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迷宫:真实的迷梦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笔之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心迷宫》。我不认得戏中的任何一位演员,塌鼻梁,四方脸,鸡心领毛衣,套着的做旧夹克,落满灰尘的面包车和刺痛耳膜的电摩托……他们日复一日穿梭于乡野的小路中,这是中国旧农村的真实写照,影片中无论人还是景,几乎毫无美感。然而,这一切正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是处于大都市中的我们拼命想别过头不去看亦不想承认的丑陋,它狠狠地把观众扔回了颇具现实临场感的故事现场。
  十二月中旬,距《心迷宫》的院线下映一月有余,这部小成本制作影片作为忻钰坤的厚积薄发之作,惊人的口碑已然让他在圈内炙手可热,更有影评人称在他身上找到了宁浩出道时的影子。见过很多年青导演一举成名后的姿态,很少有他这般如君子儒雅温和的性格,体会不到丝毫的傲慢轻狂,亦不见年轻人的浮躁痞气。那天下午的专访间,平添了很多温馨,他的故事也由此慢慢展开。
  忻钰坤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讲并不陌生,中学时期,一遏空闲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沉醉于不同类型的电影之中。“我想学电影,我要学电影”,这便是他一心所念的企盼。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能得到一种认同的声音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家人。“如果这是你想用 辈子去做的事情,那就放手去做吧!”彼时,世间万物的语言都抵不过母亲的一句支持。高二那年忻钰坤毅然辍学了,幸运于此,在之后的追梦路中母亲一直相伴。而后忻钰坤赶上西安电影培训学院招生,这个所谓的不知名的“专业院校”一直打着教学幌子进行纯粹的商业活动,尽管没学到任何实际的专业知识,但好在了解了电影中的一些视听语言,“总算是开窍了!”毕业之后他留在西安,偶尔去接拍一些短片和栏目剧,辗转磨练。可背景、人脉、资源、机会依旧遥遥无期,他始终站在圈外与梦想隔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忻钰坤回忆,当时在西安工作遭遇瓶颈,他有想到转型,可由于偏内向的性格,他还是觉得自己因地制宜继续从事摄影最为稳妥。对电影略懂皮毛的他,后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系统学习,更发觉摄影壁垒的高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临近三十的年纪,潜藏着对未来的各种担忧,忻钰坤说,他想过放弃,但不甘心。
  2010年,是幸运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忻钰坤遇到了《心迷宫》的制片人。两人在工作中偶然结识,起初是业务往来,对共同的电影梦并无大的方向规划。直到2011年,制片人的母亲讲述了一个很多年前发生在河南乡村的真实故事,“父亲为儿子藏尸,这个题材刚开始听起来真让人毛骨悚然,但当整个故事一层层展开的时候,你会觉得它真的是太牛了,之前直想像自己的第部长片电影就应如此,这或许是个机会。”忻钰坤和制片人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因当时的工作状态并非适合立即开展拍摄,梦想一再搁浅。
  《心迷宫》在创作前期,两人做了明确分工,制片人负责筹集资金,忻钰坤专心编剧。“为了写剧本,我停接了外面的一切工作邀约,将近有年的时间,除了写,还是写……”那段时'的压力接踵而来,除了电影本身,他的身上还背负着梦想,背负着背后默默支持的朋友及团队给予的厚望。我们很难想象这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在资金筹备时有多么难堪,靠着两人的信用口碑东拼西凑,资金困难仍然层出不穷,制作人甚至在后期倾尽所有,才得以顺利完成拍摄。从开机至杀青,《心迷宫》有效工作周期仅有24天。“我当时把这部电影当成最后一次创作,如果拍不好,很可能就告别电影生涯了”。
  电影拍完后,忻钰坤有大半年时间待在家里做后期剪辑。“后期制作资金捉襟见肘,我们为这部电影投入的心血太多,我一刻都不能等,哪怕自己只是剪辑出一个粗略的成片”,忻钰坤坦言,那段岁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低谷,后期剪辑、调色、混音,亲力亲为,能省则省。
  《数码影像时代》:《心迷宫》拍摄使用的摄影机是什么?
  忻钰坤:出于成本计算,最初考虑采用低级别多机拍摄。但身为电影人的职业情结,专业显得尤为重要,最终选用单机ARRI Alexa Plus和蔡司1.3大光圈镜头。
  《数码影像时代》:影片剧本原型和您之后的改编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忻钰坤:我在改编时只保留了“一个棺材换了三家人”这个核心概念,摒弃了原始故事中无趣冗长的部分情节,在案件发生的年代、所有剩下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背景上做了大量删改,并且加入了父子关系、婚姻关系、留守家庭以及家庭暴力的一些新元素,这可能是让观众更能产生共鸣、有认同感的地方。
  《数码影像时代》:这部电影大部分是由一些非专业演员参演,当时除了成本计算,是如何考虑的?
  忻钰坤:我们很明确自己的影片定位,成本原因除外,我和制片人在当时也没有任何专业的资源门路。《心迷宫》这部戏重在故事和结构,它对于人性的善恶,欺骗,情感都会作出赤裸裸的揭露,核心戏份的情绪把控是很难演绎的,我的初衷必须寻找职业演员参演。这些演员大都来自河南的话剧团、戏剧团或歌舞剧团,也找了一些当地有过电视剧表演经验的老师,他们可以没有大的舞台经验,但是一定要“长得像”。作为影迷在观看电影时我们更容易相信一张陌生的面孔就是这个角色本身,他们的镜头带入感很强。如果可以抛开杂念去认真的品一个演员、一部戏,不为任何表演之外的成分所干扰,这部戏就成功了。
  《数码影像时代》:在片场如何引导他们按照符合您心理预期的方向去演出?
  忻钰坤:电影是一个互相激发导演和演员、互相拼接交融的产业,以前拍摄栏目剧的素人演员我们都会亲自示范演出,但这次我更注重演员的主观创造力。在《心迷宫》拍摄时,有一些演员对自己的戏分塑造持有不同想法,我留给他们充足的表演空间,事实的确出乎意料,很多情感的激发变得更加真实纯粹。导演在执导过程中统筹管理的事情繁杂琐碎,而演员可以专一的思考自己的角色,我想应该善于倾听。
  《数码影像时代》:影片故事采用了特殊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手法是否有所借鉴?
  忻钰坤:我相信很多影迷都有同感,当阅片量上去之后你会发现:直到今天荧幕上仍然会有很多雷同的人物情感、人物关系涌现。我看过1996年诺兰拍摄的首部故事片《追随》,形式诡异的倒叙手法和碎片化结构给电影本身的故事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一直是我向往的发展方向,如何让影片的故事扣人心弦。后来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或许囊的可以在叙事结构上做出花样来。我曾悲观的想过,对于青年导演的机会不多,选择多线叙事模式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心迷宫》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它更多是群戏上的借鉴。我翻看了很多阿尔特曼导演的群戏片段,他十分擅长拍摄角色众多的群戏,以庞杂的剧本调度众多的人物,手法多样的叙事方式,不紧不惺地编排、理顺多线条时情节,条理清晰、错落有致。
  《数码影像时代》:《心迷宫》揭露了中国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切入点低却以小见大。这样的触动更会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共鸣。所以很多人会说这更像一部纪录片,在拍摄时运用了怎样的拍摄手法?如何思考这种纪实的镜头感?
  忻钰坤:首先,这是一部低成本影片。片中采用肩扛摄影以及快速的视角转换,不仅有效节省了现场的拍摄时间,观众更会把重心放在演员身上。如果采用脚架固定机位,对摄影组的配置、美术部门的要求都会增加难度,包括多机位拍摄,观众会分散精力去关注主体外前、中、后景别的镜头关系。
  第二,陌生演员。演员的本土化已形成一种新闻纪实的感觉,纪实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生活状态,我想给观众呈现出背后强烈的故事反差。视觉部门茌开机之前,参考了电影《一次别离》和《冬天的骨头》,视觉设计上绝不是花哨的镜头方式,而要追寻那种纯粹的纪实感。
  《数码影像时代》:本片屡获殊荣,有人说你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们是否能从这其中发现一种趋势,代表观众更加青睐这种反转剧情的叙事手法?
  忻钰坤:同质化的社会形态让观众的眼光愈发苛刻,他们会越来越关注故事的传达。成本和经验所致,《心迷宫》在很多方面是掉分的,只剩下故事在裸奔,但这样的一个故事被大家欣然接受了。中国电影会在某一个时期为满足大荧幕观影的需要做出外在的努力,一部高制作影片你会叫座好看,但不能走心。多线叙事或者复杂结构影片一直都在涌现,可真正值得反省的东西是人物关系和他们在时代背景下所做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就像每个创作都有自己的电影观。而我的电影观里,好电影分为三层,最表层是视觉奇观或者是一些优秀的表演、好玩的故事和结构;第二层是作者传递出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这层东西有深有浅;第三层是你能否通过视听语言的手法对于电影本体做出一些贡献。
  我是把观众放在一个上帝的视角,来看芸芸众生在命运选择上的交织。
  10月16号上映,一个月的排片,1065万的票房。这是这位1984年出生的导演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去年,《心迷宫》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长片两项大奖。从不知所措到逐渐被认可,从破釜沉舟到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忻钰坤说,”我依然会保留更多的个人情怀在戏中,我依然愿意从头慢慢细细的给人讲述故事,一点点抽丝剥茧。”
  他说,“我很知足”。
  目前,他的第二个长片已经在剧本创作阶段。电影《再见,再也不见》已作为金马国际影展开幕影片首映,这部三地导演联合打造,蒋雯丽、陈柏霖主演的年度情感影片,不知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触动?
  承载的梦太多,能看得“清”才不会对近前不安。他是忻钰坤,请记住这个怀揣着朴素且本真的姿态无所畏惧之人。
  “所以,你会一直把电影坚持下去吗”
  “我会,它是动用灵魂的事,它根本不是一件可以预定收工时间的事。我认定了这样的一生值得一拼”
其他文献
北国的冬日,总是伴着瑟瑟的寒风。但东北的雪景,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随处可见的皑皑积雪,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我们曾经很多次拍摄过雪境的影片,但仍可以激发出新的灵感,拍摄出不同的美妙画面。  与单反完美搭配  我们这次拍摄是一个爱情微电影,两人的故事依靠旁白娓娓道来。因为夫妻俩都是长春人,所以拍摄地点也基本定在了吉林境内。我们这次参加了《数码影像时代》的如影H种子计划,借用到了一台如影M。因为
期刊
午后的阳光从宽敞的窗户投射下来。  摇椅旁炉水微沸,壶中的茶叶随着水波上下翻腾。  老人的身子陷在摇椅里,眼睛微眯,口中轻哼着。  低矮的茶几上放着—本打开的书和一只茶色的老花镜。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剪辑师都会把期望发生的事情在脑内默默地预演一遍,精细到每个镜头或是每一帧,在见到傅老师之前我脑内的景象就是如此。但是当我随着摄影团队来到傅老师的家里时,眼前的景象却并非如此。  傅
期刊
截至目前,电影《唐人街探案》全国票房总额已经突破6亿,这部影片由画林映像担任后期DI画面影像制作。作为本片的调色师,这次我将与各位从影片风格、色彩搭配、特殊色彩的穿插和细节调整几方面,探讨与<唐人街探案》背后的调色故事。  如何制作风格化画面  我认为,在拿到一部影片,准备对其进行调色前,首先应该对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故事发展脉络进行清晰地梳理。在《唐人街探案》的调色阶段,我存观看了原始素材和无调
期刊
第六届“索尼杯”婚庆视频大赛已进入评奖阶段,九城之星的评选也已经结束。经过评委与本刊技术部人员的精心评选,丽江讯源文化传媒(作品《纳西婚礼》)获得昆明之星,simple cinema(作品《巴厘岛·宝格丽婚礼》)获得广州之星。通过评委评语与作品画面赏析,走进昆明、广州之星,在影像画面里留住那些瑰丽的回忆。  昆明之星 丽江讯源文化传媒《纳西婚礼》  评委介绍  RECPLUS艺术总监,作为一支从英
期刊
二零一五年,又是一个婚礼市场急速扩大的年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为许许多多新人记录下他们的婚礼;每一次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每一次为极具创意的婚礼布置感到惊喜,这就是婚礼视频工作的魅力。  翻开厚厚的排期表,五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拍摄了几百场婚礼。从最初的单反入行,到现在电影机的使用。器材的革新让我们的拍摄变得简单,也帮助视频行业不断到达新的高度。虽然有人说婚礼流程都是一样的,婚礼拍摄好像很简单;但
期刊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智利纪录片导演Patricio Guzman  眼界改变世界Open Eyes Open Minds  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  2016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Beijing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orum 2016,简称iDOCS 2016)将于2016年11月12-17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本届将展映20部
期刊
2015年12月9日,索尼中国正式发布推出了他们新一代个人用家庭高清数码摄像机HDR-PJ675,作为之前的热卖产品HDR-PJ670的升级版,新增了不少功能,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近期,本刊DVClub产品测评室拿到了这款摄像机的新品,并第一时间带来测评信息,与各位读者分享。  5轴防抖  HDR-PJ675是一款定位在家庭享用的手持全高清摄像机产品,你可以用来记录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家庭幸福生
期刊
在节目类型千变万化的今天,要求视频制作既要质量好也要速度快。质量好,总结起来可以体现在电影感这三个字上,大光圈的应用,细致的调色让视频的美感越来越接近电影风格。而速度快,才能适应直播快剪,新闻拍摄等方面的要求。随着技术和摄影人员使用观念的革新,新的设备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前提下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小巧便捷已经成为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之一。近期,佳能就推出了它们的×系列业务级专业数码摄像机新品——XA30
期刊
对于每一个电影人、每一部电影来说,库里肖夫效应给予他们的影响和意义都是很深远的。理解和熟练应用库里肖夫效应,可以让电影制作者们更明白在做电影的时候怎么玩“电影魔法”,以及更好地把想表达的意境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出来。  虽然库里肖夫效应在电影理论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被提出,更多是针对后期剪辑而言的,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一个环节。它是视觉叙事中的一块基石,通过运用库里肖夫效应理论里描述的现象,我
期刊
每当听到长城这个词的时候,笔者就会抑制不住满腔的激动,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仿佛是笔者与生俱来的长城情结。在看到《长城:中国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看到长城的历史故事如画卷版展开时,内心的激动更是满溢。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笔者与魏少波导演相对而坐,品一杯香茗,静静的聆听他心中的长城故事。  中国人的故事  早在六年前,北京科教片制片厂和凤凰出版集团就开始联合筹备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的拍摄。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