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环境污染和环境信息披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重视。该文以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总数逐年增长,重污染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和数量逐年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好,越倾向披露环境信息;大公司更有动力披露环境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公司发展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负相关,上市公司的负债程度与环境信息披露负相关,但不显著。该文对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相 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务状况;环境保护;环境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112-06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致力于环保问题,一系列的环境法规以及信息披露要求都相继出台。同时,随着社会民主化与生态文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的新趋势。而2006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增加三成,中央领导对环境问题的批示比2005年增加了52%。为此,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求我国每年节能4%,减排2%,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履行社会责任[1]。深圳证券交易所2006年9月25日颁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首次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公司自愿披露环境污染信息。目前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社会和环境信息披露是自愿的。
  本文以化工行业2004-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1 文献回顾
  
  1.1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企业重视(Clarkson[2],2004; Blacconiere[3],199 7)。美国环境信息披露属于法定披露项目,主要采取定量形式披露,定性描述为辅。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报告考虑环境问题导致成本增加对公司财务产生的影响,对企业环境成本和负债的计量有清晰规范的指导。
  日本政府对于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制定了许多规范,包括1999年3月颁发的《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其公布指南(中间报告)》、2000年5月发表的《建立环境会计系统(2000年报告)》、2001年2月发布的《经营者的环境责任指标(2000年度版)》和《环境指导纲要(2000年度版)》。尽管日本企业采取自愿性披露环境信息,但企业非常愿意向投资者公开自己的环境对策信息[4]。
  加拿大是较早研究和实施环境会计的国家,其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还通过出版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及时公布环境会计和审计的研究成果,其1994年发布的“环境绩效报告”还提出了披露环境绩效的建议。
  荷兰环境部一直主张建立强制性环境报告制度,强制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1999年,荷兰环境部发布了适用于政府部门的“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及计量方法”报告书,对宏观范围的环境成本和计量进行了规范。同年,还发布了“环境指南99”研究报告,规定大型企业有编制环境报告的义务[5]。
  法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资料,规定所有员工在300人以上的企业都要提供包括环境信息在内的社会资产负债表,这些披露远远超过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要求的FSB NO.5相关负债披露要求(Darrell,2005)[6]。
  欧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历史悠久,近几年来,英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欧盟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法律是1990年6月通过的《有关环境信息公开自由指令》,由所有成员国在1992年12月31日前在自己国内实施。1993年欧盟颁布并实施“环境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鼓励企业评估、报告和改进它们的环境业绩。
  1.2 国内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唐久芳等: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化工行业的经验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5期耿建新(2001)以沪市冶金、化工、煤炭、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和纺织等强 污染行业的30个公司为研究对象,查阅1992-1999年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发现上市公司环境信 息的披露程度与当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基本吻合[7]。
  王立彦(2004)采用回报模型研究上市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股票超额回报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认证公告日,股票市场会产生正的超额回报,其余时间回报不明显。最终结论为,ISO认证能够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但影响范围和作用力度有限[8]。
  肖淑芳(2005)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调查没有发现2002年、2003年有公司编制独立 的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信息[9]。而周一虹(2006)研究2004年年报发现,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编制了独立的环境报告披露,仅从重污染行业来看沪市A股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披露比例为60%,披露比例明显偏低[10]。
  魏素艳等(2006)就重污染行业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特大型和大型企业环保意识强,中型企业次之。从企业性质来看,通过ISO14001认证体系的企业中,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比其他性质的企业环保意识强;外商独资企业对我国环境问题关注程度低[11]。
  
  2 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
  
  2.1 相关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披露環境信息。
  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向市场传达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信号,表明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风险小。上市公司的每股营业利润越大,越有动力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决策,减少污染排放,变废为宝,对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污成本。
  假设2:上市公司发展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
  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需要持续的投资和稳定的供应商。发展能力强的公司更愿意披露环境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减少融资成本。
  假设3:上市公司规模越大,更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
  规模较大的公司易受到公众和管制的关注。为吸引投资者,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表明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公司更愿意披露环境信息(Chow和WongBoren, 1987)[1 2]。
  假设4: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更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使用者,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倾向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满足债权人要求,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披露环境信息。
  假设5: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
  通常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公司环境污染问题的要求更严格。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公众对环境的关注程度高,地方政府制定了较严厉的环保政策。在经济发达地方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
  2.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则赋值1,否则取0。凡企业披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则认为该企业披露了环境信息,如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是否存在环保费用、环保罚款、环保产品,或者相关金额等。
  (2)解释变量。借鉴国内外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发展能力、资产负债率(L.L.Eng and Mak,2003)[13]作为解释变量。
  公司盈利能力。本文选择营业利润除以总股本,作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衡量变量,研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公司发展能力。市净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本文选择 市净率作为上市公司发展能力衡量指标,研究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公司负债程度。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指标来衡量公司的负债程度。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司负债率的指标,研究公司负债程度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公司规模、上市公司注册地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它们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规模。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通常都使用上市公司期末总资产金额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的对数衡量公司规模。
  上市公司注册地。上市公司注册地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在经济发达地区,取值为1,反之则取0。本文规定:西部地区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本文上市公司注册地作为用上市公司所处地点的替代变量,研究上市公司所在地对环境披露的影响。
  
  3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3.1 样本选择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对污染行业的暂定范围,环境污染突出行业主要有石油、电力、生物制药、水泥、钢铁、化工6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对环境污染也有一定影响。化工行业拥有企业数最多,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也最多,符合大样本要求。故本文选择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年限为2004-2006年。剔除了停牌、重组、缺失数据和异常值的公司,如*ST宝硕、S*ST鑫安、*ST丹化、*ST得亨、*ST万杰、ST科苑、*ST北京化二等,三年共取得样本316个。根据本文所作环境信息披露实证显示,环境信息披露比率逐年提高,重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比率高于非重污染企业。
  3.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方法
  上市公司环境披露没有现成的数据或信息,笔者只能从118家公司连续三年的年报中 手工搜寻相关信息,按披露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关统计。本文数据来源于深市和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通过新浪财经网和中国证监会网站手工获得。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取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专业股票实时交易系统。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包括Manitable15、Excel等,其中基本数据的处理使用了Excel、Word等软件。本文使用混合横截面数据,把不同年份的横截面数据混合起来,用以扩大样本,增加估计的精度,借以消除残差项与解释变量相关的估计量有偏的问题。
  3.3 模型构建
  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取值1或0;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是非线性关系,一般的多元回归方程难以达到本文的目的。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的模型为:
  LnP(Y-1)1-P(Y-1)=β0+β1EPSi+β2GROWTHi+β3SIZEi+β4LEVi+β5PLACE(1)
  其中,P为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i代表2004年、2005年、2006年的上市公司。表1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作了定义和表述。
  4 实证结
  果分析
  
  4.1 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
  (1)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及披露内容。表2列示了样本企业披露的情况,披露信息包括一切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信息。剔除无年报和没有任何披露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三年分别为63家、78家、102家。
  
  从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来看,披露环境信息不规范,107家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没有两家是完全一致的,同一企业前后的披露方式也不一致。有的企业在董事会报告、相关利益者、未来展望、在建工程中披露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有环保政策、环保方针、环保建设;排污费包含在管理费用中,预提费中计提排污费,将环保治理专项拨款转入资本公积。仅有部分企业专门列出排污费、绿化费等项目。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不方便环境信息使用者使用。
  4.2 描述性统计
  表4是对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被解释变量的均值为76.27%,说明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样本披露了相关信息,披露比例较高。
  4.3 多变量回归分析
  解释变量的筛选策略为强制进入策略,即所有解释变量强行进入回归方程。表5列示了强制回归模型中各个回归系数的指标。从表5中可以看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对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和假设3通过了显著性验证,表明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信息具有显著影响。市净率、资产负债率和上市公司注册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假设4和假设5未得到验证。但整个方程的P值为0.006,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预测模型为:
  (1)盈利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回归模式表明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P=0.024<0.0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EPS每增加一个单位,公司信息披露概率提高1.2187%,与预期假设相符,公司盈利能力越好,公司越倾向披露环境信息。
  (2)公司规模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回归模式表明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P=0.039<0.0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明企业规模提高一个百分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概率提高0.3452%,与预期假设相符,即规模越大的公司更有动力披露环境信息。
  (3)公司发展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公司发展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负相关,与原假设不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公司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不愿意披露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以回避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4)资产负债率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负债程度与环境信息披露负相关,与原假设不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与股东对其利益的保护意识不强,现实中确实存在债权人对环境会计信息毫不关心的情况,而投资者则更看重公司的投机价值,不重视投资价值。
   (5)上市公司注册地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市公司注册地与环境信息披露负相关,与原假设不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我国高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上市是政府控制,缺乏竞争机制,所处地区的保护意识不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别不大,投资者对环境信息关注不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环境信息披露逐渐引起重视。2004-2006年三年间,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总数逐年增长。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的内容逐渐丰富,数量逐年上升,尤其2006年自愿披露環境信息化工行业的公司数占总数比达到95.33%,表明环境信息披露逐渐引起重视。
   (2)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公司盈利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最大,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自愿性随其规模的增大而同步增强,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传递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同时,公司注重环保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业绩。上市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的披露显著正相关,规模越大的公司更有动力披露环境信息。由此,披露环境信息能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减少政治成本。公司的发展能力、资产负债率和上市公司注册地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
   (3)环境信息披露的不足。总的来说,化工类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较好,但披露内容、形式不容乐观。
  披露内容定性多,定量少。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多以文字叙述,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没有单独列支环保投资,也没有单独列支环保收入、支出,更没有列出环保收益。
  披露形式不统一。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基本上是公司自愿披露,未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格式,更没有单独的环境信息报告表。环保费用五花八门,名称有排污费、绿化费、污水处理费等多种,有的在在建工程中列支,有的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因此,披露的内容和格式缺乏规范,不利于投资者利用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决策。
  5.2 政策性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好和大型公司受环境信息披露压力大,增加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但披露内容并不理想。由于我国外部投资者对环境信息的要求不高,导致部分公司有机会回避对公司不利的环境信息,仅披露利好信息。同时,缺乏具体的强制性披露规范,环境信息主要是非财务方面的。因此,为了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定针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准则势在必行。具体建议如下:
  (1)尽快推出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尽快推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引》,可以对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有效评价,强化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2)加强政府环保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环保机构应明确规定企业的环境管理责任,敦促企业进行高效的与绩效挂钩的环境管理。政府环保机构与证监会联合执法,在界定企业污染程度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明确要求。
  (3)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格式。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是自愿性披露,披露形式不规范,不利于连续反映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更不利于投资者查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中国证券会应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如明确在财务报表披露哪些内容,在报表附注披露哪些内容,在损益表中如何列支环境投资的收益、支出,以便于核实环境投资成本、收益。
  (4)提高投资者环境意识。投资者对公司环境信息的关注和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是息息相关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体系已日趋完善,但中国证监会未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公司的环境业绩等相关信息。因此,有必要培育投资者的环境意识,将环境因素作为投资评判的重要标准,推动环境信息的积极披露。
  5.3 研究局限性
  本文仅对化工行业(包括基础化工、化肥与农用化工、化纤、特种化工、轮胎与橡胶)提取样本,三年(2004-2006年)内共取得样本316个,样本数量有限。本文研究意图在于验证公司的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由于国家对化工行业环保门槛要求高,该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应高于其他行业。本文未对其他重污染行业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其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这将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本文未研究获得三证认证的公司,这些公司更有动力自愿披露环境信息,这部分样本能提供三证认证的激励程度的经验证据,纳入样本范围后将能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义伟,潘岳.环保总局不是孤军奋战——称环境信息披露将有法可依[N].中华工商时报,2007-02-06. [Wang Yiwei. Pan Yu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 on of China is not Alone:The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will Abide[N].Chinese Business Times, 2007-02-06.]
  [2]Clarkson P M, Y Li,G D Richardson. The Mark Valuation Capital Expenditures by Pulp and Paper Compan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2):149~178.
  [3]Blacconiere, W G, and W D Northcut.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marketreactions to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 d Finance, 1997,18:357~377.
  [4]焦若静.美国、日本两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J].世界环境,2001,(3):42~44. [Jiao Ruojing. Announcement of Company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America and Japan[J].World Environment, 2001,(3):42~44.]
  [5]魏素艳.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特点与启示[J].财务通讯,2005,(7).[Wei Suya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 of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Practice, Characteristic and Enlightenment[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5,(7):40~43.]
  [6]Darrell L Brown, Jesse F Dillard and R Scott Marshall. Strategically Informed,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Fall):79~103.
  [7]耿建新,焦若靜.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世界环境,2001,(4):37~38.[Gen Jianxin,Jiao Ruojing.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Listed Companies[J].World Environment, 2001,(4):37~38.]
  [8]王立彦,李伟.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成本效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 8):1~6.[Wang Liyan, Li Wei.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ISO14000s Certification[J].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2004,(8):1~6.]
  [9]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2005,(3):47~94.[Xiao Shufang, Hu Wei.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of Chinese Enterprises[J].Accounting Research, 2005,(3) :47~94.]
  [10]周一虹,孙小雁.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 报,2006,(11):22~25.[Zhou Yihong,Sun Xiaoya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of China Listed Companies[J].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Journal, 2006,( 11):22~25.]
  [11]魏素艳,肖淑芳.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Wei Suyan, Xiao Shufang. Environment Accounting: Corre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2006.]
  [12]Chow C and WongBoren A. Vo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Mexican Corpor ation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62(3): 553~541.
  [13]Eng L L,Y T Ma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licy,2003,22:325~345.
其他文献
摘要 回顾了我国农村基本制度的变革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 控的历史,认为从农地制度变迁开始,最终建立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奠定了农业持续30年 的发展基础。21世纪以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惠农政策进一步突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 主旨,从农村财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变革成果带 来的政策效应逐渐深化,产生了农产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改善,农民负担
期刊
摘要 提出“绿色人口红利”概念的目的在于分析“人口红利”是否带来环境问题,从而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成本纳入到人口红利中,以消除“人口红利”中的环境代价。通过人口红利兑现过程的定性分析,确定了人口红利包含着“环境代价”,即兑现人口红利引起了资源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经济损失;利用Hartwick Solow模型框架和新古典优化增长模型生产函数,设计了能够将“人口红利”调整为“绿色人口红利”的
期刊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0.727 hm2增加至2006年的1.20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7
期刊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赛尼在长期非自愿性移民安置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风险和重建模型(简称IRR模型),IRR模型虽然在解决非自愿性移民安置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如何安置非自愿性移民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但是本文认为,IRR模型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正因为如此,本文从非自愿性移民安置控制权的分配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移民安置控制权分配的规范分析框架,该框架揭示出影响非自愿性移民可持续安置和发展的因
期刊
摘要 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选战略,但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却令人担忧。在提出一种不同于PSR、DSR、DPSIR因果链模型的环境评价模型——因果网络DPSRC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大连城市环境的空间格局。充分分析大连环境系统健康状态,并基于DPSRC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差异提出评价方法。DPSR(模型较好的解决多重 环境指标间的相
期刊
摘要 川西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许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川西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两难境地,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很有必要。而川西民族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大,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民族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大旅游战略思想与川
期刊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 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
期刊
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控污减排,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同任务。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出口大国,面临着经济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
期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使我国大城市地区普遍实现了建成区空间的大 规模扩张过程。以2004年我国大城市的相關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 我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动力的现状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大城市在普遍呈现出建成区空间快 速增长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多元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和城 市道路交通建设等各种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大城市空间扩张的现实进程
期刊
摘要 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根据分析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状况高度相关,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人口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和对区域内或区域间地区差距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人口流动对分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考察中,我们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的跨区域人口流动对地区差距形成的影响趋势明显,在1978-1987年期间,我国的跨区域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