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玉时阶、胡牧君等先生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于2009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研究视角新颖,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瑶学研究领域的新力作。
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居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备受学界的关注。瑶族教育是瑶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不断有学者开展对瑶族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仅上世纪20年代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70篇有关瑶族研究的文章中,就有11篇是涉及瑶族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迄至进入新世纪以来,关注、研究瑶族教育者不断增多。
瑶族教育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基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民族同样如此。我国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教育更显重要和迫切。应当指出的是,与一般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不同,人们研究瑶族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其对瑶族之“民族性格”形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或者说文化意义。另一个是基于瑶族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瑶族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迁徙频繁。然而,不管居住何地,迁徙多远,属什么支系,但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却出奇地一致,都始终自认为是瑶族。此种现象的产生和形成,与瑶族社会内部的教育密切相关。
纵观以往的瑶族教育研究成果,多为就某个地方、某种类型或某项内容的瑶族教育进行研究,产生的影响有限。而玉、胡诸君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集九位专家之学力与智慧,从瑶族教育的生态环境,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传统教育、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双语教育、女童教育等不同的视角切入,运用民族学、教育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材料结合翔实的典型个案,全方位地阐述、揭示、分析了瑶族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其对当前瑶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瑶族教育的研究专著。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的个案材料对不同类型的瑶族教育进行剖析、论证,是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全书或论或叙,图文、表格、数据并茂,共39万余字,其间运用或涉及了民族学、教育学、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特殊的叙述和论证效果,反映出其研究集体在学科结构选择上的匠心独运。而用不同的个案材料分别对“瑶族基础教育”“瑶族成人教育”“瑶族双语教育”“瑶族女童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进行剖析和诠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示出该书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平添了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此外,该书还有两大“亮点”:其一是将瑶族教育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教育……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环境。瑶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且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就其原因,这和瑶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的观点,这是瑶族教育研究中的新见解,反映出作者对瑶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关系的独到领悟。其二是将瑶族教育提升至关系到瑶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来认识和论证,认为瑶族教育应该多元化,既要重视高度规范的国民体制教育(即学校教育),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瑶族社会内部的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瑶族教育“传授知识”与“传承文化”的双重功能,进而在瑶族地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此种观点,对于扭转近年来瑶族地区由于受“读书难”“就业难”“读书无用论”等外部因素影响而显露出来的教育“疲软”现象,重新唤起民众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和重视,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读罢《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有一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可以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而且对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对瑶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作为国内首开先河的瑶族教育研究专著,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不易,应归功于著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另一方面则应归功于著名瑶学专家、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玉时阶先生的精心组织与策划。玉先生虽身为壮族,但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瑶族研究,调查、走访了国内外许多瑶族地区,收集、整理了大量瑶族研究资料,先后出版了多部瑶族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瑶族研究论文,学术成果斐然,由他负责本书的撰写和统纂,可谓驾轻就熟。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对瑶族传统教育与瑶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论述上篇幅稍显薄弱了一些,深度也有待提高。但瑕不掩瑜,就整体而言,该书无疑是一部瑶学研究的上乘之作。(作者俸代瑜,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覃彩銮〕
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居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备受学界的关注。瑶族教育是瑶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不断有学者开展对瑶族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仅上世纪20年代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70篇有关瑶族研究的文章中,就有11篇是涉及瑶族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迄至进入新世纪以来,关注、研究瑶族教育者不断增多。
瑶族教育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基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民族同样如此。我国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教育更显重要和迫切。应当指出的是,与一般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不同,人们研究瑶族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其对瑶族之“民族性格”形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或者说文化意义。另一个是基于瑶族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瑶族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迁徙频繁。然而,不管居住何地,迁徙多远,属什么支系,但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却出奇地一致,都始终自认为是瑶族。此种现象的产生和形成,与瑶族社会内部的教育密切相关。
纵观以往的瑶族教育研究成果,多为就某个地方、某种类型或某项内容的瑶族教育进行研究,产生的影响有限。而玉、胡诸君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集九位专家之学力与智慧,从瑶族教育的生态环境,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传统教育、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双语教育、女童教育等不同的视角切入,运用民族学、教育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材料结合翔实的典型个案,全方位地阐述、揭示、分析了瑶族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其对当前瑶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瑶族教育的研究专著。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的个案材料对不同类型的瑶族教育进行剖析、论证,是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全书或论或叙,图文、表格、数据并茂,共39万余字,其间运用或涉及了民族学、教育学、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特殊的叙述和论证效果,反映出其研究集体在学科结构选择上的匠心独运。而用不同的个案材料分别对“瑶族基础教育”“瑶族成人教育”“瑶族双语教育”“瑶族女童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进行剖析和诠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示出该书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平添了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此外,该书还有两大“亮点”:其一是将瑶族教育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教育……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环境。瑶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且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就其原因,这和瑶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的观点,这是瑶族教育研究中的新见解,反映出作者对瑶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关系的独到领悟。其二是将瑶族教育提升至关系到瑶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来认识和论证,认为瑶族教育应该多元化,既要重视高度规范的国民体制教育(即学校教育),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瑶族社会内部的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瑶族教育“传授知识”与“传承文化”的双重功能,进而在瑶族地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此种观点,对于扭转近年来瑶族地区由于受“读书难”“就业难”“读书无用论”等外部因素影响而显露出来的教育“疲软”现象,重新唤起民众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和重视,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读罢《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有一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可以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而且对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对瑶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作为国内首开先河的瑶族教育研究专著,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不易,应归功于著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另一方面则应归功于著名瑶学专家、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玉时阶先生的精心组织与策划。玉先生虽身为壮族,但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瑶族研究,调查、走访了国内外许多瑶族地区,收集、整理了大量瑶族研究资料,先后出版了多部瑶族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瑶族研究论文,学术成果斐然,由他负责本书的撰写和统纂,可谓驾轻就熟。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对瑶族传统教育与瑶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论述上篇幅稍显薄弱了一些,深度也有待提高。但瑕不掩瑜,就整体而言,该书无疑是一部瑶学研究的上乘之作。(作者俸代瑜,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覃彩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