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微课技术下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之一,其实,在低年级也应该有铺垫性的训练,高年级更要不断地加强与巩固。例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学完以后,可以再回顾到第1自然段,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一段话。(点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了,谁再来说说?(从这两个词中可知,他们察访药材之艰辛!)
  师:课文哪些内容是与这两个词语相对应的?(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
  师:像这样的段落,是先总的说一说他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所受之苦,再以一天的事例来展现具体的情景,给读者完整而具体的感知,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为民造福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 从段落的背后线索上,进行段的训练
  每篇课文,尤其是叙事性的课文,总有严密的线索体系,而线索正是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中“傍晚寻宿”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仅仅抓明线“一心赶路”,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一心察访药材”这一条“暗线”。
  师:正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历经千辛万苦。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夜宿于古寺中。怎么会住在古寺里?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生默读画线)谁先说说怎么会住在古寺里?抓住“一心”,什么意思?专心,心里只想着一件事。他只想到——,没想到——(体会“一心”)。
  师:是呀,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并没有减缓师徒俩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夕阳西下,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放眼望去,这地方——,是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这就是下文夜宿古寺的原因。
  一明一暗,在体会语言背后含义的同时,也进行了段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抓背后的线索,体会段与段的联系。
  作为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中年级的教学更应该侧重段的训练,侧重在段的训练中,渗透语文多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受到时空限制的这一缺点,将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客观和真实,通过播放微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乐用微课,激发兴趣
  微课的到来,让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识字是让学生从口头语言的运用,过渡到书面语言运用的一座桥梁。但是,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可是,学生对于图像、色彩、声音的记忆是比较深刻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识字时,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境中,图文并茂地讲解,生动展示汉字的起源以及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微课的教学,解决了识字的疑难,并且方便了学生对汉字笔顺进行记忆。同样,了解了字的本意,对于如何准确使用汉字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象形字归类识字》《会意字归类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同音字归类识字》,给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识字教学的氛围,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二、 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一些比较难懂的古诗词,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在短时间内通过精彩的语言、生动的动画,演绎教学中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上文已经言明,用语行事活动就是言语实践活动。本文刻意换成“言语实践”的说法,意在用更加直白的方式揭示言语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笔者所理解的言语实践活动,其本质内涵是:作为主体的人以语言为必要工具或载体,有目的地用言语的方式能动地探索、影响和改造他人他物以及自身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生存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是,当下,在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言语实践”被泛化和伪化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导致“言语实践”
期刊
2.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  紧盯 或者 注视  决心 终于 灵活  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3. 请大家看看第一行中的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生:有一对近义词。)(1) “紧盯”“注视”两个词都表示“看”,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生:观察、欣赏等。)“紧”字是前鼻音,“盯”字是后鼻音,要读准。(2) 指导写生字“紧”,注意新偏旁——系字底。  4. 教学“灵活”。课文中,
期刊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猜两个谜语。第一个,“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知道是什么吗?(生:雪花。)  师:第二个,“手拿钢针,悬岩扎根,四季常绿,君子之风。”(生:松树。)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就找到了谜语的答案。谜语的答案就叫谜底,人们平常还用谜底来比作事情的真相。自然界一些不知道真相的奇特现象,我们就称为自然之谜。你们都听说过哪些自然之谜?  
期刊
一、 语文教学中默读指导的问题  尽管默读的价值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默读指导是边缘化甚至是缺位的,很少有课堂教学对此进行探究,很少有实验课题对此进行研讨。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默读的“教”与“学”认识不全面。《课标》在每个学段都有关于默读的不同要求,如第一学段是“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则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到了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相应提高
期刊
一、 还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所以,现在的课堂,我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而已。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根据课文的重点设计了两张“学程单”,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学程单一】  1. 轻声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是两棵( )的樟树。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2. 你从哪里感受到
期刊
来吧!睁开眼睛,你想与大家分享什么声音故事呢?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习作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声音很多,每一组声音背后都藏着一个独特的故事,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钥匙,打开生活之门,引导他们品味声音、感悟生活。学生循着声音走进生活中去后,再引导他们讲述故事,从而实现了生活与习作的巧妙链接。  四、 个性表达,体验成功乐趣  1. 下面我们就把它们写
期刊
小鼹鼠的梦  小鼹鼠有一个梦/它想钻一个/很深很深的洞/一直将地球打通/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一只小鼹鼠/也做着同样的梦/啊/但愿他们能在地道中相逢/用不同的语言问候/用同样的惊喜相拥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梦想。倘若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你问一个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他(她)一定会列出科学家、歌唱家、航天员等“高大上”的职业来。可是今天,你再问孩子同样的问题,他们也许会说,我想周游世界、我想变成超人、我
期刊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朗读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
期刊
王老师继续追问:“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卧佛的?读一读,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在追问中又发现了“特写”彩塑的方法,即明白了此处“一”形式上的模仿学习点——详细介绍卧佛的长度、姿态和神态是特写镜头。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不断发现自己认识的偏差,并不断修正,渐渐接近准确的认识,明确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构安排、这样的表达方式,明确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使用这样的标点符号。最终通过“彩塑”一段,明白了“总写—
期刊
【编者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诗。古诗类的课文怎么教?大家都在研讨。近期,由浙江省浙派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刘友开语文名师工作室暨苏派小语刘友开工作室淮安工作站,在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举行的“江浙‘两省三地’( 徳清、镇江、淮安)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届‘互学共研’活动”,对此作了深入地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新成果。本期特选其二年级语文《敇勒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予以刊登,希望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