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实施肯定性评价的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本性中,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教师真诚赞赏的话语,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能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师爱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赏识的雨露中,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师生的共同合作,最终必将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希望达到的教育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一、课堂表扬,触动心灵反应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高昂积极的情绪,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认真自主的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这就有赖于教师艺术地鼓励和表扬,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空洞和宽泛。我们在听课时会发现每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总是单调地说:好,坐下。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而非真心表扬和肯定,久而久之,这样的表扬一点都起不到鼓励的作用,一个个激励的机会就这样在教师不经意间流失了。因此,提倡用真心的、具体的、正面的和实在的话语激荡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就感。
   例如:一个同学经过几次努力终于回答出一个问题,老师可抓住机会说:你的努力为你带来了成功,好样的!当学生的口头表达很流利、声音清楚响亮时,老师应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并告诉他们:听你回答问题是一种享受,谢谢你。当一个同学思维活跃,答案跳出了人云亦云的圈子,老师及时表扬:你善于动脑筋,很有创意。凡此种种,教师的有针对性的肯定评价让学生一次次收获扬长避短的机会,能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作业评价,享受成功喜悦
  
   作业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直接反馈。教师除了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还应把握对作业的评价。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只给学生评上简单的优、良、中或者好、较好等,以此来区分作业的不同层次。然而这种简单的评价是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正面积极的刺激的,教师也在日复一日的批改中失去对学生的教育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心去观察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批改中给予学生一个肯定性的评价是逐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途径。寥寥数语,但发自内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赏,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在日常教学中,即便是抄写等简单的作业,老师们都应对字迹工整、书写有进步的同学的作业写上赞扬的评语。老师如果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们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就会领会老师的一片心意,进而喜欢学习语文,学习上就会越来越进步。学生的进步同样会给教师本人带来成功的喜悦,批改作业也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师生的愉悦会更进一步促进教与学。
   记得在一次仿句造句的练习中,我发现有两个同学句子造得非常漂亮,不仅句子结构与例句相似,而且富有思想性、哲理性,文采出众,我就让这两位同学当堂朗读他们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记录下来。这是对他们作业的充分肯定,在得到表扬后,他们的每一次作业完成得更好了。作文,让不少同学感到畏惧,我在每次训练之后,都进行精心的评讲,挑选出好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张贴在教室里甚至印发给大家,被选中的同学十分高兴,写作的劲头儿也更足了。
  
  三、抓住特点,巧启学生心门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作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用独特的、积极的评语,甚至可以做些夸张的正面评价,即所谓“放大优点(或特长),忽视不足(或缺点)”,紧紧抓住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不吝啬我们的好话。这一点是我们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班里有一名同学,进入中学以后很不适应,再加上比较贪玩,成绩下滑很厉害,导致了他的厌学情绪。正当我为他的学习焦虑时,偶然获悉这位同学在小学里因为字写得好而曾获奖,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大力鼓励他,他很高兴,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变得很认真,语文考试成绩进入优秀行列,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要使自己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在评价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期待。
  
  杨立新,女,中学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其他文献
姚鄂梅,女,生于1968年12月。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发表小说多篇,作品入选多家选刊及年选。中篇小说《穿铠甲的人》、短篇小说《黑眼睛》分别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度、2006年度排行榜,著有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白话雾落》。    那天早晨,蛮子懵里懵懂从床上爬起来,发现厕所正被妹妹英子占着,便转身来到场院外那棵柚子树下。  拉到一半,蛮子似乎闻到了尿里的啤酒气味。昨天晚上,蛮
编者按:每年的九月,都是大学新生人生最欢喜的月份。踏入象牙塔,崭新的生活,是一幅全新的图纸。这一期,我们特地请作为过来人的师兄师姐,分享他们的体验,一起共同成长。  第一份兼职是饭店服务员。每天起早,打扫卫生,熟悉菜单,还要了解每道菜的制作流程以便食客在发难时有话题可谈。通常从客人一进门便要报以灿烂的微笑,拿着菜单迎上去,向他们介绍本店的招牌菜和适合时令的菜。拿笔一一记下他们所点的菜和酒水,然后在
高三高考备考已进入知识的夯实阶段。科学复习两个字切不可忽视:    一、准    这个“准”字,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高考大方向把握准;二是高考具体重点难点瞄得准;三是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摸得准;四是学生的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抓得准;五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防得准。  要达到准确无误,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各科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的湖北试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所述新理念,新理念如何演绎新课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要使语文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提供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大纲的具体范例,对教学活动起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教和学都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不能离开它。而教材的功用也必须靠教和学去实现,三者相互依存。作为教师,要搞好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解学生外,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教法。笔者认为,尤其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编写体例,认识其体例特点,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凭这
布达拉宫迎来一个徽州诗人  殿堂之上剩下另外一个诗人的泪花  转世的灵童裸露在茫茫的雪野  酥油灯照不亮爱情  酥油茶留不住今生的情人  积阴德  修来世  大慈大悲地活着  活着  却还是挡不住权杖和虎皮  权杖和虎皮  带走了宽容和慈悲  退避在青海湖  我也只能是默默地看着你  天边留下无尽的 悲情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高山峡谷一路格桑亂石丛生  呼啸的风声  在颂经祈祷  我近距离欣赏南
泉坞山抓紧时间穿上暮霭的衣衫  山体上绿的和黄的,渐渐被光斑吃透。  山上的天空,漫出一波又一波的水  一粒一粒水晶,显得好奇又吃惊。  此时,丘陵上若孤立一只写诗的乌鸦  我断定,它会生出衔走水晶的欲望  若没有,我可以接下这单妄想。  一辆三轮车,从大路急速拐向小路  远看,天下大势尾随在它的身后。  就像冲浪者扯一片辽阔的海,朝岸上盖。  枝桠  春夏的茂盛绿叶藏住一些鸟事,但在秋冬  鳥窝
在风中变幻  极尽各种姿态  一种飘,脱离了母体  之后,下落  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一种质量,方向是追求的意義  轻若浮云,装点在谁的身上  除了鸟,很充满想象  或者到红尘中,一地鸡毛  或者蘸满风雨,零落成泥  或者让每一枚羽签,定格成书的段落  上帝会听到诗的声音  不废的归途  譬如,一朵云  一片雪,一个我
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把文化文学经典内容明确列入考试范围。这是福建语文高考自主命题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文学素养的新要求,是对语文教育现状的忧虑、反思与探索的结果。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有效促使中学语文教学回到语文本位上。事实上,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大纲》都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文学名著,只因没有列入《考试大纲》而没有引起重视。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语文教学的本位
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培养未来的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语文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具备阅读古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要自觉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