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中的借鉴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比较分析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思想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的共性,对课程标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新音乐课程标准认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基于音乐艺术与人类情感、精神及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密切联系,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的大众性与普及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同时,强调在普通高中实施开展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全面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 我们不难发现奥尔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注重学生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倡导人文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 我们今天重温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 对新的一轮音乐教育领域的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音乐课程标准的共性进行探究, 以期为《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更多挖掘和唤起学生潜能的思维方式和素材。
  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的共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注重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其明确的音乐元素的教学目标,加入新的音乐元素与表现手段,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音乐教育不能脱离音乐元素,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游戏化,但最终的教学目标却都是落在一个或几个音乐元素上。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元素性”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强调即兴性、创造性,开发学生潜能
  音乐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不在课堂中拘束学生的想象力,利用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情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勵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
  即兴创作是奥尔夫教学中的重要理念,贯穿在每个音乐元素学习中,包括节奏的即兴、旋律的即兴等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奥尔夫认为即兴的运用会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即兴环节可视具体的教学进程而确立,实施过程既灵活又有趣。即兴是充分自由展示空间,在环境的刺激和技能技巧的支持下产生的。在这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
  (三)鼓励参与音乐实践
  在音乐课程包括的各模块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需通过演唱、演奏、聆听、编创及综合艺术活动等实践活动来实现。如果仅通过教师文字讲解、传授和师范来接受教育,学生缺乏体验难以真正理解。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并接受音乐教育,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以及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渗透来培养综合能力。
  奥尔夫教学和传统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是表演者、参与者,几乎每一个课例都有编创活动,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带来创作的欣喜感。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切实落实音乐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
  (四)多样化课程选择,满足个性化发展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将课程内容分成两部分,即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须课程。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课程具有基础课性质。每个必修模块均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六个模块,课程内容分别以艺术表演时间和音乐基础知识深化为主,旨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便于更多学生参加音乐实践和组织教学,有利于依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不同层次水平,灵活组织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采用综合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机会,即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两条主线来变化进行的;一条是不断增加和变换音乐元素,如拍子、节奏、调式、和声等;另一条是通过唱、奏、朗诵、律动、朗诵、舞蹈等实践方式的参与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往往会综合运用语言、乐器、歌唱、舞蹈、美术等,将音乐学习技能和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五)多源性的教材,注重传播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教学中尤其强调学生熟知我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建立对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感。学生通过亲身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更了解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我国的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和本班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地使用选用教材或者教材以外的优秀民间民族音乐,促进学生发展。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没有国界,任何国家、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各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奥尔夫音乐教材的学习,更注重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借鉴。课堂上的歌谣、音乐、舞蹈和游戏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向学生传播者丰富的、多元的、包容的音乐文化。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会存在盲目应用的客观或主观问题。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可能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要求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昧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依据,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化的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的加重,养老问题越发突出。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人口基数比较大,老龄化情况更加严重。且相对城市而言,我国农村人口庞大,老龄化速度更快,养老问题也更加突出。尽管我国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也建立了一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建立一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可以说,解决了农村的养老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国的养老问题一大短板
期刊
摘要:“画屏:传统与未来”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从开展到闭展为期三个月,仅展品支持单位就涉及海内外17家博物馆、一家省级文物研究所以及朵云轩艺术公司。仅凭可查到的相关资料以及对此次展览报道的媒介,便能窥见这次展览的规模以及所动用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是多么的庞大。  关键词:“画屏”;空间;布局  此次展览是对“画屏”这一艺术形式的国内首次大型展示,展览以屏风为主体,内容涵盖古代书画、器物、墓室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扶贫的重视,众多高校开展了义务支教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参与到支教活动当中。大学生支教促进了我国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但在支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了解调查大学生义务支教状况、完善支教体系、建立支教长期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历年趋势;数据分析  一、引言  (一)问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水
期刊
摘要:在戏剧表演中,道具是戏剧创作与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道具运用能够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和完整。本文将以《朱莉小姐》为例来探讨道具在烘托气氛、展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方面的隐喻功能。  关键词:戏剧表演;道具;隱喻  谭霈生先生在《论戏剧性》中说:“戏剧是选择的艺术。包括人物性格的选择、事件的选择、动作的选择、场面的选择等等。”[1]当然这些选择中也包括对道具的选择,而选择的重中之重是在于对剧
期刊
摘要:近年来,底层书写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刘震云是一位长期坚持书写底层的作家,他以平视的视角关照底层,对底层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关注,并且上升到对整个乡土中国的关照。本文通过描述社会动荡不安、物资极其匮乏、权力被肆意滥用來展开讨论底层人的生活之难,反映底层人的生存危机,分析底层人精神的孤独与异化。从多重视角的表现方法、“拧巴”式的叙事手法和他平民化的语言风格三方面探讨刘震云的写作手法,展开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实施使得“互动”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新方向,科学教学一般逻辑严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可以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互动生成”的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互动生成”的教学原则及其应用实践,希望能够促进初中科学教学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互动生成  一、初中科学“互动生成”教学设计初探  (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从满族女子的面妆、眉妆、唇妆几个方面浅析清朝满族女子妆容造型特点,以及在现代清装影视剧人物造型的运用依据。  关键词:满族女子;面妆;眉妆;唇妆  清朝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旧称满洲族,有着属于自己典型的满族服饰装束,其中妆容、发式是一个民族重要的造型特征,丰富了满族女子在妆饰上的民族特色文化,有着极强的代表性和意义。  清代面妆。清朝女子面部化妆趋向简约、秀美,繁复的面饰,如花钿、斜
期刊
摘要:志贺直哉死日本现代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中心人物,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尤其擅长创作第一人称为视角、注重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小事的“心境小说”。他的《在城崎》作为日本心境小说的代表作,长期以来备受日本文坛重视。本文将从《在城崎》中三只小动物的死出发,探究志贺直哉的生死观及其变迁。  关键词:志贺直哉;《在城崎》;生死观;白桦派;心境小说  《在城崎》是1917年5月发表于日本文学杂志《白桦》的一篇短
期刊
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是辛亥革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辛亥革命中我们应该学会哪些精神。  关键词:辛亥革命;革命精神;青年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
期刊
摘要:水彩写生这一绘画形式是所有美术学员的必经之路,更是一个画家毕生都要不断探索的绘画之路,也是表现自身感情的重要手段,在每个绘画作品中均保函着画者内心对于美与情感的看法。水彩画在持续传承、借鉴、整合与进步期间,情感的展现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者的冲击是最大的。基于此,以下对水彩画写生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彩画写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引言  水彩成为一个单独的画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