻才能远瞩”触动了诗人的心。
2.由诗到画,从意境中赏析。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意境”,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俗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一位教师教学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时,制作了动画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景象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使“景语”再现,让学生在叙述中感悟隐含的“情语”。一位学生这样描绘:幽静的黑夜里,一只渔船停泊在水面上,渔灯似萤火般微弱。这时,微风拂过,船轻轻摇晃,泛起微波,水面像散落了满天星星。一会“一点萤”,一会“满天星”,多么清纯的自然之景。听了学生的描绘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被深深地吸引了。
3.配乐配像,在朗诵中赏析。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严格追求格律,本来就有一种音乐美,其深层次美感集中表现在澎湃的激情,飞腾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如果借助音乐的烘托,加上形象的画面,则十分有助于朗诵者进入意境,表现出诗人那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真实的形象和真切的语言。一位教师教学《静夜思》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这样的画面:一轮圆月滑过窗棂,如水的月光泻在床前,诗人来到窗前,举头望了望明月,又低下了头。这时,一些故乡的景和事如电影般在明月中淡淡闪过,淡淡的画面和低沉、深情、舒缓的朗诵珠联壁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在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悟诗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习古诗
1.网络环境下的新课堂。最近几年,许多教师利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的尝试。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教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课件是用网页的形式制作的,上面设置了“老师的话”、“课文欣赏”、“学习帮助”、“小辞典”、“作者点击”、“认识三峡”、“三峡景色”、“小电影”、“小练习”等几个栏目。课堂上学生都能自由地与计算机互动──在网上自己阅读、进行资料查阅、在平台上表述自己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个性化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古诗教学,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學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可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拓展中学习感悟。古诗在教学安排上,往往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有一定关联的几首古诗和信息,在比较中“鉴赏”,不贪多,不求全,不搞全方位的比较,挑出一首或若干首经典古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去读、去吟诵、去品味,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积月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后,有一个学生在网上搜到了“中国李白网”,阅读了论文“李白诗歌中的数字美”,并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中,体会李白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质朴的语言的艺术特色。在教学朱熹的《春日》后,学生将在网上查询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制作成一本《春天的诗》供大家阅读、欣赏。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
3.建立古诗文学习专题网站。“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惟有“积”之深厚,才有“发”之喷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古诗,许多学校、教师制作、建立了古诗文网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现成的诵读诗文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又主动查询诗人生平、了解古诗背景、理解诗意。这样,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在无意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有的教师采用每周一诗的教学,每周学生通过上网学习,精读一首古诗,结合每天的古诗诵读时间,学生们进行交流、背诵,就这样,学生在快快乐乐、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资源将更丰富,更易于获取,使课标中倡导的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及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大力实施、全面开展。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意境高远、情感丰富的古诗一定会让学生更能进入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