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记胜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丝绸西去,佛教东传。”一条延续千年之久的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的“运河”,千年尘埃落定,在丝路沿线留下的敦煌莫高窟、榆林千佛窟、张掖马蹄寺、天水麦积山等一系列精美的壁画、佛塑、寺院和石窟,宛如一串绚丽多彩的明珠,镶嵌在千里河西,给这条历史文化长廊增添了许多闪光点。
  马蹄寺位于张掖市南的祁连山中,在张掖市区就能远眺到的祁连雪峰给这个塞外边城平添,一种壮美。其实,祁连山还在百里之外,距张掖整整60公里,车驶出市区南行约有30公里的田野村庄,再之后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戈壁了,从绿洲的边缘一直铺到祁连山下,这非常有利于观察河西地形,因为祁连山横呈于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在河西走廊的南侧,就形成南高北低的特点,水往低处流,黄羊河、黑河、疏勒河几条水系滋润出几片绿洲城市的生态景观。张掖由于临近祁连山主峰,形成水量最大的黑河,养育了河西最大的绿洲。因地形开阔,戈壁聚热,水量又充沛,所以产稻米和蔬菜,并滋养了河西也是亚洲最大的山丹牧场,所以有“金张掖”的美誉,恐怕这也是产生马蹄寺佛窟群的重要原因。无论如何,古代开凿佛窟,耗资巨大,无富豪大户做经济基础是绝不可能的事。
  途中,几次停车观察,只见祁连山巍峨高耸,山下几乎没有丘陵地带过渡,是倾斜度十分明显的戈壁滩,大小不一的河石紧紧依附地面,表层则有无数道深浅不一的水槽,这是暴雨山洪留下的痕迹。再向下望去,云烟苍茫的地方,形成偌大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绿,那便是河西最大的绿洲——张掖了,与荒凉的戈壁形成鲜明对比。此刻,让人觉得“绿洲”的称谓真是恰如其分。
  二
  到了祁连山下,进入一条山沟也就到了马蹄寺。马蹄寺不是一座独立的寺院,而是包括金塔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等在内的大小70多个洞窟群落。马蹄寺因一座大殿内有天马足印得名。相传,汉武帝求天马心切,有天马得于敦煌渥洼,东去长安,见此地甚佳,刚落下一只马蹄,又受惊腾空而去,遂有僧人在此凿洞、塑佛、建寺。
  传说固然美丽,但在我看来,马蹄寺的魅力大半来自地形之胜。与河西走廊其他几处洞窟相比,包括敦煌佛洞、武威天梯寺、安西榆林窟等处,马蹄寺的地形选择最为优越,几处洞窟分布于一条幽静隐蔽的山谷之中,谷口并不开阔,且有一道山梁正好像一堵照壁,给人一种山环水绕之感,也仿佛成为人间与佛境的界线。进入谷口,立刻豁然开朗,竟是一片数百亩面积的山间盆地,祁连山峰环立,远处雪峰皑皑,云雾弥漫,颇似仙境。一条冰雪融化的溪水从祁连山深处流出,湍急清澈,蜿蜒曲折,正是这看似温柔明净的溪水凭亿万斯年的努力,竟然冲刷、切割出这么一条幽深达几十公里的洞天福地。更吸引人的是,祁连山地处西部高寒,树木、牧草皆显苍凉萧索,这条山谷却因小流域环境优越,有高山遮蔽风沙,有溪水滋润沃土,植被茂盛,满目青绿,雪峰下面的山峦长满挺拔的松树和俊秀的云杉,溪水边镶嵌着灌木丛,错落有致,枝叶茂密。河谷两岸绿草如茵,开满各色野花,淡紫深黄,桔红洁白,交相辉映,仿佛五彩缤纷的地毯。在这样的山谷间徜徉,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严酷的西部,倒像是在江南山荫道上。
  马蹄寺的几处洞窟便一字排列在这条画廊般的山谷里,沿着与溪水交错相伴的山道便可一一造访。洞窟大都开凿在山崖半腰,有蜿蜒于山腰的石梯可达,洞窟与洞窟之间则有栈道相连,悬空飞架,平添气势。马蹄寺的佛窟群落,始凿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丝路繁盛期间,受东传佛教影响,历代凿窟不止,形成规模宏大的洞窟群落,留下历代大量风格不同的壁画与塑像。丝路洞窟虽有损坏,仍有许多保持完好,尤其是金塔寺的洞窟,有大型佛塑一排,配有菩萨立像,群像之间,饰满飞天和供养菩萨。这些飞天和菩萨虽然仍采用树杆做骨架、黄泥塑身躯的传统办法,但佛教传入日久,凿洞塑佛的经验也就日臻圆熟,加之世俗观念的渗透,工匠们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所塑菩萨立体感很强,躯体结实丰满,神情生动自然,惟妙惟肖。飞天酷似河西一带的女子,身材苗条,相貌秀丽,嘴唇小巧性感,胳臂修长圆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似乎比敦煌泥塑还有魅力。
  再是众多的泥塑和画像,菩萨神态各一,绝不相同,有的沉思,有的端庄,有的朱唇微启,似有所语,有的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有的目不斜视,神色威严。菩萨之间还塑有凌空欲飞的飞天少女塑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整个塑像群落静中有动,坐中有站,层次分明又富于变化,构成了一个佛的世界,一方天国。漫步其间,会深受感染。遥想当年,那些远离家乡亲人的工匠蜷伏于这偏僻的洞窟,在制作佛像的同时,渗进了他们多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正是马蹄寺佛塑最具艺术价值也最为成功的地方。
  三
  万没想到,返回后的一天,打开电视,正在播放一起文物被盗案件,被盗的文物恰是马蹄寺内金塔寺北魏所塑红裙和绿裙飞天,那是一对雕塑得最漂亮也最可亲可爱的秀美女子。被犯罪分子整体搬盗,留下的残迹一片狼藉。看着荧屏上那熟悉的马蹄寺山谷蜿蜒的溪水与庄严神圣的洞窟,脑子里一片空白。
  幸好,节目紧接着播放了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甘肃省公安厅与张掖市公安局的侦破人员费尽心智,最终在西藏拉萨抓捕到两名犯罪分子,被盗的文物,包括已运出境的一尊飞天都完璧归赵。马蹄寺文管所所长感叹,为破这起大案,行程万里,历时一年,花费近50万元。但解放50年来,马蹄寺全部文保经费用于安全方面的还不足10万元。这次亡羊补牢,刚争取到5万元经费,给佛洞都安装上了安全栏。但愿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但愿这已有1500年历史的美丽佛像不要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其他文献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或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或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或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或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或手托花盘,横空飘游。衣裙飘曳 ,舞带飞卷。  敦煌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也有相关题材的电影、纪录片,但是将敦煌文化以动漫形式呈现出来还未有人涉及。此次由甘肃省著名作家与兰州大学影视编导专业硕士生胡潇联合创作的动漫电影剧本《敦
期刊
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  银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游鱼数尾崩明镜,飞鹭一只破轻烟。  芦苇萧萧折腰舞,荇藻拂拂抱头眠。  此是人间抑天上?太虚幻境庶几焉。  沙柳几行掩楼阁,斜阳一抹投鞍鞭。  人影紧随山影后,山影偷渡马影前。  人影马影兼山影,踏破波光半月圆。  天马腾空早飞去,一梦不觉二千年。  汉时明月秦时郡,秋风吹冷玉门边。  何当化为萧寺一老衲,要使满天仙佛尽读吾诗
期刊
远来西北何所求?第一心愿是古州。  石窟千佛震天下,三十年来梦里游。  一朝心愿竟实现,钩沉古史穷探幽。  溪水潺潺洞累累,白杨萧萧风嗖嗖。  飘舞蹁跹化蝴蝶,攀登矫健疑猿猴。  洞上有洞洞下洞,洞中复向洞中搜。  大洞之中有小洞,小洞大洞艞珠球。  其数何止有六百?更上大佛九层楼。  两魏隋唐观之遍,宋元西夏无遗留。  八宝庄严何代建?大千灿烂此中收。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飞越足难周。  行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对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涯设计的具体内容,分析当前“9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了促进其更好地规划生涯的策略。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5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变迁,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生
期刊
[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词汇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情况非常复杂,而且是一种富有特色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需要我们对汉语词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理据。本文以“变”和“变”开头的动词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动词重叠;语用角度;语体风格;动词“变”  [中图
期刊
母亲说,今天闲着,下午咱们拔柴去。  我说,这年头,哪里还有拔柴的人。家家不是用蜂窝煤炉子就是用煤气灶,要么就是用电磁炉,都啥年代了。  母亲说,烧填大过吃穿。这几年家里没种麦,没柴烧。今年雨水多,野狐沟畔有块麻椒地,长满了黄蒿,我问过了主人,人家让我们去拔。  野狐沟就在霍家坪和温家集以及我们村的交界处,沟这边正是我们村的“十字路地”,这里原先就有我们家的地。黄昏时分,我和母亲引着儿子,拿好镰刀
期刊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不仅要求博物馆展览内容好、讲解服务好,更重要的是展览能否吸引他们关注。展览能受到大众喜爱,要归功于形式多样、创意新奇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达到宣传教育效果,博物馆宣教人员如何才能成功地策划活动,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和秘诀可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广东部分博物馆策划的活动,探讨博物馆活动策划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陈列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
期刊
[摘要]广大群众在突发性危机事件面前对主流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危机爆发时,舆论强度较弱,发展方向不明确,公众处在迷茫、混沌、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中,媒体要及时把握受众心理,做好心理引导,从而化解灾难。本文从玉树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事件来探究主流媒体应如何正确把握受众心理并进行准确地引导。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主流媒体;危机传播;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要]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继承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弥补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裂痕,重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道德秩序,是目前摆在学界的一道难题。《西北农村道德观察书》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关注。该著着眼于西北农村地区的道德问题,设定一些考量的指标,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然而然地导入当下整个中国农村社会的道德秩序怎样重构与超越。  [关键
期刊
[摘要]电视方言栏目剧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的个性特征,使其在激烈的电视文化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使电视方言栏目剧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长久生存。  [关键词]方言栏目剧;电视文化;文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0-0092-03  一、 电视方言
期刊